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脂溢性皮炎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脂溢性皮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脂溢性皮炎的诊疗病因及症状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出现慢性皮肤炎症,则称为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会阴等处,也可泛发全身。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如头部损害,严重者可伴渗出结痂,有臭味,可引起头顶脱发,称脂溢性脱发。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治疗方式许多人认为与遗传,皮脂代谢改变,微生物寄生,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曾推测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原本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生长繁殖侵犯皮肤所致。最近的文献报告认为本病是由于表皮生长过快,角质层细胞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成熟,导致细胞核滞留角质层的结果。一般治疗一般治疗的原则限制多糖、多脂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生活起居规律。局部治疗纯中药治疗主要是去脂、杀菌、消炎和止痒。(一)复方硫磺洗剂,每晚1次外用,5%硫磺软膏外用;硫化硒香波(希尔生)或硫磺软皂,每周1-2次洗头。(二)抗真菌制剂,如2%酮康唑洗剂或1%联苯苄唑香波洗发、洗澡,3%克霉唑乳膏,2%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均可选用,但应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三)维生素B6乳膏、护肤乳膏、维生素E乳膏等,可轮换选用,每日1-3次。(四)糖皮质激素制剂在皮疹炎症重、瘙痒明显时,可酌情加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0.05%地塞米松软膏等,选择一种,每日1-2次外用。注意面部及皮肤薄嫩部皮损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出现激素局部副作用,如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改变等。系统治疗(一)复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6,10-20mg,每日3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二)抗组按类药物可选择1-2种口服以达到止痒目的。(三)糖皮质激素主要在炎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他治疗不能控制时短期应用,可予泼尼松,20-40mg/d,分2-3次口服。(四)抗生素类药物重症皮脂溢性皮炎或有明显渗出时,选择米诺环素50-100mg,每日2次口服或红霉素口服或抗诊菌剂如依曲糠咗0.1-0.2,每日2次口服。疗程1-2周。
这五个声明让你深入了解头皮屑与脂溢性皮炎的真相你是否经常为那烦人的头皮屑而烦恼?那些雪花般飘落的白色鳞屑,不仅让你的头皮感到刺痒难耐,还可能悄悄偷走了你的自信和风采。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这对难缠的头皮问题,与头皮屏障的受损密切相关。尽管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头皮屑的发病机制,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日,JournalofDrugsinDermatology在线发表一篇文章[1],其中提出了五个关于头皮屏障健康和头皮屑的共识声明,旨在反映当前专家对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头皮健康管理以及患者舒适度提升等方面的最新理解。图2.文献截图D/SD有何治疗挑战?解锁实战策略!头皮屑与脂溢性皮炎(D/SD)作为两种普遍的头皮疾病,影响着全球约半数人口。头皮屑通常表现为头皮及发丝上附着的白色或黄色鳞屑,常伴有瘙痒和刺激感,这些症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损害个人自尊心及生活质量。尽管D/SD的确切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现有研究指出,头皮屏障功能的受损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尤其是马拉色菌的过度生长,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马拉色菌能够触发头皮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游离脂肪酸(FFA)及脂质过氧化物的释放,进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破坏皮肤屏障,最终引发脱屑、瘙痒和红斑等症状。抗真菌剂吡啶硫酮锌(ZPT)的治疗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和表皮厚度,改善表皮屏障完整性标志物和角质层脂质,这表明抗真菌治疗对于改善整体头皮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D/SD及其治疗挑战,五位在头皮健康、毛发护理及D/SD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皮肤科医生参与了小组讨论,共同制定了五个共识声明,以反映当前对D/SD背景下头皮健康的理解。声明1:头皮屑等头皮疾病的常见病因是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干扰头皮的正常角质化,影响毛囊和角质层的健康。氧化应激对皮肤,尤其是头皮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与SD及头皮屑问题紧密相关,还直接关系到新生头发的质量。头皮与头发组织紧密相连,头皮的不良状况会直接影响头发的健康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因素的持续作用,氧化应激水平会逐渐升高,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对头皮健康构成威胁。皮肤自身具备一套抗氧化防御机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和过氧化氢酶(CAT),这些酶类共同工作以中和活性氧(ROS),保护皮肤免受氧化损伤。然而,在SD患者的头皮中,SOD和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均显著升高,这表明头皮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异常增高,需要更强的抗氧化防御来应对。此外,羟基十八碳二烯酸(HODE)作为皮肤脂质过氧化和氧化的重要标志物,在SD患者的头发和头皮中均有所增加,这进一步证明了氧化剂会从新生发环境向成熟发环境转移。头皮的氧化应激不仅会导致头发质量和保持率下降,但通过特定的治疗手段,如使用含1%吡硫翁锌(ZincPyrithione,ZP)洗发水,可以有效逆转这一情况。ZP洗发水通过降低HODE水平来减轻头皮的氧化应激,这可能与减少马拉色菌种类有关。在临床试验中,抗氧化成分如烟酰胺、泛醇和咖啡因等已显示出在改善脱发、增加头发数量、提升头发质量以及增强头皮皮肤屏障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针对SD的有效治疗策略应当纳入抗氧化策略,以减轻氧化应激,从而全面改善头皮健康和发质。声明2:头皮屑与头皮屏障受损有关,使头皮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物、炎症和微生物组变化的影响。有报道指出,油酸在某些个体中即使在没有马拉色菌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导致脱屑。SD也与头皮皮肤中神经酰胺水平降低有关。受头皮屑影响的头皮,其角质层屏障脂质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健康头皮相比,经皮水分流失(TEWL)增加。头皮屑患者还反映,当头皮局部应用组胺时,瘙痒感更为强烈。这表明角质层对瘙痒的感知功能受损,使得头皮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物、增加的TEWL以及炎症的影响。尽管马拉色菌一直被认为是导致D/SD的主要微生物,但新理论的出现表明,头皮上主要细菌和真菌种群的失衡可能更容易引发头皮屑。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是头皮上的两种主要细菌,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负向调节作用。在受头皮屑影响的头皮上,丙酸杆菌数量减少而葡萄球菌数量增加,这表明两者之间的平衡可能在头皮屑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头皮的高水分含量和皮脂分泌为丙酸杆菌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总之,头皮屏障的变化与微生物群变化、炎症以及环境污染物引起的进一步氧化损伤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D/SD的症状。声明3:头皮屏障可能会受到内在因素(如疾病)和/或外在因素(如过敏原、头发护理)的破坏。多种内在和外在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头皮屏障的功能,进而增加个体患上D/SD风险。内在因素方面,性别、激素水平、皮脂腺活动、皮肤脂质组成、免疫力以及遗传因素均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指出,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亚型可能会提高D/SD的发生风险。此外,男性和高雄激素水平与D/SD有关联,因为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能刺激皮脂分泌,这种分泌与D/SD直接相关。增加的皮脂为马拉色菌脂肪酶提供了更多底物,从而产生更多的有毒FFA,这暗示某些个体可能对脂肪酸引发的皮肤屏障破坏更为敏感。免疫力也在头皮屏障和SD中发挥作用,SD在HIV/AIDS、白血病、淋巴瘤和器官移植受者中的发病率增加就是明证。同时,神经内分泌因素也有贡献,因为帕金森病、迟发性运动障碍、创伤性脑损伤、癫痫、脊髓损伤和抑郁症等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与SD的高发病率相关。外在因素同样影响头皮屏障的完整性和D/SD的发生。这包括个体的头皮微生物组和微生物平衡、生活压力、卫生习惯、护发方式、气候、药物使用以及饮食习惯。抗癌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以及精神药物如氟哌啶醇、锂和氯丙嗪等都与SD发病率的增加有关。此外,含有漂白剂或甲醛的护发产品和紫外线辐射等外在伤害也会损害头皮,导致ROS增加,进而引发屏障功能障碍,加剧D/SD的症状。声明4:减轻氧化压力和促进健康的头皮屏障可以扭转氧化压力对头皮和头发健康的不利影响。遗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如护发习惯、物理和化学治疗以及整体头皮状况,共同对头发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生长中的头发特别容易受到周围头皮环境中氧化应激的损害。研究表明,不健康的头皮会向新生发发送负面生长信号,这可能导致头发过早脱落和毛囊锚定减弱。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有研究表明ZPT洗发水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逆转头皮和头发上的氧化应激,使头发表现出更低的水分吸附能力和减少的水分润湿力,这些特性与更强韧、更有光泽的头发相关联。除了ZPT洗发水,应用抗氧化剂如烟酰胺和咖啡因也有助于改善头发健康。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含有这些抗氧化剂成分的洗发水在24周内能够减少头皮中的HODE和TEWL。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头皮屑、支持头皮屏障功能,并加入针对氧化应激的额外抗氧化剂成分,可以带来头皮屏障和整体头发健康的显著改善。声明5:大多数患有头皮屑的人使用洗发水等护发产品来管理他们的状况,尽管许多人对产品缺乏美观性表示担忧。尽管众多非处方头皮屑洗发水被证实有效,但由于部分产品在使用体验上欠缺美观性,患者的依从性往往较低。尽管大多数皮肤科医生和患者认为这些洗发水有效,但实际使用时患者的依从性却不高。局部抗真菌药物一直是D/SD治疗的黄金标准。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酮康唑洗发水、双氯苯唑洗发水、咪康唑霜、环吡酮胺洗发水、硒硫化物和ZPT等。此外,也有关于局部皮质类固醇和局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使用的报告。然而,尽管有这些治疗手段,D/SD仍经常复发或治疗反应不充分,这可能与患者因不良洗涤体验或洗后发质不佳而持续缺乏依从性有关。鉴于头皮屑的复发性和慢性特点,洗发水治疗必须定期使用。对患者进行定期使用和选择更美观的抗头皮屑护发产品的咨询,有助于提升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最新的研究表明,D/SD是一种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相似的炎症性皮肤病。促炎细胞因子IL-17和IL-23在马拉色菌引起的炎症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皮肤受损的情况下。随着对D/SD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选择将不断增加,并更精确地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持久、有效的治疗效果。小结总的来说,这些共识声明强调了头皮屏障健康在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个体易感性和马拉色菌定植是疾病发生的理想条件。因此,治疗D/SD不仅需要针对疾病本身的真菌成分,还需要修复马拉色菌种定植的条件。此外,共识声明还讨论了促进头皮健康、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在头皮屑管理和维护期间防止发作的挑战。通过这项共识文件的制定,专家们呼吁全球重新关注头皮和头发健康,以重新构建我们对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治疗的当前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尊。
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怎么治疗好?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在皮肤科门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部、面部和躯干等。尽管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但仍然会影响外观,甚至引发瘙痒不适,部分患者会因季节气候变化而病情加重或减轻。有些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出现药物使用不规范或随意用药的情况,导致病情恶化,演变成激素依赖性皮炎或玫瑰痤疮,从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脂溢性皮炎的病因SD的发病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马拉色菌感染、皮脂腺分泌增多、免疫反应、表皮屏障破坏、体外因素等。马拉色菌许多学者对马拉色菌与SD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均强烈支持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面部皮炎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呈正相关。马拉色菌是一种亲脂性厚壁孢子菌,缺乏糖基水解酶,不能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脂质脂溢性皮炎主要出现于皮脂腺活跃的区域,且脂溢性皮炎的好发年龄与皮脂腺分泌活跃的年龄重合。研究者认为人体分泌的皮脂最初为三酰甘油和酯类,被马拉色菌分解为二酰甘油、一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促进菌体生长和产生炎症反应。免疫因素SD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脂溢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NK细胞增多,血清中总IgA与lgG抗体水平表达增加。表皮屏障功能脂溢性皮炎患者存在角质层屏障和功能的损伤,屏障功能破坏表现为对局部刺激的高敏感性。有头皮屑个体更易对局部使用油酸产生反应,即产生头皮屑。而屏障破坏使头皮屑患者更易受到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影响,从而更加剧了屏障的破坏。这些研究强调了脂溢性皮炎患者恢复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其他精神压力会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可能与神经免疫受影响有关;日晒可改善脂溢性皮炎症状,冬季脂溢性皮炎会加重。脂溢性皮炎为何反复发作?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从局部病理角度解释,主要是皮肤屏障障碍,就好比一堵墙,原来墙面完好的防水涂层受了损害,外面的风雨就容易渗透进墙面影响墙体结构。皮肤屏障出现问题,外界的各种因素就会容易刺激到皮肤真皮层的血管神经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而皮肤水分和油分也容易外透,从而导致患处干燥脱屑毛孔粗大等问题,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从而导致脂溢性皮炎越发严重。皮下的血管神经如果经常受到激惹就容易出现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数量增多并敏感性增强,对一些轻微的刺激的耐受力越来越弱。所以改善皮肤屏障及缩减真皮层血管数量和直径对于减少脂溢性皮炎的反复发作至关重要。脂溢性皮炎的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完整治疗需要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急则治其标:当脂溢性皮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是应该选择对症处理的处理原则,一般可以考虑低效类固醇激素类药膏短期外搽或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比如他克莫司或者吡美莫司等外搽,如果症状明显者还需要配合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此外,我所还有面部脱敏治疗、面部皮炎治疗等可供选择。第二个步骤就是缓则治其本:当脂溢性皮炎处于缓解期时,发作频率低者首先需要做好补水保湿,还可以使用含有神经酰胺或者铜肽类具有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产品坚持外抹,促进皮肤屏障恢复正常;发作频率高者在可以在做好上述基础处理的情况下配染料激光或者强脉冲光改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情况,配合杏仁酸治疗疗效更佳,也可以通过面部注射自体血浓缩生长因子促进皮肤修复。除了外用药,还可内服:①异维A酸,减少皮肤的油脂分泌。但女性应注意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3个月内不怀孕。②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酮康唑、氟康唑等。③糖皮质激素:仅用于病情特别严重患者。④如B族维生素、抗组胺药等。婴幼儿可自愈,但成年人则为慢性复发性过程,时轻时重,需长期治疗。医生建议1、减少皮肤刺激:脂溢性皮炎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是皮肤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对于这种鳞屑请忍住去刺激它,包含且不局限于以下行为:用手扣使用去角质、酸类等刺激性护肤产品化妆、卸妆时大力摩擦皮肤以上行为都会造成皮肤屏障进一步损伤,让本就受伤害的皮肤雪上加霜,建议脂皮患者平时化妆,因为不少卸妆产品都含有合成脂,它能够加速马拉色菌生长。2、饮食忌口:糖类、精致碳水化合物、奶制品,都是需要控制的食物种类,它们的过多摄入会促进炎症的发生,增加皮脂的分泌,这样也会加速马拉色菌生长。3、慎用药膏:但最终想要有效应对脂溢性皮炎,离不开药物介入,整体的治疗思路在于:抗炎抗真菌。很多患者喜欢网上搜索「皮炎」,私自用各种复方类药物,通过无差别的抑制免疫系统来起到抗炎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免疫力大大降低,反而让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更加猖獗,给医生的诊疗增加难度,所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患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