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罕见又烦人
耳朵里总响、说话像在扩音?小心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怪体验:说话时感觉自己的声音特别大,像在耳边装了扩音器;耳朵里还时不时传来“呼呼”的风声,跟呼吸节奏一模一样;站着的时候耳朵闷胀难受,一躺下又感觉好多了?如果这些症状都中了,那可要当心,可能是得了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一、这病是咋回事?咽鼓管就像耳朵和鼻子之间的“秘密通道”,平时大部分时间它是关闭的,只在我们打哈欠、吞咽时悄悄打开,用来平衡耳朵内外的压力。但要是这条“通道”出了问题,软骨段关不严实,空气就会不受控制地跑进耳朵,这就是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二、这些症状要警惕!1.自声过强: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得格外响亮、清晰,好像声音在耳朵里不停回荡。2.呼吸同步性耳鸣:耳朵里出现类似吹风的“呼呼”声,呼吸快它也快,呼吸慢它也慢,就像耳朵里住了个“小鼓风机”。3.耳闷胀感:站着的时候耳朵闷得慌,胀胀的,特别不舒服;但一躺下,这种感觉就能减轻不少。4.吞咽杂音增强:吞咽口水时,耳朵里能明显听到“咕噜咕噜”的杂音。甚至有病友描述像树枝折断或玻璃瓶打破的声音。医生检查时,还可能发现一些特殊表现:比如坐着的时候,用耳镜能看到鼓膜随着呼吸一张一缩的扇动;用听诊器听,能听到耳朵里有呼吸的气流声;通过鼻咽镜检查,能看到咽鼓管开口变大,或者周围的黏膜变薄、萎缩。三、怎么才能确诊?光靠症状还不够,还得借助一些检查手段:1.声导抗检查:正常情况下,耳朵里的压力比较稳定。但得了这病,检查结果会出现锯齿状的波形,就像心电图一样,随着呼吸不停地波动。2.长时程声导纳监测:这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准确判断咽鼓管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可靠性非常高。 影像学检查:做CT或MRI检查时,一定要坐着做!躺着检查的话,可能会漏掉病情,因为躺着时咽鼓管的状态和站着时不一样。用正负压咽鼓管功能检查,可以看到咽鼓管开放压小于2kPa,关闭压接近0kPa。四、得了这病怎么治?治疗方法有很多,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一步步来选择合适的方案:1.保守治疗:-调整生活习惯:适当增加体重,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身体胖一点,咽鼓管周围的压力也会增加,能帮助“通道”更好地关闭;平时多喝水,别让身体脱水,防止黏膜干燥。 -局部刺激:医生会在鼻咽部喷一些硼酸或水杨酸粉,让黏膜微微发炎,这样就能缩小咽鼓管的管腔;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喷喷鼻子,保持鼻腔湿润。-药物治疗:吃点黏膜促排剂,帮助排出耳朵里的分泌物,但千万不能用减充血剂,否则会让咽鼓管开得更大,病情更严重。2.微创治疗:-咽鼓管注射填充:往咽鼓管黏膜下注射一些材料,比如自体脂肪、羟基磷灰石或者富血小板血浆,把“通道”变窄一点。不过,自体脂肪容易被身体吸收,可能要反复注射;羟基磷灰石效果持久,但有血管栓塞的风险;富血小板血浆还在研究阶段,能促进黏膜修复。-鼓膜干预:鼓膜置管是在鼓膜上开个小口子,放个小管,减轻耳朵里的压力,但可能会引起感染或者鼓膜穿孔;鼓膜加固术适合鼓膜比较薄的人,用耳屏软骨移植到鼓膜上,增加鼓膜的刚性,减少它的振动。3.手术治疗:-腭帆张肌松解术:这是比较推荐的微创手术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就能做,通过松解过度紧张的肌肉,让咽鼓管重新恢复正常的闭合功能,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也较低。-咽鼓管堵塞术:用硅胶栓或其他材料把咽鼓管开口堵上,但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所以要谨慎选择。-咽鼓管软骨段黏膜下填充术:用自体脂肪、软骨或其他生物材料经鼻或经腭进路填充到咽鼓管软骨段黏膜下,使咽鼓管适当缩小关闭。但如何精确填充、维持长期疗效和防止复发,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咽口缝合术:适合病情特别顽固的患者,但一旦缝合,咽鼓管就永久封闭了,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使用。4.新兴疗法:还有一些正在探索的新方法,比如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调节神经张力来改善耳朵的血液供应;还有生物材料植入,像Vox植入剂,但这些方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时间来验证效果。五、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1.看病流程:第一次看病时,医生会先问你一些症状,检查一下鼓膜,再做个声导抗检查;如果怀疑是这病,就需要做长时程声导纳监测或正负压咽鼓管功能检查来确诊;最后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做完治疗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定期复查,看看症状有没有缓解,有没有出现并发症。2.特别提醒:这病容易和分泌性中耳炎、颞下颌关节紊乱搞混,一定要找专业医生仔细诊断;因为症状反反复复,很多人长期治不好,心里会特别焦虑,除了治病,心理调节也很重要;每个人的病情和咽鼓管情况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一定要“私人订制”,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虽然让人烦恼,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选对方法,大部分人都能恢复正常生活。要是你或者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别犹豫,赶紧去医院看看吧!张湘民+AI2025.5.1.
张湘民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05日271
0
1
-
大夫 经常自己做咽鼓管吹张(捏鼻子鼓气)有害吗
胡竞敏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11日98
0
0
-
咽鼓管功能不良该如何处理?
韩朝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02日200
0
3
-
咽鼓管异常开放可以治疗么
吴倩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02日106
0
1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
咽鼓管是位于中耳腔和鼻咽部之间的一个自然管道。它是中耳和外界相通的唯一自然通道,它具有很重要的功能,例如使中耳和外界保持气压平衡等。正常状态是闭合的,这样可以避免来自口腔和鼻咽腔的声音,例如自己说话或者呼吸的声音传导中耳,引起自听增强,只有在吞咽,打哈欠等的时候才会开放进行气体流通。 在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患者中,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开放,所以就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很大,非常令人困扰。 鼓管异常开放症最主要的两个症状是 耳闷 和自听增强。 由于咽鼓管持续处于开放的状态,所以患者会出现耳闷,低频耳鸣,患者经常会反复吸鼻,使咽鼓管内的粘膜形成一个活瓣,阻塞咽鼓管从而缓解症状。低频耳鸣,与呼吸频率同步,说话、张口、吞咽时加重。 捏鼻吸气后可以改善。用力快速短促的做吸鼻的动作,可以减轻。再把嘴巴闭牢,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耳朵里面鼓气,症状加重。 仰面躺下的时候,或者坐位把头低到双膝之间的时候,无论是耳闷,还是自听增强都可以显著减轻,甚至消失。 既往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由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没有客观指标治疗困难,大量的这类病人常常非常痛苦却被漏诊或者误诊。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检查手段用来诊断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目前日本耳科学会(JOS)提出的咽鼓管异常开放诊断标准 1.有主观症状 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包括:耳闷、回音和呼吸相关的听觉饱满感 2. 咽鼓管阻塞手术(A 或 B)明显改善症状 A. 姿势改变为卧/前倾位 B.咽口阻塞治疗(拭子、凝胶等) 3、至少有以下客观发现之一: A. 鼓膜随呼吸波动 B. 外耳道压力与鼻咽压力同步变化 C. 咽鼓管声测法(1) 测试音声压级小于100dB 或 (2)开放平台模式。 如果满足所有三个标准(1+2+3),则诊断为“明确 PET”, 而如果仅满足两个标准(1+2 或 1+3),则诊断为“可能 PET”。 诊断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方法有: 体格检查: 使用耳镜和内窥镜在坐位时检测到捏鼻鼓气和吸气的时候,鼓膜的活动度比较大。随呼吸而出现内陷和外突的扇动状态是其特点。 鼓室-鼓室-气动图 (TTAG)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TTAG)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气流经咽鼓管进出中耳腔而产生的中耳压力动态变化,结合Valsalva、Sniff或Toynbee等动作,通过对压力变化曲线分析以了解咽鼓管功能。 TTAG 在日本被广泛用于咽鼓管异常开放诊断。TTAG 可以客观地记录呼吸时鼓膜运动引起的压力的同步变化。使用 TTAG 的测压模式同时记录外耳道 (EAC) 和鼻咽的压力变化。TTAG 的阳性结果被定义为与同侧鼻咽部同步的EAC 压力变化。 咽鼓管异常开放情况下 TTAG 测量的典型示例。 TTAG 可以客观地记录呼吸时鼓膜运动引起的压力的同步变化。 咽鼓管声测法 人在进行吞咽时,咽鼓管开放的瞬间声音可由管腔内的空气传导至中耳,从而使吞咽者听到更大的声音。在受试者的鼻咽部放置一声源,外耳道内放置一声音探测装置,咽鼓管功能正常的受试者做吞咽动作时,其外耳道内的探测器可接收到比声源更高的声音。咽鼓管异常开放的阳性结果定义为当咽鼓管在吞咽时打开并在此后保持打开时获得的所谓“开放平台模式”。 (a) PET 情况下声管测量的典型示例。将探测音 SPL 降低到 100dB 以下(左:圆圈)。ET 在吞咽时打开,此后一直保持打开状态(右:灰色箭头)。ET表示咽鼓管;SPL,声压级。(b) 在 PET 的情况下,具有姿势变化的声管测量的典型示例。在坐姿和前弯姿势下,从扬声器到麦克风的声音衰减。水平差异被观察为探测音 SPL 响应从前弯到坐姿的姿势变化的动态变化。EAC 表示外耳道 姿势改变后的咽鼓管声测法 一种对咽鼓管声测法的改进,在从前弯到坐姿的姿势变化期间进行。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状通常可以通过从坐姿或站立姿势改变为卧姿或低头姿势来缓解或解决。这种新的咽鼓管声测法有助于提高准确诊断率,尤其是在 TTAG 不可用的情况下。 咽鼓管咽口阻塞试验 有研究报道,65.3% 的患者在头部处于依赖位置时感到缓解。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姿势变化并没有改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状,即使在卧位也能确认 TM 运动。JOS 诊断标准推荐使用拭子、凝胶等进行咽口阻塞治疗,以免错过这些病例。一项研究中,7 例 (9.0%) 需要咽鼓管咽口阻塞治疗以确认“明确 PET”的诊断,因为他们没有通过姿势改变可以改善症状。 坐位 CT PET 患者的代表性 CT 图像(轴向视图)。左:完全打开。中:封闭短(3mm或更小)。右:封闭式长(长于 3 毫米)。白色箭头表示 ET 打开。黑色箭头表示 ET 关闭。CT表示计算机断层扫描;ET,咽鼓管。 坐位 3D CT 在诊断咽鼓管异常开放中很有用。它有助于在同一检查中诊断咽鼓管异常开放和上半规管裂开综合征,因为这两种疾病的症状相似,并且必须进行鉴别。然而,由于迄今为止许多医院尚未广泛使用坐位 3D CT,因此讨论将其纳入咽鼓管异常开放诊断标准可能还为时过早。 总之,评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测试越多,诊断“明确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机会就越大。特别是测量鼻咽和中耳之间压力传递的测试,例如 TM 观察和 TTAG,比测量声音传递的咽鼓管声测法更敏感。
罗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17日2123
0
5
-
耳朵闷堵,会不会是咽鼓管通气不良?
可能不少人有过这种经历,“耳朵闷堵、耳朵痛,听人说是中耳炎,和鼻子不通气有关系……” 耳朵闷真的和鼻子不通气有关吗? 我们先简单科普一下: 其实人的中耳和鼻腔最后部分是相通的,之间起连接的结构就是咽鼓管。这是一个隐蔽的通道结构(摸不着,看不到),外表检查无法看到,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中耳的气压平衡很大程度上依靠咽鼓管的开放和通气。 一旦咽鼓管通气功能受阻了,就会引起中耳里面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位于中耳的鼓膜在压力差作用下就会出现内陷,严重的就可以出现中耳渗出,也就是所谓的中耳炎发作。于是,耳朵闷堵,耳痛,或者耳鸣(嗡嗡声)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我们能怎么判断耳朵堵就是咽鼓管问题引起的呢? 耳科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总结出来了一些和咽鼓管通气不良密切相关的症状: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因为其中的个别症状,就把“锅”推给咽鼓管,因为有很多耳部疾病的症状是很类似的,比如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甚至一些听力下降,也可以出现耳闷、耳鸣,有时候就连医生都没法轻易下定论。因此,咽鼓管通气不良这个问题还是要综合的、整体的看待。 临床上,耳科医生会把这些症状做一个整合,也就形成了临床中常用的问卷(下图)。患者通过问卷给自己的症状进行打分,医生再将分数汇总,才可以对这个耳朵问题做出一个科学的判断。 所以耳朵闷堵不适了,我们不妨先给自己的症状做一个初步的评分,分数超过14分的朋友可能就要怀疑咽鼓管通气不良的问题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到正规的耳鼻喉门诊就诊,由临床医生进行完善的耳部检查,才能最终做出结论。 咽鼓管功能不良的问题有很多解决办法,我们将后续推出。我科耳科医生也推出网上就诊的方式,方便广大患者就医! 中山三院耳外科团队
陈愈彬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03日2401
1
7
-
咽鼓管功能科普
咽鼓管是又叫耳咽管,是连接耳朵与鼻子之间的“秘密通道”,成人咽鼓管长约 31-38mm,与水平位呈34-36°角,与矢位呈 42°角。儿童咽鼓管较成人平坦,与水平面约呈10°。①平衡外界空气和中耳之间压力。与吞咽运动密切相关。由于不断地吞咽动作,咽鼓管经常获得开放, 使中耳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得到平衡。②把分泌物从中耳引流到鼻咽部。③防声作用。可阻隔说话、呼吸、心搏等自体声响的声波经鼻咽、咽鼓管而直接传入鼓室。④防止逆行性感染。防止鼻、咽的分泌物及病原菌逆行感染 ●耳闷:为主要症状,主要包括耳内堵塞感、 耳内压迫感、鼓膜紧张感等 ●听力下降: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会引起鼓室负压, 临床上以传导性听力下降多见 耳鸣 头晕、头痛 自听增强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 YANGUGUANGONGNENGZHAIAIDEZHILIAO一、一般治疗:治疗鼻炎、鼻窦炎、腺样体炎症或肥大、鼻息肉、鼻及鼻窦占位、鼻咽部占位等,以建立鼻腔正常通畅度, 防止咽鼓管阻塞或压迫。二、 咽鼓管吹张:包括捏鼻吞咽法、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胀、导管吹张。三、手术治疗:1、鼓膜切开置管术;2、咽鼓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最新选择。咽鼓管球囊扩张的适应症 YANGUGUANQIUNANGKOZHANGDESHIYINGZHENG1、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 2、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3、症状性咽鼓管功能障碍; 4、鼓膜膨胀不全 5、鼻咽部恶性肿瘤放疗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 6、鼓室成形术后早期鼓膜反复内陷
李鹏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6月15日6731
1
11
-
宝宝坐飞机耳朵疼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前几天,有个妈妈带着她的宝宝来看我的门诊,说宝宝下了飞机以后耳朵痛的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气压急剧变化影响咽鼓管开放所致其实我们的耳朵和鼻腔是通过咽鼓管相通的,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可以调节我们中耳腔的压力,可是在气压急剧变化的时候,会影响咽鼓管的开放,从而表现出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妈妈们也不必着急,这种症状用点药物很快就可以控制的。
王璟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6月09日781
0
0
-
咽鼓管异常开放有哪些症状?
天气变凉是好好保重身体的时候如果出现耳闷耳塞、低音耳鸣、自听增强有可能是咽鼓管异常开放咽鼓管是沟通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咽口正常一般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口或擤鼻等动作时瞬息开放以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当咽鼓管咽口肌肉麻痹、萎缩时咽口会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临床表现为耳闷塞感、自听增强、主观性耳鸣、可闻及呼吸音立位时加重卧位或低头抱膝位症状减轻医生做检查时还会发现鼓膜异常煽动这时就要有更详细的检查来诊断检查包括了声导抗影像学检查咽鼓管声测法Tubo-鼓膜动态描记法鼓膜贴补试验……但有时候咽鼓管功能不良容易被诊断为咽鼓管异常开放如何鉴别呢?鼓膜贴补试验就能很好的鉴别咽鼓管异常开放有个典型体征鼓膜会随呼吸运动煽动使用耳内镜作术前鼓膜贴补试验咽鼓管异常开放的人在鼓膜贴补鸡蛋膜后症状会明显改善咽鼓管异常开放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在保守治疗上是以改善患者症状为目的的对于合并鼓膜膨胀不全者、鼓膜贴补试验有效者可采取鼓膜置换术能增加鼓膜质量、减轻患者症状特别是减轻患者自身呼吸音效果较明显除了保守治疗也能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咽鼓管咽口缩窄术咽鼓管鼓室口缩窄术咽鼓管结扎术……咽鼓管异常开放治疗有效率有70%-80%所以不用太担心编辑|阿龟、super甜的麦小高
杨海弟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1月21日3510
1
7
-
听觉过敏与那些疾病有关?
听觉过敏的病因不清,临床上以下疾病可能并发听觉过敏:1.耳鸣:所谓主观特发性耳鸣泛指听到源于自己头部来路不明的声音,为一种虚幻的听觉认知。由于中枢听觉系统的增益增强,无声变成有声,感受到耳鸣,有人认为听觉过敏就是此种耳鸣的前身,二者有所关连。2.咽鼓管开放症:咽鼓管关闭不完全,中耳腔和鼻咽相通,共鸣腔变大,感觉有耳塞,声音听起来有回音,出现所谓“自听增强”现象,患者亦常抱怨听觉过敏。3.周围性面瘫:一般为病毒感染所致,若病变影响到支配镫骨肌之神经分支,造成听反射异常,会出现听觉过敏。4.手术治疗耳硬化症时,须切断镫骨肌腱,术后听反射消失,亦可能出现听觉过敏。5.梅尼尔氏病,内耳迷路特发性内淋巴水肿,病变初期常见怕听大的声音。6.内耳迷路遭破坏导致重度耳聋的病例,除了听障以外,常又抱怨听到尖锐的声音非常不舒服。7.偏头痛:不论有无先兆,即典型或是常见头痛,通常会出现怕吵,畏声等症状。8.精神异常疾病中,例如忧郁症或恐慌症,病患常合并有听觉过敏或害怕声音。自闭症:自闭症的患者把自己关闭在茫然空洞的自我世界中,不和别人发展关系。他可能对某些声音听力不足,但对某些声音又特别敏感。
黄郁林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24日2783
0
3
相关科普号

韩朝医生的科普号
韩朝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科
2.4万粉丝52.2万阅读

熊子云医生的科普号
熊子云 副主任医师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212粉丝28.1万阅读

靳明慧医生的科普号
靳明慧 主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44粉丝8957阅读
-
推荐热度5.0高芬琦 主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耳炎 3票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1票
擅长: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如各种耳及听力学疾病,鼻炎及鼻窦炎,儿童打鼾、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疾病的诊疗 -
推荐热度4.3韩朝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科
耳鸣 51票
耳聋 11票
中耳炎 11票
擅长:耳科疾病尤其是耳鸣、眩晕、耳聋的诊治,擅长于中耳炎(多数采用内镜微创术式)、面瘫、听瘤及耳部颞骨肿瘤、人工耳蜗等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各类手术 -
推荐热度4.2于树夔 副主任医师北京友谊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鸣 14票
中耳炎 3票
耳聋 2票
擅长:耳聋、耳鸣、眩晕;中耳相关疾病、前庭系统疾病、面神经功能障碍等相关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