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志超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在大众的认知里,多动症似乎是专属于儿童的问题,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自然会消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医学研究给出的答案,可能会颠覆大多数人的认知。今天,就来深入探讨多动症成年后的症状变化,带你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真相。一、多动症的基础认知多动症,医学上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比如,在课堂上,患病儿童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老师讲课,眼神游离,小动作不断,容易被教室外的动静吸引;做作业时也心不在焉,边做边玩,原本能很快完成的作业,往往要拖很久,且错误百出。在生活中,他们总是闲不下来,跑来跑去,很难安静地参与活动,与小伙伴玩耍时,也常常因冲动行事而发生冲突。二、成年后症状并非都消失(一)部分症状减轻随着年龄增长,的确有部分多动症患者的症状会有所减轻。从大脑发育角度来看,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发育进程相较于同龄人较为迟缓。例如,大脑中负责注意力、行为控制和执行功能的前额叶皮层,发育成熟的时间更晚。到了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随着前额叶皮层逐渐发育完善,一些患者在行为控制方面会有所进步,像儿童时期那种坐不住、过度活动的表现会减少。有研究表明,约30%-60%的多动症患者在成年后,多动和冲动的核心症状会有明显减轻。(二)核心症状持续存在即便部分症状减轻,注意力不集中这一核心症状却常常如影随形。多项医学追踪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在成年后仍有明显的多动症症状,如难以集中注意力、冲动、易分心等。这是因为多动症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恢复正常。这些神经递质对于调节大脑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其失衡状态使得成年患者在工作、学习中,依旧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容易被外界干扰,频繁出错或拖延。例如,在工作场景中,他们可能难以专注于复杂的项目任务,在阅读文件、撰写报告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按时完成任务,频繁更换工作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三、成年多动症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一)注意力方面1.难以集中精力:在与他人交谈时,成年多动症患者常常心不在焉,看似在听,实则思绪早已飘远,容易错过关键信息。在工作中,面对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数据分析、文案撰写等,他们往往难以坚持,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到其他事物上,比如手机消息、周围人的交谈等。2.疏忽健忘:经常忘记日常事务,如忘记重要会议、约会,出门忘记带钥匙、钱包等物品。在学习或工作中,也容易遗忘学过的知识、做过的工作内容,导致重复劳动或工作失误。3.时间管理困难:很难合理规划时间,制定的计划常常无法按时完成。总是拖延,临近截止日期才匆忙行动,导致工作或学习成果质量不高。比如,本计划用一周时间完成一份报告,却总是在前期拖延,最后几天才开始赶工,结果报告内容漏洞百出。(二)多动或焦躁方面1.难以安静工作:在办公室中,很难长时间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工作,常常不自觉地抖腿、转笔、摆弄手边的物品。在参加会议时,也会坐立不安,频繁变换姿势,甚至忍不住在座位上起身走动,影响他人。2.言语过多:在交流中,话多且常常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有时会打断别人的讲话,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出不恰当的言语,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人际关系。例如,在团队讨论中,一个话题还未充分讨论完,就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且滔滔不绝,忽略了他人的感受。3.情绪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变得烦躁、焦虑或愤怒,且情绪恢复平静需要较长时间。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如在工作任务繁重时,可能会突然发脾气,对同事态度恶劣。(三)冲动行为方面1.决策冲动:在做决策时,缺乏深思熟虑,往往仅凭一时冲动就做出决定,事后又常常后悔。比如,在购物时,看到喜欢的商品,不考虑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就立即购买,导致不必要的消费。在职业选择上,也可能因为一时冲动,轻易更换工作,而没有充分考虑新工作的发展前景、自身的职业规划等因素。2.行为缺乏克制:在一些场合,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不符合场合氛围的举动。例如,在电影院、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的场所,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影响他人。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容易冲动攻击对方,引发冲突。四、影响成年后症状变化的因素(一)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较轻的多动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以及大脑的自然发育,症状更有可能得到明显缓解,甚至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基本消失。他们能够逐渐学会自我调节和应对技巧,较好地控制行为和注意力。而症状严重的患者,多动症症状往往会持续到成年期,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可能需要持续的治疗和支持来管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否接受干预治疗早期接受系统、规范治疗的多动症患者,成年后症状改善的情况通常更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家长培训以及学校干预等多方面。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心理治疗则帮助患者学习有效的应对技巧,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如果患者在儿童期未得到及时治疗,成年后症状持续的可能性更大,且治疗难度也会增加。(三)生活环境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多动症患者症状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在家庭中,家长给予理解、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里,老师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给予适当的关注和鼓励,这些都有助于患者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多动症症状,促进症状的缓解。相反,不良的环境因素,如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忽视,学校环境压力过大、缺乏包容等,都可能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从而使多动症症状更加明显,成年后症状持续的可能性也更高。多动症成年后的症状变化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症状并非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了解这些症状变化,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让我们更加关注成年多动症患者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理解、支持和有效的治疗,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多动症相关困扰,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取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建议。04月12日
261
0
0
-
韩晶晶主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临床心理科 你或者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做事情的时候老是容易分心?做什么都效率不高? 老是记不住东西,丢三落四? 经常急急忙忙,来不及,迟到? 不管干什么,总有些手上、脚上的小动作,很难停下来? 总是躁动不安、没办法平心静气? 老是说话、做事儿很着急,还没想清楚就开始,事后又因为自己太冲动而后悔? 这些就是多动症(ADHD)在成年人身上的表现,我们经常会说,世界上有最多成年人多动症患者的地方可能就是监狱。的确,成年阶段多动症患者经常因为学业、工作成就不佳被社会边缘化,出现一些鲁莽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酗酒、闪婚、违法行为的风险也更高。 和孩子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有更多的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在行为上的表现,而成年后的多动症更多表现为内心不安,言语行为上的冲动或情绪上抑郁等问题。这可能也提示,如果多动症未及早干预,会引发更多的情绪、社交、个人成就、生活质量等其他维度上的问题。不管你的孩子几岁了,担心他有多动症的表现,都记得要早点带他去看医生,早发现早干预。2022年01月15日
899
0
2
-
路聚保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结直肠病专科 ADHD PROGNOSIS 一、ADHD的预后和病程 对于ADHD预后的理解,一定要结合ADHD的病程综合进行考量。 一般认为,ADHD之所以发病,是因为它存在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并产生症状,这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是: 01 大脑皮层觉醒异常从而产生活动增加,不能集中注意力,行为难以控制。 02 体验正性和负性情感的能力均下降,致使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对ADHD患儿的行为效果都不理想。 因此,在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的基础上,大量继发性心理和行为异常接踵而来。 ADHD患儿对快乐和痛苦敏感性降低可引起较多的“寻找刺激”和“寻找快乐”行为,对先外部后内部强化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儿童期行为冲动、不服从,成人期的违纪、攻击和物质滥用等行为。对感受他人的敏感性缺乏,加上情绪不稳定又会产生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不能忍受挫折和不服从命令是导致学业和工作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ADHD患儿长大以后,在这些继发性的问题中,“职业受损”首先是学业受损,学习成绩下降,然后是工作受损,工作能力不足。“人际关系受损”先是父母、老师和同龄人,然后是配偶、子女,常表现为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 从心理学上讲,不完全的补偿机制也会改变ADHD的预后,过分在行为上寻求出路,就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攻击、社会适应不良;过分在自己身上寻找出路,就会喝酒、吸烟、吸毒,最后成为酒依赖者和瘾君子。 FINAI RESULT 二、ADHD的结局 如果患儿的症状比较严重,又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那么他长大以后会不会变成问题孩子呢? ADHD患儿如果治疗及时的话,多数可以痊愈,也就是说ADHD的症状消失,受损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能够集中精力安静地做事情,情绪稳定,人际关系改善。80%的ADHD患儿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 但是,这种痊愈并不是“随年龄而痊愈”(grow out of it)的,大约有30%的患者到了少年、青年甚至成年还会遗留有ADHD的特征性症状,有学者将其称为“ADHD的残留型”或者“成人ADHD”;另一些学者认为,因为ADHD问题的连续性和异质性,有部分患儿会发展为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青少年犯罪等是其必然结果。 他们往往不能辨别是非,道德观念淡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加上来自家庭、同学或老师的负性评价多,指责甚至暴力的教育方式,导致其人际关系紧张,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慢慢就会造成人格的改变。还有患儿在行为上有所改善,但在情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焦虑不安,抑郁,做事情半途而废,容易打退堂鼓。甚至有极少数(1%-2%)患者会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究竟是ADHD的结局,还是与ADHD的藕合,在学术之间还有争论。 INTERFERENCE 三、影响ADHD预后的因素 01 家庭社会经济阶层低和儿童智力水平低与青少年预后不良有关,特别是与学业成就有关。 02 儿童期的同伴关系不良与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紧张有关。不良的、紊乱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有着密切关系。 03 攻击和品行行为,在许多维度可以预测青少年不良结局,包括学业失败、社交问题和物质滥用;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违法和反社会行为相关。 04 父母的精神病理、精神病家族史与青少年精神病、情绪问题有关。家庭中有品行障碍、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者,ADHD患儿会出现更多困难和各种问题。 05 ADHD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儿童及青少年期教育程度相关。 01 能够及时得到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特殊教育、家长培训、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学校的心理咨询、儿童的个别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的ADHD患儿和青少年,预后较好。 LEGAL ISSUE 四、ADHD患儿容易引起 哪些法律纠纷? ADHD患儿因为他们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后果,往往伴随品行障碍等特点而触犯法律、法规,严重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ADHD患儿最常见的麻烦是行为冲动、干扰别的孩子所引发的纠纷。患儿可能在并非有意的情况下将他人伤害,如将同学推倒在地导致眼镜破裂、骨折、外伤、物品损坏等;在与同学或他人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小题大做”给他人造成伤害;过马路时不顾道路状况,不看是否有车辆通过,而快速穿过马路时往往会发生车祸等严重后果;在某些新鲜、自己感兴趣的场所“寻找感觉”“寻找刺激”而带来建筑物、场所设施的破坏。 2.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全行为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纠纷:在家里向窗外扔玩具或物品,向厕所里扔东西造成堵塞,打开水龙头制造瀑布,用力推电视机,半夜起床吵闹不休等。 3.ADHD可能伴随品行障碍: ① 攻击他人或动物:伤害、殴打、威胁、恐吓他人;虐待比他小的儿童或残疾儿童;使用刀、枪、棍棒、石块等硬物或器械造成他人躯体的伤害。抢劫钱财,年少时表现为抢劫、敲诈同学,年龄大些后或几个人一伙共同抢劫路人、武装抢劫等。 ② 故意破坏财物:故意破坏他人物品或公共财物,使有价值的物品失去价值,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 ③ 违犯社会准则:经常说谎以骗取好处(物质上或精神上),或者是为了逃避责任(惩罚、责备);逃学,由于厌恶学习或学习成绩差,到校外游荡、打电子游戏、玩耍;对立违抗,夜出不归,经常在外过夜。 以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较严重,从性质上和严重程度上足以达到违犯法律的时候,就构成了青少年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多动症是一种可能影响孩子终身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治疗刻不容缓。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家长培训、学校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只要家庭、学校、医生相互配合,综合干预,就能更好地帮助ADHD患儿适应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021年04月19日
3594
0
4
-
周联生主任医师 铜山区中医院 神经内科 一、概述:小儿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该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该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尊心低,此类患儿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二、发病原因1、遗传因素:患多动症儿童的生物学亲属有心理障碍的比例往往高于正常儿童的亲属,提示小儿多动症可能有遗传倾向。2、孕期影响:尤其是妊娠早期的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药、饮酒及吸烟、X线照射、各种原因所致胎儿脑损伤、宫内窒息。3、分娩期影响:分娩时所致脑损伤和非正常分娩,如产程过长、过期产、早产、胎位不正、脐带绕颈、产时窒息均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使儿童出现多动和行为问题。4、早产、低体重儿:有可能造成脑发育障碍。5、疾病的影响:儿童期、青少年期患病,如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痫。6、家族环境:父母个性特点和精神状态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存在心理问题,如压抑、焦虑或情绪不稳定会子女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发生多动症的机率增高。7、学校因素:儿童在学校缺乏安全感、不适应环境、同学间不友好均可诱发和加重多动症状。三、临床表现1、注意缺陷:注意缺陷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常半途而废。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轻度注意缺陷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2、活动过多:主要表现为过分不安和(或)小动作多,患儿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相符,常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3、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4、冲动行为:情绪不稳,易激惹,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即使知道会导致不良后果却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常伴并无明确目的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动作,表现幼稚,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唐突、冒失,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5、神经系统异常:有半数左右患儿可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如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6、本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为1.5%~10%,男性多于女性,有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有30%~50%持续到成年期。四、检查1、心理评估:常用量表的形式进行,如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儿童注意力缺陷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套瓦注意力测试等。2、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3、脑电图:有45%~90%脑电图异常。如果该儿童有高热惊厥史、抽搐史或抽搐家族史,应注意排除有癫痫可能。4、神经影像学:大多数患儿无异常发现,少数可有非特异性轻度异常。五、诊断1、儿童、青少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学习困难三大主要症状时要考虑本病的可能。2、要及看神经内科和心理科(精神科)专家明确诊断,早诊断,早治疗。 六、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运用药物、心理行为和个体化教育综合治疗,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症状及社会功能。1、药物治疗(1)哌甲酯:是目前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药物,哌甲酯禁用于有癫痫、癫痫病史或有痫样放电的异常脑电图的儿童。治疗早期可能出现副作用,通常都较轻微而且短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食欲降低、胃痛或头痛、入睡延迟、神经过敏或社交退缩。这些症状大多数都能通过调整给药方案成功控制。(2)托莫西汀:该药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非兴奋型药物,其疗效与哌甲酯相当,副作用不明显。可用于治疗成人及大于7岁的儿童,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不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3)丙咪嗪:用于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是二线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有心脏毒性。 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是,应用“学习的原则”,改善非功能性或非适应性行为。3、家长培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的一种,其病态行为也可看作是固定下来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或纠正不良习惯非常重要。通过纠正、奖惩等措施把好的习惯固定下来,把坏习惯去掉。4、学校干预:学校干预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老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要及时交流沟通患儿情况,观察病情的变化,为调整治疗提供依据。5、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减少多动,提高患儿在记忆和智力。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纯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效果较好。七、预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少年后期症状逐渐缓解,少数持续至成年。此病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根治。2021年04月03日
2807
0
3
-
2021年02月09日
2147
0
0
-
周璇梓主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精神心理科 门诊多动症的孩子比较多,希望以下科普给家长个孩子们有帮助。 一,多动症的定义 多动症(hyperactivitydisorder)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起病于儿童期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人际交往困难。青春期和成年后其活动过多症状减轻,但仍有明显注意缺陷,多数可持续到成人。可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二、主要病因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遗传、神经系统异常、家庭成长氛围、日常生活环境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该症状。这些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综合致病。 三、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核磁共振(MRI)、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儿童行为量表、智力测验、脑电图 四、常见症状 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学习困难 1、注意障碍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1)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常常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在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在与成人交谈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3)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作业或指定的其他任务。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或其他随身物品,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 3岁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 4岁 10分钟 5-6岁 10-15分钟 7-8岁 15-20 分钟 9-10岁 20-25分钟 11-12岁 25-30分钟 成年人 30分钟以上 2、活动过多和冲动,情绪不稳定 (1)经常显得很不安宁,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仿佛精力特别旺盛。 (2)在采取行动前缺乏思考、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扰乱同伴的游戏,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 (3)在任何场合说话特别多,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或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4)情绪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受挫折而情绪低沉或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5)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就哭闹、发脾气。 3、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水平。 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 (1)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也困难。 (2)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五、诊断原则 多动症的诊断要注意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医生会根据全面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若符合相应的诊断依据可做出ADHD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智力障碍、破坏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障碍、心境障碍、抽动障碍等疾病。 六、诊断依据 1、起病于童年期(12岁以前)。 2、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和冲动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3、在居家、教室、公共场所等两个以上场合出现明显临床表现。 4、症状对学业、人际关系、职业等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5、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疾病,症状不能用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焦虑障碍、分离障碍、人格障碍、物质过量或戒断等精神疾病所解释。 七、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和干预、药物治疗的综合性方案。心理治疗包括很多方面的干预,药物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 药物和心理治疗能改善注意缺陷,减轻活动过多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改善患者与同学和家长的不良关系。 1.相关药品 哌甲酯、托莫西汀、右旋苯丙胺、安非他酮、胍法辛、可乐定等。 2.心理干预:沙盘游戏治疗,认知行为,家庭治疗等。 八、一般预后 尽早进行治疗,多数患儿到少年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九、疾病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儿学习困难、性格冲动,部分患者病情可延续到成年,影响正常的生活与人际交往。 十、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十一、治愈性 经正规、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多数患儿的异常表现可得到控制。2020年12月18日
2561
0
0
-
2020年06月03日
1667
0
9
小儿多动症相关科普号

冯哲医生的科普号
冯哲 医师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心理与康复科
359粉丝27.5万阅读

张海生医生的科普号
张海生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1283粉丝24.3万阅读

李斐医生的科普号
李斐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
8364粉丝8.4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