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一例椎动脉夹层引起的单侧后部脊髓梗死
自发性脊髓梗死(SCI)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致残疾病,约占所有卒中的1%,最可能的机制是特发性动脉粥样硬化(68%),椎动脉夹层仅占3%。脊髓血供更加丰富,包括两条脊髓后动脉和更广泛的侧支网络,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很少影响脊髓,即使影响,也总是累及脊髓前动脉。本文报告一例由椎动脉夹层引起的长节段后部脊髓梗死患者。 24岁男性,4天前突发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伴颈部疼痛和泌尿功能障碍,次日症状加重,无法行走,右侧肢体出现麻木和瘫痪。6个月前得过水痘,无外伤史。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左侧面部和右侧肢体触觉减弱,左肢振动觉减弱,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脊柱核磁(MRI)显示C1-C5脊髓水平出现高信号病灶,位于颈髓左后外侧柱,甚至中央管周围区域(图1A)。尽管左椎动脉直径较小(类似于椎动脉发育不良),但MRA没有左椎动脉狭窄的证据(图1B,黄色箭头)。然而,头颈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显示左椎动脉V3段长节段夹层的典型特征,伴有壁间血肿和残余腔(图1C)。患者接受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和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出院。出院时,感觉迟钝已经缓解,但肌力仍然和以前一样。 (A)矢状T2和轴向DWI显示C1-C5水平急性脊髓梗死,影响左后外侧柱,甚至脊髓中央管周围区域。(B)MRA显示左椎动脉直径较小(类似于椎动脉发育不良),没有狭窄或夹层的证据(黄色箭头)。(C)高清血管壁核磁:轴位图像显示左椎动脉的壁间血肿(白色箭头)和残余管腔(黄色箭头)。椎动脉的夹层很少影响脊髓,脊髓后动脉的受累更是少见。本病例报告提供了几个独特的临床见解。首先,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在后部脊髓梗死患者应考虑椎动脉夹层。其次,高清血管壁核磁显示出对壁内血肿的显著敏感性,优于CTA或MRA,特别是在区分椎动脉夹层和发育异常。当在其他血管图像上未检测到特征性内膜瓣和双腔征时,这种优势尤其明显。早期诊断和识别SCI的病因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需要紧急治疗的年轻患者。该病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发性SCI,有助于早期和无创识别 SCI 的病因。
邱树卫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1月15日39
0
0
脊髓梗死相关科普号

韩正冉医生的科普号
韩正冉 副主任医师
亳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35粉丝2.7万阅读

黄华生医生的科普号
黄华生 主任医师
柳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347粉丝8.1万阅读

黄远军医生的科普号
黄远军 主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0粉丝2594阅读
-
推荐热度5.0任亚锋 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脊髓损伤 16票
脊髓拴系综合征 2票
神经源性膀胱 2票
擅长:脊髓损伤、脑梗塞、脑出血、脑瘫等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二便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
推荐热度4.9马骏鹏 副主任医师华西医院 神经外科
椎管内肿瘤 159票
颈椎病 48票
小脑扁桃体下疝 29票
擅长:精准治疗各类脊柱脊髓肿瘤、椎管内外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颅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寰枢椎脱位、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脑出血、脑外伤、颅骨缺损、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尤其精通各类椎管内外肿瘤、椎间孔肿瘤、脊髓髓内肿瘤、各类哑铃型肿瘤、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各类颅底畸形的精准微创治疗,精通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和促醒,在追求保护神经功能和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率,依靠国际先进的理念、规范化的诊疗和精细的显微手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满意度。 -
推荐热度4.8赵桂宪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26票
头晕 11票
脑炎 11票
擅长: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脑白质病等,专长“颅内多发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周围神经病和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