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慢性胰腺炎病理及影像特点
1.病理特点1.1组织病理三联征:纤维化、腺泡组织减少、导管改变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纤维化、腺泡组织减少和导管改变,这三者构成了慢性胰腺炎的典型病理三联征。•纤维化: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核心病理改变之一,表现为小叶间及小叶内纤维组织的增生。这种纤维化通常呈弥漫性分布,但也可表现为局灶性或节段性受累。纤维化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度纤维化可导致胰腺实质的硬化和体积缩小。•腺泡组织减少:腺泡细胞数量的减少是慢性胰腺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腺泡组织的萎缩。这种萎缩可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减退,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导管改变:导管结构紊乱、扩张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病理表现。导管内常有蛋白栓子和钙化,导管周围纤维化,上皮细胞扁平化或受破坏。这些改变可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进一步加重炎症和纤维化。1.2其他病理特征:假囊肿、胰岛聚集、周围神经显著、血管纤维性增厚除了上述三联征外,慢性胰腺炎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性病理改变。•假囊肿:假囊肿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充满囊液的单房囊腔,无上皮衬覆,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胰岛聚集:胰岛细胞可呈簇状聚集,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周围神经显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周围神经更加显著和增粗,这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增生或炎症有关。•血管纤维性增厚:血管壁纤维性增厚和管腔闭塞也是慢性胰腺炎的病理特征之一,这可能导致胰腺局部缺血,进一步加重病变。#2.影像学检查方法2.1超声检查:胰腺形态、胰管狭窄扩张结石钙化及囊肿等征象超声检查是慢性胰腺炎的常用初筛手段,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胰腺形态: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形态可出现异常,早期胰腺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胰腺可逐渐萎缩,轮廓变得不规则。•胰管狭窄扩张:胰管的改变是超声检查的重要发现之一。慢性胰腺炎常导致主胰管及分支胰管的扩张,扩张的胰管内径可超过3mm。此外,胰管还可出现狭窄、串珠样改变等,这些改变与胰管内的炎症、结石或纤维化有关。•结石钙化: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胰腺内的结石和钙化灶。结石通常表现为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钙化灶则多呈斑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常见于胰腺实质内或胰管内。•囊肿:假性囊肿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超声检查可发现胰腺内或胰周的囊性结构,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无上皮衬覆。囊肿的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2.2CT检查:胰腺实质增大或萎缩、钙化、结石形成、主胰管扩张及假性囊肿形成CT检查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胰腺解剖结构信息。•胰腺实质增大或萎缩:CT可清晰显示胰腺实质的改变。早期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可表现为轻度增大,随着病变进展,胰腺逐渐萎缩,体积变小。萎缩的胰腺质地变硬,密度不均匀。•钙化:CT对胰腺钙化的显示效果优于超声检查。钙化灶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常见于胰腺实质内或胰管内。钙化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存在提示病变的慢性化和纤维化程度较重。•结石形成:CT能够准确地显示胰管内结石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结石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常伴有胰管扩张。•主胰管扩张:CT可清晰地显示主胰管的扩张情况,扩张的主胰管内径可超过4mm。胰管扩张的程度与胰管内的结石、狭窄或炎症有关。•假性囊肿形成:CT能够清晰地显示假性囊肿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假性囊肿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的囊性结构,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3.MRI及MRCP检查3.1MRI:诊断价值与CT相似,可显示胰腺软组织信号改变MRI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更具优势。•胰腺软组织信号改变: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实质的信号改变。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实质在T1加权成像(T1WI)上通常呈低信号,在T2加权成像(T2WI)上呈高信号。这种信号改变与胰腺的纤维化、炎症和水肿有关。随着病变的进展,胰腺实质的信号改变会更加明显,这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胰腺形态与体积变化:MRI能够准确地显示胰腺的形态和体积变化。与CT相似,MRI可以观察到胰腺的增大或萎缩。早期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可能表现为轻度增大,而随着病变的进展,胰腺逐渐萎缩,体积变小,质地变硬,这些变化在MRI上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胰腺纤维化与钙化:虽然MRI对钙化的显示效果不如CT,但仍然可以观察到胰腺的纤维化程度。纤维化在MRI上表现为胰腺实质的信号不均匀,特别是在T2WI上,纤维化区域的信号相对较低。这种信号改变有助于区分慢性胰腺炎与其他胰腺疾病。•胰腺外分泌功能评估:MRI结合胰泌素刺激可以间接反映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胰泌素刺激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增强,胰液分泌增加,这会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从而在MRI上表现为胰管的扩张。通过观察胰管的扩张情况,可以评估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是否受损。3.2MRCP:清晰显示胰管病变部位程度范围,胰泌素增强MRCP可间接反映外分泌功能MRCP是一种无创性的胰胆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胰管的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胰管病变显示:MRCP可以清晰地显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的扩张、狭窄、结石和钙化等情况。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胰管扩张是常见的表现,扩张的胰管内径可超过5mm。此外,MRCP还可以显示胰管内的结石和钙化灶,这些病变在MRCP上表现为高信号影。•胰管狭窄与扩张程度评估:MRCP能够准确地评估胰管狭窄和扩张的程度。通过测量胰管的内径变化,可以判断胰管狭窄的严重程度。胰管扩张的程度与胰管内的结石、狭窄或炎症有关,MRCP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些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胰泌素增强MRCP:胰泌素增强MRCP是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通过静脉注射胰泌素后进行MRCP检查,可以间接反映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胰泌素刺激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增强,胰液分泌增加,这会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从而在MRCP上表现为胰管的扩张。通过观察胰管的扩张情况,可以评估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是否受损。•诊断优势: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无需造影剂,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此外,MRCP对胰管病变的显示能力优于ERCP,且没有ERCP的并发症风险。因此,MRCP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1显示胰管形态,曾是诊断重要依据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结合内镜和X线成像技术的检查方法,通过内镜将造影剂注入胰管和胆管,从而清晰地显示胰管和胆管的形态。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ERCP曾经是重要的依据之一。它可以直观地显示胰管的扩张、狭窄、结石、钙化等病变情况。例如,ERCP能够清晰地显示胰管内的结石,这些结石在ERCP上表现为充盈缺损。此外,ERCP还可以观察到胰管的狭窄程度和范围,这对于评估慢性胰腺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RCP,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胰管的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4.2现多被MRCP和EUS替代,仅在诊断困难或需要治疗操作时选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超声(EUS)等无创性检查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MRCP是一种无创性的胰胆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胰管的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它无需造影剂,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且对胰管病变的显示能力优于ERCP。EUS结合超声和内镜,能克服胃肠道气体干扰,有助于胰腺的形态特征及胰腺实质、导管的显示。基于EUS的不同影像学特征制定的Rosemont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研究工作中。因此,MRCP和EUS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逐渐取代了ERCP的部分应用。然而,ERCP并未完全被取代,它仍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诊断困难的病例中,ERCP可以通过造影剂的注入更清晰地显示胰管的病变情况。此外,ERCP还可以结合治疗操作,如胰管结石的取出、胰管狭窄的扩张和引流等。在这些情况下,ERCP的应用仍然是必要的。: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ERCP相关的治疗技术也逐渐开始涌现。我国的ERCP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牵头制定了"ERCP诊治指南(2010版)。#5.胰管镜检查5.1直接观察胰管内病变胰管镜检查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技术,能够直接进入胰管内部进行观察,为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胰管镜,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胰管内壁的病变情况,包括炎症、狭窄、结石、钙化以及黏膜的异常改变等。这种直接观察的方式能够提供比影像学检查更直观、更详细的胰管内病变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并准确评估病变的范围和程度。5.2收集胰液、细胞刷片及组织活检等,对早期诊断及胰腺癌鉴别诊断有意义胰管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胰管内病变,还可以通过收集胰液、细胞刷片及组织活检等手段,为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胰液收集与分析:胰管镜可以收集胰液样本,通过实验室分析胰液中的酶活性、细胞成分和炎症标志物等。例如,胰液中淀粉酶、脂肪酶等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提示胰腺炎症的存在。此外,胰液中的细胞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发现炎症细胞、肿瘤细胞等异常细胞,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细胞刷片检查:在胰管镜检查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胞刷对胰管内壁进行刷取,获取细胞样本。细胞刷片检查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寻找炎症细胞、异型细胞或肿瘤细胞。这种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胰腺癌细胞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胰管内壁的微小病变,通过细胞刷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异常细胞。•组织活检:对于胰管镜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组织活检能够提供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诊断,明确病变的性质,如炎症、纤维化或肿瘤等。这对于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关键作用。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组织的纤维化程度、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以及细胞的异型性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6.1外分泌功能检查:胰泌素试验、Lundh试验等,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是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外分泌功能检查对于评估胰腺功能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胰泌素试验:胰泌素试验是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经典方法之一。通过静脉注射胰泌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然后收集并分析胰液的量、碳酸氢盐浓度和酶活性等指标。然而,该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早期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胰液分泌减少,而难以与正常人群区分。此外,胰泌素试验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Lundh试验:Lundh试验是一种基于口服脂肪和蛋白质负荷后检测粪便中脂肪和氮含量的方法。该试验通过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影响,间接反映胰腺的外分泌功能状态。但是,Lundh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不高,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肠道菌群、饮食成分等。因此,在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功能评估中,Lundh试验的应用价值有限。6.2内分泌功能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灵敏度低慢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血糖调节,内分泌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的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血糖浓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随着胰岛细胞的损伤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减退,血糖水平可能逐渐升高,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然而,糖化血红蛋白的灵敏度较低,早期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变化可能不明显,难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及时发现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受损。•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评估血糖水平的基础指标,能够反映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功能。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升高,但这一指标的灵敏度同样较低。在疾病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尚未受到严重损害时,空腹血糖可能仍处于正常范围,无法准确反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因此,单独依靠空腹血糖水平难以对慢性胰腺炎的内分泌功能受损进行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7.1急性发作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可升高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间,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可显著升高。血清淀粉酶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升高,其正常值范围为40~180U/dL(Somogyi法),在急性发作时可升高至>500U/dL。血清脂肪酶的升高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正常值为23~300U/L。这些酶的升高是由于胰腺炎症导致胰腺细胞受损,酶释放入血。然而,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并非慢性胰腺炎的特异性指标,其他胰腺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也可导致其升高。因此,虽然这些酶的升高可以提示胰腺炎症的存在,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7.2血清CA19-9可增高,如明显升高应警惕合并胰腺癌可能血清CA19-9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也可出现轻度升高。CA19-9的正常值范围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而异,一般<37U/mL。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CA19-9的轻度升高可能与胰腺炎症、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有关。然而,如果CA19-9明显升高,尤其是超过正常值数倍时,应警惕合并胰腺癌的可能。胰腺癌患者CA19-9的阳性率较高,可达70%~80%。因此,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定期监测血清CA19-9水平对于早期发现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7.3IgG4、血钙、血脂、甲状旁腺素等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IgG4检测:IgG4水平的升高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其病理特征为胰腺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血清IgG4水平升高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IgG4水平可升高至>135mg/dL。因此,检测IgG4水平有助于区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其他类型的慢性胰腺炎。•血钙检测:血钙水平的异常与慢性胰腺炎的某些病因相关。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导致血钙升高,进而引起高钙血症性胰腺炎。高钙血症可刺激胰液分泌,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诱发胰腺炎。此外,高钙还可诱导胰蛋白酶原激活,使胰腺自身破坏。因此,检测血钙水平有助于发现慢性胰腺炎的潜在病因。•血脂检测:血脂异常也是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高脂血症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诱发胰腺炎。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血脂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胰腺炎的病因是否与高脂血症有关。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慢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因此,血脂检测对于慢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甲状旁腺素检测: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升高与慢性胰腺炎的某些病因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导致PTH分泌过多,进而引起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高钙血症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诱发胰腺炎。因此,检测PTH水平有助于发现慢性胰腺炎。
杨耀群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0日217
0
0
-
慢性胰腺炎能癌变吗
慢性胰腺炎是以腹痛、消化功能减退和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的慢性炎症,其本身并不是肿瘤,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以胰腺肿块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本身就容易和胰腺肿瘤向混淆,因此在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时候,一定要做必要的检查排除胰腺肿瘤。2. 慢性炎症本身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胰腺炎有发展成胰腺癌的可能性,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提高警惕。3. 有些慢性炎症,比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需要应用激素来治疗,这更加加剧了人体患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的风险。4. 如果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黄疸、消化道梗阻、腹水等并发症,或者本来稳定的疾病突然出现快速恶化,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应该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检查评估。5. 慢性胰腺炎是一个慢性病,它的治疗是个非常专业的事情,一定定期去专科医生处复查,以免延误病情变化后的治疗。
孟凡斌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1日382
0
0
-
慢性胰腺炎该如何治疗
一般措施:1.鼓励努力戒烟戒酒。2.建议慢性胰腺炎患者摄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减少每餐份量,多饮水,避免脱水。慢性疼痛的治疗1.排除其他病因的影像学检查:腹痛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开始治疗前,必须做包括CT、磁共振在内的影像检查,以确认症状是慢性胰腺炎引起而不是其他病因。2.腹痛的内科治疗–大多数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需要镇痛药治疗。建议采取升阶梯式治疗策略,避免一开始就应用强力的止痛药。慢性胰腺炎所致腹痛的初始治疗为对乙酰氨基酚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比如布洛芬、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一旦此类药物效果不佳,就建议咨询专业的疼痛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了,因为一方面需要评估病情,另一方面,强力的镇痛药需要专科医生才有权限开立。3.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看胰管是否有扩张。--胰管未扩张的患者:可以采取腹腔神经丛阻滞或手术切除病变的胰腺。--胰管扩张或难治性疼痛的患者:可选择内镜引流或者外科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或者胰管空肠吻合)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消化功能不良、脂肪泻):可以服用胰酶治疗。糖尿病:咨询内分泌科医生,按照糖尿病来系统治疗。 总之,慢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专科医生来进行,所以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孟凡斌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1日406
0
0
-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多由急性胰腺炎迁延、反复发作而形成;胰腺体钙化或纤维化,腺泡萎缩,假囊肿形成。病因:1、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要原因;2、欧美国家以酗酒为主要原因;3、外伤、代谢障碍等;病理:1、胰腺纤维化、体积缩小、正常小叶结构丧失;2、晚期腺体萎缩,被纤维和脂肪替代,胰岛组织也遭到破坏;典型特征:1、腺体萎缩,外形不规则;2、钙化或结石;3、主胰管扩张大于等于3mm,呈串珠样改变;4、假性囊肿形成。5、胰腺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
杨耀群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11日351
0
0
-
慢性胰腺炎吃什么药好?吃多长时间?
舒晴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24日91
0
0
-
【走在医疗与艺术、人文关怀的最佳结合点上】再叙慢性胰腺炎(科普宣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得到临床诊治。但国内普遍存在慢性胰腺炎认识不足、诊治水平不均衡、无高质量多学科团队MDT支持、缺乏循证指导下的临床医疗行为的现状,故借此平台向患者进行科普宣教,以解答患者朋友在诊治过程中的困惑,也以此减少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可能走过的弯路,提高诊治质量与临床疗效。正文与建议●慢性胰腺炎是胰腺损伤引起的持续病理反应过程。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慢性胰腺炎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脂肪泻、消化不良)以及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胆管或十二指肠梗阻、内脏动脉假性动脉瘤、胰源性腹水和胰源性胸腔积液、脾静脉血栓形成所致胃静脉曲张、胰腺恶性肿瘤。●应筛查慢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吸烟饮酒,并建议戒烟戒酒。此外,建议慢性胰腺炎患者摄入低脂膳食、减少每餐份量和避免脱水。●对腹痛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开始治疗前,必须确认症状是慢性胰腺炎引起而不是其他病因。初始评估应包括详细采集病史以评估基线时有无腹痛、疼痛特征、严重程度、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识别腹痛的其他可逆病因,应行高质量CT或MRI。●大多数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需要镇痛药治疗。我们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避免采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镇痛。慢性胰腺炎所致腹痛的初始治疗为对乙酰氨基酚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患者需要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应行辅助药物治疗,以尽量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和治疗合并的抑郁。辅助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或加巴喷丁类药物(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初始单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后续治疗因人而异,具体取决于胰管的解剖特征、现有专业技术和患者意愿。●如果患者偏好非手术治疗且胰管未扩张,则可继续药物治疗,并可实施腹腔神经丛阻滞。主胰管未扩张(<6-7mm)的患者行手术治疗需切除受累的胰腺。●如果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难治性疼痛且胰管梗阻扩张,建议最初进行内镜引流,而不是手术治疗。新数据显示,手术治疗比内镜治疗效果更好且更持久。但许多患者不愿手术而仍选择内镜治疗,许多外科医生只在胰腺引流的内镜方法用尽或失败后才安排手术。胰管扩张与否的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原则不同,非扩张者以切除胰腺实质为主,扩张者以引流为主。●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行胰酶补充治疗,初始剂量为40,000-50,000美国药典(USP)单位,随餐服用,吃零食时服用剂量减半。酶补充治疗的效果通常反映为以下临床指标:大便性状改善、大便中未见脂肪、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升高,以及肌力和体重增加。●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存在2型糖尿病,但也易出现慢性胰腺炎所致胰岛破坏引发的3c型糖尿病。这可导致脆性糖尿病,治疗引发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二甲双胍可降低此类患者的继发性胰腺癌风险。然而,常需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更多细节请阅读国际知名医疗宣教资料uptodate内容(见附件)Craft美化整理版请见https://www.craft.me/s/AYso7nG0WHOogb,便于携带与反复阅读部分资料源自uptodate网站,仅作为宣教用,如出现利益冲突,请与作者联系奚春华书于南京
奚春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16日376
0
0
-
“泣血”的十二指肠乳头为哪般?时常发作的腹痛可能是慢性胰腺炎!
丁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3日118
0
1
-
以前得过胰腺炎,到现在有6,7年了,现在像牛奶,豆粉这一类不能吃了,一吃就拉肚子,有啥好的办法?
陈修利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05日165
0
2
-
能谈下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吗
钱祝银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0日201
0
3
-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胰腺炎有两类,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最早的症状是持续的腹痛,且有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同时还有黄疸。不过,因为内分泌功能的损伤,导致血糖变高,减少酶分泌的量,就会有消化不良的状况发生。慢性胰腺炎可以分为症状轻重的发作期或没有症状的时期。慢性胰腺有可以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也可以是偶尔有一些表现。那么慢性胰腺炎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对慢性胰腺炎进行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慢性胰腺炎的症状1、腹痛大约百分之九十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时间隔数年才发作一次,有时则间隔数月就会发作一次,而且疼痛是持续性的。2、脂肪泻这是由于病情发展到胰腺外分泌减少所造成的,主要的表现就是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以及脂肪的消化吸收出现问题。3、体重减少长时间腹痛,吃完东西后会让腹痛加重,所以,患者一定要控制饮食;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损伤,会让摄入的维生素量不够,会影响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而让体重下降。4、黄疸这种表现,一般是由轻转为中,最主要的就是胆红素变高了。5、胰腺癌约有百分之三的患者会转化为胰腺癌,但现在还不能解释是因为什么。6、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其实和糖尿病差不多。这个病对胰岛素是很敏感的,且有低血糖的现象发生。二、慢性胰腺炎的治疗1、治疗原则这个病的治疗原则,和急性胰腺炎是相符的,要绝对的禁酒,不要暴饮暴食。在发病的时候,要饮食低脂肪、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的食品。2、手术治疗全胰切除手术这个手术,适合腹痛顽固性的,且内分泌失调、外分泌失调的胰腺患者。胰尾切除手术炎性病变集中在胰尾或者是胰体尾的,可以采用这个手术进行治疗。3、内镜治疗胰管高压扩张一般情况下,胰管理压力变高,是慢性胰腺炎疼痛的一个原因。胆总管狭窄慢性胰腺炎这类疾病所诱发的胆总管狭窄的概率,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对于胆总管狭窄而言,可以考虑用内镜来进行支撑治疗,但长期的疗效还不是很确定。
吴世洪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30日758
0
0
慢性胰腺炎相关科普号

刘燕南医生的科普号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外科
3680粉丝207.7万阅读

刘威医生的科普号
刘威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普外肝胆胰专科
38粉丝7万阅读

刘红山医生的科普号
刘红山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肝胆胰腺外科
128粉丝7.5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胡良皞 副主任医师上海长海医院 消化内科
胰腺炎 58票
胰腺结石 56票
胰腺囊肿 4票
擅长:[慢性胰腺炎、胰腺结石体外震波碎石] 针对慢性胰腺炎药物疗效差、手术创伤大的国际难题,率先将体外震波碎石术用于胰腺结石的治疗,总治疗例数超过1万余例,建立了适合国人的治疗流程;国际上率先将碎石技术运用到合并胰腺囊肿、外科术后结石复发等复杂病变,拓宽碎石适应证;率先提出碎石并发症分级分度标准,制定预防措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我国胰腺碎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部分理念和术式在国际上实现了引领和开创。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国际率先开展直视结石治疗等多项新技术。上述“碎石+内镜”序贯疗法,使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成功率由65%上升至95%。建立了微创为主的治疗新模式,使慢性胰腺炎外科手术率由60%下降至5%,长期腹痛缓解率大于90%,临床效果显著。 -
推荐热度4.8王佐正 主任医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肝胆外科
胰腺炎 33票
胆管结石 30票
胆结石 15票
擅长:能熟练操作胆道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急慢性胰腺炎及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
推荐热度4.6张锦鹏 主治医师东部战区总医院 普通外科
阑尾炎 58票
肠梗阻 31票
胰腺炎 30票
擅长:腹部创伤、手术、胰腺炎等所致的肠瘘及腹腔感染;克罗恩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外科处理;结直肠癌;放射性肠损伤;肠梗阻;阑尾炎;疝与腹壁外科疾病;便秘;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