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便秘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长期便秘该怎么办?坐诊或线上接诊时,经常遇到向我诉说便秘的痛苦并寻求解决的方法的病人。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长期便秘的老人家问计于我。有过便秘的人才能理解便秘的痛苦,就像有人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个健康的、每天有1-2次大便的人,是不会理解便秘的痛苦的。我也尽量想办法为便秘的病人解除痛苦,大部分人在我的指导下确实解除或者掌握了对付便秘的方法,但是,还有一些长期顽固性便秘的人,依旧生活在便秘的痛苦中。今天,我便与各位病友讲一讲便秘。长期顽固性便秘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病因(如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或混合型)、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和既往治疗反应。以下是我给出的、分层次对付便秘的方法。特别提醒:如果遇到顽固且解决不了的便秘,必须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千万别在家里自己搞。一、非药物干预(基础治疗)(一)生活方式调整1、膳食纤维:每日25-30g(如燕麦、奇亚籽、火龙果),需逐步增加以避免腹胀。?2、水分摄入:每日1.5-2L(心肾功能允许时),搭配纤维补充更有效。?3、运动: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可促进肠道蠕动。?(二)行为训练1、固定排便时间(如晨起或餐后),利用胃结肠反射,避免抑制便意。?2、出口梗阻型可尝试“蹲姿”或脚踏凳抬高膝盖。二、药物选择(阶梯治疗)当非药物干预失败,可以选择药物进行干预。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一线药物(安全、可长期使用)1、渗透性泻药(1)聚乙二醇(PEG):17g/日,调整至1-2次/日软便。?(2)乳果糖:10-30ml/日,注意腹胀(适合老年人)。?2、容积性泻药欧车前、麦麸(需充足饮水,肠梗阻禁用)。??(二)二线药物(效果更强)1、刺激性泻药(短期或间歇使用)?比沙可啶(5-10mg/日)、番泻叶(避免连续>1周)。?2、促分泌药(1)普芦卡必利(2mg/日,选择性5-HT4激动剂,适合慢传输型)。?(2)利那洛肽(290μg/日,刺激肠液分泌,对便秘型IBS更佳)。?(3)鲁比前列酮(24μg/日,激活氯离子通道)。?(三)三线选择1、灌肠/栓剂特别提醒,采取这种方法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使用这种方法。甘油栓、磷酸钠灌肠(用于直肠粪便嵌塞)。??2、新型药物(1)替加色罗(部分国家批准,限特定人群)。?(2)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用于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三、特殊情况处理1、出口梗阻型: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协调训练),有效率可达70%。?2、慢传输型:考虑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联合渗透性泻药。?3、老年患者:避免番泻叶长期使用(电解质紊乱风险),首选PEG或乳果糖。?四、其他治疗1、益生菌:部分证据支持特定菌株(如双歧杆菌)可能改善症状。?2、骶神经刺激(SNS):适用于难治性便秘,需严格评估。?3、手术(极少数病例):如结肠切除术(慎用于慢传输型且药物无效者)。?五、注意事项1、排除继发因素:如甲减、糖尿病、帕金森病、药物(如阿片类、钙拮抗剂)等。?2、避免依赖:刺激性泻药长期使用可导致“泻剂结肠”。?3、个体化:合并肠易激综合征(IBS-C)者需不同策略(如解痉药联合渗透性泻药)。?六、推荐流程1.?评估便秘类型(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2.?从一线药物开始,2-4周无效则升级治疗。?3.?联合治疗(如PEG+促动力药)可能优于单药。?若常规治疗无效,建议转诊至胃肠专科或便秘门诊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便秘的常见诱因与科学应对——消化科医生为您详解????便秘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人认为它只是“小毛病”,忍一忍或随便用点泻药就能解决。但实际上,长期便秘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甚至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我国的慢性便秘发病率在4%-10%,慢性便秘的整体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和上升,女性相较男性患病率更高。作为消化科医生,我经常遇到因忽视便秘而导致肠功能紊乱、痔疮加重甚至持续心理焦虑的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分析便秘的常见诱因,并解释为什么便秘需要科学治疗,而不仅仅是“临时通便”。?一、便秘的常见诱发因素?1.饮食因素——你给肠道的“食谱”健康吗??①膳食纤维不足:现代人饮食精细化,粗粮、蔬菜摄入减少,导致粪便体积不足,粪便干结,肠道蠕动减慢。?②水分摄入不足:粪便过于干燥,更难排出,尤其夏季或运动后水分流失较多时更加明显。?③油腻、高糖、刺激类饮食:油腻食品、甜点等可能增加粪便硬度和粘稠度,加重肠道积气。辛辣食物中的辣素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对于有痔疮的患者,可能会有像拉玻璃一样的疼痛感,由于恐惧形成疼痛-便秘的恶性循环。?2.生活方式——久坐、憋便让肠道“罢工”??①缺乏运动:久坐办公、缺乏锻炼会使腹肌和肠道肌肉无力,排便动力下降。?②忽视便意:因工作忙碌或如厕环境不适而习惯性憋便,导致直肠敏感性降低。?③排便姿势错误:坐马桶时膝盖低于髋部(如脚不着地),不利于直肠放松。?3.药物与疾病——便秘可能是身体的“警报”??①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如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用于纠正贫血的铁剂等。?②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等结肠占位性病变引起的梗阻等。?③肠道外疾病:甲减、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4.心理因素——焦虑和压力也会“堵住”肠道?①焦虑、抑郁:情绪紧张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形成恶性循环。?②如厕心理障碍:部分人因公共厕所不洁或时间紧迫,长期抑制排便反射。?二、为什么便秘需要科学治疗?1.短期危害——不只是“排不出来”那么简单?①肛肠疾病:用力排便易诱发痔疮、肛裂,甚至直肠脱垂。?②腹胀、口臭:粪便滞留导致毒素吸收增加,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口气问题。?2.长期风险——便秘可能是大病的“信号灯”?①肠道功能退化:长期依赖泻药会导致结肠黑变病,甚至增加癌变风险。?②心血管意外:老年人用力排便可能诱发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风险。?③心理影响:慢性便秘患者常伴随焦虑、失眠,生活质量显著下降。?3.治疗误区——这些方法可能让便秘更严重??①滥用泻药: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长期使用会损伤肠神经,导致“泻剂依赖”。?②盲目清肠:网红“清肠茶”“排毒产品”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加重便秘。?③忽视病因:若便秘由甲减、糖尿病等疾病引起,仅对症治疗无法根治。??三、科学应对便秘的4大原则?1.调整生活方式?①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燕麦、火龙果、奇亚籽),每日饮水1.5-2L。?②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或练习腹式呼吸,增强肠道蠕动。?③排便习惯:固定时间如厕(如晨起后),避免久蹲、用力过猛。?2.合理用药和治疗??①容积性泻药(如聚乙二醇):安全温和,儿童和孕期妇女均可使用。其他泻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②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尤其适用于抗生素相关便秘。?③肠道菌群移植:安全性高,常规泻药治疗无效且肠镜未提示器质性病变的可尝试。??3.排查潜在疾病?若便秘伴随体重下降、便血、腹痛,需及时进行系统的血液化验,完善肠镜等必要检查。?4.心理调节?通过正念减压、心理咨询或服用调节情绪的药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焦虑,打破“便秘-焦虑”循环。??????便秘虽常见,但绝非小事。它可能是饮食、药物、疾病甚至心理问题的综合表现。科学的治疗不是依赖泻药,而是从病因入手,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医学干预。如果您长期受便秘困扰,建议尽早就诊消化科,避免盲目自治导致病情加重。肠道健康,才能全身轻松!后面我也会针对便秘的生活指导、科学检查和合理用药展开系列的优质科普,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