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慢性萎缩性胃炎吃什么好?
许多人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都很焦虑,害怕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变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会变成胃癌吗?前面科普文章已经给大家讲了很多次了,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一定变成癌症,只要治疗适当,饮食合适定期复查,一般不会癌变而餐桌上那些看似健康的食物、蔬菜,可能正悄悄加重你的胃黏膜损伤。那么到底吃什么才对萎缩性胃炎有好处呢,要想知道吃什么好就需要了解几个小知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据统计,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高达20%以上,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是萎缩性胃炎的高发人群。根据发病机制,CAG可分为:1.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A型胃炎):是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黏膜萎缩性病变,病变主要位于胃体,以血液中存在胃液壁细胞抗体和(或)内因子抗体阳性为特点。2.多灶性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出现萎缩性改变,病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并以胃窦部为主。多数CAG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痞闷、疼痛,以及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可伴有疲乏、消瘦、健忘、焦虑、抑郁等全身和(或)精神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与病理组织变化程度和内镜下病变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查出萎缩性胃炎,除了积极治疗,更要重视饮食管理,尤其是要远离一些“伤胃”的蔬菜。1.辛辣刺激类食物蔬菜辛辣刺激类蔬菜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促进食欲,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胃酸分泌异常,从而加重消化不良症状。此外,辣椒中的辣椒素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烧心等症状。2.高纤维类蔬菜高纤维类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等,虽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但它们也可能对胃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尤其是在胃黏膜已经受损的情况下。高纤维食物在胃中不易消化,可能增加胃的负担,导致胃排空延迟,加重消化不良症状。3.腌制类蔬菜腌制类蔬菜如腌萝卜、腌黄瓜等,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转化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此外,腌制蔬菜中的高盐分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加重胃炎症状。4.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炎症状。萎缩性胃炎患者还应注意以下饮食原则:1.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如米粥、面条、蒸蛋等。这些食物不仅容易消化,还能减少胃部负担,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2.控制饮食频率:建议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以减少胃的负担,防止胃酸分泌过多。3.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萎缩性胃炎可能导致维生素B12、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障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这些营养素。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管理,避免辛辣刺激类蔬菜、高纤维类蔬菜和腌制类蔬菜,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同时,定期复查和积极治疗也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刘维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05日56
0
1
-
我为什么不宣传“萎缩性胃炎逆转”?
不谦虚的说我治疗萎缩性胃炎还是很有经验的,也可以说疗效也不错。但我却很少宣称“逆转萎缩性胃炎”,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做胃镜。最近一个同行,很不错的一个中医专家,发了一个朋友圈,介绍了一个病例,宣称又逆转一例萎缩性胃炎。发了前后的胃镜和病理报告,原来有萎缩性胃炎,复查是非萎缩性胃炎了。说病人非常感谢。如果说要发这样的病例,那一年我可以发很多,但我重来不宣传逆转了萎缩性胃炎。如果病人问我能不能逆转,也也总是说,能,但有难度。宣传能逆转萎缩性胃炎不是很能吸人眼球吗?为什么我不宣传?听听我以下的观点,我相信你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了。我曾经不止一次查房时跟下面医生说,现在消化科做的最不好的,也可以说最乱的,就是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先说诊断,现在普遍采用的日本的分型,就是O分型和C分型,也就是O1、O2、O3和C1、C2、C3,一般认为O分型说明病变靠近贲门,相对癌变风险大一些。而C分型数字越大,病情越重。问题来了,这种胃镜下的诊断主观性很大,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诊断。而萎缩性胃炎诊断需要的金标准——病理,很多医院却忽视了,也不做规范的活检病理。说的直接一些,有些胃镜诊断的萎缩性胃炎,可能压根根本就不是萎缩性胃炎。再说疗效评估,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比如要研究一个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新药,疗效评估必须有病理,而且提倡同一个部位定标活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误差。而专家共识对萎缩性胃炎的活检也有明确标准,认为规范活检应该在胃体、胃窦各取二块,胃角取一块。而实际上,很少医院能真正这么做。所以,一个萎缩性胃炎病人疗效评估,只凭一个胃镜报告或一个并不规范的活检病理就说逆转了,显而易见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个病理报告诊断:浅表粘膜组织慢性炎。你说萎缩性胃炎好了?其实这种情况是活检质量不过关,组织太浅,根本没有取到固有腺体,病理科医生只能这样发报告。因为说的比较专业,大家不一定懂,其实简单点说,萎缩性胃炎不但需要胃镜下诊断,还要有病理支持,而病理还要取决于活检部位和活检标本的质量。这样大家能不能理解了?不要因为一次胃镜或病理没有诊断萎缩性胃炎就沾沾自喜了,特别我们一些医生更不要信誓旦旦的跟病人说我把你萎缩性胃炎逆转了。这样可能会害了病人。为什么说会害了病人?其实事实上,我们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注意保养、定期复查很重要。你一句逆转了,可能病人就会忽视了这些问题,甚至多少年也不复查,我就不止一次遇到认为好了,结果几年后出问题了病人。那你可能会说那你怎么判断病人病情的呢?又是怎样跟病人交代病情的呢?我一直认为,萎缩性胃炎治疗应该有小目标和大目标以及理想目标。小目标就是解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大目标就是防止癌变。理想目标你就是逆转萎缩性胃炎。所谓理想目标其实也就是说并不容易。但我觉得这才更实事求是。而每次判断病人病情,我只要能安排都尽量亲自给病人做胃镜,通过胃镜下仔细观察,再结合重点部位的活检病理,综合判断病人的病情。我常常会跟病人说的,病理报告结合我肉眼看的,你萎缩确实好多了,但还是要注意保养和定期复查。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总之,作为医生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宜好大喜功!
夏军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26日434
1
9
-
快速破解胃镜报告中的萎缩密码:C型与O型的鉴别
你是不是刚做完胃镜,拿到报告时一头雾水?上面写着"萎缩性胃炎C1"或者"O2"之类的术语,医生可能简单解释了几句,但你还是不太明白:这到底严不严重?会不会变成胃癌?需不需要每年复查?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胃镜报告里的这些"密码"——C1/C2/C3和O1/O2/O3,它们其实是医生用来描述"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的"等级标签"。就像台风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一样,这些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能告诉你的胃黏膜萎缩到了什么程度,以及未来需要怎样关注。放心,这不是什么可怕的绝症,但也不能完全不管。咱们一起弄明白它的含义,你就知道该怎么应对啦!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萎缩性胃炎,也知道萎缩属于胃癌前期病变的一种,准确识别和分级对胃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目前国际通用的萎缩性胃炎内镜分级系统主要分为C型(闭合型)和O型(开放型)两大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两种类型的鉴别要点。 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概念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的慢性炎症过程,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前驱病变。胃镜下准确评估萎缩范围和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胃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随访策略。 日本学者最早提出将萎缩性胃炎分为闭合型(Closedtype,C型)和开放型(Opentype,O型),这一分类方法现已被广泛采用:临床意义萎缩边界的变化可反映萎缩的范围和程度,C1→C2→C3→O1→O2→O3为连续的变化过程,萎缩严重程度逐级递增。胃黏膜萎缩范围越广,胃癌发生风险越高,有研究表示内镜下开放型胃黏膜萎缩患者的胃癌风险为闭合型患者的7倍多。值得注意的是,O型萎缩,特别是O2和O3型,与肠型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这类患者除定期胃镜监测外,还应考虑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如果阳性)和营养状况评估。 总结胃镜下准确区分C型和O型萎缩性胃炎对胃癌风险分层至关重要。专业的医生会根据萎缩的边界位置、扩展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作为患者,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理解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更好地配合随访和治疗计划。但是如果您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也不要过度恐慌,根据病情轻重,结合辨证论治结果,运用中药规范逆转治疗,同时做好定期胃镜复查,是预防胃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魏睦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8日151
1
2
-
警惕“萎缩性胃炎”引起的“医源焦虑”
上周门诊看了一个苏北来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一名56岁的女性病人,由丈夫、女儿陪同过来就诊。病人坐下了就眼泪汪汪的,说查出萎缩性胃炎一年多了,吃了好多药,今年复查还加重了,现在整天不舒服,睡不着觉,瘦了10多斤。我看了胃镜报告,去年诊断萎缩性胃炎C2,今年另外一家医院复查,诊断萎缩性胃炎O1,二家医院都没有做病理。病人网上查了,萎缩性胃炎O1更容易癌变,于是就各种不舒服,整天担心癌变。无独有偶,前不久也遇到另外一个外地患者,也是女性,拿着二张胃镜报告,之前诊断萎缩性胃炎C2,这次复查诊断萎缩性胃炎C3,病人也是非常焦虑,说一年时间萎缩性胃炎由C2变成C3了,越来越重了,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很快癌变?同样,这个病人也是二次胃镜都没有病理报告。其实临床上遇到的这样的因为萎缩性胃炎引起的焦虑病人在我的门诊上几乎每天都有。这些病人所担心的萎缩性胃炎加重了,会癌变,事实是不是这样?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问题出在哪儿?一方面,患者一知半解,在网上查了相关信息,简单的认为病情加重了,会癌变。另一方面,关键一点,我们不同医院、不同医生胃镜下对病情判断的主观性,导致的诊断结果的不同,并不能客观反应真实的病情。而忽视萎缩性胃炎规范活检和病理诊断,导致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混乱。而由此导致的医源性焦虑常常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一方面我们作为医生,应该认真掌握指南的最新信息和诊断标准,进一步规范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重视病理诊断,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另一方面,作为病人,一方面多咨询医生,不要盲目偏信网上的一些信息。另一方面在萎缩性胃炎治疗和复查注意选择医院和医生,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治疗医生帮助复查胃镜,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因为主观因素导致的判断误差。总之,进一步规范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非常重要,重视及时给病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防止医源性焦虑给病人带来的困扰。
夏军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5日142
0
1
-
『叶酸+维生素B₁₂+替普瑞酮』治疗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指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同时伴幽门腺化生和肠化生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为胃癌前期状态,其可能的发展路径为:正常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胃癌,故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CAG的方法对预防胃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随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尚缺乏特别有效治疗方案。大部分的专家都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症治疗、粘膜保护剂、补充维生素B₁₂、叶酸、硒等。近十几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叶酸联合维生素B₁₂、替普瑞酮治疗CAG疗效显著。一、方案可行性:1、替普瑞酮:黏膜屏障的“修复工”:替普瑞酮通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液分泌和前列腺素合成,加速胃黏膜损伤修复;。临床研究显示,其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环境。2、叶酸:DNA修复与癌变阻断:叶酸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DNA修复:参与细胞DNA合成与甲基化,减少基因突变风险;逆转肠化生:抑制癌基因(如c-myc)表达,促进正常细胞分化;抗炎抗氧化:降低炎症因子(IL-6)和自由基损伤。3、维生素B₁₂:叶酸代谢的“护航者”:预防叶酸过量导致的B₁₂缺乏性神经损伤;促进胃黏膜细胞再生,尤其适用于内因子缺乏的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联合优势:三药联用可覆盖胃黏膜修复、基因调控和代谢协同三大环节。二、适宜人群:1、核心适用人群轻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低级别异型增生;幽门螺杆菌(Hp)根除者:需先完成14天抗生素治疗;叶酸/B₁₂缺乏者:血清叶酸<4ng/ml或B₁₂<200pg/ml。2、特殊人群管理老年人:推荐叶酸10mg/日+B₁₂500μg/日,必要时B₁₂采用肌注剂型;孕妇:仅限叶酸缺乏者,需严格监测剂量(≤0.4mg/日)。三、禁忌与风险警示1、绝对禁忌已确诊胃癌或重度异型增生:叶酸可能促进癌细胞增殖;维生素B₁₂缺乏未纠正者:叶酸会掩盖B₁₂缺乏的神经损伤症状(如手足麻木)。2、相对禁忌肾功能不全:长期大剂量叶酸可能导致蓄积,需减量至5mg/日并监测血药浓度;3、MTHFR(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叶酸代谢障碍者需基因检测后调整剂量(如C677T突变者减半)。四、用药要点1、剂量与疗程替普瑞酮:50mg/次,每日3次(餐后服用),疗程3-6个月;叶酸:5-10mg/日,分2次饭后服用,需持续2-3年;维生素B₁₂:500μg/日,与叶酸同步服用。2、药物相互作用维生素C:避免与叶酸同服(间隔2小时),否则破坏叶酸活性;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长期使用需监测B₁₂水平,必要时肌注补充。3、监测频率:每3个月查血清叶酸/B₁₂,每6-12个月复查胃镜。
孙普增医生:《好大夫》专号2025年04月14日367
0
1
-
再谈萎缩性胃炎、肠化和胃癌
1.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中国居民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最重要、也是最常见原因。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胃黏膜的腺体逐渐减少、消失,胃黏膜变薄,出现萎缩。而肠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则是胃黏膜在长期炎症刺激下的一种代偿性变化,胃黏膜被具有肠道特征的上皮细胞所替代,这是身体机能的一种代偿愈合性改变。2.萎缩是否一定合并肠化?萎缩性胃炎不一定都合并肠化,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胃黏膜的萎缩,而没有明显的肠化生。是否发生肠化生与个体的免疫反应、遗传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菌株等多种因素有关。3.萎缩导致的最常见的肠化是什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中,最常见的肠化类型是小肠型肠化生。这种肠化生的上皮细胞具有小肠上皮的特征,如含有杯状细胞和微绒毛等结构。4.萎缩的程度和肠化的程度有什么关系?一般来说,萎缩的程度越严重,发生肠化生的可能性越高,且肠化生的范围和程度也可能越明显。这是因为随着胃黏膜萎缩的加重,更容易促进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5.什么样的萎缩和肠化更容易发生胃癌?严重的萎缩和肠化:当萎缩性胃炎达到中重度,且伴有广泛的小肠型或大肠型肠化生时,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6.预防和早期发现重要的事说三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很重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很重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很重要。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确定逆转萎缩和肠化,偶尔有个案说吃了某种药会好,缺乏有效数据支撑,警惕上当受骗。有萎缩、肠化、胃癌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欢迎来我门诊咨询和检查胃肠镜精查。
李景泽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6日275
0
0
-
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办?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定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它是慢性胃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形成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导致炎症和腺体萎缩。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高盐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均可能损伤胃黏膜。3.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反流的胆汁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和萎缩。4.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体内会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胃黏膜组织。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6.其他因素: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慢性缺氧等也可能诱发该病。癌变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实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癌变。其癌变过程通常较长,需经历多个阶段: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较低(约0.5%-1%),且轻度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癌变风险极小。胃镜复查频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复查频率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理变化决定:1.不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2.伴有肠化生或轻度异型增生者:每年复查一次胃镜。3.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中度异型增生者:每6个月复查一次。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注意事项1.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腌制、烟熏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规律饮食,少食多餐。2.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等。•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根除治疗。4.心理调节:•避免长期焦虑或抑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存在癌变风险,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癌变风险。
周丹庆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16日311
0
0
-
治疗萎缩性胃炎分三步,第一步你就可能不知道
李博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18日220
0
10
-
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守护胃部健康
人体的胃壁有四层结构组成,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含有很多的上皮细胞和腺体,可以分泌黏液、胃酸、胃蛋白酶原等,起到润滑和保护胃黏膜、帮助消化的作用。在长期的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下,胃黏膜腺体减少,黏膜萎缩变薄,会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引起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我们就叫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的黏膜在修复的过程中如果被肠黏膜上皮所取代,这就是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腌制食品摄入、酗酒等)、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阿司匹林以及年龄增长等,都是引发这一病症的潜在因素。随着病情进展,萎缩肠化程度可能加重,少数情况下,如果伴有异型增生,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不过,并非所有萎缩肠化都会发展成癌症,从肠化到胃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且几率相对较低,所以患者不必过度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诊断,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金标准”。通过胃镜,医生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等变化,并精准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确定是否存在肠化以及肠化的程度和类型。在治疗方面,首要任务是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标准的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疗程通常为10-14天。同时,改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保持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睡眠等,都有助于缓解胃部炎症,减缓肠化进程。此外,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12、叶酸、硒酵母等)、中药(胃复春、摩罗丹)等药物进行治疗,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胃癌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虽然需要引起重视,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胃镜,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守护胃部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张俊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13日190
0
1
-
今天家人胃镜查是萎缩性胃炎c3 吓得不得了,百度一看是癌变前兆,真是这样吗?能治好吗?
李英儒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19日82
0
0
相关科普号

朱志医生的科普号
朱志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
727粉丝2.8万阅读

杨迅医生的科普号
杨迅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内科
4177粉丝7.7万阅读

姚健凤医生的科普号
姚健凤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消化内科
25粉丝0阅读
-
推荐热度5.0宋志强 主任医师北医三院 消化科
胃炎 202票
胃病 83票
功能性胃肠病 73票
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功能性胃肠病、胃肠早癌/息肉/黏膜下隆起的内镜下切除(EMR、ESD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泻/腹痛、小肠疾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良性和恶性肿瘤、胶囊内镜、小肠镜等。 -
推荐热度4.8张亚历 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 106票
功能性胃肠病 15票
胃病 13票
擅长:1、胃炎症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2、功能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3、肠道炎症性病变: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溃疡。 4、消化道息肉:胃息肉,肠息肉。 5、消化道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肠早期癌。 尤其擅长:长期从事胃肠疾病的病理诊断、内镜和临床诊疗工作,擅长胃肠疾病的病理、内镜和临床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 -
推荐热度4.8黄玉红 主任医师中国医大一院 消化内科
胃炎 103票
溃疡性结肠炎 72票
胃病 36票
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脂肪肝、各种胃肠道疾病(胃炎、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