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乳腺炎不可怕 可怕的是被情绪打败 致每一位正在焦虑的你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12日54
0
2
-
乳腺炎该选中药还是手术?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8日28
0
0
-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7日49
0
0
-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药如何治疗?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1日20
0
1
-
浆细胞性乳腺炎 如何把握“抽脓”和“点脓”的时机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1日72
0
4
-
慢性乳腺炎破溃后的科学护理指南
为什么破溃面需要特别护理? 慢性乳腺炎在发展过程中,脓液积聚可能导致乳房皮肤破溃。若未能及时抽脓或点脓处理,破溃面可能较大,增加感染风险。正确的护理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疼痛,并最大程度保护乳房皮肤,减少瘢痕的形成。 破溃面护理三步法:1.每日消毒,预防感染 碘伏清洁:用碘伏轻柔擦拭破溃面及周围皮肤,每天1次(尤其是外敷药渣后)。敷料更换的频率根据渗液的情况而定。 防止挤压:不要用力挤压或撕扯伤口,防止二次损伤。如果换药的时候,纱布黏连伤口,记得多用碘伏或生理盐水多浸泡一会儿,再揭开纱布。2.湿敷创面,促进愈合 康复新液湿敷:若破溃面大于指甲盖(或更大),用康复新液浸湿纱布,敷在伤口上1-2小时,每日1-2次。康复新液能加速组织修复,减少渗出。 如破溃面大:比如碗口大破溃面,则需增加湿敷频率(如每日2次),并密切观察渗出情况。 3.保护创面,减少疼痛 凡士林纱布覆盖:消毒后覆盖凡士林纱布,保持伤口湿润,避免粘连。 止痛小技巧:若疼痛明显,可用利多卡因溶液浸泡纱布湿敷10分钟,再继续常规护理。 注意事项 保持干燥与透气:避免长时间闷压,穿戴宽松衣物。 观察分泌物:若脓液变稠、发臭或红肿加重,需及时就医。 观察脓液:未破溃的脓腔,需要根据脓液的量和位置及时抽脓和点脓,避免其它部位皮肤破溃。自然破溃vs主动抽脓 自然破溃:创面较大,护理周期长,需耐心处理。 主动抽脓: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住乳房的皮肤,避免破溃,减少损伤,缩短病程。 温馨提示:慢性乳腺炎病程较长,破溃期护理是关键!坚持科学处理,配合医生治疗,多数伤口可逐步愈合。如有疑虑,随时咨询专业医师。 呵护乳房健康,从细节开始! 转发给需要的人,让更多慢性乳腺炎患者少走弯路!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6日180
1
3
-
什么时候需要做穿刺?
临床上考虑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时候,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穿刺?什么时候可以不需要穿刺?一篇文章告诉您全部。什么情况下需要穿刺:1:肿块不痛不痒,临床症状很轻2:未见到肉眼可见的脓液3:经一段时间的治疗(2-3个月),肿块无化脓,无变薄变小的迹象4:乳房皮肤有破溃,但破溃处未见脓液什么情况下不需要穿刺:1:见到肉眼可见的脓液(诊断价值等同于病理)2:经一段时间的治疗,肿块明显变薄,变小穿刺口可能会出脓,这不是一件坏事。穿刺口流脓会降低周围皮肤的压力,减少破溃的概率。
王剑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5日321
1
3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
1.病理特点1.1组织病理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炎。在病变的小叶内,可见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还伴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此外,病理切片中常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这些肉芽肿的中央通常有小脓肿形成,且存在脂质吸收空泡,但通常无组织坏死。这种病理表现与结核等感染性肉芽肿性病变有所不同,后者的组织坏死更为常见。1.2病变进展特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小叶内的炎症反应会逐渐加重,导致小叶结构的破坏和融合。当病变发生融合时,小叶结构消失,形成大片状和结节状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灶。这些病灶内散布着与前述类似的化脓性肉芽肿,并且常常形成多发性脓肿。值得注意的是,脓肿之间可以形成隧道样坏死,隧道壁主要由肉芽肿组织构成,包括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这种病变的融合和隧道样坏死的形成,使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理表现更加复杂,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2.临床表现2.1发病人群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生于育龄期经产妇,平均发病年龄约30岁,距离末次分娩约3年。该病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且大多数患者有生育史。此外,少数无生育史的患者中,多数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这提示药物使用可能与发病存在一定关联。2.2早期症状肉芽肿性乳腺炎早期通常表现为乳腺外周单个肿块,肿块疼痛、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与乳腺癌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导致误诊。在早期阶段,患者往往因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此时病变多局限于乳腺的外周部,尚未向乳晕区发展。2.3进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会迅速增大,伴局部皮肤红肿、脓肿形成。严重者皮肤破溃、窦道形成,病变向乳晕中心发展,导致乳头内陷、乳头溢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上下肢结节性红斑及多关节肿痛,这些症状提示病变可能累及全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表现。#3.治疗方法3.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在疾病早期或病情较轻时效果显著。•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基础药物,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约70%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肿块缩小,疼痛缓解。通常采用泼尼松龙等药物,初始剂量为每日40-60mg,分次口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为数月。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抗生素:若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如切开引流后继发感染或病理检查发现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后,感染控制率可达80%以上,显著降低了病情恶化的风险。•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甲氨蝶呤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生成和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甲氨蝶呤的使用可使部分难治性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缓解率约为30%-50%。通常采用每周10-25mg的剂量,口服或注射给药,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3.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灶局限的患者,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术适应证:当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病灶局限且边界相对清晰时,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手术适应证包括:病灶较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灶局限,边界清楚,无广泛浸润;药物治疗后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病灶形成窦道或瘘管,长期不愈合。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炎症反复发作的机会。•手术时机和范围: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建议在病情相对稳定、炎症反应不明显时进行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确定,尽量切除病变组织,同时保留正常的乳腺组织和外形。对于局限性病灶,可进行局部切除;若病灶较大且累及多个乳腺象限,可考虑区段切除。在手术过程中,需仔细分离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避免损伤乳腺导管和神经血管。手术切除病灶后,复发率相对较低,约为10%-20%。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时机和范围的选择,还需术后配合药物治疗,以防止病情复发。•术后处理:术后需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以防止炎症复发和病灶残留。同时,应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术后随访一般每3个月进行一次,持续2年以上。随访内容包括乳腺体检、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4.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具有独特性。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4.1病理特点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炎,这种病变具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病变进展过程中,小叶结构逐渐破坏和融合,形成大片状和结节状的病灶,甚至出现多发性脓肿和隧道样坏死。这些病理变化不仅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也对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理检查是确诊该疾病的关键,通过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典型的肉芽肿和脓肿结构,从而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4.2临床表现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生于育龄期经产妇,平均发病年龄约30岁,且多数患者有生育史。早期症状主要为乳腺外周单个肿块,伴有疼痛、质地较硬和边界不清,易与乳腺癌混淆。随着病情进展,肿块迅速增大,出现皮肤红肿、脓肿形成,甚至皮肤破溃、窦道形成,病变向乳晕中心发展,导致乳头内陷、乳头溢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上下肢结节性红斑及多关节肿痛,提示病变可能累及全身。这些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增加了误诊的风险,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4.3治疗方法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约70%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可用于难治性患者,缓解率约为30%-50%。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灶局限的患者,手术时机和范围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约为10%-20%。术后需继续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以防止病情复发。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灶范围和治疗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的疾病。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要求医生具备高度的警惕性和鉴别诊断能力。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合理应用,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预后。
杨耀群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0日201
0
0
-
认真看完这篇,别再说肉芽肿和浆乳是一种病了!
原创作者杜玉堂“肉芽肿”和“浆乳”到底是什么病?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简称肉芽肿GLM。导管扩张症MDE,1951年以前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我一直简称为浆乳。这在临床和病理学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虽然在病理切片上20%的肉芽肿GLM可以伴发导管扩张症,但临床上完全被GLM所覆盖,只表现GLM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资深的病理专家能够明确的做出GLM的诊断,一些经验不足的病理医生就可能与浆乳混淆不清。浆乳也会有肉芽肿形成,但这个肉芽肿性炎不是小叶性肉芽肿性炎GLM,不要一见“肉芽肿”三个字就认为是GLM。现在我们暂且不谈病理学上如何鉴别,只讲临床上肉芽肿GLM与浆乳的十大区别,希望对乳腺科医生有所帮助。1发病部位不同:肉芽肿GLM发生于腺小叶,即末梢导管与很多腺泡构成的腺小叶,就是制造乳汁的地方。而浆乳是发生于乳晕下集合导管或较大的导管,是输送乳汁的管道系统。正因为此,肉芽肿的肿块90%始发于乳房的周边地区,而浆乳90%始发于乳晕周边2厘米的中心区范围内。中心区是导管集中的部位,而“微腺体”可以散布很远的地方,经常深入到脂肪组织内。2炎症性质不同:肉芽肿GLM属于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炎症。而浆乳属于反应性炎症,是导管内容物外溢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这在病理学上分属于两个章节。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翻阅病理学书籍。3病程长短不同:肉芽肿的平均病程仅3—4个月。浆乳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反复发作,在数年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4好发年龄段不同:肉芽肿平均年龄30岁左右,很少超过40岁,除非生育过晚。一般最小的小孩2-3岁,很少超过7岁,最大12岁。浆乳的好发年龄较大,经常达到50岁以上,导管扩张症病名提出者Haagenson总结的110例,平均年龄54岁。从发病年龄上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异。5临床过程不同,即疾病的自然史不同:肉芽肿发病突然,进展快,病情重,一夜之间全乳肿痛,或巨大肿块,一周内即可红肿化脓。有12%的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倾向,少数病例也可有3—10个月缓解期,常被误认为是保守治疗的效果,但最终还会急剧发作。皮肤红肿破溃流脓,肿块此起彼伏或伤口长久不愈合,一些人可能倍受煎熬后自愈。我们333个乳房统计平均病程仅4、5个月,最长病程是4年。中药保守治疗的一例3年后复发。肉芽肿GLM的急性炎症表现相当严重,可谓是“爆发”,浆乳相对较为和缓。目前发现肉芽肿GLM的自然病程最长可达4年,浆乳的病程可达30年,可临床治愈数年,不发作时如同常人,以后多次反复发作,是典型的慢性炎症。6术后复发率不同:肉芽肿GLM目前所做的扩大切除或肿块切除、区段切除术,国外文献统计术后复发率是16—50%,平均38%,至于切开引流不在统计之内,这是困惑全世界的难题,至今没能很好的解决。我们不断改进手术方法,才能很好的将术后复发率控制在2%以下。尤其是皮肤溃烂导致的局部复发,一次手术难以根除。相反浆乳只要切除中心区的导管,很少复发。浆乳已经有91年(1923--2014)的历史,早已不是医学难题,与GLM不能同日而语。7侵犯真皮的倾向不同:肉芽肿GLM对真皮有特殊的亲和力,当炎症波及到皮肤时,常在真皮内形成化脓性肉芽肿性炎,局部形成皮肤的“鹤顶红”。有时皮肤颜色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累及小片真皮,受侵犯的真皮如果术后残留,就可能局部皮肤溃烂,也就是引起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需要再次清除。8下肢结节红斑: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那本医学书籍记载结节红斑与乳腺疾病有关。但是我可以证实20%的肉芽肿GLM伴发下肢乃至全身的结节红斑,特别是脚部的结节红斑,颇有点风湿病特征,但至今没有一位风湿病或皮肤科专家问津。现在,我已把下肢结节红斑作为肉芽肿诊断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只要乳腺的炎症伴发了结节红斑就可以肯定是GLM,而非浆乳。因为在我40年治疗浆乳的经验中,没有一例发生过下肢结节红斑。9多发关节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10%的肉芽肿GLM伴发多处关节痛,常累及膝踝关节,或手指小关节。关节痛或红肿不能行走,甚至需要座轮椅。还有莫名其妙的牙痛,颈部、肘部疼痛,头疼、腰疼,全身倦怠、酸懒乏力,反复的荨麻疹,脸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反复出现的皮疹,还有发烧甚至40度高烧,白血球升高,血浆球蛋白IgG4升高,20%高泌乳素血症等等。而浆乳很少有全身性症状。10手术的难易程度相差甚大:尽管目前世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肉芽肿GLM,但是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肉芽肿的最佳术式,都是处在摸索阶段。我国的肉芽肿病人急剧增加,这是我们研究肉芽肿手术的绝佳时机。而浆乳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效果已经肯定,早已不是什麽难题。肉芽肿GLM的手术难度在于如何保证清除的彻底,又要保住术后乳房外形美。可以认为乳腺手术的最高境界,在GLM的手术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不同术者在切口大小,术后外形,复发率之间差异甚大。所以肉芽肿GLM与浆乳,这两种疾病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和难易程度不能相提并论。
医生集团-北京乳腺外科科普号2025年02月19日55
0
0
-
乳腺炎&乳汁少 您要知晓的3个穴位
【取穴方法】掌伸指,在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的位置【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掐按少泽穴,每次3~5分钟。也可用于针灸针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取穴方法】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横平第四肋间隙。(仰卧位,一般两乳头的连线横平第四肋间隙)【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对膻中穴进行按压,每次2~3分钟。(勿用力过度)【取穴方法】乳根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旁开四寸,第五肋间隙。(取坐位或仰卧位,乳头距离前正中线为4寸,乳头横平第四肋间隙,乳头下一个肋间隙是第五肋间隙)【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对乳根穴进行按揉,每次3~5分钟取穴方法使用同身寸定位法乳腺炎&乳汁少的妈妈哺乳时,掐按、按揉、按压以上三个穴位,能够增加泌乳量,促进乳汁的畅通,利于乳腺炎的康复!自己的拇指指间的关节的宽度为1寸
屈凤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07日215
0
0
乳腺炎相关科普号

彭莉娜医生的科普号
彭莉娜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院
乳腺甲状腺诊疗中心
1062粉丝13万阅读

乳腺甲状腺医生王子函
王子函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乳腺外科
2134粉丝51.2万阅读

孟慧敏医生的科普号
孟慧敏 主治医师
西京医院
甲乳血管外科
3125粉丝6.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剑平 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乳腺病科
乳腺炎 161票
乳腺疾病 24票
乳腺癌 9票
擅长:专注于乳腺炎症(非哺乳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乳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乳腺炎的特色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 ●鼓励保守,鼓励中药,建议口服中药,外敷药渣,但不放弃手术,结合患者个人需求以及病灶情况,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注重乳房外形,伤口小、出血少,术后结合中药治疗降低复发率。真正实现:左手中草药,右手手术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中西合璧,土洋结合。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如病灶允许,患者要求,可予以手术切除病灶。如胃肠道耐受,可口服中药。如皮肤不耐受,可熏蒸仪熏蒸。满足孕期患者的治疗需求。 ●根据乳腺炎治疗过程中,脓液形成的量和位置,提出深层抽脓,浅层点脓的原创理念和观点,最大限度避免乳房皮肤破溃,减轻痛苦,促进恢复。 2.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全程“一站式治疗”:涵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术、乳腔镜手术、保留乳头乳晕的小切口乳腺癌根治术、假体植入术(一期/二期),并结合围手术期的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免疫治疗及中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优势:通过中医药辅助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3. 乳腺肿瘤与良性病变的诊疗 ●乳腺结节、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男性乳腺发育:精准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微创手术,美容切口(乳晕入路),男乳腔镜下切除术和中医调理。 4. 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与甲状腺结节的诊疗: ●中西医结合优势:通过中医调理,辨证论治,预防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永久性甲减。 ●精通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手术 -
推荐热度4.7史晓光 主任医师东直门医院 乳腺科
乳腺炎 59票
乳腺肿瘤 31票
乳腺疾病 30票
擅长: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特色治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独创“中西医结合”方法,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注重乳房外形和哺乳功能的保护,伤口小、出血少,术后结合中药治疗降低复发率。 ●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周围乳腺炎):无需切除整个乳房,手术原则为彻底清除病灶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皮肤、脂肪、腺体等),从根源上杜绝复发。 ●乳腺瘘管、窦道或溃疡:采用微创手术结合皮瓣修复技术,减少术后瘢痕和容量缺失,改善乳房外观。 2.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全程“一站式治疗”:涵盖保乳手术、乳腔镜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术(一期/二期),并结合围手术期的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 ●中西医结合优势:通过中医药辅助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3. 乳腺肿瘤与良性病变的诊疗 ●乳腺结节、纤维瘤、囊肿:精准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微创手术和中医调理。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原位癌:通过手术结合病理分析,确保治疗彻底性。 4. 乳房修复与整形 ●术后修复:针对乳房切除或手术后的瘢痕、容量缺失问题,采用多种修复技术改善外观,如乳房再造术。 ●男性乳房发育症:通过开放或微创手术矫正,术后外形美观,疗效显著。 5. 其他特色领域 ●男性乳腺癌:罕见病种的个体化治疗,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 ●乳腺导管扩张症:结合中药调理与手术干预,减少并发症。 -
推荐热度4.5汪唐顺 副主任医师东直门医院 乳腺科
乳腺炎 62票
乳腺疾病 39票
乳腺纤维瘤 9票
擅长:接诊范畴: (1)非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导管瘘、窦道或者溃疡。 ①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独创“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效保证患者不受病情久病不愈,反复发作之扰;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彻底清除病灶,做到”伤口小,出血少,外观美”,将患者乳房外形、哺乳功能的保护做到最好。 ②针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周围乳腺炎)不需要切除整个乳房,手术的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皮肤、脂肪、筋膜、腺体),从根源上杜绝复发。 (2)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乳腺恶性肿瘤、乳腺修复整形、再造、男性乳房发育等乳腺疾病。 ①乳腺癌全程“一站式治疗”,涵盖乳腺癌术美容保乳手术,乳腔镜手术、乳腺癌一期、二期假体植入术,围手术期放化疗、内分泌、靶向及免疫治疗等,结合中医药优势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