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斜视有哪些危害?
首先,斜视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就是影响美观,进而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阴影,许多孩子为此变得内向,敏感,自卑,易怒。其次,斜视会影响视力及立体视的形成,前面我们提到了,斜视是一种疾病,会阻碍视力和立体视的发育。将来在孩子择业时,很多需要精细视功能的专业都不能报考,甚至想学开车,都会因为没有正常的视功能而拿不到驾照;③一些先天的垂直斜视如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会引起歪头和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至骨骼发育异常,影响孩子的体态和外观,对其社交产生不利影响。
李志刚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07日29
0
2
-
斜视是病吗?
很多家长觉得斜视只是眼睛位置不正,影响外观,不算疾病。事实上,斜视对我们的视功能发育有很大影响,比如可以影响视力发育产生弱视,影响双眼一起看东西,看周围事物没有立体视感,生活中具体表现就是判断物体细微距离感能力下降,比如穿针引线、打乒乓球、看3D电影,使用双目显微镜等都会出现困难。斜视发病越早,斜视度数越大,对视功能影响越大。
郑大一附院眼科中心科普号2022年08月07日93
0
2
-
歪头看不是斜视!何为斜视?掌握斜视的定义和诊断,治疗。
刘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9日502
0
2
-
直肌在垂直于其作用方向上移动效应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眼球的转动中心位于角膜顶点后约14mm,以左眼内直肌上移为例,内直肌距角膜缘后5.5mm的止点为其生理性止点,但真正功能性止点在眼球的赤道部附近,接触弧约6mm,肌腱宽度为10.3mm,总长约41mm。未上移之前,内直肌与眼球相切于赤道部,内直肌收缩时,以Listing平面6-12点为轴位产生内转的力矩,垂直方向未有作用力。假定上移一个肌止端,则内直肌转动的角度≈=14.4°,单以上移后的内直肌分析,收缩时,上移的内直肌产生了一个内上方的力矩,可以看成是以Listing平面内12:30-6:30为轴位的内上运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获得了一定的分力,眼球有上转的趋势,单纯上移未作后徙和加强处理,可视为肌肉合力未变,眼球越上转则垂直上转的力量越得到加强,水平内转的力量就越得到削弱,极端情况下,如果内直肌完全上移到上直肌位置(如Knapp手术),此时“内直肌”具备和上直肌“相同”的功能,内转功能就极大的被弱化了。实际上,在正常情况下,内直肌未移动时,眼球的上转使得内直肌产生了和上移之后相似的位置改变,但未移动时,即使眼球上转,内直肌处于“上移”的位置,但内直肌并未加强眼球的上转作用,可以看出,眼球上转时,内直肌收缩并未像内转时那么“用力”,而真正上移后,上转时加强了眼球的上转作用,估计和上移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改变了眼外肌的合力矢量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水平直肌在其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加强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减弱了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仍以左眼内直肌上移来说,当眼球上转时,垂直向上的作用力得到加强,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就进一步的减小;当眼球下转时,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也得到加强,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较未移动时)也被削弱,不过,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较上转时被减弱的程度要低一些,即眼球由上转位向下转动时,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以内斜A征加以说明,后徙内直肌时,上移肌止端,则上转时水平方向的力量较下转时减小得更多,也即矫正上转时更多的内斜、下转时较少的内斜,从而矫正了内斜A征,总的来说,在矫正AV型斜视中,内直肌总是移向尖端,外直肌总是移向开口端。同时,也可以看出,一条肌肉越接近另一条肌肉的解剖位时,则另一条肌肉的第一作用力就越得到加强,两条拮抗直肌同时、同向移向另一直肌时,则更一步加强另一直肌的作用,可以想象,内外直肌同时下移时,加强了下转的力量,从而实现对上斜视的矫正;外展神经麻痹时,可以把上下直肌或其部分肌肉移位到外直肌附着处,从而加强外直肌的外转作用(如Hummelsheim手术),由此可见,水平直肌的移位不但可以实现对水平斜视的矫正,也同样可以实现对垂直斜视的矫正。依据“水平直肌的上下移动减弱了其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加强了其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同理可知,垂直直肌的水平移动减弱了其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加强了其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内斜A征时,如要以垂直直肌移位加以矫正,为减弱上方更多的内斜,需减弱上转的力量,并要增加上转时外转的力量,故需外移(向颞侧移动)上直肌;外斜A征时,可将下直肌向鼻侧移位,眼球下转时,下转作用减弱,内转作用增强。直肌的(水平或垂直)移位同时也会产生旋转改变,旋转的改变可以用“直肌移位后,旋转使移位的直肌趋于“解剖复位”,这个旋转就是直肌移位后眼球的旋转”加以总结和记忆,内直肌上移后,内旋使内直肌趋于解剖复位,所以内直肌上移后,眼球内旋,理论上,可以用于矫正外旋,同理:内直肌下移,眼球外旋;外直肌上移,眼球外旋;外直肌下移,眼球内旋;上直肌内移,眼球外旋;上直肌外移,眼球内旋;下直肌内移,眼球内旋;下直肌外移,眼球外旋。如眼球外旋,理论上,可用内直肌上移,外直肌下移使眼球内旋加以矫正;也可用上直肌外移,下直肌内移加以矫正。虽然,直肌在垂直于其作用方向上的移动都可引起旋转,不过,直肌的旋转作用远小于斜肌,也不是其第一作用力,况且水平直肌的垂直移动产生的旋转作用较垂直直肌的水平移动产生的旋转量小,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很少在第一眼位产生明显的旋转,如果要选择直肌手术矫正旋转,垂直直肌的水平移位较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要好,一般情况下,上下直肌同时反向移动7-8mm,可以矫正约15?的旋转斜视。如果要矫正旋转斜视,常首选斜肌手术,因为上下斜肌的第一作用才是旋转,如Harada-Ito手术紧缩上斜肌前部1/3肌腱矫正外旋,前部1/3肌腱主要作用为内旋,后部2/3肌腱主要作用为外转和下转,从而紧缩前部1/3肌腱时对垂直和水平斜视不产生影响,达到矫正外旋的目的。如果明确外旋由下斜肌功能亢进引起,或下斜肌功能亢进需要手术时,则需要对下斜肌进行分级前转位手术。眼球的运动并不是某一条肌肉单独完成的,每一条眼外肌都参与了眼球的每一次运动,只是参与度不同而已,更不能完全把某一条肌肉剥离出来孤立分析,需要整体协调的科学分析,也需要有机分解的局部分析。眼外肌的移动,伴随着原有解剖位置的变化,从而引起了肌肉力量及矢量的改变,同时,肌肉与眼球运动中心的位置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相应的运动效应。直肌、斜肌也并不是完全分离、隔断的,如上直肌本身就具有内转、内旋的功能,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主要功能虽然不同,但通过一定移动可以实现部分功能的转化,可以看出,直肌的移位可以实现对AV型斜视的矫正,也可以对垂直斜视、水平斜视进行矫正,还可以实现对旋转斜视的矫正,既然每条肌肉可以附加不同的功能,在面对斜视时,需要术前精心的设计,选择最合适优化的方案,在满足美容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视功能及尽可能保证术后长期效果的要求。
唐雷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2日82
0
0
-
看手机时间过长会导致斜视吗?
艾立坤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7日481
1
7
-
宝宝真的是斜视吗?
彭海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17日818
1
5
-
斜视术后家庭护理
艾立坤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20日695
0
4
-
冯大夫,内斜视手术做了一个,怎样锻炼
冯雪亮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31日389
0
0
-
如何辨别真性和假性内斜视?
内斜视又俗称“斗鸡眼”。有部分看似“斗鸡眼”的年幼儿童不是真性内斜视,而是由于鼻梁低,鼻梁宽、内眦赘皮等原因导致的假性内斜,这部分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斗鸡眼”的外观会改善,若有少部分儿童成年后仍看上去是“斗鸡眼”外观,是需去整形医生处就诊而不是做斜视手术。 如何鉴别是否是假性内斜呢?正前方用一手电筒的光源射到鼻梁上,看黑眼球上的反光点,若反光点位于两个黑眼球的正中央,表示是假性内斜视;若反光点位于一个黑眼球的正中央,另一个黑眼球的反光点不在中央,表示是真性内斜视。
刘红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24日503
0
0
-
斜视手术后体位管理
艾立坤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03日596
0
5
斜视相关科普号

朱德海医生的科普号
朱德海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斜视与小儿眼科
6620粉丝59.3万阅读

沈勤医生的科普号
沈勤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眼科
5657粉丝51.2万阅读

布娟医生的科普号
布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1.1万粉丝54.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朱文卿 主治医师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
斜视 344票
屈光不正 3票
弱视 3票
擅长:擅长斜视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是否配戴眼镜的判断、弱视的个性化治疗,结膜炎的治疗,倒睫的治疗等,善于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检查,也很理解成人斜视患者的心情进行全方位治疗 -
推荐热度4.9贾智艳 副主任医师哈医大一院 眼科
斜视 234票
眼部疾病 8票
近视 3票
擅长:各种类型弱视的诊断和治疗,手术矫正各种类型的内斜视、外斜视、垂直视及特殊类型的斜视,屈光不正。 -
推荐热度4.8刘虎 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斜视 221票
眼部疾病 16票
眼外伤 16票
擅长:斜视、弱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儿童眼病,尤其擅长各类斜视的非手术和手术矫正、儿童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治疗、弱视视功能康复以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等眼眶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