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梅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小儿感染科刘作义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刘万清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熊菀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陈军华
主任医师
3.5
小儿感染科刘泉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黄延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郑改焕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杨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感染科李仁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赵瑞秋
副主任医师
3.5
小儿感染科陈绍斌
主治医师
3.4
小儿感染科刘聪
主治医师
3.4
小儿感染科王振龙
医师 助教
3.4
小儿感染科谭傲雪
医师
3.4
小儿感染科龙晓茹
3.4
小儿感染科彭小蓉
3.4
小儿感染科杨汝铃
3.4
小儿感染科张祯祯
3.4
4大误区您中招了吗?误区1:咳嗽了就一味止咳 遇到咳嗽,大家经常会拼命用止咳药,一种不够用两种,甚至很多中成药一起开,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拼命止咳,就不利于病毒、细菌、分泌物、坏死组织的排出,咳嗽是停止了,但脏东西都留在体内。咳嗽是因为有外部病毒、细菌等侵犯,需要用这种方式排出,这是疾病过程的表现,也对恢复有利。当然,咳嗽过度了也需要止咳。手忙脚乱的干预容易导致忙乱和紧张,也会带来滥用抗生素和药物等副作用。 误区2:感冒严重了就需要吊盐水 就感冒来讲,90%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任何作用。实际就医过程中,有些病人会主动要求医生用静脉用抗生素(即挂水)。其实静脉、口服抗生素都可以进入体内,只不过静脉用的话,血峰浓度会高一些,很快就进入体内了,口服则会平缓一些,但都能起到作用。当然特殊和严重情况除外。 误区3:一发烧就一定要把热度降下去 发热与退热是一对矛盾,发热是对外来感染的正常反应,对机体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利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理过度,其实只需适当退热即可。孩子到医院几天后体温降了,但过两天又发热,因为很多孩子在就医的过程中又感染了新的病原。 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免疫功能怎么这么低,然后又开始用抗生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繁殖。一发烧就一定要把体温降下去、不断更换抗生素是错误的。 误区4:小孩子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 如果是以下的情况,一般不用去医院:体温不是太高(39℃以下);发烧时精神不好,但烧退了精神就好了;发热时间不算太长(少于5天)。 不管得什么病,如果精神好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精神不好则需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去医院:咳嗽太深(连声咳嗽),体温太高,发热时间过长,精神不好。
轮状病毒肠炎-----腹泻轮状病毒肠胃炎是一种从温和到严重的疾病,有一些表征像是呕吐,水状腹泻,以及低程度的发热。当儿童受到这类病毒感染时,在症状发生前大约会有两天的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症状通常是从呕吐开始,接着是四到八天的大量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较容易造成脱水的细菌性病原体还要更常引起脱水的现象,也因此,脱水成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的死因。 在人一生中,感染轮状病毒A种会有这样的经过:第一次感染通常会产生症状,但是下一次的感染通常会是典型的无症状,因为免疫系统提供了部分的保护机制。所以,感染症状发生的比例于两岁以下的儿童最高,之后渐渐降低直到45岁为止。虽然新生儿感染的机会很常见,但是通常都是温和的症状或是无症状疾病;最严重的症状都会发生在比较大一点的出生六个月到两岁的小孩,以及发生在有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的小孩身上。因为从童年获得的免疫力,大部分的成人对于轮状病毒并不易受到影响;成人发生的肠胃炎通常是因为其他并因而非轮状病毒,但是成人的无症状感染依然在社群中带有感染症的传染性。有症状的再感染通常因为感染了不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A种。 传染途径 轮状病毒是由粪口路径(fecal-oral route)所传染的,借由与接触弄脏的手、弄脏的表面以及弄脏的物体来传染,而且有可能经由呼吸路径传染[1]。受感染病患的粪便每克可以包含超过1000亿亿个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而其中只要10颗到100颗就可以借由传播而感染另一个人。 轮状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稳定的,也可以在河口的样本中发现,其样本大概每美制加仑可以发现1至5颗有传染性的轮状病毒颗粒。消灭细菌与寄生虫的卫生设备似乎对于轮状病毒的控制是无效的,因为在高卫生水平与低卫生水平的国家中,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是相似的。 发病机制 腹泻是肇因于轮状病毒的多重活动。因为称之为肠黏膜细胞(enterocyte)的肠细胞遭到该病毒的破坏而导致吸收不良(malabsorption)。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的病毒蛋白质NSP4制造了倚赖钙离子的氯化分泌物,破坏了钠-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1(sodium-glucose transport 1,SGLT1)载体居中调节的水份再吸收,这个显然降低了刷状缘(brush border)薄膜双糖酵素(disaccharidase)的活动,而且可能激化肠神经系统中依赖钙离子的分泌 (secretion)的反射作用。健康的肠黏膜细胞会分泌乳糖酶进入小肠;所以因乳糖酶缺乏而造成的乳糖不耐症也是轮状病毒感染经常出现的症状,这个症状可以持续数周。乳糖不耐症的再次发生通常与牛奶再次引入儿童的日常饮食有关,因为细菌发酵了在肚子内的双糖乳糖。 轮状病毒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大敌,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临床治疗主要为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