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溃疡

(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黏膜病变)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危重疾病、严重心理疾病等各种疾病危重情况下,或饮酒过量、误服药物等刺激下,胃肠道发生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

好发于年龄大于 60 岁的男性,临床症状以上腹痛或反酸为主(部分患者表现不明显),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赵卫良 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神经外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各种严重创伤、感染或大型手术,导致胃肠功能异常,体内各种激素产生增多,均可引起该病。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严重创伤:严重烧伤、创伤、感染,机械通气等。
  • 长时间低血压: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休克。
  • 心理因素:过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心理因素。
  • 药物使用:如抗血小板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激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肿瘤以及抗生素类等。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应激性溃疡,需加以注意:

  • 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 患有脑梗塞(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患者
  • 严重脊髓损伤
  • 严重烧伤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
  • 进行复杂手术的患者:各种移植手术或时间大于 3 小时的手术
  • 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的人:肠梗阻、胃切除、胃黏膜萎缩的患者,需要通过静脉(挂瓶)的方式补充能量和营养。
  • 精神压力大的人
  • 近期受到严重精神刺激的人:如亲友去世、巨大财产损失、事业失败等。
  •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等。
  • 高危工作:如炼钢厂工人、建筑工人、矿工、高空作业人群,易发生意外受伤事故。
  • 长期吸烟:大于 10 年
  • 大量饮酒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及预防治疗

郭魁元 主任医师 郑大五附院 胃肠甲状腺外科

症状表现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等,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排“黑便”。溃疡穿孔时可出现剧烈腹痛。

典型症状

  • 上腹部疼痛:可出现肚脐以上腹部疼痛,多表现为闷痛,把手掌放置于腹部往下按时,疼痛症状可加重。
  • 厌食、腹胀、反酸、打嗝:患者会感到肚子胀,反复反酸、打嗝,有的患者会感到胸口有“烧烧的、闷闷的”感觉。同时,可以出现食欲下降,表现为不爱吃东西,吃油腻的东西会感到恶心。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呕血
    当出血相对缓慢时,血液可在胃内蓄积,与胃液及食物混合。达到一定量时,患者会感到恶心,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然后呕吐出“咖啡样”的棕色胃内容物(食物、血、胃液的混合物)。

    当溃疡面积较大,黏膜下血管裸露时,剧烈运动或进食质硬食物可划破血管,导致大出血。此时,患者会感到恶心、心慌、头晕,会出现冒冷汗、面色苍白、手脚发冷等症状,继而呕吐出鲜红色的血。

  • 黑便:患者可排出“柏油样”黑色的大便,也可以是黑色稀便。

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

如何预防

  • 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若得到有效控制,可降低本病发生的可能。
    创伤、严重感染、脊髓损伤、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较为危重的疾病,需立刻就医治疗。

    呼吸、心脑血管等基础病的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关注自身有无腹胀、腹痛、反酸等不适。若有相关症状出现,需及时就医。

    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在健康体检中十分常见,若在体检中发现 HP 检测阳性,即使没有症状出现,也需及时就诊于消化内科门诊,医师会评估是否需要治疗。

  • 对于重病、肠外营养或进行大手术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预防性地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 戒烟、戒酒

  • 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停止服用导致本病的药物。无法停止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加用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如瑞巴派特、硫糖铝等,每 3 ~ 6 个月去医院复诊。

  • 放松心态,调节情绪,选择合适的减压方式,如音乐、旅行、发展业余兴趣等。

  • 从事高危工作的人应做好防护。

  • 高龄人士及男性:60 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 1 次健康体检,进行常规的抽血、心电图、腹部 B 超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可能的致病因素,提早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及预防治疗

郭魁元 主任医师 郑大五附院 胃肠甲状腺外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并结合抽血检查、胃镜检查等结果综合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常规抽血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等,这些指标都可以以数值的形式体现,对整体病情的评估及病因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血常规检查:可以整体地判断患者的身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血常规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抽血检查。

    生化检查: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钾、钠、氯、钙)紊乱及肝、肾功能等异常,对本病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凝血检查:可判断患者出血的风险,有助于本病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对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意义。

  •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胃镜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确定食管、胃部及十二指肠有无病变(溃疡、出血)、病变的位置及程度等。在做胃镜的时候,若看到可疑病变组织,可夹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组织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对本病的鉴别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 B 超检查:B 超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可发现病变的位置,确定病变的性质,方便快捷。此检查有助于本病病情的判断,确定是合并否有肝、胆、肾、胰等脏器的病变。

  • CT 检查:对于胃、肠的溃疡或穿孔,CT 检查很有价值。可以发现胃肠组织周围是否有炎症、积液、气体等,对病情的评估有着重大意义。

  • 粪便检查:对于本病患者,粪便检查是很重要的,该检查有助于了解溃疡的部位是否出血,对出血量的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治疗方式

应激性溃疡诊断明确后,尽早去除可能导致本病的诱因、积极治疗患者自身的原发病,是早期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关键。

一般治疗

当患者处于缺血、缺氧、休克等状态时,应立即进行容量复苏,即补充人工胶体、白蛋白等,必要时输血治疗。

药物治疗

  •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其对胃肠黏膜的腐蚀性,进而起到治疗溃疡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两类:
    质子泵拮抗剂(PPI):是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H2 受体拮抗剂:疗效好,用药方便,价格适中。常用的药物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尼扎替丁等。

  • 保护胃黏膜药物:降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常用的药物有瑞巴派特、硫糖铝、硫碳酸镁、磷酸铝凝胶等。

  • 生长抑素:对于出血的患者,生长抑素有助于减少内脏血流,控制出血情况。

  • 输血治疗:对于出血的患者,医生经过评估,可输注符合血型的红细胞及血浆,补充人体血液量,降低再次出血风险。

内镜治疗

可通过消化内镜(对于本病一般指胃镜)治疗,可在内镜下直接观察到溃疡、出血的部位。医生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可选择在溃疡部位注射止血药如肾上腺素、钳夹出血点或通过热凝固术进行止血等。

手术治疗

尽管大部分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都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但仍有小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放射介入治疗等仍出血不止,需要行手术治疗。经手术止血后,应继续应用抑酸药物,直到溃疡愈合。

  • 手术缝合溃疡出血部位:通过手术缝合溃疡出血部位,起到止血作用。
  • 手术切除溃疡病变部位:对于溃疡出血严重、缝合难度大的患者,可直接手术切除溃疡部位、阻断迷走神经,起到止血,预防黏膜再损伤的作用。
  • 手术缝合、修补穿孔部位:对于穿孔的患者,可通过手术修补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赵卫良 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神经外科

营养与饮食

本病患者的饮食需特别注意,不当的饮食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 手术患者:术后 1 ~ 3 天,应禁食,使用静脉滴注补充营养。术后第 3 ~ 5 天起,可以视情况吃流食,如米汤、豆浆、牛奶等。术后第 5 ~ 10 天起,可以吃半流食,如粥、枣泥、米糊、炖的很烂的肉泥等。术后 2 ~ 4 周,可以正常饮食,多吃高蛋白类食物,如瘦肉、鱼肉等。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 非手术、无出血患者: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多食用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豆类等。不吃坚硬的食物如花生、坚果、油炸食品等。少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少喝浓茶、咖啡及酒精类饮品。少吃糖果及蛋糕等甜食。
  • 非手术、出血患者:发现出血表现应立刻绝对禁食,靠静脉输液补充必要的营养和能量。后可逐步过渡到喝水,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半流质饮食如稀饭、蒸蛋,软食如炖烂的肉、鱼、线面等。一般 3 ~ 7 天进阶一个档次,具体情况需医生评估。

注意事项

  • 用药注意事项
    规律定量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即使服药后症状好转甚至症状完全消失,亦需要服用数周的抑酸药物,一般医生会交待清楚,所以一定要按医嘱用药。

    观察记录服药后的疗效:患者家属应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复诊时,这些数据对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了预防手术后感染,需按时换药或更换敷料,可到社区诊所或卫生院求助专业医护人员。通常术后每 2 ~ 3 天更换一次纱布,用碘伏、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同时观察其愈合情况,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的表现。若发生伤口出血、渗血,或外层纱布已被血液和渗液浸湿,需要立即更换敷料。

    术后需卧床休息,可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举手、抬腿,应避免剧烈活动。

  • 定期复查:1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 1 次,到消化科、胃肠外科门诊就诊评估病情,调整用药。3 ~ 6 个月可能会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

  • 运动:由于本病的特殊性,运动可能导致溃疡出血,其运动方式及强度需经医师针对性评估后判断:
    轻度溃疡者可进行行走、慢跑等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冲刺跑、长时间足球、篮球运动等。

    出血风险高(根据胃镜、抽血等检查结果判断)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

    出血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 3 ~ 10 天,大小便都需在床上进行。具体何时可以下床活动需医生评估指导。

    手术者需卧床休息,可简单活动手脚、关节。具体何时可以下床活动也需医生评估指导。

  • 其他
    卧床休息:注意依照医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由于肌肉力量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开始阶段可能需要在家属、亲友的帮助下进行站立、行走,注意循序渐进。

    心理:由于疼痛难忍、饮食限制,可能会产生抑郁、烦躁、沮丧等负面情绪,应接受并了解病情,家属亲友应帮助其疏解情绪,多陪其聊天。

    注意看护:对于老年患者、出血患者,家属应密切看护,特别是上厕所时,应在家属的帮扶下站起、蹲下。

预后

  • 若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因溃疡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 本病若及时得到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应激性溃疡相关科普号

赵卫良医生的科普号

赵卫良 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神经外科

241粉丝11.7万阅读

刘丛丛医生的科普号

刘丛丛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1815粉丝27万阅读

赵东升医生的科普号

赵东升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

4223粉丝112.4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