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年轻人患胃癌,为什么中晚期多见?
赵东兵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14日44
0
3
-
年轻女子患胃癌,归因喜食垃圾食品!
赵东兵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13日45
0
3
-
癌症基因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叶霈智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7日30
0
1
-
高龄老人患胃癌,求稳还是冒险手术?
赵东兵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2日40
0
0
-
胃癌的危险因素排名,你了解吗?
赵东兵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4日52
0
6
-
45岁以上必看,养胃防癌这样做
赵东兵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04日147
1
7
-
三个真实故事,看晚期胃癌如何“逆袭”:免疫治疗打开新希望
在过去,晚期胃癌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尤其是当癌症已经发生转移时,传统化疗往往难以奏效,患者的生存期也很有限。然而,近年来一类名叫免疫治疗的新方法逐渐走进临床,并在部分患者身上取得了“惊人的逆转”。今天,我们通过三位胃癌患者的真实治疗经历,带您了解什么是免疫治疗,以及哪些患者可能从中获益。病例一:56岁男性,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和结肠,免疫治疗后病情稳定40个月这位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和结肠,按传统看法预后并不理想。但医生采用了免疫药物联合化疗的方案,之后又改为口服药维持,最终再转为单独免疫治疗。令人惊喜的是:他的病情已经稳定了超过3年多,远远超出一般晚期患者的预期。这说明他可能属于“对免疫治疗特别敏感”的群体。启示:部分胃癌患者,即使病情广泛转移,也可能在免疫治疗下获得长期控制。病例二:49岁男性,反复进展后接受手术,再加免疫治疗,已生存超过3年这位年轻患者从起初治疗效果不佳,到不断调整方案:包括免疫+化疗、单药维持、后期加上手术,甚至用了多个联合治疗方案。最终不仅做了手术清除肿瘤,术后还继续使用免疫药物,截止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总生存时间已经超过36个月。启示: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如手术),可以为复杂病情的患者提供长期控制的可能。病例三:73岁男性,罕见的贲门鳞癌,免疫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这位年长患者罹患罕见类型的胃癌(鳞状细胞癌),起病部位在贲门,向下侵及胃体。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不仅肿瘤缩小,还成功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显示——癌细胞完全消失(医学上称为pCR)。虽然他不是所谓的“免疫标志物阳性”患者,但术后的组织中发现了大量免疫细胞浸润,这说明他的免疫系统确实“打赢了这场仗”。启示:即使不是典型免疫适应人群,某些患者依然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什么是免疫治疗?为什么它对某些人特别有效?免疫治疗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通过“解开免疫系统的刹车”,让身体自己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这种治疗尤其适用于:PD-L1表达高的患者(肿瘤“外貌”被免疫系统识别);MSI-H或dMMR患者(肿瘤基因不稳定,容易引发免疫反应);但也有部分“非典型人群”可能因肿瘤微环境激活,而产生意外的疗效。我们从这三个故事学到了什么?免疫治疗不是万能,但确实为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翻盘”的机会。每位患者的治疗路径都不同,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方案”。即使不是标志物阳性,也有可能从免疫中获益。不要轻易放弃。写在最后:如果您或亲人正在与胃癌抗争,请记住:现代医学手段日新月异,免疫治疗正在改变胃癌的治疗格局。早发现、早治疗,科学评估自身情况,和医生一起制定最合适的方案,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何义富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27日128
0
3
-
胃癌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季鑫2025年04月19日133
0
1
-
几张胃镜检查图带您了解胃炎到胃癌的全过程
胃镜检查是发现和确诊胃癌最重要的检查。此外,胃镜还能治愈早期胃癌和其癌前病变。因此,及时的胃镜检查是预防胃癌的关键。下面,袁医生用几张检查照片带大家了解胃癌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以此提醒大家重视胃肠道保健,定期行胃肠镜检查防治癌症。1.慢性胃炎,生理性胃炎,健康人群都有的状态。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HP+胃炎是胃癌的高风险因素。积极行HP根除治疗(三联或四联除菌治疗)能预防HP感染相关胃癌。3.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泌酸腺癌等,多数是由于炎症反复使得胃黏膜出现持续的损伤、修复过程而诱发黏膜上皮出现异型病理改变。此状态若能即时被胃镜检出,仍可通过内镜手术将病变完整剥离切除实现癌症治愈。4.进展期胃癌,即癌变组织进一步向胃壁深层侵犯,同时可能伴随胃周围组织(淋巴结、神经等)的癌性转移。此时,肿瘤已经不可能被内镜手术治愈,通常需要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晚期胃癌,即癌细胞不仅累及了大部分胃壁,还通过淋巴结、血液或腹腔种植等途径进入全身。此时,不论何种治疗都很难将其消灭,癌症将逐渐引起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导致患者死亡。作为一名胃肠卫士,袁医生强烈呼吁大家重视胃肠镜检查,尤其是超过40岁的人群,应尽早做一次高质量的胃肠镜筛查。胃癌并不可怕,只要能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袁玉杰医生,写于@广州珠江新城2025年4月5日(附图皆出自本人检查病例)
袁玉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5日393
0
1
-
晚期胃癌治疗进入第二回合:二线治疗还能怎么选?
很多胃癌患者在接受一线治疗(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肿瘤仍可能进展。这时候,医生会建议开始“二线治疗”。那么,二线治疗到底能做什么?能延长生命吗?有没有更安全、更方便的方案?一起来看看最新的研究和进展吧。一、首选:单药化疗,紫杉类或伊立替康对于大多数接受过一线治疗的胃癌患者,目前公认的二线治疗首选是:单药化疗,尤其是两类经典药物:紫杉类(如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伊立替康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对胃癌有稳定的疗效,而且副作用相对可控,适合体力状况一般的患者。二、药物选择有讲究:哪种紫杉醇更好?过去紫杉醇需要用溶剂注射,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而现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口服紫杉醇让治疗更加便捷和安全。✅ABSOLUTE研究的发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周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方面不输传统紫杉醇;过敏反应更少,但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更常见;三周一次给药方案虽然更方便,但神经毒性稍高。✅DHP107口服紫杉醇研究:和注射紫杉醇比,效果不差甚至更好;副作用轻、服药方便,为不适合频繁输液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三、联合化疗vs单药:体力好可以考虑“双药组合”虽然单药是主流,但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PS评分0~1),双药联合化疗也值得考虑。小样本研究发现:双药方案在控制肿瘤方面效果更强;安全性可接受,但需医生密切监测。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之前用过的药物、耐受性和身体状况个体化选择。四、免疫治疗失败后,还能再用免疫药物吗?如果一线治疗已经用过PD-1/PD-L1免疫药物,肿瘤还是进展了,目前的共识是:❌不推荐二线继续使用同类免疫药物。不过,新的研究正在探索突破口:🔬AK109-201研究带来新希望:探索在免疫治疗失败后,尝试新的组合:卡度尼利单抗(新型免疫药物)联合普络西(抗血管生成药)和紫杉醇结果显示这组组合在生存期上表现良好,副作用可控;目前已有III期大规模研究在进行,值得关注!如果你对这些新药感兴趣,参加临床研究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五、治疗不仅是“吃药”,全程管理不能少胃癌患者在二线阶段,常常面临:体力下降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甚至出血、梗阻等并发症因此,除了抗肿瘤治疗,支持治疗同样重要:✅及时补充营养✅积极防控并发症✅保持良好心态与医生沟通小结🟢二线治疗不是“无药可医”,而是抗癌的“第二战场”;🟢多种化疗方案已获验证,口服药物带来新便利;🟢免疫失败不代表“绝路”,创新治疗正在路上;🟢多学科团队管理、个体化方案制定是关键。如果你或亲人正处在胃癌二线治疗阶段,不妨和医生详细沟通,评估最适合的治疗策略,也可以积极了解和参与临床研究,拥抱医学进步带来的新机会。我们科室有好多临床研究欢迎门诊咨询!
何义富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4日203
0
3
胃癌相关科普号

俞力医生的科普号
俞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内科
5925粉丝17.5万阅读

蒋青伟医生的科普号
蒋青伟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1261粉丝11.6万阅读

张锦医生的科普号
张锦 主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综合咨询门诊
1万粉丝9431阅读
-
推荐热度5.0刘晓文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外科
胃癌 166票
贲门癌 41票
胃肿瘤 23票
擅长:擅长胃部肿瘤(包括胃癌、胃窦癌、胃体癌、贲门癌及胃肠道间质瘤)的微创手术;擅长胃癌的腹腔镜手术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擅长胃癌的保胃手术;擅长胃癌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擅长早中期胃癌的微创治疗;擅长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 -
推荐热度5.0张子臻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胃肠外科
胃癌 141票
结肠癌 116票
直肠癌 77票
擅长: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腹股沟疝、阑尾炎、胆囊炎、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临床医疗特色包括: 1)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消化道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 2)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标准胃肠恶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3)腹股沟疝、切口疝、阑尾炎、胆囊炎等普外科常见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4)近年来,特别是在以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为代表的早期胃癌微创保功能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
推荐热度4.9朱纯超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胃肠外科
胃癌 119票
结肠癌 72票
直肠癌 38票
擅长:胃肠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等的手术和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早期胃癌的保功能手术;阑尾炎,腹股沟疝的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