推荐专家

疾病: 感染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感染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李斯特菌感染孕期宝妈们在饮食上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千万不能吃生食,日料刺身生鱼片这类食物再嘴馋也不要吃,一定要吃煮熟了的食物;二就是冰箱里放过夜的剩菜剩饭、开封过了的牛奶、罐头等食物,也不要吃了,尽量吃现烧和烧熟的新鲜食物、刚刚开封的食物,还有就是外面买的熟食凉菜也不要吃,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在店家的冰箱里存放过一段时间的。为什么要强调不要吃生食、剩菜,一定要吃现烧和烧熟的食物呢?因为怀孕最怕的一种细菌叫李斯特菌,它对普通人的危害不是特别大,但对孕妇的危害非常大,它可以通过胎盘进入宝宝体内,引起宫腔感染和胎儿死亡。我去年就接诊过一例怀孕30周的患者,她把冰箱里的剩菜,微波炉里转热了就吃了,然后出现发烧、腹泻,来我们医院就诊,胎心监护显示宝宝已经存在着严重的缺氧状态,我们马上就做了剖宫产,手术中发现羊水是黄绿色的、都有臭味了,宝宝出来后马上送去新生儿科抢救。后来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就是李斯特菌感染。习惯性流产门诊:新华医院:杨浦院区:一号楼四楼妇科门诊一号诊室,每周四、五、六上午。奉贤院区:门诊三楼妇科门诊二号诊室,每周三全天。线上预约:关注“上海新华医院”公众号,选择“门诊住院”--“门诊预约”--搜索框内输入“习惯性流产”或“徐亮”,就能找到我的门诊和预约挂号。
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一文看懂感染类型的科学鉴别法当孩子高烧不退,家长递上阿莫西林——这个场景90%可能是无效用药。上呼吸道感染中仅5-10%为细菌引起,余下皆是病毒作祟。一、根本差异:当“独立生物”遇上“细胞劫匪”1.结构本质不同-细菌:具备完整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的单细胞生物,直径约0.5-5微米,普通显微镜可见。-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包裹核酸(DNA/RNA),无细胞结构,大小仅为细菌的1/1000(10-300纳米),需电子显微镜观测。2.生存策略迥异-细菌:可独立生存于土壤、水体甚至极端环境,通过二分裂自主繁殖,部分为益生菌(如肠道双歧杆菌)。-病毒:必须寄生活细胞才能复制,侵入细胞后劫持其代谢系统量产病毒,最终裂解细胞释放新病毒。3.传播能力对比-传染性:细菌感染多数是散发的,传染性较低;病毒感染传染性极强,容易暴发流行。-主要传播途径:细菌感染常通过接触污染源或飞沫传播;病毒感染传播途径更多,有飞沫、接触、气溶胶、血液传播。-典型代表:细菌感染的典型是链球菌咽喉炎,一般需密切接触才传播;病毒感染典型如流感,1个人能传染5-7个人。二、症状鉴别:发热模式与分泌物的警示信号1.发热特点——温度曲线的秘密-病毒性发热:起病急骤,体温骤升至39℃+,退热药效果明显但易反复,退热后精神恢复较快,儿童可短暂玩耍。-细菌性发热:多持续中高热(38.5-39.5℃),退热药效果差,常伴寒战,退热后仍精神萎靡。2.局部症状——分泌物揭示真凶-呼吸道感染关键标志:-病毒:清水样鼻涕、干咳少痰(白色粘痰)-细菌:脓性分泌物(黄绿鼻涕、铁锈色痰)>案例提示:患儿发热+脓痰,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感染概率超70%3.病程规律——自限or进展?-病毒感染:多数5-7天自愈(如感冒、流感),超过10天无改善需警惕细菌继发感染。-细菌感染:不用药时症状持续加重,可能引发肺炎、脓肿等并发症。三、医学检查:血常规背后的“炎症密码”1.血常规——三大核心指标注:伤寒/脓毒症等特殊细菌感染可致白细胞降低,需结合其他指标。-白细胞总数:细菌感染时会显著升高(>10×10?/L);病毒感染时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时比例>70%,绝对值上升;病毒感染时比例正常或略降。-淋巴细胞:细菌感染时比例正常或下降;病毒感染时比例上升,还可见异型淋巴细胞。2.炎症“三剑客”——CRP、PCT、SAA①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50mg/L(重症可达200mg/L+)-病毒感染:轻度升高(<20mg/L)②降钙素原(PCT):-细菌感染金标准,>0.5ng/ml提示细菌感染,>2ng/ml考虑脓毒症-病毒感染:通常<0.1ng/ml③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细菌/病毒感染均升高,但病毒性升高更显著(可达1000倍)-联合解读:→SAA↑+CRP正常:提示病毒感染→SAA↑+CRP↑:提示细菌感染3.病原学确诊手段-细菌:革兰染色、培养(痰/血/尿标本),24-72小时出结果-病毒:抗原检测(15分钟快筛)、核酸检测(PCR法,精度最高)四、治疗与预防:避免踏入“抗生素陷阱”1.用药原则——靶向打击病原体-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疗程足量,避免耐药性产生。-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滥用可能杀伤益生菌、诱导耐药;轻症:对症治疗(退热/补液);重症:特定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抗流感)。2.预防策略——分而治之-细菌感染:核心是阻断传播并增强身体屏障,比如勤洗手、给伤口消毒、保证饮食安全。-病毒感染: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武器,像流感疫苗、HPV疫苗、新冠疫苗都属于这类。-共通做法:要增强自身免疫力,可通过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来实现。3.就医预警信号——需立即干预的情况-高热>3天不退或体温>40℃-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抽搐-皮肤瘀斑、颈部强直(警惕脑膜炎)-婴儿拒食、尿量减少、囟门凸起。4、“三不”原则:不凭感觉用药——脓痰≠必须用抗生素(腺病毒也可致黄痰)不迷信血常规——单项指标需结合临床不恐惧病毒——多数自限性疾病可愈参考资料:1.中华医学会《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2.世界卫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南》3.UpToDate临床顾问: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不可替代专业诊疗。具体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