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诊断与治疗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Congenital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s,CIPSS)是一种极罕见的血管畸形,其异常分流常位于肝内的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之间。先天性门体分流(包括肝外门脉分流和肝内门体分流)的发生率为1∶30000,而肝内门体分流的发生率低于肝外门体分流。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肝脏肿大、脾大、腹水等症状。此外,由于门体分流的存在,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黄疸等表现。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首选方法。它具有无创、实时、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对分流量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鉴别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与其他疾病,如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等。此外,血氨测定、肝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诊断。通过对小儿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观察到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位置、大小和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门体静脉分流程度与患儿的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分类类型1:右门脉与下腔静脉间有恒定直径的管道相连;类型2:局部分流,在单个肝段内有一个或多个小的通道连通外周门脉分支与肝静脉分支;类型3:通过瘤样扩张的囊腔连接的外周门静脉和肝静脉;类型4:外周门静脉和肝静脉在几个节段内的多重连通。类型5:静脉导管持续开放。对于IPVS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和结扎手术,但近年来介入治疗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栓塞或弹簧圈封堵的方式,有效减少门体分流,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肝功能和并发症,介入治可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而手术治疗则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肝内门体静脉分流和合并的肝内其他病变。药物治疗在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约有30%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即可实现门体分流关闭,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介入治疗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成功率可达95%以上。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包括肝功能改善、腹胀等症状减轻等。同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这些数据表明,介入治疗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严重的肝内门体静脉分的必要手段,但存在手术风险和禁忌症,如肝功能严重受损和凝血功能异常等。新型药物在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治疗中得到广泛研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手术治疗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主要适用于分流量较大、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通常在患儿年龄较大、肝功能较好时进行手术,以降低分流量、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对于部分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陈晓峰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15日 355 0 3
相关科普号
高振明医生的科普号
高振明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胰外科
1413粉丝9万阅读
陈晓峰医生的科普号
陈晓峰 主治医师
西安市儿童医院
肿瘤(血管瘤)介入中心
2115粉丝3939阅读
孙春权医生的科普号
孙春权 副主任医师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肝胆外科
186粉丝2.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