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燕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童保健科康如彤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童保健科蒋耀辉
主任医师
3.5
儿童保健科刘康香
主任医师
3.5
儿童保健科何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儿童保健科徐宁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童保健科丁大为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童保健科蒋小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儿童保健科游诚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儿童保健科赵莎
副主任医师
3.3
朱莎
副主任医师
3.3
儿童保健科陈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儿童保健科贺文娟
主治医师
3.2
儿童保健科周源源
主治医师
3.2
儿童保健科孙竹瑶
主治医师
3.2
儿童保健科李颂婷
主治医师
3.2
儿童保健科仇君
医师
3.2
生活中不少父母仅根据宝宝脸上是否长有“虫斑”或夜间是否磨牙及有无腹痛等症状,来判断孩子腹内是否有虫寄生,这样判断并不全面。肠道寄生虫病人多数没有什么症状,有些可出现以下异常表现: 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喜 欢揉按,不痛时仍游玩如常; 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 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 即俗称的“虫斑”; 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 5、孩子食欲不振,个别孩子发生偏食或异食,患儿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纸张、布头等; 6、虫子在肠道内与小儿争夺营养,可影响小儿 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 7、幼虫移行的时候,可出现咳嗽、胸痛、哮 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皮肤瘙痒、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现象; 8、肠道中的成虫可引起寄生虫性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等合并症。 9、蛲虫常会引起孩子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小儿哭闹不安,影响睡眠。 是否有虫最可靠的证据,是孩子近期排过虫子。如果没有排虫的病史,那就得做粪便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虫卵,说明蛔虫已经寄生在肠道内。儿保专家建议 如果感染了寄生虫,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发现孩子出现感染的表现,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打虫。 一般是2岁以后才驱虫治疗,驱虫时间以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为宜,最好是睡前空腹服药。平时注意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脂类食物。
多动症于儿童期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就像哮喘、癫痫等始发于儿童期的疾病一样,时时刻刻都威胁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 自控能力差,爱冲动,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不合群,与同学相处困难,在同学中处孤立地位,天长日久对学习失去兴趣;2、 做事拖拉磨蹭,缺乏时间、任务观念,作业不按时完成,经常受老师和父母批评,产生逆反心理,使学习更加困难;3、 做事有始无终,爱撒谎,性格倔强,要求的东西必、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易走思,好做小动作,影响听课质量;须立即得到满足,做事不考虑后果,对一件事情不能完成容易灰心丧气,没有自信;4、 在阅读、书写和计算方面存在障碍,如经常把“+”写成“-”,把“b”写成“d”,把“6”看成“9”,错字、丢字,颠倒等。 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药物(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和非药物治疗(如行为治疗、培训、学校干预等)。研究显示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质量方式,而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表扬和奖励,增强孩子正确行为的发生频率,通过有意忽略等举措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目前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加行为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那么家长们除了医生的专业指导外还能不能通过饮食来控制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呢?答案是肯定的,有研究表明:进食大量含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常见的含酷氨酸的食物包括挂面、糕点等;常见的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包括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尽量少进食含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调味剂等过多的食品;应少食含铅食物如皮蛋、膨化食品和爆米花等食品;少食含铝食物如油条、油炸食品等。 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及注意力有一定帮助。还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血等。
鱼肝油,怎么吃?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 钟燕教授一、宝宝为什么要补充鱼肝油?许多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做体检时,经常会听到医生问宝宝补鱼肝油了没有?鱼肝油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补充?其实鱼肝油的主要成分就是维生素A和D。维生素A对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生殖功能,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参与铁代谢。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夜盲、干眼症、甚至出现角膜浑浊、软化、溃疡;皮肤干燥、瘙痒、毛囊角化;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各种感染。而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造成钙磷代谢失常,造成佝偻病,表现为易惊、多汗、烦躁和骨骼改变,由于体内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上,所以骨路发生病变,出现畸形。同时,还影响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补充鱼肝油的目的就是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和维生素D缺乏症。二、鱼肝油要怎么补?1. 宝宝多大开始补?维生素A和D都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鱼肝,其次是乳类和蛋类中。另一种是以胡萝卜素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如胡萝卜、番茄、豆类和绿叶蔬菜等,在肝脏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海鱼的肝脏中。另外,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也能转变成维生素D。人体从日光照射和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人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高于牛乳,如果乳母营养充足、膳食平衡,乳汁中的维生素A大多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而维生素D在母乳和牛乳中都较少,所以无论是人乳喂养或牛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后2-3周起,每日须给服维生素D预防剂量,连续服用2年。因此,为了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足月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5天补充,早产儿在生后即补充。2. 宝宝补充鱼肝油的量是多少?补充鱼肝油一般选择维生素AD制剂,维生素A的预防量4岁以下为1333IU/天,4岁以上为2500U/天,维生素D的预防量为400~800IU/天,因此选择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比例为3~4:1的制剂较好, 2岁以前的宝宝建议每天补充。2岁以后,宝宝户外活动增加,饮食也逐渐多样化,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补充,如夏秋季节,日照多,可以不额外补充。3.注意事项:(1)鱼肝油有不同的剂型,所含维生素AD的剂量也不相同。在给宝宝喂服时,需仔细查看说明书,看清用法、用量。以免引起中毒。(2)给宝宝鱼肝油一般是选择浓缩鱼肝油,而不要选择乳白鱼肝油、橙汁鱼肝油或成人用的鱼肝油。(3)不可随意增加鱼肝油的量,补充大剂量维生素A或D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三、鱼肝油的科学选择(一)有下列因素,需补充鱼肝油:1.婴儿母乳不足或断乳后未及时添加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和D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2.患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影响维生素A和D的吸收;3.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维生素A和D的消耗增多;4.缺少日照;5.生长过快使需要量增多等等因素。尤其是对早产儿、双胎和有上述引起维生素A和D缺乏因素的小儿,更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和D。但鱼肝油并非小儿维生素A和D的唯一来源,接受阳光照射和及时添加辅食都可补充维生素AD.因此,还要给宝宝饮食多样化,多做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机会。(二)如何预防鱼肝油中毒? 如果短时间内摄入大剂量,或者长时间每日摄入过量维生素A和D都可引起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不增、烦躁、多汗、头疼、呕吐、嗜睡、关节痛、肌肉痛等等。因过量服用鱼肝油可引起维生素A中毒,急性中毒多因一次大剂量误服或短期内给孩子大剂量注射维生素AD制剂引起,也可因大量食入鱼肝引发。中毒后以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或睡眠多、呕吐、前囟膨隆、头围增大、骨缝裂开等。慢性中毒主要因家长给孩子长期过量服药引起,较为常见。早期主要表现为烦躁、食欲减退,以后逐渐出现骨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还可伴有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同时还可有头痛、呕吐、前囟饱满等颅高压症状。此外,慢性中毒的另一主要特点是皮肤瘙痒,出红色皮疹,多数患儿还有脱皮现象,脱皮自鼻唇沟和口腔周围开始,逐渐蔓及到全身皮肤,起初呈细小的鳞片状脱皮,以后则为片状脱落。有些宝宝还会出现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血钙过高以及肾功能受损。这两种情况可以统称为“鱼肝油中毒”,一旦明确需立即停药。中毒表现一般在停药后1-2周症状消失,因食入大量鱼肝而致的中毒,与一般的中毒处理一样,要催吐、洗胃、导泻以促使毒物排除,并给予对症处理。特别强调的是家长给孩子口服鱼肝油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使用;沿海地区的居民不要给孩子吃过多的鱼肝;治疗维生素AD缺乏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访问量 3,581,4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5,388位
科普文章 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