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新主题、新造型,期待好评 肥胖系列第一集 孩子胖不胖,到底谁说了算
陈瑶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10日16
0
1
-
如何定义小儿肥胖
儿童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目前评估儿童肥胖的方法由两种:1、BMI法: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WHO建议在10岁以上儿童使用。2、身高标准体重法:是评价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常用指标。本方法以身高为基础,采用同一身高人群将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林翊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30日92
0
0
-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另外,超重和肥胖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痛风”、“早期心脏病”、“睡眠障碍”、“性早熟”、“生殖器发育不良”、“皮肤病”被列为儿童肥胖危害的十宗罪。
林翊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3日101
0
0
-
2月龄宝宝7公斤,需要减肥吗?
预防超重/肥胖的关键在儿童,2月龄宝宝7kg需要减肥吗?全文详见医学界儿科频道https://mp.weixin.qq.com/s/JePdLSeo_uoOT0NYlKUE0A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刚过,2月龄的胖宝宝就被爱子心切的爸爸妈妈带到了儿科门诊。他们看到了很多关于肥胖/超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科普咨询,了解到预防肥胖/超重要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就赶紧给宝宝称了体重,画了生长发育曲线,一看明显超重,就忧心忡忡地来到了医院。【诊疗经过】儿科医生:您好啊,宝宝才2个月,怎么不舒服了?疫情防控期来医院不容易,也比平常风险大,要注意防护好啊!儿童家长:是呀,我们也不想来医院,但看了一些”5.11世界防治肥胖日”的科普文章,给宝宝测量后发现超重/肥胖就来看病了。很多文章说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很多疾病,还会增加罹患新冠肺炎的风险。宝宝才2个月,看着有点胖,我们赶紧称了体重,画了生长发育曲线,发现明显超重。我们想来看看宝宝这肥胖算是有病吗?怎么减肥和治疗?儿科医生:对于儿童来说,控制体重、减肥和成人不同,首先必需保证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提倡通过调整改善喂养方式和生活习惯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评估下宝宝下边这些情况。1.宝宝出生时体重多少?现在体重多少?2.宝宝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宝宝每天吃几次母乳、几次配方奶?3.宝宝大小便怎么样?每天大便几次?小便几次?4.宝宝的吃喝拉撒睡玩看起来都不难受吧?5.宝宝是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吧?出生时做了采足底血、听力、视力、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吧?没有发现问题吧?6.宝宝出生后儿童保健和疫苗注射本都发了吧?都在规范进行吧?7.宝宝在补充维生素AD吧?怎么补充的?儿童家长:1.宝宝出生的时候3.3kg,今天测量体重是7kg,是超重/肥胖吧?我们画了生长发育曲线,发现宝宝的体重在97%以上,到了超重/肥胖的范围。2.宝宝是混合喂养,以奶粉为主,母乳比较少,每天晚上喂2次母乳,感到宝宝不喜欢吃,也许是不想用力吸吮。目前基本上两个小时喂一次配方奶,每次100-120ml,想延长吃奶间隔,但宝宝2小时就要吵着吃,有时不到2小时又要吃了。喂慢了了就哭闹不停,吃后还会经常打嗝吐奶,几乎每次都要吃到吐出一点才满足,否则就不满足。这是过度喂养吗?喂少了满足不了他,怎么办?3.宝宝的大小便怎么样?每天大便几次?小便几次?宝宝大便3天1次,稀糊样,量中等,金黄色有酸臭气味,金黄色,有奶瓣的。宝宝的小便每天都很多,有10多次吧,基本上是吃一次奶小便1次,颜色清亮。4.宝宝的吃喝拉撒睡玩看起来都不难受,不让他吃他难受,只要让他吃就不难受了。5.宝宝是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出生时做了采足底血、听力、视力、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没有发现问题。6.宝宝出生后儿童保健和疫苗注射本都发,都在规范进行,儿童保健医生也做过1次家庭访视。7.宝宝在补充维生素AD,每天400u的1粒。儿科医生:1.综合下来,是个健康的宝宝,目前也没有发现任何基础疾病。宝宝出生时体重3.3kg,在标准范围内;现在2个月测量体重是7kg,是有点超重了,建议适当减少配方奶的喂养量,增加母乳的喂养次数。2.如果母亲工作生活允许,可否在宝宝要吃时,每次先吸吮母乳,母乳吃不饱了,再加点奶粉。母乳是越吸吮越多,不吸吮就没有了。母乳的营养均衡丰富更加适合宝宝。3.宝宝2个月了,越长越需要锻炼身体和户外活动了,建议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晒晒太阳。4.申申四肢、翻翻身锻炼身体转移下注意力,也许宝宝哭闹是想玩了,不一定都是饿了。户外活动、晒晒太阳,看看外边的花花草草,长了见识,也通过皮肤合成了维生素D。5.建议补充维生素AD,晒1个小时以上太阳这天补充1粒,不晒太阳这天补充2粒。缺乏维生素D时,宝宝会烦躁不安,容易过度吃喝来安慰自己。6.宝宝大便消化不好,在调整喂养的同时,可以吃点益生菌助消化、调整肠道菌群。儿童家长:好的,医生,我们按照您说的回去调整饮食,多让孩子户外活动,多让他玩玩。另外,我们看到那些预防肥胖/超重文章说要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呢?宝宝有个堂哥10多岁,也是从小能吃能喝,一直很胖,现在已经有脂肪肝了,减肥很困难的。儿科医生:是的,防治肥胖重在预防,越早预防越好,可以从孕前准备就开始。现在宝宝已经2个月了,我们就说说2个月后的宝宝该如何预防肥胖/超重吧。【病例解惑】一、做好儿童保健,定期测量评估身高体重1.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为儿童指定的疫苗接种免疫计划进行疫苗接种。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湿度为55%~60%。衣着(尿布)应选择浅色、柔软的纯棉织物,宽松而少接缝,以避免摩擦皮肤和便于穿脱。2.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障营养均衡丰富,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先决条件。提倡母乳喂养,科学进行断乳期辅食添加、幼儿期进食行为培养、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的膳食安排等等。3.定期健康检查评估体重和身高,发现超重/肥胖及时纠正。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定,0-6岁散在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集体儿童应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系统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早发现异常、进行指导和采取相应措施。二、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估方法生后3个月婴儿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三、提倡母乳喂养,禁盐限糖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母乳营养成分全面、营养素比例适合小儿消化能力与需要,尤其以最初4~6月最为适宜,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不仅如此,人母还可以随着婴儿的生长而调整成分,与婴儿的需要相适应。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机体各个脏器也在发育成熟中,饮食结构以富含蛋白质的乳类为主。出生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初步添加铁强化米粉、菜泥、水果泥、肉末、菜末、蛋、鱼泥、豆腐、配方米粉、水果等辅食,1岁内饮食中避免加入盐,5岁内饮食中避免加入糖,限制喝含糖饮料。从婴幼儿开始养成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肥胖,是一生健康幸福的基础。3岁看大7岁看老,肥胖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良好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向要从婴幼儿出生后即开始科学培养,从婴幼儿开始的禁盐限糖饮食是促进婴幼儿健康、预防肥胖的关键措施。婴幼儿的味蕾非常敏感,食物天然的味道就很鲜美,吃天然不加盐和糖的食物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婴幼儿过早适用盐和糖等重口味调味品,会影响味觉的健康发育,养成重盐重糖的不良饮食。四、儿童禁盐限糖饮食不会导致营养缺乏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各种各样丰富的营养素满足需要,均衡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糖和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素,那么,提倡儿童饮食中1岁内避免加入盐、5岁内避免加入糖,是否会导致这些营养素的缺乏呢?其实,不用另外添加,儿童食品中这些成分都是存在的。儿童禁盐限糖,对于养成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预防肥胖、保护发育不成熟的内脏功能都是很重要的。食用盐的主要成分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婴幼儿食用的母乳、奶粉,以米粉、菜泥、水果泥、肉末、菜末等辅食中,所含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可满足生理需要量,无需额外补充盐。对于5岁以内儿童来说,从婴幼儿期乳类喂养开始到添加辅食、主食,遵守的原则都是天然、无添加、营养丰富均衡,婴幼儿食用的母乳、奶粉,以米粉、菜泥、水果泥、肉末、菜末等食物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生长发育需要,不需要再添加糖。这些大家都喜欢喝的含糖甜水,饮用后容易上瘾,会影响儿童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偏向,造成喜欢糖的重口味饮食习惯。五、儿童禁盐限糖饮食有助于保护内脏功能禁止1岁以内婴幼儿进食盐的原因,除了从婴幼儿开始养成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外,更重要的原因时婴幼儿肾脏功能发育不成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在肾脏进行代谢的,肾功能发育不全或发育未成熟时进食盐,可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等。5岁以内儿童,除了食品中不能加糖,也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临床研究证实,苏打水、运动饮料、果汁饮料、柠檬水等含糖饮料中的果糖和蔗糖,会导致人体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明显上升。因此,这些大家都喜欢喝的含糖甜水饮料对儿童健康均无益,而且可能会提高罹患肥胖、蛀牙、心脏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在日常饮食中,儿童若从糖中获取10%的热卡,就可能造成胆固醇水平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酸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进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参考文献:略【为了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习到更多育儿技能,也培养孩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我也成了科普作家,撰写出版了《儿科常见病解惑》、《儿科急诊急症解惑》等科普图书,解答了诸多大众育儿困惑,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大众科学奖提名奖、优秀科普作家奖和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项科普奖。2本书您均可在各大购书网点购买,可选择最便宜的买。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在科普义诊里看到我10年来撰写发表的390多篇儿童健康科普。】
徐灵敏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8日303
0
0
-
肥胖儿童健康管理建议
肥胖儿童健康管理建议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日益增多,肥胖的远期危害表现在内分泌代谢变化,将引起成人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危险性增高,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值得家长重视。肥胖儿童家长需要注意
吴起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3日503
0
0
-
婴儿肥一般什么时候消掉?
大多数宝宝前6个月时都是胖嘟嘟的。6~8个月时,他们开始坐、爬、玩之后,就会瘦下来。1~2岁,继续往纵向发展,宝宝要走路、要跑、要爬,而且变得挑食。在这个阶段,宝宝把更多的能量用来长个子,而不是长体重,所以看起来比先前更瘦。宝宝的婴儿肥消下去之后,很多家长又会担心宝宝会不会太瘦了。其实,宝宝身体保持匀称是最好的。匀称指的是身体脂肪和体型之间比例恰当,而不是要瘦得皮包骨头。每个宝宝都可以做到匀称,但不是每个宝宝都能或者应该长得很瘦长。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0日515
0
0
-
小时候胖,小心长大了也胖
孩子小时候过胖,长大很可能属于“喝口水也会长胖”的体质。2岁以前是人体脂肪细胞增长最为活跃的时期,一旦脂肪细胞数目增长过度变得肥胖,即使孩子成年后辛苦减肥,也极容易反弹。有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胖,长大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0日482
0
0
-
【吃太多会胖】过年小朋友放纵食欲会变成“小胖墩”
春节期间,无论是公路上红火的中国结还是走亲访友的热切氛围都让人感觉到浓浓的新年气息。每年过年也是小朋友们最开心的时候,不仅可以吃到很多美食,还可以有光明正大玩闹放松的日子。但是医生不得不给各位家长朋友提个醒,春节期间将快乐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要记得将小朋友的健康保持到底哦!如果小朋友们节日期间有暴饮暴食、长时间玩手机/平板、晚睡晚起不运动等行为,很可能“每逢佳节胖十斤”变成“小胖墩”(肥胖症)哦!家长们要知道,儿童肥胖比成人后果更严竣!肥胖儿童由于血容量扩张致使身体内环境失衡,易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会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呼吸功能受损等疾病;甚至男孩肥胖会引起性发育不良,女孩肥胖容易引起性早熟!相关研究表明,肥胖儿童较正常体重儿童发展为成人期高血压病的风险概率为8~10倍。更甚者,有1/3的肥胖儿会进入成年期肥胖∶隐藏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男女不孕等潜在危险!因此正确认识儿童肥胖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显得极其重要!看到这里家长们一定很好奇,什么是儿童肥胖症呢?儿童肥胖的划定标准跟成人一样用体质指数BMI衡量,6岁及以上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的BMI分类标准"。(见下图) 可能家长会问到孩子的BMI要怎么计算,医生告诉大家,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例如,一个8岁男童,身高1.3m,体重35KG,BMI=35KG/1.3m²=20.71,再与上图(中国儿童肥胖筛查标准表)进行对比即可。家长们知道如何计算BMI和判定自家孩子是否达到肥胖了吗?看到这,家长们可能会很好奇,孩子们为什么会肥胖呢?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儿童肥胖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中父母双方、仅父亲、仅母亲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分别是父母双方均为正常体重儿童的4.0倍、3.1倍和2.7倍。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为:饮食结构与身体活动量。不良的饮食结构是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不常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单一的小朋友发生肥胖的风险远高于经常吃早餐且食物种类丰富的小朋友。小朋友们爱喝的奶茶、碳酸饮料,爱吃的薯片、洋快餐,不爱吃水果、蔬菜、粗粮等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这些不良饮食会导致小朋友们摄入过多能量而使肥胖发生的危险增高;所以家长们在春节假期一定要引导小朋友们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降低肥胖风险。而小朋友们身体活动量的减少,久坐时间的增加,玩手机等视屏活动时间的增加,会导致身体能量消耗减少,使肥胖发生的危险增高。研究表明,儿童肥胖率与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成正比,屏幕时间与肥胖发生率呈正比!综上,在了解到儿童肥胖的危害和影响因素后,家长们是不是知道该怎么在春节期间预防儿童肥胖了呢?没错的,家长们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准时就餐、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少食或不食垃圾食品;除了良好饮食外,加快能量的消耗也是儿童肥胖干预的有效手段,不过体育锻炼由于枯燥乏味往往不被儿童所接受,因此家长们可以通过运动游戏或者陪练等方式和小朋友一起进行运动干预,使小朋友不再排斥运动。家长们:春节期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视屏时间,远离垃圾食品,多做纵向运动,不仅有助于小朋友们远离肥胖,还有助于小朋友们长高!你学会了么!参考文献:【1】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02)∶95-96-97-98-99-100-101.【2】儿童肥胖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6月第11期【3】刘学,曹庆隽.早餐频率及食物种类与儿童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 关系【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18(6):834-836.
杨利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07日859
0
2
-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1、影响智力发展: 肥胖青少年体内积聚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容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治疗中心王慧 2、影响体型: 青春期是人体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皮下脂肪过多,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体型。 3、影响心理健康: 肥胖青少年的动作往往不够灵活,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斥,对其心理成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性格上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引起“自闭症”。 4、影响性发育: 男孩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 5、引起其他疾病: 肥胖青少年由于体重过重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平足、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现象时有发生。肥胖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 随着肥胖在全球儿童中的流行,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MetS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集结发病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一、儿童青少年MetS高危因素 1、遗传因素:有MetS、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血压和肥胖家族史者; 2、出生史: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 3、饮食及饮食行为因素: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高能量食物,喜食西式快餐,不吃早餐,进食量大、咀嚼少、速度快,甜食频率过高,非饥饿状态下易诱发进食动机,父母强迫进食,边看电视边进食及睡前进食等; 4、疾病因素:肥胖/超重、T2DM、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黑棘皮症、高尿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患者。 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六位一体治疗青少年肥胖
陶燃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20日296
0
0
-
儿童肥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家长们都知道吗?
01 儿童过早发胖可能会使骨头的生长加快,导致骨龄提前,这样可能导致骨头发育过早停滞,骨骺过早关闭,从而使肥胖孩子出现小的时候比别人高,而最终身高却落后与其他人的情况。 02 肥胖女孩可能出现青春期提
儿童健康快车~2021年10月30日469
0
2
小儿肥胖症相关科普号

姚琪远医生的科普号
姚琪远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肥胖与疝外科
6073粉丝12.4万阅读

孙香兰医生的科普号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内分泌科
3322粉丝27.9万阅读

徐旭医生的科普号
徐旭 主任医师
无锡市人民医院
儿内分泌科
3725粉丝24.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黄书越 主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内分泌科
小儿糖尿病 103票
矮小症 30票
性早熟 21票
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如矮小,性早熟,小阴茎,幼稚性睾丸,糖尿病,低血糖,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尿崩症,肥胖等。 小儿普通内科疾病,如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常见疾病(可线上开处肤乐霜,硅霜,小儿复方钙颗粒,杏贝止咳,鼻炎清等儿研所自制药剂及益生菌等其他常用药剂)。 -
推荐热度5.0王旭艳 副主任医师咸阳彩虹医院 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矮小症 75票
性早熟 30票
小儿甲状腺疾病 24票
擅长: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性发育不良、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糖原累积症等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6潘嘉严 主任医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童内分泌科
矮小症 78票
性早熟 55票
小儿肥胖症 4票
擅长:儿童内分泌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特纳综合症、肥胖症、甲状腺疾病、性发育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