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Dravet综合征家庭急救指南
整理/北京甜妈2016&甜爸2016 修订/北京儿童医院田小娟医生审核/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月华教授 Dravet综合征(DravetSyndrome,简称DS),原称“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SMEI)”,是一种罕见的癫痫性脑病。在日常照顾DS患者时,除了避免让其接触中高温度的固体或液体或闷热环境外,还要密切关注因感染或接种疫苗导致的发热。不过,发作仍会不时发生。由于DS患者一旦发作,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而长时间持续可导致急性脑病、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及时终止惊厥对于DS家庭来说十分重要。本文提供了家庭急救的具体做法,请所有参与照顾的人熟知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当Dravet综合征患者癫痫发作时,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方括号】中内容为本项措施要点。0. 【冷静】请保持冷静1. 【呼吸】解开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中、影响呼吸通畅的分泌物。不建议垫牙垫、塞毛巾。不建议掐人中。2. 【时间】如有人手,请记录准确的发作时间。(除了纸笔,借助手机拨打电话的记录、截屏等方式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录发现发作的时间)。3. 【给药】如发作超过3至5分钟不缓解,建议给药。将地西泮灌肠剂(俗称“安定栓”)细管一段插入患者肛门1.5至3厘米,挤入药液后,捏屁股夹紧肛门约5-10分钟,防止药液漏出。关于给药剂量,见相关说明1。4. 【氧气】观察口唇颜色,有条件给予吸氧。氧气面罩或吸氧管可放置在口鼻周围,不要遮挡观察视线。关于吸氧装备,见相关说明3。5. 【录像】观察发作形式。从哪个部位先开始?叫名字是否有回应?单侧还是全身?头部还是四肢?抖动、僵直还是无力?眼神如何?是否有大小便失禁?如有条件,拍摄发作时视频,注意将眼神、口唇颜色、四肢状态全部纳入到画面中。6. 【体温】测量体温,并记录。如体温超过37.5℃,建议给予降温处理。关于降温方法,见相关说明4。7. 【终止】多数情况下,发作会自发缓解。不应强行按压肢体,不建议掐或针刺人中。如发作停止,记录发作停止的时间。(如发作时间较长,可考虑头部周围放置用毛巾包裹的冰袋降温)。8. 【不终止,再给药】在首次给药的5分钟后、发作仍未终止,可以再次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或可再次给予地西泮灌肠剂。第二次给予止惊药物后,应特别注意监测口唇颜色、呼吸及心率情况。关于再次给药剂量,见相关说明2。9. 【仍不终止,就医】准备好去医院的相关物品,包括就诊卡、诊断证明、既往病历等。如果发作超过十分钟,立即送往就近医院。10. 【特殊情况】为应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请家长提前掌握心肺复苏具体流程和操作标准,详情请见单篇推送——心肺复苏术。1. 【给药剂量】地西泮灌肠剂的给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给予药物0.3-0.5mg(即给药剂量),需提前计算,计算方法是:给药量=给药剂量患儿体重/药物规格。如果患儿体重高于20公斤,每次最大量为10mg。药物规格通常会标在外包装上,写法通常为每支5mg或10mg,或者5mg/2.5mL或10mg/2.5mL,其中2.5mL是每支药品的体积。以体重为10kg的患者为例,需要给药量为3-5mg,如果灌肠剂每支含有药物5mg,则需要给药1.5-2.5mL,即大半支至一支。因为患者体重千差万别,一些情况下,所需的给药量和药品规格无法严格对应,当紧急使用时,通常也难以做到精确掌握给药体积,因此需要照顾者提前计算好,选择恰当的规格,确保紧急给药剂量在0.3-0.5mg/kg范围内。剂量过低,可能导致镇静无效;剂量过高,可能导致呼吸抑制,都应注意避免。值得注意的是,应急给药量需要根据患者体重变化调整,建议定期更新。此外,急救药物应放在固定的阴凉、避光环境,务必确保所有照顾者都能第一时间拿到。2. 【再次给药剂量】首次给药无效后,可给水合氯醛的给药剂量为0.4-0.6mL/kg(浓度为10%,即10g/100mL),每次最大量为10mL。当给药体积大于5mL(患儿体重大于10kg)时用原液,当体积不足5mL(患儿体重不足10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后,从肛门灌入。或者,再次给予说明1中提到的地西泮灌肠剂,剂量与上一次相同。3. 【吸氧装备】吸氧可选用制氧机、瓶装者氧气等医疗器械,购买时请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后请照顾者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并将其放置在便于取用的固定位置。吸氧时注意避免明火。4. 【降温方法】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退热贴、冰袋、减少衣物、更换薄被,温水擦拭血流丰富的腋窝、大腿根及头颈部。如体温超过37.5℃,可积极使用药物退热。结合患儿意识决定退烧药给药方式,如口服、肛门栓。给予退热药物后1小时内不建议物理降温。退热肛门栓最好与地西泮灌肠剂间隔半小时以上。提示:发热但尚未发作情况下,如长期抗癫痫药物中不包含氯硝西泮、硝西泮或氯巴占,发热期间可考虑口服地西泮片预防发作,剂量为0.1-0.3mg/kg/次,最大量5mg/次,8小时1次。在给予口服地西泮片后,如出现发作情况,可按照家庭急救流程,在发作3至5分钟不缓解的情况下,按照上述剂量给予地西泮灌肠剂,同时注意观察呼吸和心率。如长期抗癫痫药已经使用了氯硝西泮、硝西泮、氯巴占三种的任意一种,则不需要再给予地西泮口服片。本文转发至: 卓蔚倡导专注Dravet
专注研究生酮饮食疗法十二年2022年12月15日65
0
0
-
基因突变导致的婴儿痉挛症低龄患儿在我院实施大脑半期离断术
11月1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癫痫中心史建国主任为一名一岁多患儿实施了大脑半球离断手术。小患儿月余起病,病史已有一年多;初始发作点头,拥抱等症状表现明显,诊断癫痫,婴儿痉挛症,给子ACTH激素治疗14天,加用丙酸钠口服液联合治疗,后仍有发作,给予生酮饮食治疗,加用氨基烯酸联合治疗,现仍有点头发作。遂来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通过外科评估认为基因COL4A2突变引起的左侧大脑半球病变为癫痫发作病因,拟定左侧大脑病损离断术。手术方案拟定后,通过与家属详细沟通,于近日完成手术。目前患儿状态稳定。通过病史筛查得知:患儿无家族遗传病史;患儿母亲孕期早期孕酮低,后期有妊娠期糖尿病,患儿出生后有轻度缺氧。这对很多家长有一定启发,父母双方的备孕状态和早期筛查需要引起重视,可一定程度减少癫痫病的发生。
史建国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04日41
0
0
-
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是婴儿期癫痫性疾病,总体预后不佳,需要早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表现多样。多在生后3-7月龄出现,在白天和夜间均能出现,白天更常见。通常表现肌肉先非常短暂的痉挛,之后持续长时间的强直。轻者可能仅仅有点个头,重者全身痉挛强直。和婴儿良性肌阵挛在临床上不容易鉴别,所以出现后,通过视频脑电图诊断。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15日118
0
1
-
Davet综合征,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附诊疗机构和组织
Dravet综合征(Dravetsyndrome,DS),曾被称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severemyoclonicepilepsyininfancy,SMEI),是一种罕见的癫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婴儿期起病、热敏感相关癫痫、癫痫频繁持续性发作、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药物难治性等特征。其发病率约1/40900~15700。1978年由CharlotteDravet首次提出此病并命名。后由于少数患儿病程可始终不出现肌阵挛发作,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ILAE)将其正式命名为Dravet综合征。DS具有遗传机制,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等,与其他遗传性癫痫脑病相似,大多数DS为新生突变。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包括:SCN1A、SCN2A、SCN8A、SCN9A、SCN1B、PCDH19、GABRA1、GABRG2、STXBP1、HCN1、CHD2、KCNA2基因等。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SCN1A基因(约70%~80%),编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α1亚单位;PCDH19基因的变异(约占5%),编码原钙粘蛋白19,与神经元的连接和突触上信号转导有关。DS有哪些症状热性惊厥①通常DS患儿会在1岁以内起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6个月,首次发作常以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表现为可全面性或半侧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具有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出现持续状态的特点。②FS具有热敏感特征,运动、发热、疫苗接种、热水澡以及环境温度高等可引起体温升高的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发作,且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部分患儿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之后深昏迷为特征的急性脑病。无热惊厥DS的患儿1~4岁间大多会出现无热惊厥,发作类型多种,包括肌阵挛、不典型失神、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等。①肌阵挛常由光刺激、闭眼和某种特定的图形诱发,其强度不一,可出现身体轻轻微向前或向后的动作,严重会出现跌倒或突然抛掷手中物体。发作可以是孤立或群发,持续状态罕见。②不典型失神发作同期脑电图显示半数为局灶起源放电,多数为不规则不节律的慢棘慢波发放,常伴肌阵挛发作。30%的患儿可出现持续状态。③部分性发作表现为偏侧肢体(或)头部偏转性发作或阵挛性发作,也可运动性发作伴意识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肌张力降低等。睡眠发作DS患儿在进入稳定期早期(一般<10岁),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降低,患儿的热敏感性依然存在,但灵敏度降低,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且主要发生在睡眠期。光敏感光敏是DS的一个特征,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对视觉刺激的敏感性在DS中很常见,生活中的父母更容易观察到。其他此外,DS患儿还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尤其是语言发育迟缓。DS检查诊断与鉴别头颅MRIDS患儿早期大多正常,随年龄增长可出现异常。表现为大脑皮质萎缩、侧脑室扩大、灰白质容量减少、分界不清,少数患儿还可出现海马硬化,半侧阵挛持续状态患儿恢复期可遗留半侧脑萎缩。视频脑电图(VEEG)同样,早期患儿可无表现,1岁后出现背景活动异常,以慢波增多为主,随后出现全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局灶性或多灶性异常放电,约1/3的患儿可被闪光刺激诱发。随着发作类型增多,脑电图背景逐渐恶化。基因检测对已知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可明确致病基因。诊断DS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家族史及相关检查,根据ILAE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有癫痫或热惊厥家族史;②出现痫性发作前生长发育正常;③癫痫发作出现在1岁前;④多种类型癫痫(DS的肌阵挛、局灶性痉挛发作、失神发作、全面性发作);⑤脑电图可见广泛性棘波和多棘波;⑥早期光敏感;⑦2岁后神经运动发育迟滞;⑧发育迟滞症状开始后出现共济失调、锥体束损害、发作间期肌阵挛;⑨体温升高加重癫痫发作。鉴别:DS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差异性大,这让DS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在仅有一次或数次发热惊厥的疾病的早期或是成年可不再出现肌阵挛癫痫的患者都很难明确诊断。对于典型DS患者需要与发热惊厥、Lennox-Gastaut综合征、Doose综合征、进行性阵挛癫痫、严重婴儿多灶性癫痫等相鉴别。DS的治疗方式目前DS无法完全治愈,主要治疗目的与原则是控制癫痫发作,减少次数,预防癫痫持续状态出现,减少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日常防护日常应避免诱发癫痫的因素。①体温升高减少热水浴和过度运动,尤其是炎热天气下;体温升高时应口服或直肠给药的退热药,但需注意在咨询医生后使用,避免一些损害。②光刺激对于声光或碰触敏感的患者需要尽可能避免。③注射疫苗目前没有明确DS患儿不能注射疫苗,对于注射疫苗后易出现癫痫的DS患儿的应对策略是在注射时和注射后24小时应预防性退热药。药物治疗①抗癫痫药物目前治疗DS癫痫的药物主要包括:丙戊酸、托吡酯和(或)氯巴占,以及司替戊醇、大麻二酚、芬氟拉明等抗癫痫药物。②急救药物家庭救援措施的急救药物包括:地西泮(灌肠剂)、地西泮(鼻喷雾剂)、咪达唑伦(鼻喷雾剂)、水合氯醛(灌肠剂)等药物。③睡眠障碍N-乙酰-5-甲氧基色胺可以改善儿童患者的睡眠障碍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生酮饮食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目前已有报到了其对DS患者癫痫发作的疗效,同时也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迷走神经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通过间歇性的微弱脉冲电刺激迷走神经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有研究表明VNS是治疗儿童癫痫性脑病安全有效的手段,可减少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对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改善最显著的为不典型失神发作和跌倒发作。基因治疗国外Stoke公司开发的STK-001是一种用于治疗DS的基因疗法,目前处于刚发表小鼠模型研究结果(点击可跳转至该研究)。相关药物丙戊酸、托吡酯、氯巴占、司替戊醇、大麻二酚、芬氟拉明、地西泮(灌肠剂)、地西泮(鼻喷雾剂)、咪达唑伦(鼻喷雾剂)、水合氯醛(灌肠剂)等。部分相关医疗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月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和治疗,如小儿癫痫、热性惊厥、遗传代谢病或变性病、脑性瘫痪、神经肌肉病等。出诊科室:小儿神经内科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全天具体时间以实际挂号为准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周水珍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主任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儿童癫痫、热性惊厥、重症肌无力、脑性瘫痪、多发性抽动、多动症、儿童头痛睡眠障碍、中枢感染、儿童发育障碍等。出诊科室:神经内科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具体时间以实际挂号为准北京儿童医院陈春红主任医师擅长:儿童癫痫的诊断和治疗、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热性惊厥、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如睡眠障碍、发作性运动障碍等)、儿童脑电图分析。出诊科室:小儿神经中心-神经内科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周四上午具体时间以实际挂号为准相关组织卓蔚宝贝支持中心【卓蔚简介】卓蔚宝贝支持中心,是中国内地首家专门针对Dravet综合征、为患者家庭提供支持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前身“卓蔚倡导”成立于2018年5月4日,2020年5月25日正式注册。卓蔚宝贝支持中心的决策和监督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围绕「患者关爱」「社会倡导」「医疗协作」三大关键词,采用项目制的方式开展工作。项目由负责人牵头协调,招募家长志愿者和外部志愿者参与、引进外部资源支持,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和组织发展。【卓蔚愿景】治愈Dravet综合征。【卓蔚使命】关爱Dravet综合征患者家庭,推动研究进展,呼吁社会支持。网站:http://www.dravetsyndrome.org.cn微博:@卓蔚宝贝支持中心微信:DravetChina(公众号)日常①日常DS患儿的照顾者需要避免热环境、密切关注患儿的可能发生的发热情况,此外还需要学会相应的急救措施,以防患儿突发癫痫。②除了关注癫痫外还需关注患儿后续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③对于较大的孩子建议使用急救药物时选用鼻喷雾剂型药物,避免孩子尴尬。④虽然目前稳定科学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但智力发育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阻碍,希望科学上能有更大的进展。END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5日110
0
0
-
【基因与治疗】Dravet 综合征,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
Dravet综合征(Dravetsyndrome,DS)也称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severemyoclonicepilepsyininfarlcy,SMEI),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总体发病率约为1/20000-40000,男:女约为2:l,约占小儿各型肌阵挛性癫痫的29.5%,占3岁以内婴幼儿童癫痫的7%。一岁前起病,表现为长时间的局部和全面性发作,通常由发热诱发。随着病程延长,患儿出现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肌阵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和跌倒发作)、智力障碍、蹲伏步态和其他共患疾病(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机制Dravet综合征主要由于SCN1A基因多数以新生突变所引起,少数为来源于父母一方的遗传性变异,携带变异的父母一方表型正常或较轻。新生变异中父母也可为SCN1A变异嵌合体;致病基因突变既存在微小变异,又存在大片段缺失变异。疾病诊断临床中,Dravet综合征以癫痫发作四连征为特征:1.早发的婴儿热性阵挛性惊厥;2.肌阵挛发作;3.不典型失神发作;4.复杂局灶性发作。其中,惊厥、肌阵挛及失神癫痫持续状态常见,典型的四联征见于大多数病例。肌阵挛发作曾被认为是本综合征的典型的发作形式,可以出现在热性惊厥之前。产前诊断:由于先证者为新生突变,因此本没有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但是由于有父母存在嵌合体的可能性(该可能性尚无法通过常规基因检测排除),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产前诊断,排除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的可能性,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再发风险。疾病治疗Dravet综合征的治疗重点是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Dravet综合征引起的癫痫发作通常难以控制,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需要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某些类型的抗癫痫药物(如钠通道剂)会使癫痫发作加重,应避免使用。目前,一些新药尚在研究测试中 。下面列出的药物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为治疗Dravet综合征的药物。(1)司替戊醇 (Diacomit) -由Biocodex制药公司生产2018年8月,FDA批准使用司替戊醇(Diacomit)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服用clobazam的Dravet综合征(DS)患者相关癫痫发作。(2)大麻二酚 (Epidiolex) -由GW制药公司生产2018年6月,大麻二酚(Epidiolex)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患者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或Dravet综合征(DS)相关癫痫发作。2018年9月,美国药品管理局(DEA)将Epidolex列入《管制药物法》,但是,可用性可能取决于各个州的法律。(3)FenfluramineHCI (Fintepla) -由Zogenix、Inc制药公司生产芬氟拉明(Finfluramine)被FDA批准适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Dravet综合征患者相关的癫痫发作。预后:本病预后较差。随年龄增加El间发作和肌阵挛频率倾向于减少,高热、感染的诱发效应持续存在,在青少年期仍可发生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几乎100%都有认知损伤,50%出现严重智力低下,但一般至4岁后就不再继续进展。约有14%一20%的患儿死亡,其主要原因为癫痫持续状态,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癫痫状态是防止患儿死亡的首要工作。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4日532
0
0
-
“婴儿痉挛症”科普篇
West综合征,又称婴儿痉挛症、点头痉挛、全身性肌阵挛发作等,为癫痫的一个亚型,是一种严重的、与年龄有关的隐源性或症状性、全身性癫痫综合征,具有发病年龄早,表现为特殊惊厥形式,发病后智力发育减退,脑电图表现为节律紊乱等特点;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屈曲性婴儿痉挛发作、精神运动发育停滞、脑电图节律失调。一.West综合征的由来 West综合征由英国医生West最早提出。1841年的一天,West医生作为一位父亲,给时任《柳叶刀(Lancet)》主编发出一封求救信,他的孩子已经快1岁了,从出生后4个月开始,就时常出现点头样动作,曾认为是恶作剧,但却越来越频繁,发展到头部触及膝盖且很快恢复,甚至每隔数秒发作一次,可重复10-20次,多次点头动作的时间不超过2-3分钟,发作来临前,孩子本来活蹦乱跳,却突然发生头前屈、躯干前俯、膝上抬,常伴惊叫而止;孩子虽然长的很漂亮,但却全无同龄儿童的灵活生气,发病后给人的感觉是沉默可怜,虽然视听能力尚可,但周身发软,颈项很少挺直。起初West单纯以为是孩子出牙激惹神经,但是用了头部冷敷及常规消炎疗法,甚至牙龈放血,然而几个星期的治疗却并没什么用,且发作更为频繁,每日可达50-60次,使用镇痛剂,也未奏效。在治疗过程中,曾经求助其他的医师,一些医师也指出他们见过几例类似病例,一些病例随病程延长而逐渐成痴呆之势,最后因病情加重而死亡。West确信这一病症是一个独特的疾病单元,但是基于当时的医学知识,对于West综合征的认识却是一片空白。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约有80%的婴儿痉挛症是症状性的,也就是说由明确的颅内病灶导致的,200多种疾病都与婴儿痉挛症有关,其中包括脑畸形、结节性硬化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出生前或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生时缺氧、代谢障碍、脑肿瘤(罕见)、遗传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等。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被归类为症状性的婴儿痉挛症的比例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余20%的婴儿痉挛症是隐源性的,这些儿童可能在痉挛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发育迟缓,但没有已知因素导致癫痫发作,影像学观察也没有显示明显的问题。婴儿痉挛症的遗传学资料很少,大量研究已经表明,7-17%的婴儿痉挛症儿童有癫痫或高热惊厥的家族病史;有3-6%的病例有婴儿痉挛症的家族史,婴儿痉挛症的一些潜在病因存在遗传基础。三.临床表现典型临床特征表现为“三联征”:屈曲性婴儿痉挛发作、精神运动发育停滞、脑电图节律失调。(1)绝大多数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发病高峰为3-8个月之间,发病性别无显著差异。一般起病时病情较轻,发作时间短,以后逐渐加重,表现为短促的强直性痉挛,以屈肌较显著,常呈突然的屈颈、弯腰动作,也可涉及四肢,常连续发生数次至数十次,发作通常出现在睡前和初醒或慢速眼动至快速眼动的过度期,处于瞌睡状态时易于发生。根据伸肌和屈肌受累的数目、分布和程度不同而分为三型:屈曲型、伸展型和混合型;多数患儿常不止一种发作类型,有的三种类型同时存在或前后分开出现。成簇发作是本病的特征之一,一次发作,痉挛常成簇出现,每簇由几次或几十次痉挛组成。症状性婴儿痉挛症常伴发其他发作类型,如失张力发作、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等。(2)大部分患儿在痉挛发作出现前即有发育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原来发育正常的患儿在患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变得迟缓甚至倒退,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失去某些已经获得的技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减弱、主动的抓握能力消失、易激惹、情感淡漠、肌张力低下等。(3)脑电图高度失律,表现为弥漫性高电位不规律慢活动,杂有棘波和尖波,痉挛时则出现短促低平电位。四.诊断与鉴别诊断通常通过观察癫痫发作的类型和脑电图的变化来决定是否存在婴儿痉挛症,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1)Lennox-Gastaut综合征,发病年龄通常在1-8岁,以学龄前期为高峰,主要症状为①智能减退,②不典型失神,③体轴性紧张性发作(仰头、点头或全身强直)。(2)良性肌阵孪性癫痫,多发生在6个月-3岁之间发育正常的儿童,表现为全身肌阵挛性抽搐,发作间隔期小儿其他方面均正常。(3)早期肌阵挛性脑病,常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发病,先为连续的肌阵挛,然后为古怪的部分性发作,大量的肌阵挛或强直性痉挛,脑电图特征为抑制-暴发性活动,可进展成高幅失节律,病情严重,精神发育停滞,第1年内即可死亡。(4)Aicard综合征,该病为女性发病,有痉挛和特殊的脑电图(常常是不对称的抑制-暴发),胼胝体缺失,视网膜脱落和脊柱畸形。五.治疗与预后(1)药物治疗:①氨己烯酸片口服,已被证明是控制婴儿痉挛症,特别是有结节性硬化症儿童的相当有效的药物;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类固醇药物,经肌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控制婴儿痉挛症,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③口服抗癫痫药物,例如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④大剂量维生素B6,维生素B6是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能催化谷氨酸生产GABA,有抑制受体兴奋性及阻断神经节突触传导作用;⑤生酮饮食,是一个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既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又具有治疗癫痫等疾病的作用。(2)手术治疗:如果癫痫发作是由局部脑异常,经过神经外科医师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3)预后:总体预后不良,半数以上患儿演变为其他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以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复杂性部分发作最常见;约50%患者有运动功能损害,70%患者有智力障碍,常伴孤独症、多动症等精神行为问题。在发达国家婴儿痉挛症的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婴儿痉挛症儿童的早期治疗能改善愈后。
卫正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08日369
0
1
-
婴儿痉挛的患者是否需要查基因?
贺晶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5日333
0
1
-
婴儿痉挛(West综合征)
婴儿痉挛症是癫痫的一种类型,最初在1841年被west描述,又称为West综合征。它们通常开始于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大多数在3个月至12个月时开始。婴儿痉挛症有时称为行额手礼式发作或韦斯特(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具有三个特征:癫痫性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和运动心理发育障碍。 病因 婴儿痉挛症约有80%的婴儿痉挛症是症状型的,也就是说有明确的颅内病灶导致的,? 200多种疾病都与婴儿痉挛症有关,其中包括:脑畸形,结节性硬化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包括出生前或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脑感染(如脑膜炎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病),出生时缺氧,以前的中风或血栓,或脑部创伤,代谢状况,脑肿瘤(罕见),遗传异常(如唐氏综合征)。随着神经影像技术(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扫描)得到改善,被归类为症状性的婴儿痉挛症的比例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余20%的婴儿痉挛症是隐源性的。这些儿童可能在痉挛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发展迟缓,但没有已知因素导致癫痫发作,影像学观察也没有显示任何问题。婴儿痉挛症的遗传学资料很少。大量研究已经表明,7%至17%的有婴儿痉挛症的儿童有癫痫或高热惊厥的家族病史。有少数的家庭(约3%至6%的病例)有婴儿痉挛症的历史,婴儿痉挛症的一些潜在病因有遗传基础。 发病机制 确切发病机制不清。现认为婴儿痉挛症是脑皮质损伤和皮质下脑干功能相互左右在不成熟脑的结果。 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特点 通常婴儿痉挛症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一般在3至8个月之间。发病率约为2-5%的活产婴儿。一些研究报告说,男婴比女婴患婴儿痉挛症的比率高。婴儿痉挛症的典型模式包括头部轻微摆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迅速。最后,孩子开始有屈、伸,或混合痉挛。屈肌痉挛是最常见的。儿童的颈部,手臂,腿向他的胸部弯屈。儿童常常在腰处呈“折刀状”的动作。伸肌痉挛是第二最常见的。儿童的颈部,手臂和腿向外伸展。混合痉挛,儿童的手臂和身体收缩,他的双腿向外伸出,也很普遍。痉挛通常是对称的,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一侧的动作更强些。强度因儿童的不同和痉挛的不同而有差异。有些孩子的痉挛很细微,这可能只是眼睛轻微地转向一边,或耸耸肩膀。在大多数情况下,痉挛是丛集性的。它们每隔5至30秒重复一次,有时一组有10至40次,丛集性的痉挛通常持续两至三分钟,但也可以是几分钟。随着丛集性的痉挛的进展,痉挛的强度下降。一个孩子每天可能有几组发作。癫痫发作很少在孩子睡着时发生,经常发生在他刚醒来时。他可能在发作之前和发作期间是平静的,或者他可能在痉挛的间隔时间内哭或甚至笑。一组痉挛之后,他可能精疲力竭或更警觉。癫痫发作通常不是由任何明显的刺激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在痉挛之前和发作期间,可能有其他的癫痫类型(局部或全身)。出现婴儿痉挛症之后,有些孩子还可能失去其发展的一些技能。这意味着他们失去已获得的能力,如坐、控制头部、够东西、微笑,或用眼睛追逐物体。和出现痉挛之前比,他们对人和周围事情的兴趣减少。由于大多数患婴儿痉挛症的儿童有已经存在的神经或发展问题,这种恶化可能很难确定。 婴儿痉挛症如何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观察儿童癫痫发作的类型和癫痫发作之间脑电图的模式来决定婴儿是否有痉挛症。许多有婴儿痉挛症的儿童在癫痫发作之间有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的特点。脑电图显示随机的、高电压慢波和几乎是连续的尖峰。其他模式可能会发生。至今仍未鉴定出脑电图模式和痉挛的潜在原因之间的关系。 婴儿痉挛症的治疗 有两种我们知道是阻止婴儿痉挛症最好的药物。一个叫氨己烯酸片,另一种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也可能会使用其他药物来控制癫痫发作。 氨己烯酸片经口服。它已被证明是控制婴儿痉挛症,特别是有结节性硬化症儿童的相当有效的药物。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类固醇药物,经肌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许多情况下控制婴儿痉挛症,但它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许多医生将首先用氨己烯酸片开始治疗并换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氨己烯酸片不能停止的痉挛的话。 不同的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不同。儿童通常会在药物治疗开始后两个星期对药物显示出反应。 如果癫痫发作是由局部脑异常,如肿瘤或囊肿引起的,你的孩子的医生可能决定进行手术,以消除异常状况。虽然没有很多研究显示有多少儿童在手术后婴儿痉挛症消失,但这些情况确有发生。 婴儿痉挛症儿童的前景如何? 总体预后不良,半数以上患儿演变为其他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以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复杂性局部发作最常见,通常为难治性。约50%患者有运动功能损害,70%的患者有智力障碍,常伴孤独症、多动症等精神行为问题。在发达国家婴儿痉挛症的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如同许多癫痫综合征一样,婴儿痉挛症儿童的前景取决于很多潜在的因素。前景可能会好,也可能会很差。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婴儿痉挛症儿童的早期治疗能改善愈后前景。 婴儿痉挛症往往在孩子3岁或4岁消失。然而,很多有婴儿痉挛症的儿童继续有神经方面的问题。一些可能发展成自闭症,大约一半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发展出其他形式的癫痫。在后续研究中,平均17%的有婴儿痉挛症儿童出现儿童期伴弥漫性慢棘一慢波(小发作变异型)癫痫性脑病。 药物或手术仅仅是癫痫治疗的一部分。癫痫发作控制是治疗的第一步,但不是唯一的一步。即使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癫痫症患儿仍可能在自尊、学习、行为或社会调整方面经历困难。
李建广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18日1079
0
2
-
婴儿痉挛症ACTH治疗
婴儿痉挛症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癫痫综合征,为难治性癫痫的一种,可造成婴幼儿不同程度的神经认知几运动发育障碍,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一线药物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且早期用药疗效较好,只有尽早控制婴儿痉挛发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今后的生命质量。 一、概念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又称West综合征,是一种癫痫综合征,常见于4~8个月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点头、拥抱、屈曲痉挛,通常成簇(成串)发作。 二、特点 1、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前,通常在4~8个月之间,男多于女。 2、临床表现:点头、抱膝、成串发作(发作时间短:几秒)。 3、痉挛发作常伴有发育迟滞或倒退。 4、50%~60%以后出现其他形式的癫痫。 5、EEG:高峰节律紊乱(高峰节律紊乱,通常在临床发作时终止,发作停止后又出现。表现为随机、高波幅棘波和慢波,在睡眠期更明显)。 6、常见的病因:缺氧缺血性脑病、染色体畸变、发育畸形、卒中、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结节性硬化(TS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出血。 三、治疗目标 痉挛发作停止;高峰节律紊乱消失。 四、药物治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一线药物。 婴儿痉挛症ACTH治疗的依据: ①通过负反馈调节直接和间接抑制可以诱导痉挛发作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释放; ②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有抗惊厥作用的糖皮质激素、脱氧皮质酮、孕酮和雄性激素; ③ACTH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可直接和间接作用于GABA受体从而对抗惊厥; ④刺激神经生长因子的合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治疗作用; ⑤ACTH通过5-羟色胺、乳酸及丙酮酸的代谢途径发挥抗惊厥作用。 我院复旦大学附属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是厦门地区唯一开展ACTH治疗的医院,国内也仅有少数医院开展,ACTH治疗需要住院进行。 ACTH虽为一线用药,但是其副作用亦需要重视,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感染、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脑萎缩、白内障、库欣综合征、可逆性的肥厚性心肌病、短暂的运动障碍等,常见的是感染,通过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避免。 病例介绍: 患儿年龄:3岁4月 患儿性别:男 简要病史:患儿反复抽搐4月余,表现为突然点头,双上肢内收呈抱球动作,下肢向腹部屈曲,然后外展前伸,成串发作,每串发作约2-8下,持续约数秒至1分钟余可自行缓解,每天均有发作,5-8串不等, 外院予以口服“丙戊酸钠口服液”,疗效欠佳。 脑电图示不典型高度失律,监测到十余次孤立性痉挛发作。 头颅MRI示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癫痫(癫痫样痉挛发作、强直发作) 口服“强的松片、氯化钾缓释片 、碳酸钙D3颗粒 、铝镁加混悬液、维生素D滴剂”,未规律口服,发作未控制。转诊我院,家属要求ACTH治疗。 临床疗效:患儿出院前发作消失,复查脑电图示高度失律消失,出院10月,未再出现抽搐发作。
吴玲玲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29日984
0
2
-
婴儿痉挛是不是都要吃氨已烯酸?
刘一鸥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12日1113
0
1
婴儿痉挛症相关科普号

方方医生的科普号
方方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1782粉丝7590阅读

丁一峰医生的科普号
丁一峰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神经内科
2187粉丝6.1万阅读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933粉丝426.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方铁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儿童功能神经外科
小儿癫痫 317票
小儿脑瘫 142票
发育迟缓 11票
擅长:儿童癫痫,儿童癫痫外科治疗,儿童脑瘫,脑发育不良,发育落后,认知障碍,裂隙脑室综合征治疗,脑积水或者蛛网膜囊肿分流术后头痛,颅高压,狭颅症,脑积水,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产前咨询。 -
推荐热度4.8侯梅 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康复科
小儿癫痫 138票
抽动症 82票
发育迟缓 25票
擅长:小儿癫痫、抽动症、神经发育罕见病、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吞咽障碍、言语语言障碍、脑瘫、各种脑发育问题的诊治以及早产儿神经发育监测与家庭干预指导、肉毒毒素治疗痉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
推荐热度4.7邹丽萍 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小儿内科
小儿癫痫 234票
神经皮肤综合症 36票
惊厥 6票
擅长:儿童常见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的诊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