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孩子6岁,b超双侧劲部淋巴结肿大,最大有1.8x1.1,后面要怎么治疗?没有症状
乐飞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9日 348 0 0 -
淋巴结肿大是得了恶性血液病了吗
门诊经常遇到因“淋巴结肿大”来就诊的患者,很多患者担心自己得了淋巴瘤或者白血病,因而非常恐慌,压力山大。其实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得了恶性血液病,很多良性疾病也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我们来看一下,哪些疾病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1、慢性淋巴结炎: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感,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2、淋巴结结核: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于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相互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活动度差,结核菌素试验和血中结核抗体呈阳性。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4、恶性淋巴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互相融合成大块。该病的确诊需靠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 5、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常有淋巴结肿大,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以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 6、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多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很少表现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除上述疾病外,还有一些相对少见的疾病也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例如: 1、结节病: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 2、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也称Castleman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淋巴结的病理。 3、假性淋巴瘤: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场发射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肺、消化道、甲状腺、眼眶等。 ? 所以,淋巴结肿大有良恶性之分。大部分淋巴结肿大是良性病变,尤其是伴有红肿热痛表现的淋巴结肿大多为炎症性,经过抗炎治疗多能好转。对于淋巴结反复肿大,抗炎治疗无效,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是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的则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到血液科门诊就诊。 ?
王焱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07日 905 0 1 -
颈部肿物鉴别——慢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是颈部最常见的病理性肿块。 特点:慢性淋巴结炎的病程进展缓慢,多有畸形淋巴结炎的病史。患者可无主观自觉症状,或有轻微不适、疼痛及淋巴结反复肿大与缩小的病史。检查时能扪及大小不同的淋巴结,呈扁圆形、周界清楚、可以移动,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反复急性发作后可有粘连),有轻度压痛,中等硬度。慢性淋巴结炎主要的病变是在淋巴结内形成以结缔组织增生为主的增殖性炎症。少数病例的淋巴结呈持久性增生,此病变称之良性淋巴样增生。当淋巴结发生纤维化后,则在局部遗留永久的纤维性肿块。鉴别诊断:颈部慢性淋巴结炎应注意与结核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以及转移癌相鉴别。 1,结核性淋巴结炎在初期易与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肿大相混淆。此时可借诊断性治疗进行鉴别:抗生素对一般性淋巴结炎有效,而抗结核药物主要对结核性淋巴结炎有效。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早期发生淋巴结肿大,触诊时质地较硬但无压痛,常可累及多个淋巴结,形成“串珠状”。晚期,肿大的淋巴结可液化或形成冷脓肿,溃破后流出稀薄脓液,其中夹杂有干酪样坏死物。涂片检查,经抗酸染色可查见结核杆菌。此外,患者的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内试验呈阳性反应等均有利于协助鉴别诊断。2,恶性淋巴瘤多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发展较快,质地较软,活动而无压痛。对淋巴结的细胞学穿刺涂片检查,或活组织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措施。3,颈部转移癌的特点是: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多个淋巴结互相融合并且与基底组织以及皮肤粘连,形成无移动性的肿块。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常有原发癌病史。处理:给予抗炎治疗,2周后复诊,检查肿块的大小有否变化。如肿块缩小表明治疗有效;如无改变,应作切除活检。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魏博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7月31日 10235 0 7 -
腹病小儿腹腔肿大的淋巴结要紧吗?
经常有家长带2一11岁的小孩来门诊看病,阵发性腹痛,脐周为主,有时疼痛发作时面色苍白,无腹痛时嬉戏如常,有时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经常反复发作,家长也甚为苦恼,来医院详细检查,血常规一般正常,腹腔B超一般示多个淋巴结肿大,很多家长很紧张,医生,肿大的淋巴结要紧吗?要服什么药?多久可以消掉?腹痛在什么情况下需紧急看医生?下面我就一一阐述 小儿腹痛分内科腹痛和外科腹痛2种,外科腹痛是要紧急看医生的,引起外科腹痛的常见疾病是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胃穿孔等,外科腹痛的特点有4点,1,腹痛起病急,腹痛先于发热或呕吐。2,腹痛较重,固定的压痛点,患者多拒按。3,常伴腹膜刺激征,腹痛区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4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内科腹痛常见于以下几种,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型感冒,肠痉挛,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过敏性紫癜,肠寄生虫病,腹痛特点,起病较缓,疼痛相对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固定,压痛不明显,无反跳痛,腹部柔软,腹痛在医生帮助下找到某种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腹痛在门诊中尤其多见的原因是腹腔淋巴结肿大,腹痛伴腹腔淋巴结肿大,到底要紧不?要怎么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好发于2一11岁,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腹痛,部分孩子伴流涕,咳嗽,咽痛,少部分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回肠未端的肠系膜,由于肠内容物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代谢产物易被回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容易发生炎性反应性增生肿大,这个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更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而是调整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冰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及时排便,很大的淋巴结1一3个月再复查腹部B超。 本文系曹飞跃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曹飞跃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7月09日 119680 18 3 -
肠系膜淋巴结炎
许多小孩腹痛到医院就诊,彩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医生告诉是肠系膜淋巴结炎。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结合我自身的临床经验在此做一下简单介绍。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病因: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遍布全身。当周围有细菌或者病毒入侵时,淋巴结起到“消灭敌人,保家卫国”的作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作为代价,相应的淋巴结会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回盲部淋巴结肿大。因为该处淋巴结很多,儿童尤为丰富,有人认为是肠道炎症导致的毒素和细菌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反应。另外也有人认为,患者在发病初期有发热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是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1病史 常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多为脐周,位置相对不固定。程度较轻,多可耐受。疼痛发作间期,患者可无其他不适,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患儿发病初即有发热,体温经常超过38-39℃。这点为与阑尾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病可反复性发作,但多为自限性。3.体征 腹部压痛,多由右下至左上呈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右下腹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每次检查压痛位置多不一致,少有肌紧张与反跳痛。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可增加。鉴别诊断本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每年我们收治的阑尾炎患儿有相当一部分有多次所谓“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史,本病尚应与腹部肿瘤,过敏性紫癜等相鉴别。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即:如果发热则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腹痛给予解痉止痛,应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抗感染(结合血常规结果)等。注:以上为个人观点,建议无论何种情况均应及时到正规大医院就诊。
孙中伟医生的科普号2013年01月26日 45316 0 2 -
7岁女孩,颈部包块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发病2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左边2个,右边2个,大小不一,约2厘米大,有感冒症状 诊断为淋巴结炎, 吃消炎药.吃一段时间小了,但过一段时间又大了,反复发作 是否必须做手术治疗,长期下去是否会引起其他严重疾病,如白血病等?沈阳市儿童医院外科周福金:淋巴结发炎多半是附近有炎症,比如感冒、龋齿,疖肿等,炎症消退后淋巴结会逐渐缩小(但是不会消失,因为它是免疫器官,伴随人的一生)。它不会引起别的病,只有别的病引起它肿大。
周福金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1月08日 9079 0 0 -
浅谈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肠系膜淋巴结沿着肠系膜动脉排列,汇集肠管淋巴液后注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淋巴结和腹主动脉前淋巴结,最后注入乳糜池。肠道淋巴引流丰富,以回盲部为著,故回盲部附近淋巴结较多。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容易被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肠道发生炎性病变也容易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一、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7岁以下儿童。多属于病毒性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呼吸道感染时发病。症状:典型症状为发烧、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多发于右下腹和脐周。腹痛往往表现为说不清的隐痛或绞痛,两次腹痛发作之间病情好转。腹部查体:腹部柔软,无固定压痛。无全身症状,小儿精神状态好。验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治疗:一般经过禁食、输液、抗生素治疗,腹痛明显好转,无需手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伴随人的一生,是正常结构。只是发炎后变大,但炎症消退后淋巴结回缩很慢。所以患肠系膜淋巴结炎后2-3周做超声检查淋巴结仍很大,不过没关系。另外,小儿腹痛时做超声发现淋巴结很大,不一定是这次小儿腹痛的原因。或者说发现小儿腹腔淋巴结大不一定意味着此时小儿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腹痛原因很多,不一定发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大点就服药,尤其是抗生素。二、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病少见,发病原因不清。细菌可以来自肠道、呼吸道、皮肤,潜伏于肠道淋巴结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繁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化脓感染。症状:发病急剧,突然发生腹痛、发热、腹胀、腹泻,疼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呈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可造成肠麻痹,出现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肠系膜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或破溃,引起腹膜炎。全身症状严重,患儿萎靡不振。验血:白细胞增高。治疗:大多数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周福金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12月19日 30191 2 0 -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由壁层与脏腹膜组成,主要有小肠系膜和结肠系膜,此外还有阑尾系膜和卵巢、输卵管系膜等。小肠系膜是连接空肠、回肠与后腹壁的腹膜,呈扇形,附着在腹后壁的部分叫系膜根,系膜的小肠缘长6~7m,内有肠系膜上动、静脉及其分支、乳糜管、神经丛及淋巴结 体征 常在发病前1~2天感全身不适,咽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腹痛, 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围,往往呈阵发性,如拧绞样。进食后再次出现疼痛可呕吐食物。查体见面部潮红,口唇苍白,咽部充血,腹部压痛多由右下至左上呈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多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体瘦之儿童有时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上须和急性阑尾炎鉴别。前者一般为发热后腹痛,转移性腹痛不明显,腹痛往往不局限,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后者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恶心、呕吐比较明显,右下腹压痛局限固定,常伴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典型病例,一般不难鉴别。但年幼儿童不很合作或不能表述病情时,鉴别可能很困难。 病因 导致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有葡球菌属(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红球菌、假结核杆菌、青霉菌属、病毒、血吸虫、阿米巴等。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且多见于回盲部淋巴结。该处淋巴结很多,儿童尤为丰富。肠内容物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 长,毒素及细菌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反应。另外也有人认为,患者在发病前1~2天常感倦怠、不适和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故认为是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有作者认为毒血症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的关键,但淋巴结培养多无细菌生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躯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这样的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且发病早期即体温骤升。体检时脐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有时可扪及小结节样肿物。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如为链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较稀薄的草绿色液体,涂片可找到革兰氏阳性球菌。 生理 导致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有葡球菌属(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红球菌、假结核杆菌、青霉菌属、病毒、血吸虫、阿米巴等。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 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且多见于回盲部淋巴结。该处淋巴结很多,儿童尤为丰富。肠内容物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反应。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有的白细胞可因此而发生变性崩溃,形成细胞碎片或变性的物质。淋巴结内的血管也扩张充血,生发中心增生,窦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另外也有人认为,患者在发病前1~2天常感倦怠、不适和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故认为是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有作者认为毒血症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的关键,但淋巴结培养多无细菌生长。 本病临床上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少儿急性腹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诊断 1.病史病前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颈部淋巴结炎等病史。 2.症状与急性阑尾炎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右下腹多见, 偶尔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性质为隐痛或痉挛性痛,程度较轻,多可耐受。疼痛发作间期,患者可无其他不适,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病初有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9℃。本病可反复性发作,但多为自限性。 3.体征面部潮红、口唇苍白、咽部充血。腹部压痛,多由右下至左上呈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右下腹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压痛点常在麦氏点内侧或上方,每次检查压痛位置多不一致,少有肌紧张与反跳痛。偶尔在右下腹可触及小结节样淋巴结,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增高或降低,而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腹部肌肉、大血管、肠管的蠕动及肠系膜上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分布,方便易行,无放射损伤。通常淋巴结周边皮质为低回声,中心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显像,可根据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增多、径线增大、皮髓质回声有无异常,作纵、横、斜切扫查,结合呼吸运动、消化道声学造影等作出定性诊断。影像学上本病需与如下病变鉴别: 1.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声像图为椭圆形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型回声,部分有融合、液化和钙化灶强回声出现,或合并大量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 2.肠系膜恶性淋巴瘤肠系膜或腹膜后是其常见来源,通常典型者累及多个部位,超声表现趋向圆形,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可有中心坏死呈强回声斑,或多个结节聚集成花瓣状。但不能完全依靠声像图表现,考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育尚未成熟情况下,其声像图还存在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鉴别诊断 本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患者一般为发热后腹 痛,转移性腹痛不明显,腹痛往往不局限不固定,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后者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恶心、呕吐比较明显,右下腹压痛局限固定,常伴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此外,本病尚应与肠道肿瘤、卵巢肿瘤、结核性淋巴结炎、Crohn病、耶耳仙菌肠炎与耶耳仙菌淋巴结炎等相鉴别。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可表现为右下腹痛、发热等,易误诊,但各有其特点, 治疗 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 1.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类。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应手术治疗,应予抗感染治疗。治疗方法采用保守疗法,按氨苄青霉素0.1g/(kg/d)加0.9%生理盐水,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甲硝唑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发热腹痛较重的病人加用地塞米松5mg/次,地塞米松用药不超过3日。2日后查白细胞有明显下降并有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巩固治疗1周。 经过2~3天的治疗后发热大多消退,白细胞明显下降,腹痛症状明显缓解,经过1周的抗感染治疗多痊愈出院。与儿童急性阑尾炎颇难鉴别 2.手术的选择由于该病有时与儿童急性阑尾炎颇难鉴别,因此,对诊断不能肯定者,宁可开腹探查,否则让已有急性炎症的阑尾留在腹腔内可能贻误治疗。B超检查是以阑尾的影像为直接依据,还可显示肿大的淋巴结,是二者鉴别的有效方法。若病情尚稳定或发病在6h以内,可继续观察,急性阑尾炎病情常进行性加重,应手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可缓解。若病情较重或发病在12h以上仍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时,应行剖腹探查,行阑尾切除术。如果经抗感染治疗仍持续腹痛6h,体温不降,腹肌较前紧张者,就应果断手术,避免阑尾穿孔,一般观察时间不超过24h。如果经治疗后,腹痛不剧烈,体温也无明显增高,血白细胞无继续增加,可按该病治疗,延长观察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如误诊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时,一般认为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如是急性阑尾炎而延误手术,可造成穿孔和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发现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应取肿大淋巴结作病理切片检查。 并发症 并发症: 由于腹痛呈阵发性,如拧绞样,临床上出现进食后再次呕吐等并发症。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预防:对伴有发热,特别是儿童及青壮年,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应立即进行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预防发生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马达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11月06日 13400 0 1 -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儿童,是引起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丰富,回、结肠区肠系膜淋巴结很多,而且小肠内容物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代谢产物易被回结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因此,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在回肠远端的肠系膜。1 病因 本病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极少数病例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沙门菌也可导致本病。另外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过敏因素也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2 临床表现 本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常为腹痛小儿行超声检查时发现,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的普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越来越多。 患儿多诉腹痛位于脐周,阵发性或痉挛性疼痛常见,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着体位变动而移动;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淋巴结。3 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的诊断是通过超声做出的,这只是一个影像学的诊断,临床诊断需要排除以下:①急性阑尾炎。②急性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③美克尔憩室炎。④克罗恩病。重点是通过体格检查,除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5 治疗 本病解痉治疗无效。针对病因应用抗病毒药物。如果存在细菌感染的依据可加用抗生素。饮食调节尤为重要。规律饮食,饭前饭后不要剧烈运动。不吃任何零食,暂时不要喝牛奶,吃鸡蛋,鱼虾等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
张友波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09月18日 22139 0 0 -
颈部包块的就诊指南
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因颈部包块来医院就诊。其中可分为炎症.囊肿.肿瘤三种,需要做详进的化验检查以确诊诊断,进行治疗。如果在颈部近正中出现喉结上方肿物,随吞咽活动,囊性感明显者,有可能是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如在喉结下方的肿物,考虑是甲状腺源性的。颌下腺肿物也是很常见,如出现在双侧有可能是慢性淋巴结炎,单侧则为颌下腺混合瘤可能性大,如果病人有结核史,淋巴结核也不能排除。颈部淋巴结很丰富,一旦出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就要重视它了,一定要仔细检查耳鼻喉这些部位并排除,确定是否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转移性淋巴结。时间很短的多个淋巴结肿大疼痛的,急性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肿物如果出现在颈侧区,单侧,光滑性的,根据年龄的不同,也可能发生不同的疾病。如果发生在幼儿和儿童,先天性的淋巴水瘤,腮腺囊肿,需要考虑在内。如果年龄较长,病史长者,无疼痛,左右活动上下不动,颈部神经源性肿物即可诊断。如果在耳垂下方.腮腺区生长多年者,多为腮腺混合瘤。对老年人来说发生在颈部的包块更要格外小心,一定要详细检查各个器官,必要时需要行CT及MRI检查。颈部包块很常见,疾病种类也很多,最简便当行定易断其性质的方法是穿刺活检。如果仍然不能诊断,就需要做局部肿块的切除活检了,临床医生会选择最简单有效的手段确诊。总之,颈部包块虽然多,但也不必过于惊慌,应当与医生一起建立坚定的信心,配合医务人员克服疾病。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因颈部包块来医院就诊。其中可分为炎症.囊肿.肿瘤三种,需要做详进的化验检查以确诊诊断,进行治疗。如果在颈部近正中出现喉结上方肿物,随吞咽活动,囊性感明显者,有可能是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如在喉结下方的肿物,考虑是甲状腺源性的。颌下腺肿物也是很常见,如出现在双侧有可能是慢性淋巴结炎,单侧则为颌下腺混合瘤可能性大,如果病人有结核史,淋巴结核也不能排除。颈部淋巴结很丰富,一旦出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就要重视它了,一定要仔细检查耳鼻喉这些部位并排除,确定是否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转移性淋巴结。时间很短的多个淋巴结肿大疼痛的,急性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肿物如果出现在颈侧区,单侧,光滑性的,根据年龄的不同,也可能发生不同的疾病。如果发生在幼儿和儿童,先天性的淋巴水瘤,腮腺囊肿,需要考虑在内。如果年龄较长,病史长者,无疼痛,左右活动上下不动,颈部神经源性肿物即可诊断。如果在耳垂下方.腮腺区生长多年者,多为腮腺混合瘤。对老年人来说发生在颈部的包块更要格外小心,一定要详细检查各个器官,必要时需要行CT及MRI检查。颈部包块很常见,疾病种类也很多,最简便当行定易断其性质的方法是穿刺活检。如果仍然不能诊断,就需要做局部肿块的切除活检了,临床医生会选择最简单有效的手段确诊。总之,颈部包块虽然多,但也不必过于惊慌,应当与医生一起建立坚定的信心,配合医务人员克服疾病。
张虹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04月08日 11247 1 1
相关科普号
张友波医生的科普号
张友波 主任医师
南通市妇幼保健医院
儿外科
998粉丝66.7万阅读
刘医生辨肺结节良恶性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1038粉丝215.8万阅读
陈映亮医生的科普号
陈映亮 主治医师
高青县人民医院
肿瘤科
42粉丝5.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钮晓红 主任医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外科(瘰疬科、疮疡科、甲乳科)
肺结核 37票
淋巴结核 37票
淋巴结炎 35票
擅长:淋巴结核、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五腺疾病:淋巴腺、甲状腺、乳腺、腮腺、颌下腺。 淋巴腺疾病(淋巴结结核、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慢性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增生、淋巴瘤、猫爪病等) 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甲状腺结核等) 乳腺疾病(乳腺结核、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 腮腺疾病(腮腺结核、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良性恶性肿瘤等) 颌下腺疾病(颌下腺结核、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结石、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等) 各种难治性窦道、瘘管、溃疡:结核性窦道、各种术后合并感染、压疮、下肢溃疡、糖尿病足等。 先天性疾病:鳃裂囊肿、耳前瘘管、甲状舌骨囊肿等。 其他疾病:失眠、精神不振、便秘、丹毒、脂肪瘤、神经鞘瘤等。 -
推荐热度4.5顾松 主任医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肿瘤科
淋巴管瘤 31票
血管瘤 27票
体表肿瘤 9票
擅长:擅长肝母细胞瘤,淋巴管瘤,血管瘤,淋巴结肿大,神经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甲状腺结节,畸胎瘤,等儿童实体肿瘤的手术治疗,介入/微创治疗,靶向药治疗。 -
推荐热度4.3段彦龙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中心
淋巴瘤 85票
淋巴结炎 14票
肺结核 1票
擅长:儿童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及化疗后并发症、淋巴结病、戈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