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程澄
主任医师
呼吸科主任
中医呼吸科张新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中医呼吸科李蔚
副主任医师
3.3
中医呼吸科钟曦
主治医师
3.3
中医呼吸科李炯
主治医师
3.2
中医呼吸科袁凤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呼吸科张文斌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呼吸科刘红燕
主任医师
3.2
中医呼吸科王杰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呼吸科冯英凯
副主任医师
3.2
彭文宏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雷文汇
主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徐萍利
主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张文斌
主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岳国龙
主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丁燕
主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刘煌
主治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魏恩垚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王钢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牟界
医师
3.1
冯倩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李芹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向茜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张俊娜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李世川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刘磊
医师
3.1
中医呼吸科杨娟
医师
3.1
化疗引起脱发是怎么一回事?正常人头皮约有10万根头发,除其中10%~15%系处于静止外,其他大部分都在活跃生长,因此多数抗癌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造成皮肤毛囊的损害,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如阿霉素、足叶乙甙、环磷酰胺、氨甲喋啶、5-氟脲嘧啶、异环磷酰胺等均可引起脱发。毛发脱落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但它不是一定要发生的。当它发生时,毛发变得很稀疏或全部脱落,毛发的脱落并不是在治疗开始后立即发生的,常在病人接受几次治疗后才逐渐脱落。在化疗结束后,毛发通常可以重新长出因此不必紧张。化疗期间为什么要每周查1~2次血常规?现有的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骨髓造血细胞从而在化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特别是颗粒白细胞的减少,其次是血小板减少,严重时血色素亦降低。各种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不一,恢复的快慢亦不一。这类抑制往往为暂时性,大多在停药2~3周可渐有恢复,除与药物种类有关外,与所用剂量、给药方案及途径、患者全身情况以及骨髓贮备状况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化疗期间每周要查1~2次血常规,以便于及时了解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情况以及药物对骨髓抑制作用的情况,从而做为调整用药方案之依据。化疗当天如何安排饮食才能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难免会使正常的细胞受到一定损害,产生相应的毒副反应。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粘膜溃疡、脱发等。此时,病人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如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红枣、赤豆等。如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增加健脾开胃食品:如山楂、白扁豆、萝卜、香蕈、陈皮等。据报道,化疗用药当天,把早饭提前、晚饭拖后,拉开反应时间,可避免或减轻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另外,曾有报道,呕吐与胃充盈度有关,根据胃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的特点,化疗患者采取早餐进清淡的食物,量取平时的1/2,3~4小时后进行静脉化疗,可有效地减轻化疗所致呕吐的症状。何谓肿瘤化疗的不良反应?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是由相应的正常细胞发生恶性变而形成的。迄今为止。尚术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存在着重要而又明显的根本差别。因而目前研究设计的抗癌药物大多还缺乏只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能力。这样势必会在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这就是所谓的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大多通过影响细胞的遗传基础,即核酸和DNA的结构和(或)功能而起作用,使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人体内的正常组织和细胞,凡是繁殖旺盛的。生长迅速的,它们的核酸代谢也就越活跃,在接触到抗肿瘤药物时所受到的打击也就越严重。如果以肿瘤细胞与机体的大部分正常组织来进行比较,肿瘤细胞的增生往往更快,这就是利用抗肿瘤药物能重创肿瘤细胞的基本原理之—。但毋庸讳言,与此同时人体内—些也经常处下积极增生状态的组织和细胞,它们的增生速度与肿瘤细胞不相上下,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像造血细胞(骨髓)、消比道粘膜(口腔及胃肠粘膜上皮),毛囊、生殖细胞等。因而,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控制病变的同时,也会出现使这些迅速更新的正常组织和细胞受到比疗药物的细胞毒损害。于是,使出现了一部分患者在接受化疗的用药中或用药后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与之有关的不良反应。肿瘤化疗是不是“敌我不分”,“得不偿失”?事实上,这些流传于巷里之间的说法并不符合肿瘤化疗的实际情况。首先,目前正式用于临床的抗癌药物都需经过严格的试验并获准后才能上市,只要合理使用,患者的安全性是得到保障的。其次,癌细胞是异常生长的畸形细胞,它的结构和功能都欠完善,在抗癌药物的打击下,癌细胞往往比正常细胞更为脆弱,更经受不起打击,也更容易死亡;而且,即便是还能从抗癌药的打击下恢复过来,正常细胞的损伤也要比癌细胞更易修复。因而,抗癌药的毒性并不可怕,如果有也是暂时的,可恢复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抗癌药的副作用既不是每种药物都有,也不是每个患者必定都会发生而无一幸免。在一名有经验的化疗医生所拟订的治疗方案中,通常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了估计,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方案,将药物剂量定于适当范围之内,药物毒性也调控于患者能耐受的程度,因而大多安全无虞。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使用化疗后的情况,个体化地再作调整,使以后的疗程能更顺利地进行。特别是近十余年来,肿瘤临床上增添了不少新的辅助药物,可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某些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并且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化疗的疗效创造了条件,肿瘤患者可以在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接受化疗。在目前情况下,再提“敌我不分”,“得不偿失”实在是更不合时宜了。肿瘤病人化疗时为什么要加强营养?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对膳食的摄入都有抑制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味觉异常而影响食欲。以致发生口腔粘膜溃疡、舌炎等,有些药物还可以引起腹泻、便秘或肝功能损害,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加速病情的恶化,所以化疗时病人应加强营养,注意饮食的调配,以增强抵御化疗反应和抗病的能力。化疗和中药可以同时进行吗?一般而论,化疗对于敏感的肿瘤,可以起到较为迅速而且明显地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已有近10种恶性肿瘤可用化疗治愈,另有数十种恶性肿瘤用化疗有一定疗效。但是,化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并不是人人皆可使用;而且,无可讳言的是,不少化疗药物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一般情况欠佳,进食不足,营养不良,或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下。这些都对化疗的顺利进行有所影响,使化疗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医中药与化疗不同,如能适当应用可对机体起到扶正培本,平衡阴阳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和提高人体的内在抗癌能力。业已证明一部分中药具有某种程度的抗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有的还能有助于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大多数中药并无明显毒副作用,还可对化疗的毒副反应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缺点是单用中药治疗癌症往往见效较慢,要在短期内取得临床确切疗效很不容易,目前也尚难证实它们能直接杀灭癌细胞。为此,将化疗和中药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补其所短,以求有更好疗效的中西医结合的肿瘤治疗研究已在国内广泛开展,并有一些初步有效的报告。所以,中药和化疗可以同时进行。化疗当天如何安排饮食才能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难免会使正常的细胞受到一定损害,产生相应的毒副反应。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粘膜溃疡、脱发等。此时,病人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如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红枣、赤豆等。如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增加健脾开胃食品:如山楂、白扁豆、萝卜、香蕈、陈皮等。据报道,化疗用药当天,把早饭提前、晚饭拖后,拉开反应时间,可避免或减轻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另外,曾有报道,呕吐与胃充盈度有关,根据胃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的特点,化疗患者采取早餐进清淡的食物,量取平时的1/2,3~4小时后进行静脉化疗,可有效地减轻化疗所致呕吐的症状。化疗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加强口腔卫生及皮肤护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类药物和细胞毒性抗菌素)可引起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的脱落性炎症。在长期出现粒细胞减少时,常伴有溃疡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为免疫抑制剂,因此病人易感染,常见的是口腔霉菌感染。另外,某些抗肿瘤药物如平阳霉素、5氟脲嘧啶、阿霉素等使用后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皮肤损害,引起皮肤干燥、皮疹、色素沉着、皮硬、脱发等,因此在化疗期间要特别加强口腔卫生及皮肤护理,以避免和减轻这些反应的发生。化疗期间为什么要增加饮水量?每天饮水量至少需要多少?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进入人体内是由肝脏代谢后由肾脏排出的,大剂量应用时,可损害肾小管,使细胞空泡化,上皮脱落、管腔扩张,出现透明管型,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而出现肾毒性。因此,化疗期间不仅需按时补液,同时要增加病人饮水量,以加快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排出,减轻对肾脏的损害。一般来说,每天饮水量至少需要2500毫升,大剂量化疗药物时,每天饮水量应大于5000毫升。推注化疗药物过程中,病人如何配合护理人员观察化疗反应?在推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出现的化疗反应一般为皮肤血管反应,某些药物在有些病人使用后会出现超敏反应。一般在化疗用药前,专业护士会根据医嘱确定的化疗方案做些用药中的指导,并注意在注射药物时尽量保护静脉血管,有计划地使用静脉。推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病人若有疼痛红肿或沿血管走行出现皮疹等应及时告之,不能勉强忍耐,以便及时判断是局部皮肤血管反应还是药物渗漏造成,且近日局部皮肤勿用热水洗或热敷,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对症处理。某些化疗药物在推注过程中,病人如有胸闷、憋气,甚至短时间内血压降低,皮肤粘膜出现皮疹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告之,以便于医生、护士在短期内准确判断,给予及时处理。有什么方法可以止住化疗患者的呕吐?一部分化疗药物在使用时会引起恶心、呕吐。严重的恶心、呕吐会使患者对以后的化疗望而生畏,甚至出现不愿或放弃进一步治疗的念头,使化疗难以为继。过去曾用过一些止吐药物来减轻这类不良反应,如用氯丙嗪(冬眠灵)、异丙嗪(非那根)、地塞米松、甲氧氯普胺(灭吐灵)等。对于大多数抗癌药物,它们的单一药物使用可能有效,合并用药效果可以增强。但自从顺铂用于肿瘤临床之后,需要更好的止吐方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顺铂是一种疗效高,抗瘤谱又广的化疗药物,已广泛使用于多种肿瘤治疗方案,并还有进一步拓展其用途的可能性。但常常只是因为呕吐严重,使病人终止治疗。所幸于近20年来,化疗引起呕吐的机制已初步阐明。在人的消化道粘膜以及与呕吐有关的神经中枢部位有一种特殊的5HT:受体。当化疗药物或其他致吐物经口服或血流到达上述部位时,会引起大量的5HT:释放。这种5HT:如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有强烈的冲动传入中枢,引起剧烈呕吐。设想如我们要打开一把锁,尽管有钥匙,但若锁眼被塞住了,锁是打不开的。于是经过努力找到了这样一类称之为5HT:受体阻断剂的药物,只要能在化疗药物引起的5HT:来到之前,这类药物已与5HT3受体实现了广泛而又稳固的结合,化疗所导致的恶心、呕吐便不会发生和出现。如果再合并使用地塞米松,有效率大多都在90%以上。属于这一类的药物已在临床使用多年,包括昂丹司琼(枢复宁)、格拉司琼(康泉)、托烷司琼(呕必停)等。
我院4名医护人员赴重庆市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医疗保障 3月11日,重庆市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出现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病例,为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按重庆市卫健委相关要求,3月14日晚上21:00,在医院领导班子的指导下,医务处、护理部紧急派出南桥寺院部肝病科医生张长江、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生岳国龙、妇科护士马晓婷、泌尿外科护士吴利赴重庆市城市管理学院进行医疗保障。临行前,医务处、护理部要求队员们在全力以赴做好医疗保障的同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牢记中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有困难及时向医院提出来,医院将协助解决,要将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个人防护不可忽视,团队之间要团结一致、多沟通交流,确保安全地去、安全地回。队员们纷纷表示此行必将作好自我防护,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
我为群众办实事 |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呼吸(肺病)科迁址新建门诊正式启用 为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哨点”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院内交叉感染风险,2021年10月12日,我院新建的南桥寺院部呼吸(肺病)科新门诊正式启用,这是西部地区中医医疗机构中为数不多的相对独立的呼吸科门诊。 上午11:00,我院举行了呼吸(肺病)科门诊启用仪式。党委书记王守富,院长左国庆,副院长段绪坤、吴斌,纪委书记陈平及相关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启用仪式。 新修建的呼吸(肺病)门诊建筑面积150平方米,设有门诊诊室3间,配备一站式自助服务终端、智能语音叫号系统;设有专科检查室1间,拥有大型肺功能仪、FeNO测定仪、四诊仪等设备;设有治疗室1间,常规开展艾灸、拔罐、三伏(九)贴等各类中医药特色理疗技术。目前,该门诊抽调精锐医师10人、医技3人,全力满足患者呼吸道各类常见疾病的诊治。 候诊区 诊室智能语音叫号系统 一站式自助服务终端 检查室 治疗室 “呼吸科门诊作为医院疫情防控的‘三大哨点’之一,正式启用后对于有效‘拦截’包括无发热症状新冠肺炎患者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院内交叉感染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将进一步筑牢传染病防治屏障。”左国庆院长在启用仪式上强调,“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呼吸道疾病的优势,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和医疗质量安全,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守富书记指出,在全院上下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新建相对独立的呼吸门诊是我院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重点内容。他要求各部门、各科室要始终将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规范管理流程,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自疫情发生以来,针对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短板问题,我院牢固树立“疫情防控院感必须先行”的理念,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三大哨点”硬件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我院两院部先后启用独立发热(肠道)门诊大楼,其中,南桥寺院部系全市医疗机构“首个”一站式闭环管理发热(肠道)门诊大楼,这是我院针对成人发热患者修建的“哨点”;此次呼吸(肺病)科新门诊开诊运行,将有效“拦截”包括无发热症状新冠肺炎患者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源,这是我院针对包括无发热症状新冠肺炎患者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哨点”;而经重新规划改造后的儿童发热门诊也将于年内实现发热患儿闭环管理,这是我院针对发热患儿的“哨点”。这“三大哨点”将助力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体系,构筑更加牢固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总访问量 1,481,401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80位
科普文章 291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