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创伤

就诊科室: 胸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介绍

胸部创伤多由于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胸部组织或者器官出现结构损伤,或者功能障碍。

胸部创伤分类:

  • 根据皮肤完整程度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
  • 根据致伤因素可分为火器伤、切伤、刺伤、撕裂伤、挤压伤、扭伤、挫伤等。
  • 根据受伤组织的深浅分为软组织创伤、骨关节创伤和内脏创伤。

主要症状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出血、休克、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主任,我术后做骨扫描,在手术伤口位置肋骨有点状代谢增高,我的医生说是手术导致的,您有遇到过吗?

叶建明 主任医师 杭州市肿瘤医院 胸外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胸部创伤的常见病因包括:

  • 交通事故创伤:交通事故占创伤比例较大,症状也较重,这是创伤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机械性创伤:身体受到暴力击打、刀刺伤、划伤等引起创伤。
  • 冻伤、烧伤:保暖不到位引起冻伤,火灾引起的烧伤等,都能造成程度较为严重的创伤。
  • 火器伤:战争导致枪伤、炸伤等。

高危人群

  • 不注重操作安全的人群
  • 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建筑工人、警察、消防人员)
  • 军人

症状表现

胸部创伤以后,症状表现根据胸部创伤的部位、严重的程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以及出血、休克、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典型症状

  • 轻度胸部创伤:胸壁软组织、肌肉或肋骨、胸骨的轻微损伤。此时仅有胸壁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疼痛在深呼吸时加重。
  • 中度胸部创伤:如造成多发的肋骨骨折,甚至出现气胸,表现为胸部疼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
  • 严重胸部创伤:损伤到心脏、肺等重要器官,或者是造成持续开放的大量失血,会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孩子经常胸痛,怎么办?

吴琳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在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应该穿防护服,带安全帽,严格执行安全规范,防止在工作中发生意外。
  • 严格遵守交规,切勿开快车以及酒后驾车,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胸的 X 片:进行初步的筛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肋骨骨折等情况。
  • 胸部 CT、肋骨三维重建:可帮助判断是否有肋骨的骨折或者是肺部的创伤等情况。
  • 血常规:判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发生。

治疗方式

不同病因导致的创伤,治疗方法明显不同,治疗原则是维持生命体征,保护损伤的部位,维持其正常功能。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 抗感染:对于感染者采取头孢、沙星类等抗生素防治感染。

手术治疗

  • 开放性损伤,或者内部脏器损伤应及时手术治疗,解除危险因素,使患者康复。
  • 如果有张力性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立即给予胸腔穿刺排气。避免症状加重,危及生命。

其他治疗

  • 骨折的患者应立即固定,防止骨折加剧。
  • 存在开放性损伤出血者,应该立即给予止血包扎。
  • 出现休克者,要及时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进行抗休克治疗。
  • 无呼吸、无心跳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胸部手术选微创 切得干净好得快

管添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胸外科

营养与饮食

  • 以清淡饮食为主。
  • 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肉。
  • 多食用有营养、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如苹果等。
  • 戒烟、戒酒。

注意事项

  • 手术治疗后注意敷料以及引流管的干净、清洁,应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并时刻关注引流管不要阻塞。
  • 皮肤出现破损处应注意皮肤清洁,可用干净纱布包扎,并且需要保持纱布的干净,避免感染的发生。
  •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消除思想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胸外科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张临友 主任医师 哈医大二院 胸外科

胸部创伤相关科普号

叶建明医生的科普号

叶建明 主任医师

杭州市肿瘤医院

胸外科

4125粉丝15.6万阅读

吴琳医生的科普号

吴琳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

1046粉丝1.6万阅读

单红星医生的科普号

单红星 副主任医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九O医院

骨科

24粉丝12.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