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脊柱侧弯是驼背吗?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大多数人对驼背非常了解,但是却对脊柱侧弯缺乏了解,所以很多人认为脊柱侧弯就是驼背,虽说脊柱侧弯会导致患者驼背,但事实上,脊柱侧弯与驼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如果脊柱侧弯患者错把脊柱侧弯当成驼背来治,肯定会在治疗的道路上走弯路,下面我就把脊柱侧弯与驼背的区别介绍给大家,大家在看完下文的介绍之后,就会对脊柱侧弯有进一步的认识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王宇之所以说脊柱侧弯与驼背不同,是因为脊柱侧弯是脊柱向左边或者是向右边偏离,而驼背则是脊柱向前弯曲,所以它们的症状表现就不同,当然,当脊柱侧弯的度数非常大之后,患者后背凸起的问题会比较严重,这时候看起来就像是驼背,但重度脊柱侧弯除了会导致患者后背凸起之外,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高低肩、骨盆倾斜等问题,所以与驼背是不一样的。虽说脊柱侧弯与驼背不是一种病,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脊柱侧弯患者很容易因此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为了把握脊柱侧弯的最佳治疗时机,避免脊柱侧弯发展为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在出现驼背的问题之后,应当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检查,比如说影像学检查,这样就能够及时区分脊柱侧弯与驼背,以免病情加重。在确诊为脊柱侧弯之后,患者也不要担心,因为不论脊柱侧弯严重程度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都可以得到矫正,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患者只需要把握时机,积极矫正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脊柱侧弯的矫正方法有很多,但真正有效的方法只有锻炼、支具和手术,其他方法,比如说按摩等,并不能对脊柱侧弯起到矫正作用,因此脊柱侧弯患者一定要注意辨别,不要被所谓的特效方法欺骗。
王宇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9月21日5170
0
0
-
含胸驼背的日常改善训练
现代人由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很容易造成特定部位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紧张,关节活动度逐渐下降,日常的一些习惯性动作,也会让特定部位的肌肉组织发展不均衡,过于发达或薄弱,都会影响身体姿态。含胸驼背作为大众体态中最普遍的体态问题,不但影响个人形象气质,而且它还会导致其他的健康问题:比如背部酸痛、脖子酸痛,这些常见的症状看似不是大病,但其实因为长期困扰,会大大降低你的生活质量。尽管驼背在老年人中更显严重,但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学生学习生活的大多都是伏案工作,所以驼背在年轻人甚至小孩中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驼背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身体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的,看电脑、看书、写字、吃饭等日常大多数生活行为都是在人身体的前侧完成。所以整个身体的肌肉都会往前内收,从而导致背部后面的肌肉都在一种紧张状态中,时间一长,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就会驼背。 含胸驼背对我们的影响① 影响个人形象,使人看起来气质欠佳;② 肌肉紧张,肩颈酸痛,严重可以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引起头痛和手臂麻痹;③ 呼吸不顺畅,摄入氧气量减少,体内废物排出受阻,影响身体的功能,容易在身体内累积毒素;④ 颈椎曲度减小、僵硬,会引起对大脑供血不良。含胸驼背的日常改善训练颈部拉伸①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保持自然呼吸;② 保持腹部收紧,腰背挺直,左肩带下沉,保持拉伸;③ 右手手从头顶穿过放在左耳上,轻微用力下拉。每侧维持30秒,每侧做3组胸部放松拉伸胸椎放松,用泡沫轴放松胸椎周围的组织。胸部拉伸单手靠在门框或墙上,弓步向前,感受胸与肩交界部位的拉伸。每次保持30秒左右,每侧重复3次站姿弹力带颈后下拉① 自然站立,双手握紧弹力带保持绷紧,保持腹部收紧;② 保持腰背挺直,自然呼吸,向上呼气,向下吸气;③ 双臂向上推至弹力带过头顶,下拉至弹力带于颈后。每组做12个,做3组墙壁背部拉伸① 双脚打开略宽于肩,身体站直;② 手掌支撑于墙面,俯身下压身体,保持拉伸;③ 保持腹部收紧,腰背挺直。每组维持30秒,做3组站立背阔肌群拉伸身体站直,用右手拉住左肘,同时身体向右侧摆,保持拉伸。每组维持30秒,每侧做3组弹力带俯身外展俯身屈膝,双腿与肩同宽,屈双臂于身体两侧。保持腰背挺直,双臂外展至与背部平行。每组做12次,做3组
殷樱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8月18日3036
2
1
-
含胸驼背的一种简单改善锻炼。
王健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9日1559
0
11
-
含胸驼背,在家里这样做,就可以改善。
王健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9日1607
0
3
-
这个也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动作,自己也一直在坚持练习!
张坤生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01日990
0
0
-
休门氏病(青年性驼背):引发青少年驼背的最常见原因
休门病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胸腰椎脊柱的病变,比较常见,通常引起胸椎后凸畸形和代偿性腰椎前凸畸形,常常伴有腰背部痛,少数病人还有脊髓受压现象。Schanz首先报道说,儿童时期发生的这种后凸不是在学校姿势不良造成的,而是过重地劳动,背部慢性劳损引起的,他称之为“学徒性后凸”。1920年Holgen Scheuermann首先描述了此种畸形的X线表现。他认为这种畸形是由于椎体楔形变引起的胸椎后凸畸形。此后人们才开始认识本病,并称之为休门病(Scheuermann disease),也称为青年性驼背(adole cent round back, juvenile kyphosis)、脊柱骨酯炎(epiphysitis of the spine),或称脊椎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of the spine)。休门病是引起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的常见原因。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差别较大,在0.4%~8.3%之间(可能与各作者诊断标准不一或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有关)。在我国的发病率似乎很低,但尚无准确的统计资料。多侵犯多个椎体,以T7、8、9为最好发节段,胸腰段脊椎次之也可侵犯腰椎。发病年龄很难肯定,因其是缓慢发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10~11岁以前缺乏典型的X线征像。就诊年龄多在12~15岁之间。(一)病因本病病因不清,学说众多,多无定论,主要的学说有:1.炎症学说 1920年Scheuermann发现本病时,认为它是由于椎体环形骨垢的缺血环死,使得椎体生长发生障碍,引起椎体构形变,以致形成脊柱后凸畸形,所以本病也被称为脊椎骨临炎或脊椎骨软骨炎。但这种理论从未被证实。Bick和Copel等(1951)认为,椎体环形骨肪与椎体的纵向生长没有关系。骨筋也没有炎症存在。2.椎间盘病变学说 1930年Schmorl认为椎间盘组织瘤入生长板内,引起后凸。他认为可能因为发生学的错构,使随核部位的间盘组织有膨胀改变。无论是先天或创伤性终板撕裂,将部分椎间盘组织挤入骨松质内,都可造成椎间盘高度的下降。影响了软骨的生长,最后导致后凸。近来Innolito和Ponseti报道了椎体软骨和生长板内的异常组织的组织学检查,发现椎间盘组织的组织检查是正常的。众所周知,椎间盘脱出可出现在Scheuermann病脊柱后凸以外的许多情况。同样,没有患Scheucrmann病的人也可以出现Schmor结节。3.机械因素 Scheuermann在报道此病时就发现此病常见于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年轻农工,多数作者都认为机械因素为其病因。1979年Micheli发现腰部变化常见于年轻的划船手,因此认为胸腰段椎体生长板受压损伤为其病因。Hensiger和Kehl也认为胸腰段和腰段后凸的病因是机械因素。4.血管沟理论 Ferguson(1956)发现,正常儿童6岁时,有60%的人椎体血管沟已闭合;10岁时仅17%椎体血管沟未闭合,而在这部分儿童中71%的人有圆背畸形。他观察29例病人中有28例的血管沟持续存在。因此他提出:椎体血管沟的持续存在是本病的发病原因。5.也有报道家族发病的情况 我们发现Scheuerman病家族发病率很高,常见到同一家庭中可有几个病人。6.内分沁、营养不良因素 1969年,Muller和Gschwend报道了22例性腺发育不良的病人其中11例有Scheuerman病的X线改变。性腺发育不良的病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与绝经后妇女的表现相同。Simon认为,维生素缺乏是Scheuermann病的诱因,Kemn和同伴也认为,在生长期,营养不良和后凸的出现联系。Muhlback、Gardenmin和Herbst认为Scheuermann病病人有骨代谢异常。(二)病理手术中肉眼观察有前纵韧带增厚,韧带与后凸呈弓弦关系,使畸形僵硬。椎间盘的宽度正常或变窄,椎体前方有模形变。组织学检查发现生长软骨板异常,骨酯断裂,异常的软骨可阻止骨化,异常骨出现在椎体环突内,其下缺乏生长板。链核进入推体的骨松质内,但无缺血坏死及炎症现象。(三)临床表现1.多数病人表现有明显的胸椎后凸畸形,俗称驼背,并伴有代偿性腰椎前凸畸形,头颈部向前伸。少数病人(20%-30%)伴有轻度脊柱侧凸畸形(多数在20°以下),或伴有轻度脊柱旋转畸形。胸椎后凸表现为圆背状畸形,并且通常是首发症状。畸形常在8~10岁时开始出现,病人往往自己觉察不到,也不痛,多被家长或老师发现。畸形缓慢发展。到生长旺盛的青春期前后(12~15岁),畸形发展迅速,严重的后凸畸形曲度可达70°~80。一般成熟后休门病病人弯度时,不再发展,但由于重力的原因,仍有缓慢加重。后凸中心多在T7、8、9,腰椎较少。后凸常较硬,后伸时畸形不能完全被矫正,而腰椎代偿性前凸可被矫正。此时,胸椎后凸更加明显。2.腰背疼痛,生长期儿童,疼痛不明显。成年以后有20%~50%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部位多在脊柱后凸的中心区域。Sorensen报道畸形僵硬者疼痛发生率高达64%。疼痛的椎旁肌可有压痛。(四)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病人取立位,双臂向前平伸,两手放在支托架上,2远拍脊柱侧位X线片,对诊断后凸最有利。应让病人头部伸直,站立位2m距离拍前后位X线片,以排除伴随侧凸。摄脊柱过伸位片时可在弯曲颈椎处垫一楔形塑料垫。典型的X线改变有:①脊椎骨终板不规则,表现为受累椎体上,下缘终板不规则或呈波浪状,尤以前1/3更为明显。此征发生率为95%,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②椎体楔状变形:约80%的病人有病椎体契状变形,一般为2~3个以上相邻椎体构变5或更多,以脊柱后凸中心区的椎体模变最为明显。③椎间隙轻度狭窄或保持正常。④胸椎后凸曲度超过40°~45°。⑤20%~30%的病人伴有轻度脊柱侧凸(10°~20°)。少数人的侧位X线片上可见休谟结节(Schmorl nodes)。晚期X线片改变:可见病变椎体变扁,其前人脊柱的X线表现后径及横径均增大,椎体缘唇样骨质增生等变化。对发生脊髓受压的病人要进行脊髓MRI,对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均有意义。(五)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姿势性脊柱后凸:在10~11岁以前的早期休门病人中,典型的X线征像尚未出现。所以在此年龄段内要与姿势性脊柱后凸相混淆。鉴别方法为:①弯腰试验:令病人向前弯腰,姿势性脊柱后凸者呈现圆滑匀称的外形,而在许门病病人脊柱后凸的中心区有一更明显的后凸部分,其椎体构变最严重。②脊柱过伸试验:由于姿势性脊柱后凸畸形比较柔韧,令病人过伸脊柱时,后凸畸形基本上可以被矫正。而许门病因脊柱较僵硬,在过伸时不完全被矫正,当病人仰卧时,在脊柱后凸中心部垫一个硬垫,使脊柱过伸,并投照X线侧位片,可见到相同的结果。③在X线随诊期间,姿势性脊柱后凸病人的脊柱的椎间隙、椎体始终保持正常,而许门病病人则逐渐出现典型的X线征象。④在对病人的随诊过程中,许门病性脊住后凸畸形不断发展,而姿势性脊柱后凸者的畸形较轻,很少恶化。⑤治疗方法和效果:姿务性脊柱后凸经医疗体操治疗有一定疗效,一般不需支具治疗。而休门病单纯用医疗体操来治疗效果常常不佳,多需配合支具治疗,严重病人甚至需行手术治疗。2.化脓性脊柱炎:有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史,如发热、剧烈背痛等。急性期化验检查可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血培养阳性,腰穿可见脑脊液异常等。X线片上呈有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晚期可见椎体缘骨质增生,甚至有骨桥形成。3.脊柱结核:有结核病史,一般病变侵犯1~2个脊椎节段,脊柱呈角状后凸,不呈圆背畸形。在X线上可见椎间隙狭窄,椎骨破坏,有时可见骨腔和死骨。活动期可见寒性脓疡(椎旁脓肿)。4.创伤后所致的脊柱后凸畸形:首先有明显的脊柱外伤史,一般只伤及1~2个脊柱节段,脊柱后凸呈角状可伴有轻度脊柱侧凸,并常合并脊髓损伤。早期X线片上可见骨折或脱位征像。5.强直性脊柱炎:有反复发热及脊柱疼痛史,活动期可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HLA-B27阳性率可达85%以上,脊柱畸形十分僵硬,不易被动矫正。较早出现低骼关节改变,病变范围较广,常同时累及颈、胸、腰椎。(六)治疗对该病的治疗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对生长期儿童的后凸应予治疗,不仅能矫正畸形,防止其加重,还能缓解症状,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减轻病人因外观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精神上的痛苦。一般可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1.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石育固定、体操疗法、支具疗法及物理疗法等。(1)体操疗法:通过对背肌、腹肌、肩带肌的加强性训练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持脊柱姿势,减轻疼痛。但医疗体操本身不能有效地矫正畸形,因此在体操疗法期间应定期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现畸形加重或出现疼痛则应及时加用支具疗法。在多数情况下,体操疗法是支具疗法及手术疗法的一项辅助治疗方法。(2)支具疗法:早在1579年,Ambroise Pare就试图应用金属板支持病人的脊柱。以后又有很多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支具,其中疗效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是米沃基支架(Milwaukeebrace)。它是1945年由Blount和Schmidt设计的,并于195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此外,还有多种腋下支架和躯体支具(body jackets)。这些支具不包括对颈部的支持,对下胸椎以下的病变效果较好,而且便于隐藏和着衣,所以易被病人及家属所接受。1)支具疗法的适应证:①脊柱尚未发育成熟的病人,即骼峰骨脂及脊椎环形骨脂尚未闭合者。此外,尚需参照骨龄进行治疗。②比较柔韧的脊柱后凸,即从X线侧位可以看到在过伸位时后凸弧度能改善20以上者。此种病例疗效好。为提高疗效,在应用支具疗法前可先应用头圈牵引法(halo traction)及石膏矫正。③中等程度以下的脊柱后凸(后凸曲度小于60”)。④病人本人及家属合作,愿意接受并能坚持者。⑤成人病人并不是支具疗法的禁忌证。经支具治疗后,畸形可获得部分改善,但多不能达到正常范围。有疼痛症状的病人,经穿戴支具后,疼痛可获缓解。2)支具的用法:有带支具指征的病人需去有关专业工厂按身材定做支具。支具通过在脊柱后凸部棘突处加用压垫,使脊柱后凸畸形逐步获得矫正。借助于支具侧方的压垫也可对侧凸者矫正。但戴支具必须要求病人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长期穿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支具疗法分三个阶段进行:①第一阶段(全日穿戴阶段):要求病人每日穿戴支具23h,解脱1h用以清洁身体,约需1年时间。②第二阶段(逐渐解脱阶段):畸形基本矫正之后,仍需较长时间穿戴支具以巩固疗效。从每日解脱2~3 h开始,1个月后改为每日解脱4h。③第三阶段(夜间穿戴阶段):即夜间穿戴支具1年以上以得到巩固而持久的矫正效果。最好至骨发育成熟后才完全解脱。一般男孩应穿戴到18~20岁,女孩至17~18岁。(3)牵引、石膏与支具联合应用。(4)影响支具疗效的因素:①骨骼已发育成熟的病人。②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曲度大于65°~70°)者。③严重椎体构状变形(曲度大于10)者。④没有按规定戴支具,病人不合作或其他原因未按计划完成治疗者。(5)支具疗法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支具使用得当、效果良好,并发症不多见。常见的并发症有下述几种:①畸形加重或过度矫正:见于加垫位置不当及矫正力过大。②压道溃疡及皮炎:矫正压力过度,使受压部位出现溃疡,皮肤出汗过多或对支具皮革过敏可引起皮炎因此要经常观察,调整压力,勤洗皮肤。③神经麻痹或神经炎:常发生于骼前上棘附近,可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症状,如支具的颈环压迫、腋部缺乏保护,或因病人侧卧睡眠时枕头过低等原因可造成臂丛神经麻痹,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生长期儿童病儿,每半年至1年左右需更换新的支具。2.手术疗法,如能早期诊断治疗,本病应用体操及支具疗法后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少数病人即使未能得到理想的矫正,也常无特殊症状。因此需要手术治疗者较少(1)手术适应证:①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曲度大于65)、骨酯发育成熟的病人。②严重畸形伴有保守疗法不能缓解疼痛者。③严重畸形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者。④为了改善因脊柱畸形所致的心、肺功能障碍。手术方法可分后路植骨融合术和前路松解加后路植骨融合术两种。Speck认为胸椎后凸在45°(Cobb角)以内为正常生理后凸,所以对后凸在60以内、骨未发育成熟的病人,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对骨骺发育成熟,后凸在60°~65以上疼痛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或伴有神经症状者,以后路手术为主。但后凸大于70°脊柱强硬活动度小的病人,应选择前路加后路手术。
孙旗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22日16176
0
4
-
纠正含胸驼背的高效动作,会有些吃力,但坚持练习效果很好(来源健行者)
康举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08日1176
0
1
-
【患者百科】驼背的原因
驼背在骨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由于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驼背除了不美观外,还会牵拉胸部前面的韧带而影响呼吸功能,严重的可能会伴随腰椎疼痛和活动受限。 引起驼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青少年中多数因为坐立姿势不正确导致,比如桌椅比例不协调导、女生青春期胸部发育由于害羞驼背含胸,书包过重和错误的背包方式、长时间的伏案看书、长时间玩电脑等都会导致驼背的情况。以及缺乏锻炼、睡软床、枕头不合适、低头缩肩走路导致驼背。老年人多数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驼背。还有的因疾病导致驼背,例如佝偻病、脊柱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曾腾辉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1月08日2431
0
0
-
富贵包是夺命包吗?
朱传颂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2月03日951
0
4
-
轻微驼背的矫正方法,严重驼背或长时间驼背的人群还需去医院矫正哦
朱传颂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1月26日2786
0
9
青年性驼背相关科普号

余可谊医生的科普号
余可谊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
6430粉丝177.1万阅读

曾腾辉医生的科普号
曾腾辉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261粉丝17.6万阅读

张坤生医生的科普号
张坤生 副主任医师
滑县人民医院
骨科
929粉丝12.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温智慧 主管技师湘雅三医院 康复医学科
脊柱侧弯 3票
腓骨肌萎缩症 1票
踝部扭伤 1票
擅长:儿童康复,足踝康复,运动治疗,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发育迟缓,基因染色体异常,脑积水,脑炎后遗症,癫痫后遗症,脑肿瘤,脑外伤,脊髓损伤,斜颈,脊柱侧弯,X/O型腿,内八/外八,膝过伸/屈曲,长短腿,尖足,扁平足,高弓足,马蹄足,拇外翻,运动损伤,步态异常,姿势体态异常,腿型异常,矫形鞋垫制作,系列石膏矫形辅助器具支具适配指导。 -
推荐热度4.7宋鹏程 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骨伤科
青年性驼背 1票
擅长:骨折及脱位的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老年骨关节病的防治;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折后功能障碍、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的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秉承了其父宋贵杰教授的理论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推荐热度4.1汪飞 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骨科
脊柱侧弯 10票
颈椎病 4票
小儿脊柱侧弯 2票
擅长: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畸形,包括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肉源性、神经纤维瘤病、综合征及其他罕见病相关的脊柱侧弯畸形; 青少年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包括姿势性驼背、先天性、创伤、代谢性疾病、骨软骨发育不良、休门氏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相关的脊柱后凸畸形。 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外伤骨折。 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 涉及脊柱的肿瘤、感染。 涉及骨骼系统的综合征及罕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