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里,郑东院区大血管腔内血管外科白华龙副主任医师先后为两位血管创伤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复杂重建手术。分别采用了螺旋形静脉移植物和板片状静脉移植物,均为国内首例。根据《卢瑟福血管外科学》最新统计数据,血管创伤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肢体血管损伤占所有血管损伤的20%~50%,损伤后截肢率为7%~30%,死亡率为2%~5%。所以及时进行血管重建挽救肢体尤为重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白华龙其中一位13岁小患者,电动自行车车把撞到左下腹后,左下腹外观只有一个硬币大小的瘀斑,但左下肢突然发凉,当天晚上从当地医院转入我院外科ICU杨宏富副主任医师病床,急诊完善下肢CTA检查发现髂动脉闭塞,左侧腹膜后及盆腔血肿。遂决定急诊手术止血并重建血流。大血管外科值班医生白华龙副主任医师及科室医师向患者父母及家属讲明了患者病情及各种手术预案,凌晨三时左右进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腹膜外切口探查发现左下腹脂肪及部分肌肉受挤压坏死,从左髂窝到股动脉鞘血肿,左髂动脉至股动脉约5厘米缺损,横跨腹股沟韧带。患者年龄较小,放置支架并不适宜。人工血管比较方便,但感染可能性极高;经与患者父母沟通,遂决定用自体静脉,取出大隐静脉,其管径很细,与髂动脉股动脉差异极大。在前期发表于Annal of Vascular Surgery杂志的国内首例螺旋形静脉移植物进行下肢复杂静脉重建的基础上,术中决定制作螺旋形静脉移植物重建髂股动脉,因为动脉血压较高,螺旋形静脉移植物制作需要近100针像头发丝粗细缝线严密缝合,经过细致缝合制作螺旋形静脉移植物,重建髂股动脉血流成功,移植物呈螺旋形患者肢体温度恢复。患者父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术后复查CTA,显示移植物形态良好,血流通畅,另外一位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创伤后右下腹肿胀,肢体发凉,经外院转入大血管外科王志伟主任组,术前发现髂动脉至股动脉闭塞, 在之前成功完成首例板片状静脉移植物上肢静脉重建成功的基础上(白华龙首次翻译Panel Vein Graft 为板片状静脉移植物),科室术前评估患者手术方案,创伤处不适合支架植入;因存在极高移植物感染可能,人工血管虽然简单,但并不适合。科室术前讨论决定行板片状静脉移植物重建髂股动脉血流。腹膜外切口术中发现髂股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结构破坏撕裂。取栓后,切取足够长度大隐静脉,三片大隐静脉缝合制作大隐静脉板片状静脉移植物,100多针头发丝粗细缝线完成缝合。移植物与髂股动脉内径完美匹配,术后板片状静脉移植物博动好肢体温度恢复。术后CTA 复查移植物形态良好,血流通畅 这两种国内首例下肢复杂动脉重建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相对繁杂,需要术者细致吻合血管,避免制作的移植物出血,国外也只有零星个案报道。郑东院区大血管腔内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努力学习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本专业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按照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的向“国内一流强院”的目标迈进。
《科学·转化医学》 2020.8.19 封面故事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需要手术来制造动静脉瘘(AVF,即动脉与静脉间的异常通道)以供透析,但常规AVF在使用中并不成熟,植入一年后仍保持通畅的可能只有一半。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白华龙(音译)等研究人员研究了桡动脉偏移和再植入技术是否能改善动静脉(A-V)构型的动静脉瘘成熟度和通畅性。他们利用大鼠双侧颈动脉-颈内静脉瘘模型发现,A-V配置的动静脉瘘细胞增殖和内膜增生减少,血流动力学改善,通畅性获得改善。结果表明,在使用桡动脉偏移和再植入技术后,A-V构型的动静脉瘘可供透析患者持久性使用。
总访问量 2,910,639次
在线服务患者 3,598位
科普文章 253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