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指由于某些原发躯体疾病如贫血、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精神症状。

在患有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大约有 44% 的患者伴有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患者,除了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外,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意识障碍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会“乱”的不仅仅是精神疾病

丁丽君 无职称 厦门市仙岳医院 心理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原发的躯体疾病导致脑功能紊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特殊经历,以及既往神经精神病史等,均与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具体表现有一定的关系。不良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以及心理应激、睡眠剥夺等可能是本病的诱因。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有:

  • 脑缺氧:许多躯体疾病,如贫血、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可通过影响氧气在体内的运输或利用,而导致脑部氧供不足,从而造成脑功能紊乱。
  • 代谢物蓄积:部分躯体疾病可影响代谢产物的蓄积和吸收,如氮、酮体、尿素等,可影响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脑功能紊乱。常见的躯体疾病有肝衰竭、肾衰竭、酮症酸中毒等。
  • 外源性物质:致病菌及其毒素,可直接损伤脑细胞,引起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障碍。特别是有些细菌、病毒产生的毒素,如汉坦病毒、伤寒杆菌、狂犬病毒等。
  • 代谢紊乱:患者的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缺乏时,均可引起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障碍。
  • 神经递质异常:部分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造成大脑内神经递质代谢或结构异常,而使脑功能紊乱。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需加以注意:

  • 既往精神病史:以前患过精神疾病。
  • 生活环境:家庭关系不和睦、教育不当、经济落后等。
  • 学习环境:学习成绩差,与老师或同学间的关系不融洽,校园暴力等。
  • 睡眠:长期失眠,或生物钟不稳定的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风险更大。
  • 心理应激:火灾、地震、车祸等事件,对患者造成抑郁、焦虑等重大心理创伤时。
  • 年龄:年龄越大,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风险也越大。
  • 性别: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好发。
  • 性格: 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发生。
  •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慢性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识别、处理和转诊

侯也芝 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症状表现

躯体疾病的急性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恶化期,可发生急性脑病综合征。在躯体疾病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过程,多表现为以躯体、精神衰弱为特点的脑衰弱综合征。

典型症状

急性脑病综合征

  • 意识障碍:是急性脑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患者表现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觉察度降低等,部分患者可有嗜睡,甚至昏迷。
  • 急性精神病状态:言语和运动不协调的兴奋状态,类似躁狂样兴奋如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或短暂的幻觉妄想状态,如视幻觉、听幻觉、嗅幻觉、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

脑衰弱综合征

  • 精神虚弱: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无力、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或脆弱,常伴有头部不适感,如头痛、头晕等。
  • 躯体虚弱:如冒虚汗、心慌、食欲不振等。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人格改变:指患者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发生显著且持久(大于 12 个月)的改变。
  • 遗忘综合征:患者容易遗忘最近发生的事情,当患者不能回忆过去的事情,可出现以未发生过的事情来填补记忆空白。
  • 痴呆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智能缓慢减退,包括思维、记忆、判断、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功能减退。
  • 情感淡漠:患者表现出对事物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
  • 行为幼稚:患者表现出孩子的思维、情绪、行为等。
  • 躁狂:患者可出现易激惹、兴趣增多、活动增加、言语增多、爱管闲事等。
  • 抑郁:患者可有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活动言语减少、发呆、不愿做事、悲观、抑郁等。
  • 精神分裂:患者可出现各种幻觉和妄想。以幻听为主,患者觉得自己听到了某些声音,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些声音。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需要早治疗

周芳 主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如何预防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 精神病史:既往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出现躯体疾病时,应当及时地告知医生,及时到精神科复查,积极配合医生控制病情。
  • 生活环境:改善家庭关系,有条件者,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 学习环境:改善教育方式,增进患者与师生间的沟通,主动与家长及学校领导交流等。
  • 睡眠:长期失眠的患者,可以适当遵循医嘱服用安眠药物,同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 心理应激:患者应主动学习更多的安全教育及演练,减少生活中的意外发生。当遭遇重大的心理应激时,应及时主动寻求心理治疗。
  • 年龄:老年患者的家属,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多一些陪伴、沟通和耐心。
  • 性别:女性患者应关注自身的情绪变化,如果出现长时间的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时,应及时就诊。
  • 性格: 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社交活动,比如参与一些团体活动,做公益等。
  •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患者应注意自身情绪的变化,也可以到精神病科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等。

检查

当医生怀疑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时,常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并结合一系列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来确诊原发的躯体疾病。常见的检查如下:

神经系统检查

  • 判断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以及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是否存在异常。协助医生对疾病、病情程度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
  • 生化全套: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心肌酶、代谢物等情况是否正常。
  • 微生物培养:通过采集患者唾液、血液、尿液和大便等样本,进行各项微生物培养,可判断出感染病原体类型。
  • 脑脊液:分析脑脊液的成分,有助于分析精神障碍的病因。

影像学检查

  • 脑电图:检测患者的脑电波,明确是否存在异常的大脑神经活动。
  • 头颅 MRI:观察患者脑组织,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异物等脑器质性疾病,协助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方式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精神症状的控制。

原发躯体疾病的治疗

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系统的治疗,是治愈本病的重要环节,所以往往需要专科医生协助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可能会给予小剂量毒副作用轻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及镇静药。

  •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急性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精神分裂、躁狂等。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 抗抑郁药物:用于改善抑郁症状,如悲伤、失落、绝望、精神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等。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 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焦虑障碍,如焦虑、谵妄、失眠等。常用的药物有劳拉西泮、地西泮等。
  • 镇静药:适用于明显躁动不安、不合作治疗的患者,包括氟哌啶醇、咪达唑仑等药物。

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为了保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医生可能会适当给氧,或使用能量补充剂等。作用是缓解精神症状,避免病情加剧。

心理治疗

为了提高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愈率,减少治愈后的继发性不良心理反应。患者应当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心理咨询,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及松弛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适应家庭、社会生活。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胸外科术后谵妄(意识模糊)科普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胸外科

注意事项

  • 用药注意事项:正确、规律服用药物,减少疾病复发。除此之外,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的任何副作用,尤其是精神状态异常、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方面等问题。
  •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 如何避免传染:如果是由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引起的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避免与他人接触,勤洗手,将生活用品单独分开和消毒处理等。
  • 饮食:清淡饮食、避免高蛋白、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 运动:普通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运动,尤其是团体活动。

预后

若接受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在原发性疾病得到控制时,精神症状也会随之消失。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若不接受正规的治疗,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智力障碍等精神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剧原发的躯体疾病,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

相关科普号

丁丽君医生的科普号

丁丽君 无职称

厦门市仙岳医院

心理科

1236粉丝13.6万阅读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

孙玉涛 主任医师

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740粉丝69.5万阅读

潘惠萍医生的科普号

潘惠萍 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精神卫生科

568粉丝24.5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