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胃溃疡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胃溃疡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注意事项饮食方面:1、避免过饥过饱,建议尽量保持三餐固定时间。每餐间隔4-6小时。2、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生冷、过酸、过甜的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柠檬、巧克力、冰咖啡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3、细嚼慢咽,建议吃蒸煮炖的食物,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年糕、烤苞米、粗粮。不建议长期吃粥和面条,以免胃酸分泌过多以及胃消化功能下降。4、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吃水果前要洗净,尽量不吃路边摊的食物。生活习惯方面:1、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影响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加重炎症症状。2、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3、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饭后立即运动。情绪管理方面保持心情舒畅: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用药方面避免滥用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胃糜烂,到底是啥?做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例的胃镜,“胃糜烂”是一个经常能用到的描述和诊断术语,比如:隆起糜烂、多发糜烂、平坦糜烂等等。许多人在胃镜检查后会被告知患有胃糜烂,但是这个描述或诊断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有什么重要的提示作用,很多医生和患者都不一定能明白,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胃糜烂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胃部病变的共同表现形式。它既可以是轻微的黏膜损伤,也可能隐藏着早期胃癌。狭义的胃糜烂就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的炎性损伤,一般是指胃黏膜表层的损伤,局限于黏膜层,表现为点状、片状或线状的糜烂灶,严重时也可以出血。通常和胃酸分泌、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受损等因素有关。常见病因包括:1.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超过50%以上的人患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导致胃糜烂的最常见的病因。2.酒精饮酒是另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短期大量高浓度白酒、长期摄入各种浓度的酒均会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引发糜烂。3.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骨科和心内科的就诊患者中,很多人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抗血小板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是胃糜烂常见的病因之一。4.刺激性食物进食一些过于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酱、重辣火锅之类,有可能引发急性应激性胃炎,进而形成糜烂。其他相对少见一些的病因:比如门脉高压性胃病、Ménétrier病、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等等,都可以在原发病的基础上造成胃糜烂。理论上,狭义的胃糜烂在去除致病因素后,胃黏膜都是可以修复的。绝大部分的胃糜烂都是一种炎性状态的改变,但是在胃镜检查中,早期胃癌也可能表现为糜烂样病变,这种非炎性改变的糜烂是医生鉴别和观察的重点。对于早期胃癌在胃镜下以糜烂的形式出现,是非常常见的,隆起、平坦、凹陷都可能,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会对这些可疑的病变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包括采用电子染色、放大胃镜、色素胃镜等方法来区分是以糜烂为表现的早期胃癌还是仅仅非特异性的炎性糜烂。如果对糜烂的性质不能确定,或者需要鉴别是否为早期胃癌,那么就需要病理活检来帮助诊断了。活检要做到:有目的、精确定位、取到足够组织,从而能够明确糜烂的性质。对于炎性糜烂,去除病因、辅助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就可以治愈,但是对于早期胃癌性的糜烂,就需要及时做胃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来治疗了。总之,胃糜烂的表现相似,但病因可以多种多样,医生做胃镜检查的时候就要对这些糜烂病灶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对于可疑病灶绝不能轻易放过,必要时可以嘱咐患者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再复查胃镜观察糜烂的变化情况。发现糜烂很容易,区分糜烂的性质并不容易,不能把糜烂都不当一回事,也许这其中就隐藏着早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