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胃息肉术后怎么吃?
李博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6日69
0
6
-
胃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刘师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12日25
0
0
-
请问胃息肉0.3一定要切么?
李英儒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5日41
0
0
-
【委员专栏·旭东医话】胃息肉会癌变吗?(转自人民政协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季,最近一些患者带着体检报告来紧张地问我:“大夫,我这胃里长息肉了,会变胃癌吗?”其实,胃息肉能否癌变,主要与其病理类型有关。以前介绍过大肠息肉的癌变风险,尤其是腺瘤性肠息肉是大肠癌前疾病。相对于大肠息肉,胃息肉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这几年患病率似乎在增多。今天,我就详细介绍一下胃息肉的真实面目。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2000多年前,古人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息肉一词。《黄帝内经》的《灵枢·水胀篇》曰:“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这是中医古籍对息肉最早的认识和描述。 从外观上看,有的胃息肉呈扁平状,略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数毫米,有的胃息肉隆起明显根部有蒂,长达数厘米。单发或多发,极罕见者可有100枚以上,常为家族遗传。大小不等,大部分直径在1cm之内,直径达数厘米的息肉少见。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胃息肉检出率越来越高。有研究显示:胃息肉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35岁以后胃息肉检出率明显增高,其中40~60岁之间的人发病率最高。 胃息肉有哪些类型?通过显微镜观察胃息肉病理特征可将其分为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性息肉4种类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分类,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肠型腺瘤、胃小凹型腺瘤、幽门腺腺瘤和泌酸腺腺瘤。总体来讲胃底腺息肉是增生性息肉、患病率比较高,腺瘤性息肉发病率比较低,大于60岁的人以增生性息肉为主,小于40岁的人以炎性息肉为主。胃息肉是怎么形成的?胃息肉形成的原因还不清楚,目前研究显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多在慢性胃炎或胃黏膜损伤的基础上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有关;部分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药物)有关,服药超过2年胃底腺息肉发生率明显增加,与未服用该类药物者相比,服药超过4年的发生率可增加5倍;部分息肉与遗传有很大关系,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另外,胃息肉与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等。有研究根据中医体质学说调查显示:胃息肉多见于气虚质和阳虚质的患者。 什么样的息肉会癌变? 很多患者对胃息肉过度紧张、担心,是因为听说胃息肉会发展为胃癌。胃息肉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但是风险可大可小,不可一概而论。胃息肉的各种类型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没什么癌变风险,胃底腺息肉癌变潜能低,有报道显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胃底腺息肉伴异型增生的比例高达40%,而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因其异型增生的程度不同而异,有研究报道为6%~47%,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 胃息肉如何防治? 得了胃息肉不一定有症状,主要靠胃镜检查发现。 在预防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采用中药辨证论治调理身体内环境和胃内环境,对于息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癌变风险的腺瘤性息肉等是防治胃息肉癌变的最佳策略。消化内镜下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小的息肉可以在胃镜下用活检钳钳除,直径大于1cm的息肉要在胃镜下完整切除。胃息肉内镜下治疗后要定期复查胃镜评估胃息肉复发情况,一般认为,应在1年内对所有未切除的活检病理提示有异型增生的胃息肉进行复查,或在完成息肉切除术后1年内复查胃镜,需同时关注息肉处及周围黏膜状况,以期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恶变风险的息肉。在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方面,采用中药综合调理机体内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验证。
张北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7日39
0
0
-
并非所有的息肉都是坏蛋,其中这些绝不可留🤓🤓
一、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可单发,也可有多枚、甚至十几到几十枚,我们常称之为散发性胃息肉。极罕见者可有100枚以上,常为家族遗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胃息肉多数直径为数毫米,有时可见直径>1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少见。它个头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绿豆,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 如果长了数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这大多是出身不好,与基因有关。二、胃息肉的分类和分型大体上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详见下图:山田分型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性质,分为四型:I型:呈丘状,隆起的起始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界限;II型: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确的界限;III型:蒂隆起的起始部略小,形成亚蒂;IV型:有蒂,隆起的起始部有明显的蒂部。1、腺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息肉数目越多,癌变率越高;•息肉的病理类型中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带蒂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低,而广基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高;这个家伙是潜在的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所以,对这些息肉决不能姑息养奸,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要定期复查,只要他一露头,就切,犹如剿匪,务必斩草除根。2、增生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增生性息肉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是否HP感染一定程度上影响息肉恶变。1%-20%存在灶性异型增生,且当直径>1cm和有蒂时候风险会增加。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尽管它一般不会癌变,如果比较大(>2cm),还是要切除为好。3、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有个别癌变病例。)后者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如果证实与长期服用PPI相关,可考虑暂停或减量PPI,或者以替丁类替代。4、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三、长了胃息肉,未必有症状其实很多人长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为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偶然胃镜检查时发现。有的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或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四、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很多朋友发现息肉后,大都比较紧张,其实,胃息肉的绝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和你相伴终生。只有做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而且也不是100%,大可不必紧张。胃息肉发生癌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所以,胃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以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五、为什么会长胃息肉?尽管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遗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吸烟: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饮酒: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某些食物: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年龄性别: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六、哪些息肉必须切除?1、增生性息肉大多数胃息肉属于增生性息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炎性黏膜增生所生成的息肉样物。息肉直径小于1.5厘米,呈现圆形,表面比较光滑,常常伴有糜烂。仅仅一小部分增生性息肉可发展成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增生,进而发展成癌变。若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必须通过手术方式切除,把癌变风险降到最低。2、腺瘤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一般发生在胃窦部,颜色比周围黏膜深,发展成胃癌的风险极高,特别是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胃息肉。若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数目又少,只需定期监测就行;若胃息肉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息肉数目多且无蒂,直径超过2厘米必须手术切除。七、怎么预防?胃息肉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胃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等)等。其中,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息肉的发生。
刘师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16日389
0
0
-
胃息肉切除后几天可以正常吃饭?
李英儒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06日99
0
0
-
胃息肉到底会不会恶变?
有很多得了胃息肉病人很恐慌,甚至经过胃镜切除后还不放心,追着大夫问这问那。那么,这个胃息肉到底会不会恶变呢?这个问题要看胃息肉的病理类型。虽然肉眼看上去,胃息肉看似差不多,但是在胃镜下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有不同的表现:第一种,炎性息肉,不会恶变,表面很光滑;第二种,增生性息肉,恶变的风险很低,但是增生性息肉一般比炎性息肉个头更大,如果直径大于2厘米,最好及时切除,恶变风险会较高;第三种,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最高,息肉顶部常常有充血和糜烂。总的来说,我们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的胃息肉,大部分属于炎性息肉,还是很安全的。
李宝乐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28日742
0
0
-
👉患者胃肠息肉术后饮食指导👈
胃肠道息肉摘除术后饮食除遵照医生指导外,建议采取少量多餐并循序渐进的进食。一般饮食从流质饮食→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逐步改变饮食种类。胃肠镜切除息肉以后多久可以吃饭主要是根据息肉的数量、大小和手术方式来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息肉术后禁食的时间为24-48小时(如果息肉比较大或出血风险高的患者禁食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听从医生的医嘱是最重要的)。当医生查房通知可以进食后,一般来说第一天可以吃温米汤或米糊等流质饮食,如无明显进食后腹痛腹胀等不适,第二、三天可以吃稀粥、烂面条或蒸水蛋这些半流质软食,1周内不吃青菜等多渣粗纤维的食物(可吃过滤的蔬菜汁或果汁补充维生素),通常于2周内逐渐过渡到普食,2周之后恢复正常饮食。注意不要过饥过饱,要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一般是在2周之后,粘膜表层可以完全瘢痕化,出血或穿孔的风险已经大大减小,所以建议患者是在两周之后可以正常的饮食。胃镜息肉切除术后饮食尽量偏温凉,以免太热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术后忌食饮食上应该严禁油腻食品,忌煎炸、熏烤、生冷、刺激、辛辣、酸性、或番薯、土豆、豆类、糯米、奶类、豆浆等难消化易产气过多的食物。勿要抽烟、喝酒。👉那么什么是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1)流质饮食是指食物呈液体状态或者入口就能融化成液体的食物。可选择医生开的肠内营养素、米汤、果汁、藕粉等流式无渣饮食(如果是肠息肉则不主张早期进食牛奶豆浆,因为有些患者可能引起腹泻或腹胀;汤也不要过分油腻,如鸡汤,可选瘦肉清汤;如果是胃的息肉进食的食物和饮品不要太热)。(2)半流质饮食:食物要求:食物必须呈半流体状态,食物要稀、软、烂,易于消化和吸收、易于咀嚼和吞咽、含粗纤维要少、无强烈刺激性。每日的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以增进病人食欲。可选择肉末粥,蛋花粥,面条汤,汤粉,馄饨,嫩豆腐;蒸蛋羹,蛋花汤;各种嫩肉丝,肉末,鱼片等。(3)普通饮食:即往常的正常饮食。👉出院后1到2周食物仍以软,容易消化为主,可以不那么稀了,一直吃太稀的食物有可能会影响口感及食欲。两周内禁食粗粮,以减轻肠道负担。同时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要太用力,如出现便秘,建议返门诊就诊。需注意休息,避免大量运动及体力活动。注意观察大便,如有比较明显的血便、黑便、明显腹痛等不适,及时返门诊或急诊就诊。
韩晖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0日631
0
2
-
早期胃癌或瘤变内镜下微创手术后需要注意事项
5段语音 共586秒李爱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17日604
0
1
-
有关胃息肉你该了解哪些?
5段语音 共538秒李爱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01日804
1
5
胃息肉相关科普号

龚鸿医生的科普号
龚鸿 主任医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7047粉丝39.5万阅读

张亚历医生的科普号
张亚历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2.3万粉丝105万阅读

符涛医生的科普号
符涛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普外科·胃肠外科
9729粉丝91.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徐美东 主任医师上海市东方医院 消化内镜科
肠息肉 38票
胃炎 18票
食管疾病 15票
擅长:精通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包括消化道息肉及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与ESD治疗、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等新内镜技术,还擅长ERCP治疗各种胆胰系统疾病,硬化剂及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超声内镜诊断与介入治疗各种消化道疑难疾病,尤其是对内镜下扩张及支架治疗各种难治性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梗阻有独到造诣。 -
推荐热度4.9吕富靖 主任医师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 48票
肠息肉 40票
胃病 17票
擅长:胃息肉,结肠息肉、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等内镜微创手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食管炎、胆石症、消化道出血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
推荐热度4.8秦耿 主任医师中日医院 消化内科
肠息肉 42票
食道癌 7票
神经内分泌肿瘤 6票
擅长:一、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早期肿瘤内镜下ESD切除治疗; 二、胃、十二指肠、结直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EFTR、ESE治疗; 三、痔疮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微创无痛治疗; 四、内镜下抗反流治疗; 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