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关于膀胱肿瘤的电切,你要知道的知识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既是诊断方式也是治疗手段,是目前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英文简称TURBt,俗称为“电切”。电切是使用电切镜,通过患者的尿道进入膀胱进行手术,没有皮肤可见的伤口。电切镜是在膀胱镜基础上增加了切除环,通过高频电外科发生器输送切割电流和凝结电流。患者需要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在TURBt手术时,医生要先进行仔细的膀胱检查,这也就替代了膀胱镜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影像检查高度怀疑肿瘤,可以直接手术不做局麻膀胱镜的原因。医生要评估肿瘤大小、部位、数量,以及两侧输尿管口的位置和喷尿情况。确定肿瘤后,进行切除,切除范围至少应达到肌层,这样可以提供足够标本判断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切除边缘应扩大到肿瘤外2-3cm范围,直到肉眼判断肿瘤已切干净。手术以后标本要送病理化验,可以得到膀胱癌的诊断,至此,医生可以结合手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时那种类型的膀胱癌,以及膀胱癌的分期和分级,评估肿瘤的危险程度,并对患者后续治疗进行下一步的指导。 什么是“二次电切”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电切后被医生告知需要过几周再做一次电切,往往会引起患者的疑惑,是不是手术没做干净?其实,这是国内外泌尿医学界的规范做法,称之为“二次电切”,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 对于高危肿瘤,电切术后肿瘤残留率很高。高危肿瘤就是那种多发,高级别,T1期的肿瘤。研究表明,即使在欧美如Mayo,MDAnderson等世界著名的癌症中心报道的数据也在26%-51%之间。因此,有必要对高危的肿瘤进行二次电切,彻底消灭残余肿瘤。第二, 对于T1期的肿瘤,电切术后病理有分期不准确风险。T1期肿瘤就是已经侵犯到固有层的肿瘤,这个在后面的肿瘤分期会详细讲到,也就是说,部分术后病理评判为T1期的患者事实上已经有肌层浸润了,这比例约为8-11%。尤其是对于电切标本里面没有肌层的患者来说,这个分期不准确比例更高。如果已经是肌层浸润了,还按照非肌层浸润肿瘤进行保膀胱治疗,会影响患者生存。因此,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在首次电切后短期内接受二次电切,:1)首次电切不充分;2)首次切除标本中无肌层组织;3)T1期肿瘤;二次电切的时机通常在首次电切2-6周后进行,其目的主要是更准确分期,减少肿瘤残留,从而降低复发风险。什么是膀胱肿瘤的整块切除实际上,任何一种技术不是完美的,存在各种缺陷,TURBt手术虽然目前是非肌层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但手术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将膀胱肿瘤以零碎的方式切除,这实质上违背了一贯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理论,即应尽量将肿瘤整块切除,以防止肿瘤的残留或扩散。此外,切碎的标本也使得以病理医生难以辨认,往往无法分辨肿瘤浸润深度,这也就是为什么TURBt手术总是有分期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兴起了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技术(En-Bloc)在传统电切基础上加以改进,由肿瘤底部开始将肿瘤完整切除。因近年来能量平台技术进步,包括等离子、激光等设备的运用,可以做到更精准切割,将肿瘤与肌肉层清楚分离。整块切除的组织更完整,病理判断更准确,复发率更少。下面的短视频是上海十院运用等离子纽扣电极做的整块切除,视野清晰,肿瘤切除完整。
刘晟骅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01日1847
1
0
-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留置尿管我们该怎样维护?
膀胱肿瘤患者在做完电切术后都需要留置尿管,经常有患者会问我该如何维护尿管、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我就详细讲一讲。01 什么是膀胱肿瘤电切?首先,先带大家了解下膀胱肿瘤电切是什么。膀胱肿瘤由于侵犯深度、数量等原因,小部分患者需要切除膀胱,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做一个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医生们管这个手术叫做TURBT,或简称BT),就可以把膀胱内的肿瘤切除干净。这个手术身上没有伤口,术后配合其他治疗(如膀胱灌注等),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不错的疗效,因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做完手术后,通常我们需要给患者留置尿管。02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为何要带尿管?很多患者觉得带尿管不舒服,想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带,其实,术后留置尿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身上虽然看不见伤口,但是膀胱内部有伤口,加之切除肿瘤后伤口区域的膀胱壁较正常膀胱壁要更薄。对于肿瘤侵犯深度比较深,术中切除深度比较深、范围比较大的患者,手术区域的膀胱壁在膀胱充盈时甚至可呈半透明状。因此,为了让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可以充分有效的休息(不储存尿液),以避免伤口处膀胱壁张力过高(轻者出血,重者甚至可以破裂穿孔),患者术后需要带尿管,使膀胱内的尿液持续流出,膀胱始终处于空虚状态得到休息。2、同时,由于术后伤口区域多少会有渗血的情况,这些血液在膀胱内如果不及时排出,可凝结成血块,堵塞尿道,导致患者无法排尿,进而尿液会潴留在膀胱内使膀胱过度充盈,甚至使切口撕裂进一步诱发出血。为了方便术后冲洗膀胱,让膀胱内的血液及时排出,患者术后需要带尿管。03 带尿管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尿管通畅情况,一旦堵塞,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为了让膀胱内出血及时排出,大部分患者会接水冲洗,家属可配合护士,使用热水加热冲洗液至体温温度,这样可让患者更舒适。部分患者带尿管会有不适感,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配合药物治疗。不要拉扯尿管,如力度过大尿管拉出,可导致严重的尿道撕裂。站立或活动时,尿管需从裤脚处穿出,不得从腰部穿出,要保证尿管最高处也低于会阴水平。尿管高度过高,尿液引流不通畅。如可以吃饭喝水的话,建议多喝水,保证一定尿量,冲洗膀胱尿管。04尿管什么时候拔?“大夫,我能不能早点把尿管拔了?”这是很多患者都会问的问题,但影响尿管拔除时机的因素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判断。大部分患者,通常在术后2-3天左右拔除。对于尿道狭窄的患者,如术中扩张了尿道,可能需术后1-2周左右拔除。如术中切除深度比较深,伤口处膀胱壁比较薄,带尿管时间也会适当延长到1周甚至更长。如术后出血时间较长,为了保证膀胱内血液及时引流出,拔除尿管时间也会变长,需要等到出血情况改善后才可以拔除。对于部分肿瘤体积小,数量少,深度浅,创伤小的患者,术后1-2天即可拔除。总之,就是一句话,配合医生的安排就不会错。05 拔除尿管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尿管拔除后,很多患者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带尿管了!”但其实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多加留意:多喝水,勤排尿,相当于起到冲洗膀胱的效果,有助于保持膀胱内清洁。有尿意及时排尿,避免憋尿,以免膀胱内伤口张力过高出血。男性患者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会导致前列腺充血,进一步造成排尿困难。尿管拔除后,可能出现暂时的尿频尿急,不用担心,一般1-2天即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拔除尿管后,血尿可能会加重,如出血尿颜色较淡,一般不用担心,多喝水多排尿即可。如血尿持续不缓解,或不断加重,需门急诊处理。如血尿颜色较深,甚至为鲜血,需立刻就诊。少数患者拔尿管后出现无法排尿的情况,可能需要重新放尿管。通常见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杜鹏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2月25日2462
0
1
-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留置尿管该怎样维护?
膀胱肿瘤患者在做完电切术后都需要留置尿管,经常有患者会问该如何维护尿管、有哪些注意事项,请看下面的详细讲解。01 什么是膀胱肿瘤电切?首先,先带大家了解下膀胱肿瘤电切是什么。膀胱肿瘤由于侵犯深度、数量等原因,小部分患者需要切除膀胱,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做一个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医生们管这个手术叫做TURBT,或简称BT),就可以把膀胱内的肿瘤切除干净。这个手术身上没有伤口,术后配合其他治疗(如膀胱灌注等),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不错的疗效,因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做完手术后,通常我们需要给患者留置尿管。02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为何要带尿管?很多患者觉得带尿管不舒服,想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带,其实,术后留置尿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身上虽然看不见伤口,但是膀胱内部有伤口,加之切除肿瘤后伤口区域的膀胱壁较正常膀胱壁要更薄。对于肿瘤侵犯深度比较深,术中切除深度比较深、范围比较大的患者,手术区域的膀胱壁在膀胱充盈时甚至可呈半透明状。因此,为了让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可以充分有效的休息(不储存尿液),以避免伤口处膀胱壁张力过高(轻者出血,重者甚至可以破裂穿孔),患者术后需要带尿管,使膀胱内的尿液持续流出,膀胱始终处于空虚状态得到休息。2、同时,由于术后伤口区域多少会有渗血的情况,这些血液在膀胱内如果不及时排出,可凝结成血块,堵塞尿道,导致患者无法排尿,进而尿液会潴留在膀胱内使膀胱过度充盈,甚至使切口撕裂进一步诱发出血。为了方便术后冲洗膀胱,让膀胱内的血液及时排出,患者术后需要带尿管。03 带尿管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尿管通畅情况,一旦堵塞,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为了让膀胱内出血及时排出,大部分患者会接水冲洗,家属可配合护士,使用热水加热冲洗液至体温温度,这样可让患者更舒适。部分患者带尿管会有不适感,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配合药物治疗。不要拉扯尿管,如力度过大尿管拉出,可导致严重的尿道撕裂。站立或活动时,尿管需从裤脚处穿出,不得从腰部穿出,要保证尿管最高处也低于会阴水平。尿管高度过高,尿液引流不通畅。如可以吃饭喝水的话,建议多喝水,保证一定尿量,冲洗膀胱尿管。04尿管什么时候拔?“大夫,我能不能早点把尿管拔了?”这是很多患者都会问的问题,但影响尿管拔除时机的因素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判断。大部分患者,通常在术后2-3天左右拔除。对于尿道狭窄的患者,如术中扩张了尿道,可能需术后1-2周左右拔除。如术中切除深度比较深,伤口处膀胱壁比较薄,带尿管时间也会适当延长到1周甚至更长。如术后出血时间较长,为了保证膀胱内血液及时引流出,拔除尿管时间也会变长,需要等到出血情况改善后才可以拔除。对于部分肿瘤体积小,数量少,深度浅,创伤小的患者,术后1-2天即可拔除。总之,就是一句话,配合医生的安排就不会错。05 拔除尿管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尿管拔除后,很多患者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带尿管了!”但其实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多加留意:多喝水,勤排尿,相当于起到冲洗膀胱的效果,有助于保持膀胱内清洁。有尿意及时排尿,避免憋尿,以免膀胱内伤口张力过高出血。男性患者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会导致前列腺充血,进一步造成排尿困难。尿管拔除后,可能出现暂时的尿频尿急,不用担心,一般1-2天即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拔除尿管后,血尿可能会加重,如出血尿颜色较淡,一般不用担心,多喝水多排尿即可。如血尿持续不缓解,或不断加重,需门急诊处理。如血尿颜色较深,甚至为鲜血,需立刻就诊。少数患者拔尿管后出现无法排尿的情况,可能需要重新放尿管。通常见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杜鹏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11日2006
0
0
-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如何复查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查,按照EORTC膀胱肿瘤复发和紧张评分量表,把患者归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 无论低危,中危或者高危组,术后三个月均要复查一次膀胱镜。所有的膀胱镜复查前均需提前两周停止膀胱灌注。 低危组,术后三个月复查膀胱镜无肿瘤复发者,随后的术后两年内每半年复查膀胱镜,两年无复发者,两年至五年每年复查一次膀胱镜。 高危组,术后两年内每三个月均要复查一次膀胱镜,两年未复发者,两年至五年每半年复查一次膀胱镜。 中危组,视患者具体情况,复查频率居低危组和高危组之间。
李鹏超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10日1794
0
6
-
膀胱肿瘤电切术(保留膀胱手术)术后复查随访指南
部分膀胱肿瘤的患者可以进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目前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也有少数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由于膀胱肿瘤有容易复发的特性,手术后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随访。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建议:1.单发,肿瘤直径<3cm,病理类型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建议在术后3个月进行一次膀胱镜检查。如果未发现肿瘤复发,建议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膀胱镜检查。开始的2年每半年检查一次膀胱镜,三个月做一次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的超声检查,建议每年检查一次泌尿系CT检查。无复发情况下,建议之后每年1次膀胱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或者CT检查)直到5年。2.多发,或者多次复发,病理类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原位癌的患者应在术后3个月进行膀胱镜检查。如果未发现肿瘤复发,随后的膀胱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或者CT检查)应该2年内每3个月交叉重复进行1次,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泌尿系CT检查。在无复发的情况下,建议之后每6个月重复1次直到5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3.部分患者的随访复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建议:1.病理发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建议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行原病变部位电切术一次(二次电切手术-rTURBt),了解膀胱内情况及切除肿瘤后病变部位基底部是否还有肿瘤组织残存。2.病理发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如果选择采取保留膀胱手术方式,建议应在3个月进行膀胱镜检查,并再次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未发现肿瘤复发,随后的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应2年内每3个月1次,2到5年每6个月重复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3.病理发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如果无法在膀胱镜下切除肿瘤,应该考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部分患者的随访复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上是临床常用方案结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汪良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09日3806
1
1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尿痛,尿频,尿急
大家都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是经尿道的微创手术,表面上没有刀口,实际上是刀口看不见。它通过尿道进到膀胱,并在膀胱内进行操作。问题来了,部分病人尿道不适很大,或者比较小,而我们的镜子为了能操作,并进出水,一般都做的比较大,因此,进镜子的时候有时会插伤尿道粘膜,而且操作过程中,镜子一直压着尿道,时间长了,也会导致尿道损伤,这样病人做完手术后就会出现排尿不畅。由于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尿管,尿液不需要经过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当拔除尿管后,排尿时会出现尿道烧灼感,尿痛,尿急,甚至排尿不出来。此外由于膀胱进行了电切术,术后膀胱创面会有些炎症,充盈尿后会出现不舒服,出现尿频男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时会压迫前列腺,导致术后排尿不畅;部分肿瘤位于膀胱颈,电切后也会排尿不舒服,部分病人膀胱内肿瘤很多,手术切除范围很广,术后尿频更多见所以术后出现这些表现很正常,但是如果出现排尿不出来,肚子胀,甚至血尿,就一定要去看医生,因为膀胱一充盈过度,就可能出现膀胱创面出血,严重的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曾有一个病人,术后坐飞机,等时间长了,憋尿,拉不出尿,血尿,重新入院手术。所以尿频,尿急,尿痛不适,短期内会正常,一般1周左右消失,如果严重的需要进一步积极治疗。在经过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早期要多喝水,加大尿液冲洗膀胱,减少不适,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也可以吃点比如卫喜康等药物,可以抑制膀胱痉挛收缩,减少尿频尿急如果持续尿频尿急,还需注意有没有尿路感染,做个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可以加强抗生素使用。本文系郭胜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郭胜杰医生的科普号2018年08月18日5632
2
6
-
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还需要做治疗和复查吗?
在我们国家,男性的膀胱癌发病率是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也是可以发生膀胱癌的,但一般45岁开始逐渐升高。膀胱癌分肌层浸润性和非肌层浸润性两大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以前又称为浅表性膀胱癌,就是膀胱癌根部浅,没有长到膀胱肌肉层里面,在第一次出现膀胱癌的病人中,有70%左右的是非肌层浸润性的(如图中Ta,T1,Tis标识的肿瘤)。针对这种肿瘤,我们一般采取的是经尿道膀胱癌切除的方式。那么在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肿瘤还会再发吗?根据临床治疗的要求,医生一般会根据手术中发现的肿瘤的个数和肿瘤的大小,还有术后的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以及肿瘤是第一次发,还是复发等指标,将病人分为复发低、中、高危三组。低危病人1年复发率15%,5年30%;中危组病人1年复发率38%,5年62%;高危组病人1年复发率达61%,5年78%。针对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如此高的肿瘤复发率,有人会问:那膀胱癌还需要手术治疗吗?答案是肯定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之后,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预防肿瘤的复发,这就是膀胱灌注治疗。什么是膀胱灌注治疗?就是借助导管将治疗药物灌注到膀胱内对膀胱起治疗和预防作用。膀胱灌注治疗的主要目的:消除膀胱癌术后残余肿瘤,预防膀胱癌的复发,有些能预防肿瘤进展到恶性程度更高的肿瘤,从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保留膀胱的机会。因此,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我们必须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灌注治疗包括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灌注免疫治疗。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用法。常用的灌注化疗药物有: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吉西他滨、丝裂霉素、羟喜树碱等。吡柔比星,一般使用30-50mg;表柔比星,一般使用50-80mg;吉西他滨,一般使用1-2g;丝裂霉素,一般使用20-60mg;羟喜树碱,一般使用10-20mg。常用的灌注免疫治疗药物有:卡介苗和干扰素,但现在以卡介苗为主。卡介苗,一般使用120mg。膀胱癌病人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哪一种药物做膀胱灌注最好?其实,这同样也是医生关注并希望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往往针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使用的药物可能并不相同;而同一个医生,对不同的病人,虽然病情相似,使用的药物可能也不相同。那么,是医生用错了吗?显然,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同呢?其实,除了卡介苗规定主要用于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膀胱原位癌,也可选择性用于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尤其是应用过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复发的膀胱癌;其他化疗药物没有规定一定适合某一个膀胱癌病人使用。之所以出现这种药物使用的不同,与病人的经济条件、药物副作用、每个医院药房药物的品种、医生的用药习惯等有关。比如,有些病人经济条件不好,医生就会尽可能选择便宜的药物,即使这个病人最适合使用卡介苗,但实际上这个病人最终因为经费原因往往不会选择卡介苗;有些外地病人,在我们医院使用一种化疗药物术后即刻灌注后,回当地继续灌注治疗,但是没有相同的药物,往往我们会建议病人可以使用当地的其他药物灌注化疗,但病人不理解,认为我们刚开始使用的药好,不惜多花时间和金钱,要来我们医院继续使用最初使用的药物。因此,除非医生特别建议使用的灌注药物,其他的,不要强求和别的病人一样,具体使用什么药物、多大量,医生和病人可以根据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并根据副作用等进行调整。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应该做膀胱灌注治疗。那么,是否只要灌注治疗了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除了按照规律做膀胱灌注治疗,我们还要定期复查,复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是否存在膀胱肿瘤的复发,并根据复发的情况,制定后期治疗方案。术后复查的内容有哪些呢?在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最主要的检查就是膀胱镜检查,当然,超声、尿常规、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也有一定价值,但不能替代膀胱镜检查。有些人觉得膀胱镜检查很痛苦,尤其是老年男性,往往拒绝膀胱镜检查,这样就可能延误或漏掉一些膀胱癌复发的诊断。术后多久复查一次呢?所有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3个月时都要做第一次膀胱镜检查,然后根据膀胱癌复发的危险程度,制定以后的复查方案:高危:术后第0-2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第2-4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术后第5年一直到终生,每1年复查1次。低危:术后第3个月,复查第1次;术后第1年,复查第2次;术后第1-5年,每年复查1次;中危:复查方案介于低危和高危之间,推荐一个方案如下: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各复查1次;术后第1年,复查第3次;术后第2-3年,每6个月复查1次;术后第4-5年,每年复查1次;术后第6年至终生,每2-3年复查1次在复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肿瘤复发,那么就要根据复发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再次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或膀胱癌全切+回肠膀胱术。如果再次做经尿道膀胱癌切除,切除后的治疗和复查方案就要重新开始;如果做膀胱癌全切,就要按照膀胱癌全切的方式进行治疗和复查(后续有文章专门介绍)。膀胱癌手术后坚持正确的治疗和规律的复查,能够明显提高膀胱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战!声明:文字来源于个人工作总结和参考中国CUA及美国NCCN治疗指南,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方针强医生的科普号2017年06月04日3548
3
5
-
全膀胱术后泌尿造口康复指导
泌尿造口是因为膀胱疾病需做全膀胱切除手术,目前主要用于膀胱癌。手术时在腹腔内游离一段回肠,然后将两侧输尿管连在回肠上,回肠一端被缝合,另一端在腹壁上作一可排尿的造口。手术后小便不再储存在膀胱之中再经尿道排放出来,而是经造口不断流出来。正常泌尿造口的黏膜是红色的,有光泽,与口腔黏膜颜色一样,其直径约2-2.5厘米,突出周围皮肤约2-3CM,刚作完手术时,造口会因为水肿而肿大,然后渐渐消肿,一般2-3个月后其大小基本固定下来,造口黏膜是没有感觉神经的,所以触摸它没有任何感觉。造口处会有肠粘液分泌,注意及时清理,一防止黏液堵塞造口。造口袋更换时首先要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并且彻底擦干,根据造口的大小裁减造口袋粘胶的中心,一般比造口大1-1.5CM即可,关闭造口袋底部排放阀,撕去粘胶保护纸,将造口底盘紧密贴在造口周围皮肤上,然后连接造口袋。取下底盘时,一手按住皮肤,一手漫漫剥离,切不可强硬撕离以免造成皮肤损伤。造口袋可用清水冲洗,造口袋存储在室温干爽环境,不能将造口用品放在高温潮湿环境里,不能在阳光直射下放置,不能放在冰箱等低温设施内保存,不宜长期存放。造口患者应避免穿紧身衣裤,以免压迫磨擦造口,影响血液循环。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减少感染概率,莴笋在尿液中会产生强烈的臭味,应尽量避免。携带造口患者可以洗澡,洗澡时可有造口袋覆盖造口或拿开口袋,以淋浴方式来清洗身体及造口,注意不要用力擦造口或碰撞造口,中性肥皂不会刺激造口,也不会流入造口。为防止造口疝,应避免腹压增加的举动,如提重物,剧烈咳嗽或经常用力排大便等。避免造口处撞击,以免损伤。本文系沈文浩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沈文浩医生的科普号2017年03月30日5792
5
6
-
全膀胱切除真这么可怕吗?
83岁的老李因血尿经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医生建议老李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咋听到“生癌”的消息,已让老李五雷轰顶,其后又听到要把膀胱切除的建议,更让老李无法接受---如果没有膀胱,小便将无时无刻从体内流出来,不但今后要每天守着尿袋,时时提防尿液漏出,更是无法洗澡擦身,不能出门走亲访友,身上散发的“尿骚臭”一定会让人退避三舍。老李所需接受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一些多发,反复发作以及转移危险性大的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需切除患者的全部膀胱,还包括男性的前列腺,精囊及女性的部分阴道壁,由于膀胱是人体中的储尿排尿器官,因此膀胱被切除之后必须要在手术中重新建立引流尿液到体外的途径。目前临床采用的全膀胱切除后尿液引流途径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外引流及内引流两类。外引流即直接将尿液引流至体外,通过体外尿液收集装置持续收集尿液,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输尿管皮肤造瘘法和回肠输出道法。前者直接将输尿管由后腹壁转移至前腹壁,通过前腹壁的造口,将肾脏产生的尿液经过输尿管直接引流到体外;后者则先要切取一段小肠,然后将输尿管连接到这段小肠的一端,随后将小肠的另一端由前腹壁引出,肾脏产生的尿液需经过输尿管,小肠,再流出体外,虽然回肠输出道较复杂,还需切取一段额外的小肠,但不容易出现输尿管皮肤造瘘中常见的输尿管无法拉出腹壁,皮肤造瘘口挛缩,逆行肾盂感染等并发症。内引流则需要以部分消化道作为尿液储器,将尿液通过消化道经体内途径排除体外。内引流又有很多方式,最早的内引流方式是“尿粪合流”,即将尿液直接引流到肠道中,通过肠道来储存尿液,最后患者以排便的方式经肛门排出尿液,但这种方法因存在较多并发症现在已基本被淘汰。现在最流行的内引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新膀胱,先切取一段较长的消化道(大概是回肠输出道中切取肠段的4-5倍)将其折叠重塑成球形,作为储尿囊或“人造膀胱”,随后将输尿管及尿道分别与此储尿囊连接,这种方式可以使患者在全膀胱切除后仍然保持生理排尿方式,但由于有较高尿道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此这类手术对患者的选择较严格,另外由于肠壁的收缩力远远弱于膀胱的收缩力,新膀胱重建后还存在尿液排空不完全导致肾脏功能损害以及尿失禁等并发症;还有一种可控内引流尿液方式称为腹壁可控尿流改道,与新膀胱最大区别在于肠道储尿囊并不与尿道连接,而是通过阑尾或另一段经剪裁后较细的肠管,将储尿囊与腹壁或脐孔相连,平时肾脏产生的尿液储存在储尿囊中,不会从腹壁漏出,而患者需定时(通常为2-3小时)经脐孔或腹壁的造口插入导管,引流“人造膀胱”内的尿液。可见现代医学已经为接受全膀胱切除的患者设计了很多替代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差异较大,且各有优缺点,但每位患者只能接受其中的一种方法,通常泌尿外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生活方式,伴随疾病等选择一种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有时手术前医生还会征求患者的意见,确定最终的尿液引流手段。经过医生耐心细致地讲解和释疑,老李冷静了下来,考虑到已经年过80,不适合再承受长段消化道切除的手术打击,最终老李接受了回肠输出道的外引流方式。虽然手术后老李必须时刻在下腹部贴着尿袋,但一段时间下来,老李还是适应了这种集尿方式,并戏称“与小便池脱离了关系,再也不用找公共厕所了。”其实经过多年的改进与发展,现今用于尿液外引流的一次性集尿袋与皮肤贴合紧密,只要尿袋没有渗漏,就绝不会有尿液外漏,也不会散发“尿骚臭”,而且胶水对皮肤的刺激极小,极少造成皮肤过敏或炎症,同时效果持久恒定,一般一个尿袋可持续使用一周,甚至患者戴着尿袋洗淋浴也不会影响它的使用寿命。如今老李已经顺利渡过了与尿袋的“磨合期”, 身边的尿袋并没有给他增添太多的麻烦与烦恼,老李依旧与手术前一样,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
张心如医生的科普号2009年04月27日78397
0
1
相关科普号

李鹏超医生的科普号
李鹏超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2053粉丝6.7万阅读

刘晟骅医生的科普号
刘晟骅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594粉丝8.1万阅读

郑鑫医生的科普号
郑鑫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泌尿外科
840粉丝21.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刚 主任医师辽宁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肾肿瘤 68票
膀胱癌 41票
前列腺癌 27票
擅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的基础及临床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外科的各种腔镜对泌尿生殖系肿瘤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包括肾部分切、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回场导管术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盂癌根治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睾丸癌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阴茎癌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尤其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疑难泌尿肿瘤:巨大肾癌侵及周围脏器、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等;对复杂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中晚期膀胱癌、肾癌以及前列腺癌采用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开展了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使阴茎癌的生存率达到70%以上,同时大大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 -
推荐热度4.8原劲杨 副主任医师哈医大一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增生 33票
输尿管结石 28票
肾上腺肿瘤 20票
擅长:独创各种微创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肾囊肿、肾积水、精索静脉曲张等,让手术变得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膀胱癌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切缘整齐,外形美观;与上海尿道外科专家长期合作,治疗难治复杂性尿道狭窄,术后排尿效果很好;微创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无创口,恢复快 -
推荐热度4.5王永华 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 10票
肾肿瘤 6票
肾囊肿 5票
擅长: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疾病等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泌尿系统疾病微创手术治疗,如腹腔镜全膀胱切除、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腹腔镜肾切除、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经皮肾镜碎石及输尿管镜激光碎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