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浅析“舟状头”之疑虑
“舟状头”解惑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各大平台上有播出各种各样的宝宝头形的情况,“舟状头”畸形尤为多见,一旦宝妈关注了这个点,那么随着大数据的推送,将会让宝妈陷入一个纠结的状态—自己家的宝宝是不是有同样的问题。于是就会出现一些被家庭争执的问题,老一辈觉得只要宝宝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没问题,而宝妈却不这样认为,认为没有搞清楚的,需要搞清楚,到底宝宝头形是不是有问题,不能靠感觉,所以这就出现了宝妈担心自己宝宝会是网络中讲的“舟状头”畸形的困惑。首先大家先要知道“舟状头”的由来。“舟状头”是矢状缝早闭的一种临床特征。颅缝早闭也称为“狭颅症”,而矢状缝早闭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矢状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骨只能向前后生长,左右生长受到阻碍,导致头颅外观狭长畸形。矢状缝早闭宝宝的头颅外观特点:头颅前后长,左右窄,额头凸,后脑勺凸,从侧面看上去头颅前凸后凸像个小舟,故称之“舟状头”,是一种病理性表现,也可以称之为“马鞍”。但有些矢状缝早闭并没有典型的“舟状头”的特征,只是单纯狭长,这就是导致宝妈不能分辨,这就是纠结的原因所在。“长头”并非“舟状头”。所谓“长头”是指因体位导致头颅前后长,左右窄,而额头凸出不明显,枕部部分凸出的一种生理性表现,也称“生理性长头”或“姿势性长头”。为什么讲是生理性的呢?是因为虽然头颅外观偏长,但颅骨骨缝正常存在,没有颅缝早闭的病理特征。所以“长头”并不是网上传播的那样讲的头颅偏长就是所谓的“舟状头”。那如何区分到底是病理性的矢状缝早闭呢?还是生理性的长头畸形呢?那这就需要通过医生的专业知识来鉴别,根据年龄、头围生长规律、囟门闭合情况、头形变化、睡姿情况、体格检查等等因素来综合判断。有些通过经验直接就能排除,而有些也需要进行检查,那检查分为外观扫描、颅缝B超、X平片、头颅CT颅骨三维重建。其中X平片、头颅CT颅骨三维重建是具有辐射性的,虽然儿童医院的影像学检查辐射比成人的偏小,不足以致病,但辐射那也是存在的。通过医生鉴别,哪些宝宝需要做检查,哪些宝宝需要做哪种检查,尽量避免或减少带有辐射的检查。2022年11月笔者在埃尔帕索儿童医院Jimenez教授那里学习颅缝早闭的微创手术治疗时,Jimenez教授已经做到了单纯颅缝早闭术前评估不需要行头颅CT检查,直接进行手术治疗。那么专业的头颅畸形专病医生需要具备什么知识点呢?除了掌握专科的常规疾病,医生还需要掌握宝宝从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三个方面交叉而又不同的知识点。医生需要查看相关书籍和最新的文献(因为国内此疾病诊治起步较晚,所以很多国内的书籍、教科书只是浅谈,而文献就要都以外文为主)。医生根据每个年龄段宝宝的情况,有的需要了解孕期胎儿B超的情况,有的需要了解出生时及出生后新生儿的头颅情况,头围大小及生长的曲线,前囟大小以及生长过程中闭合的情况,生长过程中头颅外观形状变化的情况。当发现了某种异常,需要如何矫正,如何治疗,是否要手术等等,这都是一个专业头颅畸形医生所要做的必修课。综合上述这些,具有一定诊疗经验的医生,才能进行头颅畸形的诊疗,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真正做到对宝宝的关爱至极。当然在宝妈搞不清的时候,最好不要纠结,可以通过网络医生平台找专业的医生,将照片、视频上传,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问诊等。如果当地医疗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将宝宝带到门诊找专业的医生帮您解除忧虑。
徐金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10日1756
0
4
-
四个月婴儿 双侧额颞部脑外间隙增宽,要紧吗?
肖庆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4日151
0
2
-
头盔无创纠正婴儿 胎头血肿导致的头型不正
靓丽宝宝,从“头”开始。婴儿胎头血肿并不少见,大部分宝宝在生后两个月内会逐渐消散,但是少部分病例出现机化变硬,严重影响外观。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诊疗头型案例数最多的临床工作者,沈医生开创性应用头盔无创纠正取得满意疗效。在此建议在乎宝宝完美头形的宝爸宝妈们至我的专家门诊就医咨询。
沈文俊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12日142
0
0
-
额缝早闭:三角头畸形
额缝早闭也是较常见的颅缝早闭类型,约占全部颅缝早闭的10-20%,发病率占第三位(国外也有报道是占第二位)。近3/4为男孩。根据不同的额缝早闭累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I,II,III三型,分别为轻中重。比较轻的I型额缝早闭只累及额缝外板,没有明显的额部三角头畸形表现,只有前额部的一条骨嵴,眼距和双颞间距也是正常的。除了I型之外,其他都是典型的三角头畸形。2-8%有家族史。由于额缝多在出生时已闭合,故大多于出生时即可表现为对称的三角头状畸形,可以能够早期发现。头型异常主要集中在前额部,额头由后到前逐渐变窄,至最前方形成一道纵向的突出的骨嵴(下图中红色箭头指示),从头顶向下看,患儿额头似顶点向前的三角形(下图中绿色五角星指示)。由于额缝与下方的额鼻缝相连,故额缝闭合时也常伴有额鼻缝的早闭加重眼眶畸形,表现为双侧眶上凹平,眼距缩小,双颞间距缩小。由于额缝早闭压迫双侧额部,故三角头畸形容易引起很多问题,约10%早期即可引起颅高压,约1/5伴有其他颅内外畸形,超过一半可伴有不同程度智力发育障碍或学习、语言障碍,这些在非综合征颅缝早闭中都是最高的。在典型三角头基础之上,还伴有其他颅内颌面部复杂畸形的就称为III型,III型伴有颅内畸形几率较高,需要术前核磁来明确。三种不同的额缝早闭的具体描述与治疗方式如下:由于已出现的智力障碍术后不能改善,手术可防止进一步发展,所以三角头畸形的手术治疗时机应适当提前,积极手术!
曾高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30日2660
0
7
-
宝宝长头可能是一种头颅畸形
有些宝宝头颅很长,妈妈以为睡成这样了,其实有一部分是因为病理性改变。这就是一个宝宝的头颅CT三维重建,我们可以看到头颅的前后径很长,就是因为中间的这条颅缝过早的闭合了,导致左右侧颅骨代偿性生长,前面和后面的颅骨代偿性增长,从而出现长头畸形,这在医学上叫做矢状缝早闭。
米伟阳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3日408
0
0
-
颅面畸形——pfeiffer 综合征
大家好,我是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米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罕见的遗传病,pfeiffer 综合征,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颅面畸形,这是通过CT数据重建的头颅三维图像,大家可以看到,头颅呈尖头畸形,就是因为多个颅缝过早闭合了,影响颅骨延展性生长;后脑勺的骨头好像蜂窝状,是因为脑袋压力非常的高,颅骨被吸收破坏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不仅脑袋外观难看,最重要的是影响大脑发育,甚至出现脑积水,失明等严重后果。这样的疾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希望大家一定要早期重视,得到及时治疗。
米伟阳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5日363
0
0
-
婴儿每天23小时戴“矫正头盔”,能养出完美头型?
“容貌焦虑”已经内卷到婴儿脑袋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家长为让孩子拥有“标准圆头”,在孩子刚四五个月大时,就量头定制“矫正头盔”,以约束头骨生长。结合“红星新闻”“江苏城市新闻”等调查,一副矫正头盔约重200克,费用在三四千元到2.8万元不等。至少要戴3个月,每天使用20-23小时,洗头洗澡时可以摘下。已经有不少父母带娃尝试,反馈不一。有父母称孩子的头型明显圆了、好看了。也有的说,矫正头盔就是“智商税”,孩子戴出一脑门湿疹。在江西南昌,一对4月大的双胞胎男婴戴头盔3个月后,头顶都出现不同程度凸起,其母称“就像奥特曼的头镖”。“临床上,骨科、脑外科等会针对一些病理情况,给婴儿使用头盔等矫形器。期间,孩子要定期接受医学观察、科学评估,及时调整头盔尺寸和施力点。非专业人士错误使用头盔,结果可能是限制骨骼发育、影响婴儿脑发育。多数“扁头”是睡出来的 宝宝“脑袋不圆”,在各国都是常态。 美国儿科学会(AAP)数据显示,至少1/4的美国婴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体位性斜头畸形”。在中国,约45%的2月龄婴儿会有这一表现。体位性斜头畸形是一个医学术语,也称作“体位性颅骨畸形”“扁头综合征”,包括中国父母常说的“偏头”“扁头”“短头”等,这和宫内、宫外受压都有关系。人类胎儿的头骨在出生前后并未完全定型。头骨柔软、富有弹性,各个骨片相互游离。这样的脑袋有个好处,即胎儿头部受到挤压会适当变形,能降低自然分娩的难度。但坏处是,如果受到外力,它可能长歪。1994年,AAP发起“新生儿仰卧睡眠运动”。至今,美国新生儿猝死率大幅降低,但扁头娃数量增加5倍。主要原因是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长时间仰躺或侧卧睡,受力侧的脑壳就会越压越扁。 所以,大多数的“扁头”“偏头”纯是睡出来。 也有一些病理性问题可能引起婴儿头颅畸形。比如颅缝早闭,即颅骨过早闭合。它会限制脑组织的发育空间。轻者头颅畸形,重者面部眼眶畸形,出现脑发育不良、影响智力,还可能伴有颅内高压、脑积水等。这种“偏头”歪得格外厉害,婴儿两只耳朵的位置一前一后、眼睛一大一小。这类孩子需要手术干预,最佳手术时机是4-10月龄。 此外,成骨不全症、婴儿脑积水和先天性颈椎畸形等,也可能导致头型异常。所以,遇到一个头型不佳的宝宝,首先要送去医院、进行医学评估。 头型能自己圆回去? “排除先天遗传疾病、代谢性疾病后,多数婴儿的头型是能自然矫正的。这也是正常、健康的矫正方式。”徐灵敏强调,没有外力作用,颅骨就是圆的。如果曾因受力而变形,那改变受力点,头型会慢慢长回来。2017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发表《睡姿矫正法治疗婴儿姿势性斜头疗效观察》。该文以73例体位性斜头患儿为研究对象,平均月龄不足8个月。研究发现,采用睡姿矫正2个月,孩子头型肉眼可见的好看了。其睡姿矫正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哪里不好看,就少用这侧脑袋睡。如果婴儿喜欢抱睡,要保持其头颅突出部位靠在成人手臂上。针对父母们担心的“万一睡不圆呢”“扁久了影响脑容量、导致脑损伤”,2019年,AAP官网发文指出:“我们经常被问到这两个问题。”AAP自问自答:“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数体位性斜头畸形是轻度的,注意观察和调整体态,肯定能慢慢圆回来。”随着婴儿会坐会爬,颅骨畸形的情况一般不会再加重。头骨发育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到青春期才会定型。即使成年后仍有些偏头、扁头,多数能靠头发盖住。对于父母关注的第二点,AAP援引研究称,在中重度的体位性斜头畸形中,观察到儿童期认知和学业方面得分可能较低。“这或说明头颅畸形和认知问题存在相关性,但不能说两者是因果关系。这提示要加强对中重度体位性斜头畸形婴儿的随访,及时干预。 ”谁、何时该用矫正头盔? 2016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发布指南,对矫正头盔的适用人群做出建议。指南称,体位性斜头畸形没有标准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年龄和畸形严重程度等,选择观察、主动复位治疗、物理治疗,以及佩戴颅骨成型矫正头盔等。有大量非随机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疗法,中重度体位性斜头畸形婴儿使用头盔矫正,颅骨形状改善更快、更显著。同年,AAP发布说明,称完全同意这一描述。AAP细化建议并指出,整体证据显示,保守疗法(复位和物理疗法)强调更换体位、改变头颅受力点,认可度高,适用于轻/中度畸形的小月龄儿。戴头盔适合中度至重度斜头畸形,且保守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的大月龄儿。这一建议的推荐强度为II级,即证据低级别、弱推荐。具体到“头盔何时戴效果最佳”,AANS和AAP未给出明确的时间窗。“必须记住,小婴儿的颅骨畸形首先要做的是简单观察或保守治疗。”AANS强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在《31例婴儿体位性颅形异常的处理》指出,4-12月龄或为头盔矫正的最佳时间。此时头骨的生长速度快,且有更大的延展性。要注意的是,不合理佩戴头盔,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第一,如果限制特定部位生长,那头就会往没受压迫的地方长,影响头型。这就解释了为何南昌双胞胎男婴会出现“奥特曼头镖”。如果尽早解除压迫、取下头盔,头型多是能长回去的,但需要时间。 第二,如果颅骨不长但脑实质长,或局部压迫严重,可能影响脑和神经发育。 《31例婴儿体位性颅形异常的处理》就提出,若以4个月为矫正治疗周期,期间要随访9-10次,对头盔进行渐进性调整,以使颅骨生长更匀称均衡。 “完美头型”怎么养? “头盔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但不会改变头颅形状自然改善的过程。它还可能带来过敏、异味、佩戴不舒服、抱孩子不方便等问题。”《英国医学杂志》早先发文指出,若不喜欢孩子睡成大饼脸、扁脑壳,要点就是“多动动”。 AAP也就此提出“Back to sleep, Tummy to play(仰卧睡,俯卧玩)”原则。包括睡觉时适当改变头部着力的位置,比如一会儿朝左、一会儿向右,避免总是头颅单一部位承压。当婴儿处于清醒状态时,多让他们趴着玩。每次换完尿布,也让孩子趴会儿,并且每天渐进地延长趴的时间。如果孩子老喜欢朝一个方向转头,父母还可以: 玩耍期间,用床铃或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孩子扭头; 抱孩子时,朝着他不太喜欢看的那一侧抱; 若孩子睡婴儿床,每天给他换换朝向,今天头朝东睡,明晚就头朝西放。
郝磊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05日824
0
5
-
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科普之四---物理治疗
关于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的治疗,分为两个方面,物理治疗和头盔矫正,本次重点和大家谈谈物理治疗。 所谓物理治疗,就是把睡偏的脑袋用合适的方法再给挤回来!物理治疗非常适用于3月龄及以下的宝宝,这时候宝宝一般比较乖,吃饱了放下就睡,摆个位置就老老实实这么睡,物理治疗只要方法正确,付出耐心,就能在1-2月内见到成效,并且不产生额外的费用,对于广大普通家庭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对于物理治疗,首先也需要明确颅腔生长的规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婴幼儿的颅腔发育,如前一节所述,其原动力来源于脑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故而要头颅恢复理想的形状千万不要忽视脑组织对颅腔发育的影响,要利用好这股重要的力量,这就自然牵出了第一点。 一:多抱孩子,不要把孩子长时间放在床上,婴幼儿长时间躺着,脑壳一直在受力,当然不好长出好形状,抱孩子的时候颅骨受力很少,正是发挥重要力量的好机会。 二:不要想当然全部睡眠姿势都加在孩子畸形的对侧,首先要加强在畸形对侧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能完全倚重此法,这不是夹核桃,有可能引起新的畸形;其次是孩子能不能很好配合是个问题,故而不可完全采纳;再次需要重复,颅腔发育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脑组织的生长,不要只想到用睡姿把头型再睡回来,要用好自然的力量。 三:一岁以下的孩子并不建议使用枕头,当下流行的各种定型枕,目前已经普遍认为可能是交智商税了。 四:纠正睡眠偏好,这一点很重要,什么是睡眠偏好呢,就是孩子为什么会喜好偏向一侧睡呢?这个要仔细寻找原因。 举个例子,斜头畸形近80%发生在右侧,是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自然很顺手的就把孩子抱在左侧怀中,特别对于新生儿,在母亲左侧怀中可以很清楚听到母亲的心跳,这种环境与怀孕时子宫内的环境似曾相识,对宝宝很有安全的感觉,并且右侧一偏头就可以吃到奶,这样的环境下,对孩子就容易养成一个向右侧睡眠的偏好,朝这个方向比较舒服,那就为头颅畸形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例子,不要固定的睡在孩子的一侧,婴幼儿粘着父母,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妈妈,这是天性,宝宝会朝向母乳熟悉的气味方向找妈妈,这也是导致头颅畸形的一个可能诱因,故而需要把孩子放在父母不同的侧面。 第三个例子,对稍大点的宝宝,窗户的亮光或者门那一边的动静,也可能是让宝宝觉得有意思的事,就爱朝着那个方向睡,每天都要注意改变宝宝的睡眠方向,床头床尾常换,避免产生固定朝某个方向的睡眠习惯,让头部都能均匀的受力。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大致描述了可能导致宝宝睡眠偏好的原因,当然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诱因,这个需要父母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五:每天在宝宝清醒时,给予3-30分钟的俯卧位,国外将其称为tummy time,就是让孩子每天都趴一会,也有助于降低头颅畸形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此前文中有提过,在90年代时因为防止婴儿猝死不让孩子趴着睡,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一定要注意是在宝宝清醒时才趴着,可以让孩子趴在父母的胸前,趴在床上时可以在胸前垫个毛巾滚子,或者趴在一个斜面上,都可以辅助宝宝头部。 六:注意房间的舒适性,太潮太热太吵,孩子睡眠不安稳,容易反复变化体位,影响治疗。 七:注意孩子有无斜颈等导致头颅畸形的病因。 总之,就是用各种办法,让宝宝头部的各个角度都能均匀的受力。 物理治疗比较适合3月龄以内的宝宝,超过3月龄,由于孩子的活动能力增强,物理治疗的效果常会打折扣,所以我们的宗旨还是尽量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效果不仅好,还能节省很多的费用。 如果宝宝经过物理治疗效果不好,在3岁之前头颅还有一定自我修正能力,轻微的头颅畸形也不必太过于忧虑,如果比较明显可能就需要进一步头盔矫正,关于头盔矫正,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暂时就不赘述,写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早发现早治疗,在没有医疗背景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治疗就很棒了,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吧。 祝各位宝宝健康成长!
刘源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9日743
0
2
-
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科普之一---概述
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Positional Skull Deformities),也有叫做姿势性头颅畸形,都是一个意思,听起来好高深的样子,说白了就是咱老百姓常说的把小孩头睡偏了。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都可能有人头颅外形有点特殊,正常的头颅外形是比较接近审美意义上的近圆形,但有些人可能后脑勺儿是扁的,或者后脑勺儿是偏的,或者头扁长扁长的,这些都是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的结果。这种畸形对大脑的功能影响不尽一致,轻度的仅仅是影响美观,严重的是有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或者面容的不自然,那么位置性头颅畸形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它的前世今生。医学界对这种头颅畸形的认识真还不太长,以前大家都没太关注,无论国内国外,什么肤色和人种,都不太当回事,纯粹流于民间的各种认识。在90年代,美国的儿科医生提出了为避免发生婴儿猝死,建议平躺睡觉的理论,确实明显降低了婴儿猝死的发生,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随后大家发现突然间多出了很多后脑勺儿睡的扁扁的孩子,因为按照这个理论,婴儿睡眠时要尽量的平躺,而不侧卧,更不能俯卧(就是趴着睡),宝宝基本就是后脑勺受力,结果出现了大量的把头睡的扁扁的宝宝,从此之后,位置性头颅畸形一词提到了儿科医生的案头,大家也开始逐渐关注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问题。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于仅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有大约25%的概率会出现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问题,而对于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则有近50%的概率可能会遇到此类问题,察觉到宝宝头型不佳常常是在出生几周后或几个月后,对于这种现象,由于文化背景、医疗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态度也非常不一致,有些人认为无所谓,孩子再长大点就好了,最不济就是不太好看而已,也有些人担心会影响孩子的颜值,甚至智力。从目前的研究看,位置性头颅畸形是可防可治的,轻微的头颅畸形对孩子也影响不大,但是某些严重的畸形,由于头颅形状的异常,可以继发面部的畸形,甚至头、颈姿态、机能的改变,严重的畸形对智力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对于广大缺乏医疗知识的父母们,早期认识这种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一些儿科相关的医务人员,毕竟对这种病的认识还只是近些年的事,多做些科普,提高大家对这种头颅畸形的认识是很有裨益的。现在我们就来说说位置性头颅畸形的表现。对于婴幼儿的颅腔,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弹性的空腔,当一侧长时间单一受力,该处就会发生形变,同时婴幼儿时期脑组织正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脑在颅腔中膨胀生长的力是保持颅腔不断扩大的力量源泉,那么该处颅腔受压变形,脑组织就会推动相邻部位的颅腔扩张代偿,就如同挤压一个有弹性的橡胶球一样,明白这些道理就好理解后面所要介绍头颅畸形的表现。常见的几种头颅畸形:斜头畸形如该图例,宝宝长期右侧睡,右侧枕部(就是后脑勺儿)扁平,由于颅腔是弹性的空腔,从垂直投影上看颅腔被压成平行四边形,左侧后脑勺儿后凸,同时右侧的额部也前凸,相应的右侧耳朵也朝前移位,这样就五官不整了。短头畸形是由于宝宝长时间平躺睡觉,双侧的后脑勺儿同时受压呈现扁平的形状,出于代偿顶部明显凸出,从前额到头顶肉眼看见陡峭的斜坡,两侧则朝外凸出,从垂直投影上看头颅的前后径变短,而左右径增宽,如同放在桌上的水球,扁了,额头到后脑勺的距离也缩短,所以也被称为“短头”畸形。舟状头畸形相对于短头畸形是另一个极端,宝宝基本不平躺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侧侧卧睡,两侧颅腔壁长时间受压,导致颅腔两侧受压变扁,额头和后脑勺向前后凸出,从垂直投影上看前后径明显大于左右径,这种形状就被形象的称为“舟状颅”。 宝宝出现位置性头颅畸形后,会有什么改变呢?会有危害吗?请听下回分讲,《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科普之二---危害》。
刘源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24日2884
0
0
-
我们是无脑回畸形的,有方法治疗吗?
中国脑健康日直播义诊2021年09月15日607
0
0
相关科普号

肖庆医生的科普号
肖庆 主任医师
航空总医院
神经外四科
3556粉丝31.8万阅读

杨斌医生的科普号
杨斌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颅颌面整形五科
6702粉丝22.9万阅读

徐金医生的科普号
徐金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外科
979粉丝3.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曾高 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颅脑先天畸形 35票
脊髓拴系综合征 35票
脑血管畸形 21票
擅长:儿童神经外科:儿童脑肿瘤,脑血管畸形,颅缝早闭,小脑扁桃体下疝,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脊髓拴系,儿童颅骨修补,痉挛性脑瘫 -
推荐热度5.0詹琪佳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童医院 神经外科
颅脑先天畸形 40票
小儿脑瘫 5票
脊柱裂 1票
擅长:儿童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脑和脊髓肿瘤、先天性畸形、颅缝早闭、小头畸形、脑瘫、颅脑脊髓损伤、脊髓拴系和脑积水等),运用多学科综合方案治疗复杂神经系统疾病。 -
推荐热度4.6张晨冉 主任医师上海新华医院 小儿神经外科
脑肿瘤 24票
颅脑先天畸形 18票
蛛网膜囊肿 16票
擅长: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干肿瘤、蛛网膜囊肿、脑积水、颅缝早闭、脊髓拴系和难治性癫痫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