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胃炎的饮食与情绪“护胃指南”
慢性胃炎像一块被反复揉搓的“老面团”,治疗固然重要,但日常养护才是避免复发的关键。本文将聚焦“养胃”两大核心——饮食管理与情绪调节,助您打造“胃”来健康。一、饮食管理:给胃一份“温和菜单”1.饮食原则:少刺激、易消化、营养全-少刺激:避免过酸、过辣、过烫、过冷。-易消化:烹饪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营养全: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尤其B族、C)、矿物质(锌、硒)摄入。2.食物红绿灯清单推荐食物主食:软米饭、馒头、面条、小米粥蛋白质:鸡蛋羹、清蒸鱼、嫩豆腐、鸡胸肉蔬菜:南瓜、山药、胡萝卜、菠菜(焯水)水果:香蕉、苹果(蒸熟更佳)、木瓜、芒果饮品:温开水、低脂牛奶(非空腹)、红枣枸杞茶禁忌食物主食:油条、糯米制品(年糕、粽子)、粗粮饭蛋白质:烧烤、腊肉、炸鸡、肥肉蔬菜:韭菜、芹菜、竹笋、生洋葱水果:山楂、柠檬、菠萝、柿子饮品:浓茶、咖啡、碳酸饮料、酒精特别提醒:-空腹时避免吃山楂、柿子(易形成胃石)。-胃胀气者少吃豆类、红薯(产气食物)。-反酸人群睡前3小时禁食,枕头垫高15厘米。3.养胃明星食物解析-猴头菇:含多糖促进黏膜修复,可煲汤或选择猴头菇粉。-秋葵:黏液保护胃壁,凉拌前焯水去草酸。-卷心菜:维生素U(又称“抗溃疡因子”),榨汁饮用更佳。二、情绪管理:别让焦虑“啃噬”你的胃1.脑肠轴:情绪与胃的“双向通话”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胃黏膜上有大量神经细胞。当焦虑、压力来袭时:-胃酸分泌失调: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胃酸过多,诱发疼痛。-胃肠蠕动紊乱:紧张时胃痉挛,抑郁时胃动力不足。-炎症加重:长期压力导致免疫失衡,黏膜修复延迟。典型表现:一紧张就胃痛、腹泻压力大时反酸烧心加重情绪低落时毫无食欲2.四步调节法:打破“焦虑-胃病”循环1.呼吸训练:-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每天5分钟。2.运动干预:-推荐瑜伽、太极拳、快走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次。3.睡眠保障:-固定作息,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胃不和则卧不安。4.社交支持:-加入慢性病管理社群,避免自我封闭。三、生活细节:养胃藏在点滴中1.进食习惯:-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三餐定时,避免饥饱无常。2.保暖护胃:-空调房内盖住腹部,冬季贴暖宝宝(避免直接接触皮肤)。3.慎用药物:-止痛药(如布洛芬)、激素类药需遵医嘱,必要时加用胃保护剂。结语:胃病如友,善待则安慢性胃炎不是“敌人”,而是提醒您关注身体的信号灯。通过科学饮食、情绪疏导和规律作息,绝大多数患者能与胃炎“和平共处”。记住:养胃没有捷径,日复一日的温柔相待,终将换来胃的“岁月静好”。
陈立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6日25
0
1
-
慢性胃炎:藏在胃里的慢性警报
我们常说“十人九胃”,慢性胃炎作为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几乎每个人都可能与之“交手”。它像一位沉默的警报员,初期可能只是偶尔发出轻微信号(如上腹隐痛、胀气),但若长期忽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本文将带您科学认识慢性胃炎,了解如何与它“和平共处”。 一、慢性胃炎:胃黏膜的慢性“战争”发病机制:损伤与修复的失衡 胃黏膜是保护胃壁的“天然屏障”。当某些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药物刺激、胆汁反流)反复攻击黏膜时,胃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力不从心”,导致慢性炎症。这一过程如同“城墙”被持续破坏,修复材料却供应不足。核心诱因: 1.幽门螺杆菌(Hp):约70%慢性胃炎与此菌相关,它像“钉子户”一样扎根胃黏膜,释放毒素引发炎症。 2.药物损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可削弱胃黏膜保护机制。 3.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吸烟、高盐饮食、压力过大均会加剧黏膜损伤。 二、浅表性胃炎vs萎缩性胃炎:炎症的“深度”之别慢性胃炎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两类,其风险和管理策略大不相同:浅表性胃炎:炎症仅累及胃黏膜表层(如“墙面掉漆”) 低风险,可逆转 萎缩性胃炎:胃腺体减少、黏膜变薄(如“墙体结构损坏”) 癌变风险升高,需警惕 关键区别: -胃镜表现: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充血水肿;萎缩性胃炎黏膜苍白、血管透见。 -症状差异:两者症状类似(如上腹不适、嗳气),但萎缩性胃炎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贫血(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吸收)。 提示:萎缩性胃炎并非“胃萎缩”,而是胃腺体减少。及时干预可延缓进展。 三、肠上皮化生(肠化):胃里的“不速之客”当胃黏膜长期受损,部分细胞可能“变异”为类似肠道的上皮细胞,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它分为: -小肠型化生:相对温和,癌变风险低。 -结肠型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需重点关注。 临床意义: 肠化是胃黏膜适应损伤的“代偿反应”,属于癌前状态(非癌前病变!)。发现肠化不必恐慌,但需定期胃镜监测。 四、上皮内瘤变:癌变的“最后警戒线”上皮内瘤变(旧称异型增生)指胃黏膜细胞出现结构异常,分为两级: 低级别瘤变 :细胞轻度异常,排列稍紊乱 ;密切随访(6-12个月胃镜) 高级别瘤变: 细胞显著异型,接近早期癌 ;立即内镜下切除或手术 注意:高级别瘤变属于癌前病变,发现后需积极治疗! 五、治疗原则:治标更要治本慢性胃炎的治疗需“标本兼治”: 1.根除幽门螺杆菌(关键!) -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 -根除后可使部分肠化逆转,降低癌变风险。 2.保护胃黏膜 -药物: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促进黏膜修复。 -避免刺激:停用伤胃药物(必要时咨询医生换药)。 3.对症治疗 -反酸/烧心: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 -腹胀: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 4.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腌制、油炸、过烫食物。 -习惯:戒烟限酒,睡前3小时不进食。 -情绪:压力管理(焦虑会加重胃痉挛!)。 六、胃镜随访:把风险关进监控的笼子不同阶段的随访策略: 病变类型 随访频率 单纯浅表性胃炎 无需常规胃镜复查萎缩性胃炎(无肠化/瘤变) 每2-3年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每1-2年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每6-12个月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立即治疗 提醒:随访时建议结合胃镜活检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评估胃黏膜功能)。 七、预防:给胃一个“温柔乡”1.阻断感染源:聚餐使用公筷,避免幽门螺杆菌“口口传播”。 2.饮食智慧:多吃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适量补充益生菌。 3.疼痛信号勿忽视:长期上腹不适应及时检查,拒绝“自我诊断”为“老胃病”。 结语慢性胃炎是身体发出的“健康提醒”。通过科学管理(根除Hp、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记住:胃的“岁月静好”,需要您主动守护。
陈立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6日150
0
1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10月14日134
0
1
-
胃镜报告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小息肉 ,轻度肠化生,请问吃什么药?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09月09日20
0
0
-
病理报告显示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轻度肠化,幽门螺杆菌阴性,需要治疗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09月09日18
0
1
-
胃镜病理报告,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轻度肠化,平时胃不难受,需要治疗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09月09日20
0
0
-
慢性胃炎总不好,隐藏的原因竟是它
刘福医生说脾胃:功能性胃肠病2024年09月01日116
0
2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体糜烂吃什么药?
刘福医生说脾胃:功能性胃肠病2024年05月08日29
0
0
-
我慢性肠胃炎,现在每天也吃康复新液,效果可以。请问能长期服用康复新液?有没有副作用?会引起胃息肉?
林志亮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06日87
0
0
-
胃镜显示萎缩性胃炎C1-十二指肠球炎。活检结果是慢性胃炎。以哪个为准?多长时间能好?治疗多长时间?
IBD科普健康号2023年08月31日113
0
1
慢性胃炎相关科普号

朱鹏医生的科普号
朱鹏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
1442粉丝46.3万阅读

宋志强医生的科普号
宋志强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科
3.1万粉丝154.9万阅读

陈坛辀医生的科普号
陈坛辀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1.2万粉丝73.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宋志强 主任医师北医三院 消化科
胃炎 202票
胃病 83票
功能性胃肠病 73票
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功能性胃肠病、胃肠早癌/息肉/黏膜下隆起的内镜下切除(EMR、ESD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泻/腹痛、小肠疾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良性和恶性肿瘤、胶囊内镜、小肠镜等。 -
推荐热度4.8张亚历 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 106票
功能性胃肠病 15票
胃病 13票
擅长:1、胃炎症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2、功能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3、肠道炎症性病变: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溃疡。 4、消化道息肉:胃息肉,肠息肉。 5、消化道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肠早期癌。 尤其擅长:长期从事胃肠疾病的病理诊断、内镜和临床诊疗工作,擅长胃肠疾病的病理、内镜和临床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 -
推荐热度4.8黄玉红 主任医师中国医大一院 消化内科
胃炎 103票
溃疡性结肠炎 72票
胃病 36票
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脂肪肝、各种胃肠道疾病(胃炎、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