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膀胱策略研究进展
摘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NMIBC)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进展风险,标准治疗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行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当BCG灌注治疗无反应时通常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但该术式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促使了保膀胱治疗(BPT)策略的发展。本文综述目前BPT的前沿进展,包括放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局部精准疗法和新型免疫调节剂等。随着治疗技术不断革新,BPT已为无法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正重塑HR-NMIBC的治疗格局。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膀胱癌预计年发病人数为10.15万,死亡人数高达4.51万。其中,约75%的新发病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并且约1/3为高危NMIBC(high-risk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HR-NMIBC) [1,2]。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行膀胱内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灌注是HR-NMIB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3,4]。但高达60%的HR-NMIBC患者在BCG治疗1年内出现复发,20%~40%的患者可能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 [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cystectomy,RC)成为BCG治疗无反应和极高危NMIBC患者推荐的治疗方式。然而,许多患者因为自身基础疾病的困扰以及膀胱切除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降低,拒绝接受该治疗方案 [5]。保膀胱治疗(bladderpreservationtreatment,BPT)作为一种平衡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的策略,已成为不适合或拒绝RC的HR-NMIBC患者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 [6,7]。一、HR-NMIBC的发病特点多项权威指南将NMIBC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个危险分层 [3,4]。HR-NMIBC指高级别肿瘤并符合以下任意条件:原位癌(carcinomainsitu,CIS)、T 1期、肿瘤长径>3cm,或多发。极高危患者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BCG治疗无反应、组织学变异、淋巴管浸润或前列腺尿道浸润 [8]。HR-NMIBC具有高度异质性,其进展和复发风险显著,预后存在较大差异。该类型肿瘤侵袭性较强,威胁患者生命。高级别肿瘤的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0%~85% [9],T 1期NMIBC的5年复发率、进展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达42%、21%和87% [10]。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HR-NMIBC患者在疾病进展、复发和治疗反应方面也显著不同。例如,CIS是NMIBC重要的风险因素,McElree等 [11]的研究纳入312例初始治疗的HR-NMIBC患者,结果显示CIS组相较于无CIS组具有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survivalrate,RFS)。黏膜固有层内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是扩散和转移的重要途经,固有层的浸润深度是T 1期NMIBC恶性潜能的预后因素 [12]。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invasion,LVI)已被证实与NMIBC的BCG治疗反应、复发和分期进展显著相关 [13]。此外,具有变异型病理特征的患者较常规NMIBC患者更易进展为MIBC [14]。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治疗结果在不同队列中差异性较大。因此,准确区分HR-NMIBC患者的风险特征,及时辨别哪些患者适合行BPT是治疗HR-NMIBC的关键挑战 [15]。二、HR-NMIBC的治疗模式及保膀胱人群在HR-NMIBC的治疗中,诊断和准确分期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准确地评估疾病的分期,是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无论NMIBC处于何种分期,尽早行TURBT均是关键的诊疗手段。TURBT切除的病理标本应包含固有肌层组织,以便精准评估风险分层,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此外,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VI-RADS)是一种基于MRI的评估工具,通过对T2WI、DWI、DCE-MRI等3个关键组分的量化评分,评估膀胱癌患者肌层浸润的可能性,辅助膀胱癌的分期,帮助制订治疗计划。该评分系统适用于NMIBC患者,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精确分层和治疗选择 [16]。TURBT是N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也是BPT的核心环节。尽管TURBT可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术后仍可能遗留病灶或隐匿转移。因此,术后辅助治疗尤为重要,可提升局部肿瘤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风险,甚至使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TURBT术后BCG灌注是HR-NMIBC辅助治疗的标准范式。若HR-NMIBC患者在接受BCG灌注后取得良好疗效,则有望实现保留膀胱的目标。然而,尽管BCG初始缓解率较高,部分患者仍会复发或对BCG治疗无反应。传统策略通常建议以下两类患者接受RC:①BCG灌注无反应或复发的患者。②高危因素多、肿瘤范围广且难以完全切除的患者。然而,RC因高并发症发生率风险,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耐受,甚至因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极差的围手术期结局。一项对BCG治疗无反应患者进行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BCG治疗无反应后直接行RC或BPT的OS无显著差异 [17],这提示了BPT治疗的潜力。随着各种新型BPT手段出现,为上述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因个人健康状况或个人意愿而拒绝RC的患者。三、HR-NMIBC的保膀胱方案BPT的目标是在保留膀胱的同时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已成为RC的重要替代或补充策略。其起源可追溯至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研究,早期通过严格筛选患者进行部分切除,效果与RC相当 [18]。此后,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TURBT的潜力。一项研究结果显示,99例接受TURBT患者与52例接受RC患者的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和71% [19],表明TURBT可实现长期肿瘤控制和良好预后。近年来,BPT从单一疗法转向多疗法结合的综合模式。对于MIBC,TMT方案已经成为MIBC的常规BPT方案,该方案通常包括最大限度的TURBT、区域放疗和全身系统性化疗。然而,在NMIBC的治疗中尚未建立统一的保膀胱治疗标准。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病毒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打破了现有的临床治疗格局,为HR-NMIBC患者带来新的保膀胱希望。针对这类患者,新型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已成为BPT的关键。目前,指南推荐的BPT方案主要包括放化疗保膀胱综合治疗、膀胱灌注疗法、免疫治疗,以及其他新型治疗手段 [20]。(一)化疗化疗可以防止肿瘤细胞种植并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对于BCG治疗无反应的HR-NMIBC患者,单药化疗灌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其复发和进展风险依然较高。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探讨了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的效果,治疗2年后的RFS仅为21% [21]。此外,膀胱内灌注多西他赛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年的RFS仅为25% [22]。多药联合灌注化疗可能改善这些问题,序贯使用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膀胱灌注疗法,患者的2年RFS可达到52% [23]。上述结果提示,多药联合灌注在BPT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4]。(二)基于放化疗的BPT综合治疗基于放化疗的BPT综合治疗也是指南中针对无法耐受RC或拒绝RC的复发高危患者的推荐方案之一。研究结果表明,NMIBC对放疗具有一定反应性,在部分患者中实现保膀胱是可能的 [25,26]。然而,放疗在NMIBC中的应用仍未得到充分评估。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放化疗BPT综合治疗的HR-NMIBC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82%,其中超过80%的患者能成功保留膀胱 [27]。另一项研究聚焦于TURBT联合根治性同步化放疗,治疗T 1期G3级且BCG灌注无反应的患者,结果显示7年疾病特异生存率为70%,总生存率为58% [28] 。因此,对于无法或不愿接受RC的HR-NMIBC患者,放化疗BPT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疗法的核心机制在于激活自身免疫细胞尤其是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去杀灭肿瘤细胞 [29]。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近年来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并且成为顺铂耐药的MIBC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并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FDA)认可用于NMIBC患者中。KEYNOTE-057研究 [30]结果显示,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BCG治疗无反应的NMIBC患者中,41%的CIS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达到CR,且其中46%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超过1年。另一项评估阿替利珠单抗的SWOGS1605研究结果也表明,27%的CIS患者可实现CR,其中48.9%的患者疗效可持续1年 [31]。(四)新型治疗药物1.ADC药物:这是一类结合了单抗、化学链和细胞毒性药物的靶向生物制剂。在膀胱癌领域,目前开发的ADC药物主要针对在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的靶点如HER-2、EpCAM、Trop2和Nectin4。维迪西妥单抗是一种针对HER-2的新型ADC,已被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但治疗NMIBC的效果和安全性尚未经充分验证。TRUCE04Ⅱ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在无法接受RC的NMIBC患者中,HER2IHC2+患者的CR率为55.6%,HER2IHC3+患者的CR率为73.3%,表明维迪西妥单抗在治疗NMIBC方面具有潜在的高效疗效 [32]。Vicinium是以EpCAM为靶点的ADC药物,针对BCG治疗无反应的HR-NMIBC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2年Vicinium膀胱灌注治疗的CIS患者,在3个月时的CR率为40%,且52%的患者1年内无复发 [33]。2.TAR-200:TAR-200是一类新型膀胱内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可实现持续、局部、低剂量地将吉西他滨递送到膀胱中,同时限制全身毒性。SunRISe-1队列针对BCG治疗无反应的HR-NMIBC患者开展TAR-200和西曲单抗联合用药的研究。结果表明,TAR-200单药组中能够再评估的58例BCG治疗无反应的HR-NMIBC患者中的CR率达到82.8%,不良事件安全可控 [34]。因其起效迅速、疗效持久,已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3.厄达替尼:厄达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FGFR)抑制剂,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伴FGFR3/2基因改变的成年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Ⅱ期临床试验THOR-2(NCT04172675)专门评估了该药在HR-N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中的潜力。在试验队列1中,比较了BCG灌注复发且具有FGFR改变的HR-NMIBC患者接受厄达替尼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的疗效,结果表明厄达替尼组6个月和12个月的RFS率分别为96%和77%,化疗组分别为73%和41% [35]。4.N803(Anktiva,IL-15激动剂):N803是一种新型的IL-15的超级激动剂复合物,由IL-15突变体(IL-15N72D)与IL-15Rα/IgG1Fc融合蛋白结合而成,通过与T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CD8 + T细胞和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36]。N803已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并加速批准进入临床。QUILT3.032队列研究了N803联合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NMIBC联合组12个月膀胱保留率为92%,24个月OS为94%,肿瘤特异性总生存率为99.5%;CIS队列CR率为71%,乳头状病灶队列12个月和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和48% [36]。该结果充分展现出N803联合BCG膀胱灌注治疗HR-NMIBC患者实现膀胱保留的潜力。5.病毒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已成为HR-NMIBC治疗的新突破口。CG0070是一种专门针对膀胱癌的溶瘤病毒,它能在膀胱癌细胞内繁殖并裂解宿主细胞,同时表达GM-CSF以激活免疫系统 [37]。在针对BCG治疗无反应的HR-NMIBC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BOND-003中,75.7%可评估疗效的患者达到CR,3个月和6个月的标志性CR率分别为68.2%和63.6%。Nadofaragenefiradenovec(rAd-IFNa/Syn3)是一种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用于将人干扰素alfa-2bcDNA递送至膀胱内。基于Ⅲ期临床试验(NCT02773849)的结果,该药已获得FDA批准上市 [38]。研究结果表明,膀胱内应用rAd-IFNa/Syn疗效显著。在157例BCG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中,60个月无膀胱切除术生存率为49%,60个月OS为80%,仅5例临床进展为MIBC [39]。四、规范随访是保膀胱治疗预后的保证定期的随访有助于评估疗效和发现早期疾病复发,对于调整治疗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对于HR-NMIBC,目前的随访方案特别强调早期高频率检查的必要性,坚持术后随访监测是必要的,主要包括:影像学、膀胱镜、脱落细胞学检查。指南建议,膀胱镜检查在第1~2年时,每3个月1次;第3~5年时,每6个月1次;第6年起,每年1次。MRI检查在发现肿瘤是否浸润肌层以及是否存在周围器官侵犯方面优于其他检查。CT尿路造影对于评估疾病分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如上尿路、周围淋巴结和邻近器官情况。尿细胞学检查能减少膀胱镜检查。特别是在高级别疾病中,一些尿液标志物在检测肿瘤复发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敏感性。确定膀胱切除的最佳时机对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包括评估肿瘤的特征、患者的意愿,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0]。对于BPT失败的NMIBC患者,膀胱切除术的必要性变得更加迫切 [15]。尽管已有文献综述了HR-NMIBC行RC的时机选择 [41],但各项新型保膀胱策略治疗后何时采取RC治疗尚未形成准确的共识。五、小结尽管RC是BCG治疗无反应HR-NMIBC患者和极高危NMIBC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死亡风险和生活质量下降限制了其应用。随着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现,HR-NMIBC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为BPT奠定了基础。个性化BPT不仅能取得良好疗效,还能为患者保留更好的身体功能和状态。术后随访检测能及时避免极高危患者错失最佳根治时机。然而,保膀胱策略仍需优化,包括有效生物标志物预测疗效、新治疗手段最佳适应人群和联合治疗效果等。通过术前精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监测的BPT方案,可显著提升保膀胱成功率。作者:吴翔宇,赵子涵,杨欣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5,46(04)转自:泌尿科空间https://mp.weixin.qq.com/s/ib7KrpAY6QLCCodKsdjN9g
上海市同仁医院泌尿外科科普号2025年07月10日69
0
0
-
膀胱小细胞癌你了解多少?
膀胱癌小细胞是一种罕见的膀胱癌。它比其他类型的膀胱癌更具侵袭性,患者的预后较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或放疗。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23年美国将有82,290人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其中大多数是尿路上皮癌,占膀胱癌诊断的90%以上。还有几种较为罕见的膀胱癌。其中一种是小细胞膀胱癌。研究人员估计,它仅占所有膀胱癌的0.5%至0.7%。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膀胱癌小细胞,包括患有这种癌症的人的前景以及如何诊断和治疗。什么是膀胱癌小细胞?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癌。它形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是一种类似神经的细胞,会响应神经系统的信号释放激素。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癌相比,小细胞膀胱癌的侵袭性非常强。这意味着它通常生长和扩散得更快。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超过60%的小细胞膀胱癌在确诊时已扩散至远处组织。这被称为转移性癌症。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骨骼,脑,肺部。膀胱癌还有其他类型:尿路上皮癌:尿路上皮癌占膀胱癌的90%以上。它始于尿路上皮细胞,这些细胞位于膀胱和泌尿道其他部位(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内壁。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占膀胱癌的1%至2%,始于膀胱内壁细胞。它通常是膀胱刺激或炎症引起的。腺癌:腺癌占膀胱癌的1%左右,始于黏液分泌细胞。肉瘤:肉瘤始于膀胱肌细胞,非常罕见。膀胱小细胞癌的症状有哪些?小细胞膀胱癌的主要症状是尿液中带血。其他潜在症状包括:比平时更频繁地排尿只能排出少量尿液排尿时疼痛夜间频繁起床排尿这些症状都可能由更常见的疾病引起,例如尿路感染(UTI)。但就医或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仍然很重要,尤其是在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膀胱小细胞癌扩散至膀胱外的症状可能包括:排尿问题加剧,例如无法排尿腹部或下背部疼痛,疲劳或虚弱感,食欲下降,体重意外下降,呼吸急促,头痛,骨痛什么原因导致膀胱小细胞癌?哪些人容易患上膀胱小细胞癌?癌症源于DNA变异,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这些变异可能是从父母遗传而来,也可能是生活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而发生的。小细胞膀胱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这种类型的膀胱癌与高龄和吸烟有关。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癌一样,小细胞膀胱癌在出生时被指定为男性的人群和白人中更为常见。目前,其原因尚不清楚。其他膀胱癌风险因素(来源可靠)包括:膀胱癌家族,与膀胱癌相关的某些基因变异,饮用水中砷暴露,工作场所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服用草药补充剂广防己,导致慢性膀胱刺激的疾病,例如尿路感染、肾结石和导尿管,既往接受过环磷酰胺放射治疗或化疗如何诊断膀胱小细胞癌?诊断过程始于医生询问您的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如果他们怀疑您可能患有膀胱癌,他们会安排其他检查,例如:尿液分析尿液细胞学检查,用于在您的尿液中寻找癌细胞尿液培养,用于检查尿路感染膀胱镜检查,使用一根带有透镜和光源的细管检查膀胱内部是否有癌症迹象泌尿道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CT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活检,用于确认您患有小细胞膀胱癌,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癌症特征如果您被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癌,医生还会进行其他检查,以确定癌症是否已经转移。这些检查涉及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扫描,PET扫描,骨扫描。膀胱小细胞癌如何治疗?膀胱切除术,即手术切除膀胱,是小细胞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还需要进行尿流改道,以便开辟一条新的尿液排出途径。膀胱小细胞癌的化疗方案通常包含铂类化疗药物(顺铂、卡铂)以及依托泊苷。化疗可在术前或术后使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在术前进行,旨在缩小肿瘤。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在术后进行,旨在杀死任何残留的癌细胞。并非所有小细胞膀胱癌患者都适合手术。这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化疗、放疗或两者兼而有之。此外,免疫治疗药物,例如阿替利珠单抗,也可能被使用。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前景如何?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膀胱癌。许多人确诊时癌症已经转移。因此,此类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通常比其他类型膀胱癌患者更差。2017年的一项研究纳入了38名确诊为小细胞膀胱癌的患者,发现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14%。研究人员观察了年龄、癌症分期和肿瘤分级等因素如何影响生存率。他们发现,唯一显著的生存率改善指标是未扩散至淋巴结或未出现转移。2019年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早期和晚期小细胞膀胱癌。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早期癌症患者的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改善其治疗前景。总结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膀胱癌。其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癌相似,可能包括血尿、尿频和排尿疼痛。膀胱小细胞癌生长扩散迅速,这意味着患者的预后不佳。但如果及早确诊并积极治疗,您的预后可以得到改善。膀胱小细胞癌的症状可能与尿路感染等更常见的疾病相似。如果您出现持续或频繁发生的令人担忧的泌尿系统症状,请务必就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科普号2025年06月09日56
0
0
-
血尿与膀胱癌有关?警惕症状,及时诊断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一旦发现与膀胱癌相关的症状,就需要及时检查,以便更好地守护我们的泌尿健康。警惕这些症状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也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大多数为肉眼血尿,少数无法肉眼可见,为镜下血尿,这些情况都间歇出现。血尿的出血量多少不一,血尿严重时可出现血块,有时可发生排尿困难。位于膀胱颈部的肿瘤有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及尿潴留等症状。当肿瘤位于膀胱底部病变浸润膀胱壁深部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腰椎、骨盆转移时可引起腰骶部疼痛。晚期膀胱癌大多有大量血尿、排尿困难、尿痛、尿潴留及膀胱区严重疼痛等症状。应该做哪些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常规检查:可用来证实血尿的存在。膀胱镜检查和肿瘤组织活检:可以明确肿瘤是否存在,还可观察到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病变为单发或多发,又可直接了解到肿瘤的形态。经膀胱镜的活组织检查,对于病理确诊有特殊价值。影像学检查膀胱造影:有助于证实肿瘤的存在。B型超声检查:检查双侧肾脏和腹部膀胱区,一方面可排除血尿来源于肾脏的病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查看膀胱肿瘤。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观察膀胱壁的厚度、肿瘤的大小及侵犯范围、膀胱周围组织以及淋巴结的受侵转移情况。
刘文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4日20
0
1
-
【完整版】膀胱灌注那些事——你问我答,专家解惑!
1、得了膀胱癌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膀胱灌注?答:与很多疾病相比,膀胱癌有其特殊之处,不少肿瘤疾病治疗中,医生会手术切除患病的器官,因而患者的肿瘤可以得到根除,避免了复发。但人体的膀胱只有一个,它储存尿液的功能无法被其它器官替代,膀胱被切除后也不能再生。因而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比较表浅,没有侵犯到膀胱肌层)的膀胱癌患者需要在肿瘤切除后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而一但肿瘤侵犯膀胱壁比较深层的肌肉组织,局部药物灌注很难作用到肌层,所以即使灌注效果也不好。 2、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膀胱灌注?答:经尿道手术后如果没有出现术中膀胱穿孔或者术中和术后膀胱严重出血,从手术结束时算起24小时内建议进行膀胱内第一次化疗药物灌注,也叫膀胱即刻灌注。如后续需要进行卡介苗膀胱灌注,一般术后2周后开始膀胱灌注。如果使用化疗药物膀胱灌注,一般会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3、为什么我和别人膀胱灌注的药物不一样?答:能够用于膀胱灌注的药物很多,包括化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病毒载体类药物(临床研发中)等。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医保费用和经济承受能力、医生使用药物的个人经验等情况综合考虑,并与患者沟通后最终选用合适的灌注药物。因此,患者之间灌注不同的药物非常常见。 4、病友都说卡介苗(BCG)的灌注效果最好,为什么医生没给我开?答:对于中危或高危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卡介苗是术后膀胱灌注的首选药物。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多年,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往国内都是小范围内少数病人使用。我国大范围使用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已有十年时间(2015年后),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卡介苗。如果具有下面一些禁忌的患者是不适合进行卡介苗灌注的。这包括:有症状的泌尿系感染、活动性结核患者、存在肉眼血尿、免疫缺陷或损害者(艾滋病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疗患者)、BCG过敏患者。对于低危复发风险的患者,肿瘤细胞免疫变异比较小,因而对卡介苗并不敏感,常用的化疗药物足够控制病情,并不需要进行卡介苗灌注。同时,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任何药物都是具有毒性的,卡介苗也可以诱发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时也可以引起膀胱结核等疾病发生,并需要抗结核治疗。所以除非患者能从灌注中获益,否则医生就不会使用卡介苗。 5、膀胱灌注多久一次?答:对于低危风险的患者目前国内外指南都推荐进行一次术后即刻灌注就行了。但多数医生和患者仍然非常担心肿瘤复发,所以,对于低危风险患者,一般会接收3-6个月的膀胱灌注。普通患者一般前2个月会一周灌注一次,后面10个月会一个月灌注一次。对于高危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3年的灌注。那是不是时间越久越好呢?当然不是,高危风险的患者是为了预防复发不得已才进行3年的灌注。随着灌注时间越来越长,卡介苗或者任何化疗药物都会对膀胱产生刺激,患者有可能出现膀胱结核或者化学性膀胱炎,出现膀胱挛缩容量减小,并伴随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而一旦产生这些症状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6、膀胱灌注治疗期间需要忌口么?答:膀胱灌注对饮食没有绝对的禁忌。膀胱癌的患者遍布天南海北,饮食习惯千差万别,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特定的食物对膀胱灌注产生影响。但一定要戒烟。 7、膀胱灌注治疗期间有哪些药不建议吃?答:患膀胱肿瘤的患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往往合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为灌注的药物一般只存在膀胱内,很少进入血液,所以很少与其它口服或者静脉用药产生作用。用药没有绝对的禁忌。部分老年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等),有可能引起持续的血尿。如果血尿肉眼可见,往往需要暂停膀胱灌注。高脂血症的患者,长期服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能诱导免疫细胞反应,对卡介苗的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是否能停药,泌尿科医生必须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共同商议,权衡利弊。 8、膀胱灌注之前能吃饭喝水么?答:灌注前吃饭喝水不会影响药效。但灌注后需要憋尿1-2小时,让药物在膀胱内充分与膀胱接触产生作用。所以灌注前喝水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尿液,一方面会稀释药物浓度,一方面会过早产生强烈尿意,部分患者无法坚持到规定的时间就将药物随着尿液排出,影响药效。 9、膀胱灌注之前需要吃抗生素么?吃了抗生素能进行膀胱灌注么?答:膀胱灌注需要经过尿道插入导尿管,导尿过程医生会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所以没有必要在灌注前后服用抗生素。但如果因为各种感染性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并不会对化疗药物灌注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对于卡介苗灌注则不同,尤其是左氧氟沙星一类的药物能对结核杆菌产生抑制作用,所以不建议在灌注前和灌注后的6个小时内服用。 10、膀胱灌注之前能做膀胱镜么?膀胱灌注之后多久能做膀胱镜检查?答:膀胱镜检查作为一种有创伤性的操作,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出现肉眼血尿,当出现肉眼血尿时我们建议暂停膀胱灌注。因此刚做完膀胱镜检查时不建议立刻进行膀胱灌注。相反,刚进行膀胱灌注,尤其是使用卡介苗后,膀胱内会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使膀胱粘膜充血水肿,因而会影响医生进行膀胱镜检查时对膀胱观察的判断。所以一般我会建议患者在膀胱灌注前1周进行膀胱镜检查。 11、膀胱灌注痛苦么?答:膀胱灌注需要留置导尿管,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痛苦较小;男性患者尿道长,置入导尿管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不适。但是随着灌注次数增多,患者的耐受能力会明显变强。所以开始数次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后续会变得能够接受。 12、膀胱灌注前的尿液检查不正常,能进行膀胱灌注么?答:除非有严重的泌尿道感染,尿常规检查出现大量白细胞,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这些症状,或者伴有肉眼可见的血尿,一般灌注前的尿液常规轻度异常并不影响膀胱灌注。 13、膀胱灌注时能用润滑剂或者局麻药减轻痛苦么?答:留置导尿管的润滑凝胶会引起卡介苗药物聚集,从而降低疗效,因此不建议大量使用。而酸性的利多卡因会对卡介苗的活性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不常规在放置尿管过程中使用局部麻醉药缓解疼痛。但如果患者对痛觉感受特别明显,可以提前口服一次止痛药物或者肛门内塞止痛栓剂。 14、膀胱灌注时需要改变体位么?(膀胱灌注过程中要平卧侧卧么?)答:以往要求患者在膀胱灌注后每15分钟变换一次体位(即平卧、俯卧、侧卧),目的是为了让膀胱每个壁都和药物充分接触。但目前根据研究的结果,这样做并没有提高患者的疗效。每次膀胱内灌注的药物仅有40到50ml,这足以让膀胱各壁与药物充分接触,没必要变换不同姿势。 15、膀胱灌注后需要憋尿多久?憋尿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么?为什么我和别人灌注后保留的时间不一样?答:膀胱灌注药物不同,需要保持(憋尿)的时间也不同。卡介苗通常建议保留2个小时,而部分化疗药物则只需要1-2个小时(比如丝裂霉素需要2个小时,吉西他滨需要1个小时,表柔比星需要30分钟-1个小时)。 16、药物刚灌注到膀胱里就憋不住尿或者达不到医生要求的时间怎么办?答:药物灌注后如果尝试1-2次后仍无法憋住尿,药物被立刻排出体外,可以尝试灌注后不要立刻拔除导尿管,而是将导尿管夹闭,在保留合适的时间后,再排出药物,拔除导尿管。如果仍无法耐受药物刺激就必须更换灌注的药物。如果仍然无法耐受,就只有选择停止灌注,换用全身用药的方法了。灌注的时间是保证灌注效果的主要保证,如果时间不足肯定会影响灌注的效果。所以如果达不到灌注时间,还是需要考虑更换灌注药物。 17、膀胱灌注后需要吃抗生素么?答:膀胱灌注过程中,医生会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所以一般灌注后不需要服用任何抗生素。如果灌注的是化疗药物,灌注前后相比,出现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并且通过多饮水、多排尿后48小时仍无法缓解,并有加重的趋势,可以考虑到医院查尿常规,如果提示感染,可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另外灌注BCG的患者,因药物对膀胱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如出现上述不适,患者可以在灌注后6小时口服一次左氧氟沙星缓解症状。 18、膀胱灌注后多久能喝水进食?答:灌注后饮水进食的主要影响是产生大量尿液,引起患者尿意,有可能稀释药物的浓度和缩短药物在膀胱内保留的时间。一般我们建议患者结合自己平时饮水后到排尿的间隔来确定灌注后的饮水饮食时间。多数患者会选择临近灌注结束30分钟开始饮水。这样一般不会对药物灌注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灌注结束,饮水可以协助药物随着尿液快速排出体外,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19、膀胱灌注后尿液能排在家里的卫生间么?我家有老人、孕妇和孩子会有影响么?排出的尿液怎么变色了?需要处理么?手或者皮肤沾染上了灌注后的尿液要紧么?答:灌注的药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我们建议不管男性或是女性,都应采用坐式或蹲式排出灌注后第一次尿液,以防环境喷溅污染。对于普通化疗药物排入小便池后,可以通过反复冲洗马桶三次即可。并尽量避免孕妇和儿童接触到尿液。但是对于卡介苗的处理有一定的规范。我院在卡介苗灌注后,会交给患者含氯消毒片,患者将消毒片置入马桶后,再将尿液排入马桶,等待15-20分钟后再将尿液冲走。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根据药物种类不同,灌注药物的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黄色、无色透明液体等各种状态。所以无需紧张,尿的颜色改变是正常现象,一般排尿2-3次后尿色即恢复正常,不需要任何处理。但如果持续数日都是红色尿液就要考虑灌注后血尿,这时需要来医院就诊。各种药物都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的,所以避免药物与手、大腿、会阴或阴囊等部位的皮肤接触。如果药物沾染到了皮肤,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擦干即可。同时需要观察沾染药物的部位有无红肿、瘙痒、皮疹等变化。一旦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20、膀胱灌注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小肚子)疼痛怎么办?答:这些症状是膀胱灌注后最常见的症状,并且目前没有特效的预防措施。导致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对膀胱粘膜的刺激。也有部分病人是因为灌注过程中发生泌尿道感染。对于感染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即可。但对于药物的刺激症状,可以采用止痛、解痉等药物来治疗。下腹部疼痛不适也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来缓解症状。因为每个病人的症状和灌注药物不同,所以针对每个病人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建议咨询您的医生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或在留言区详细咨询。 21、膀胱灌注治疗总的治疗时间需要多久?答:一般低风险度的患者,术后即刻灌注一次就可以了。但多数医生或者病人自己比较担心肿瘤复发,会主动要求将治疗时间延长到3-6个月。对于中度风险以上的病人,治疗时间为1年。而对于恶性程度较高、面积大、肿瘤数量多的一些高危复发患者,最长灌注时间也可达到3年。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灌注持续时间越久越好。随着灌注时间延长,化学性膀胱炎或者膀胱结核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而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 22、什么情况下需要停止膀胱灌注治疗?答:除了医生告知灌注治疗结束,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中断或终止灌注治疗。(1)出现严重尿急和尿频,尤其夜间尿频,或者无法坚持到医生要求的灌注时间(例如要求憋尿1小时,只能忍受15分钟);(2)无法用药物治疗缓解的尿痛;(3)明显的肉眼血尿。
武汉同济医院科普号2025年04月12日243
0
1
-
膀胱癌,被称为“辛运”的癌症!只因有它——血尿!
说到膀胱癌,大家不免一脸惊慌!但膀胱癌在肿瘤界有个特殊的称号——幸运癌!因为膀胱癌虽然是一种致死性很高的恶性肿瘤,但是早期有信号,可以让我们早发现,相较于其他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确诊就是中晚期的肿瘤疾病来说,确实是“辛运”的。而这个早期信号,就是血尿!一个是肉眼血尿,另一个是镜下血尿。血尿是这样来的~膀胱是人体重要的储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如果膀胱长了肿瘤,在肿瘤还很小的时候,就可能会因为膀胱的扩张、收缩而出现破裂、出血,红细胞就可能进入尿液,出现血尿。但也不是说出现血尿就一定是膀胱癌,血尿也可以来源于输尿管、肾脏等病变。肉眼血尿是膀胱癌的“指路明灯”约80%~90%的膀胱癌患者以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尿色可呈淡红色或深褐色,多为洗肉水色,可见血凝块。肉眼血尿出现的顺序也有意义:初始血尿常提示膀胱颈部病变,终末血尿多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发现血尿一定要去医院不管是大多数患者发现的肉眼血尿,还是偶然体检发现的镜下血尿,一旦发现,要立即去医院,因为这可能是早期发现膀胱癌的重要机会。膀胱镜检查是目前认为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但在发现肉眼血尿就诊时,医生会先建议做尿常规检查、尿细胞学检查或尿肿瘤标记物检查;进一步做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如果还不能明确,最后再做膀胱镜检查。虽然说膀胱癌可以早发现,但是不可忽视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从40岁开始还是要定期进行膀胱癌筛查。一旦确诊,积极配合治疗。
刘文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1日104
0
0
-
膀胱癌卡介苗(BCG )灌注怎么做?
临床上75%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率高,单用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1年内肿瘤复发高达45%,6%~17%的患者会出现肿瘤进展。膀胱灌注治疗可以降低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其中BCG尤其适合高危NMIBC的治疗,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并能减少其进展,BCG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BCG膀胱灌注方法:一般在手术后1~2周待受损组织恢复后进行。取120mg(2瓶),溶于40~50ml生理盐水并充分摇匀,按外科导尿手术,将导尿管插入膀胱腔,将稀释好的药液,经导尿管注入。注入后,病人不断变换体位,如左侧、右侧、仰卧和俯卧,各约30分钟,经2小时后自行排除药液。对高龄患者或体弱者卡介苗用量可减半(60mg/次)。BCG膀胱灌注方案推荐:1.诱导灌注:每周1次,共6次;2.维持灌注: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主要采用下列两种方案。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推荐,在诱导灌注后第3、6、12、18、24、30、36个月时,进行维持灌注(即6+3方案),每周1次,共3次。国内BCG推荐,诱导灌注后每2周1次,共3次;之后每月1次,共10次维持灌注,整个灌注时间为1年。中高危NMIBC灌注BCG均推荐标准剂量,BCG剂量减低(1/3剂量)会影响疗效,必要时每月1次再持续1~2年以巩固疗效。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访建议: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公共网络,全部内容已仔细核实,如有不当或侵权请联系。中华肿瘤杂志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ChinJOncol,January2019,Vol.41,No.1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NCCNGuidelines®)https://www.nccnchina.org.cn/index治疗用卡介苗说明书:https://db.yaozh.com/instruct/51115.html
单兴利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8日292
0
0
-
原研新药为晚期膀胱癌(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日,一种新型进口原研小分子化疗药--维恩妥尤单抗(简称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简称K药)的治疗方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尿路上皮癌)成年患者。此次获批基于全球Ⅲ期临床试验EV-302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患者中,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31.5个月,较传统含铂化疗的16.1个月延长近两倍,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6.3个月提升至12.5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5%。在广泛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人群(无论生物标志物状态、顺铂耐受性或肝转移情况)中均展现全面优势。 包含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的大部分尿路上皮癌,一旦出现转移,其生存期相对较低,既往传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类药物方案,不仅有效率低,且耐受性较差。 EV-302研究证实,无论患者是否顺铂耐受,联合方案均显著优于化疗。这种联合疗法的获批,为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乃至泌尿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这一药物从研发到获批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研究者、以及患者的共同努力。但目前该药物的缺点是费用较高,且暂未获得医保适应症,期待其尽快进入医保谈判目录,惠及更多患者。
刘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6日183
0
0
-
【系列之一】膀胱灌注那些事——你问我答,专家解惑!
1、得了膀胱癌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膀胱灌注?答:与很多疾病相比,膀胱癌有其特殊之处,不少肿瘤疾病治疗中,医生会手术切除患病的器官,因而患者的肿瘤可以得到根除,避免了复发。但人体的膀胱只有一个,它储存尿液的功能无法被其它器官替代,膀胱被切除后也不能再生。因而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比较表浅,没有侵犯到膀胱肌层)的膀胱癌患者需要在肿瘤切除后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而一但肿瘤侵犯膀胱壁比较深层的肌肉组织,局部药物灌注很难作用到肌层,所以即使灌注效果也不好。 2、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膀胱灌注?答:经尿道手术后如果没有出现术中膀胱穿孔或者术中和术后膀胱严重出血,从手术结束时算起24小时内建议进行膀胱内第一次化疗药物灌注,也叫膀胱即刻灌注。如后续需要进行卡介苗膀胱灌注,一般术后2周后开始膀胱灌注。如果使用化疗药物膀胱灌注,一般会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科普号2025年03月08日60
0
0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期刊公布我院泌尿外科胡海龙教授团队保膀胱新方案!
日前,我院泌尿外科尿路上皮癌亚专业PI胡海龙教授团队,在肿瘤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IF=10.4,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Phase2pilottrialoftislelizumabpluslow-dosenab-paclitaxelforextensiveveryhigh-risk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TRUCE-02)的临床研究论文(图1)。作为TRUCE系列(保留器官)研究之一,TRUCE-02是一项针对“广泛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先驱性探索研究,首次将“低剂量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用于该类难治性膀胱癌人群,在减毒增效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保膀胱率。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占新诊断病例的75%以上。极高危(veryhigh-risk,VHR)NMIBC患者是该疾病中风险最高的人群,面临着疾病进展和复发的巨大威胁。目前,对于VHRNMIBC,标准治疗方案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cystectomy,RC),但由于其显著的并发症、死亡率及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许多患者选择放弃此治疗。此外,一些患者因身体状况不佳无法耐受根治性切除。膀胱内BCG治疗作为替代方案,由于严重副作用、药物短缺和疗效有限,导致许多患者拒绝或早期中断治疗。因此,亟需开发更为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策略。此外,针对膀胱内高肿瘤负荷或广泛多发肿瘤的NMIBC患者,至今尚无清晰的定义,这部分患者绝大多数都属于VHRNMIBC,并且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因此,亟需为这类广泛VHRNMIBC人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膀胱方案。 胡海龙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膀胱癌的精准治疗,针对上述临床难点,于2021年初发起了TRUCE-02临床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曾于2022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上作口头报告。历时约4年的入组与随访后,最终结果近日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系列杂志上发表。 在这项研究中,共有63名广泛VHRNMIBC膀胱癌患者入组。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过影像学(VI-RADS评分)、病理学(诊断性电切)、权威指南(2019年EAU指南)及专家经验(至少两位资深泌尿外科医生)等严苛的入排筛选,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白蛋白紫杉醇静脉系统治疗3周期后,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全面的肿瘤状态评估(图2)。 最终结果显示, 61%的患者实现了疾病完全缓解(肿瘤消失了)(图3),2年疾病持续缓解(不复发)率为91.3%,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2.4%,3年总生存率达到94.6%。这一治疗方案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副作用可控,为该类难治性膀胱癌人群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膀胱治疗方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郄云凯博士、黄世旺博士生、沈冲医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学科专项、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重点项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研究项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学科人才培育项目、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人才资助计划、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青年人才培育项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青年基金等资助。作者介绍胡海龙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尿路上皮癌PI,美国梅奥诊所及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机器人学组委员、《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等。常规开展腹腔镜/机器人辅助下原位新膀胱术、女性保留生殖功能膀胱切除术、一体位半尿路切除术等各种高难度手术。主要基础研究方向为膀胱癌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肿瘤微环境调控,和免疫、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内的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方案。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在AUA、EAU、ASCO、SIU等国际会议上荣获了40余项成果展示。【出诊信息】每周一上午(膀胱疾病门诊),门诊4楼泌尿外科诊区;每周四下午(专家门诊),门诊3楼专家门诊诊区。郄云凯主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后,尿路上皮癌亚专业专病医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教学秘书,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期从事膀胱、肾盂及输尿管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Naturecommunication,Nanotoday,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及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出诊信息】每周一全天(泌尿外科普通门诊),门诊4楼泌尿外科诊区。沈冲住院医师,医学硕士。天津市泌尿外科质控中心秘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临床转化协作组秘书、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临床试验执行研究者Sub-I之一,具有药试及器械GCP证书,参与完成多项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天津市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及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科研先锋”称号等多项荣誉。主要从事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擅长尿路上皮癌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在ASCO、SIU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出诊信息】每周四全天,每周五下午(泌尿外科普通门诊),门诊4楼泌尿外科诊区。
郄云凯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2日124
0
3
-
高危/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现状与认识
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泌尿外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是美国新发和死亡的前十大癌症,中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约为92900例,约占全世界膀胱癌新发病例的15%,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1位,其中男性新发病例约为73200例,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谱第8位,男女膀胱癌发病比例接近于4:1。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7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根据当代临床实践得出了NMIBC的独立预后因素,2024版CSCO指南也根据风险分级将NMIBC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高危定义-G3(高级别)肿瘤同时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原位癌(CIS);T1期;直径>3cm;多发肿瘤;复发肿瘤。极高危定义-满足以下任意一项:BCG难治性;变异组织类型;淋巴血管侵犯;前列腺尿道侵犯。其中高危NMIBC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术后膀胱灌注BCG治疗,极高危NMIBC患者如果未经BCG灌注,治疗建议同高危,如经BCG灌注后失败,建议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多项研究均证实膀胱灌注BCG可显著降低NMIBC疾病复发和进展风险,这个进展风险主要是防止NMIBC转变为MIBC。尽管BCG具有较好的初始应答率,但最终大约50%的患者会出现BCG治疗失败的情况,同时近70%的患者灌注BCG后会发生局部副反应,因灌注BCG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达13%-20%。同时,高危NMIBC患者灌注治疗失败后面临的选择困境,既往高危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含BCG)失败后,除根治性膀胱全切外无可选择的治疗手段,膀胱全切手术对于患者身体要求较高,且手术过程繁琐,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2%-64%,且有致死性风险(2-4%),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临床诊疗中患者常有膀胱保留的诉求。国内外指南推荐保膀胱治疗作为除根治手术外的替代治疗,选择用于治疗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局限性膀胱癌患者。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替代及补充。然而,国内保膀胱治疗的应用比例仍不高,保膀胱的最佳治疗模式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在保膀胱诊疗以及随访过程中需要多个临床和辅助科室共同参与,这也对保膀胱诊疗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专家共识(2024版)指出,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并不劣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保膀胱治疗患者的长期疗效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当,保膀胱治疗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9%和35.1%(P=0.32)。当然,不可回避的是保留膀胱治疗是替代治疗选择,会面临肿瘤进展的风险。目前的保膀胱综合治疗方案仍以保膀胱三联治疗为主,即膀胱电切+放疗+化疗,对于NMIBC保膀胱治疗优势在于,有可能利用微创的膀胱肿瘤最大化电切手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因此我认为NMIBC治疗基石仍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这点在NMIBC保膀胱治疗中仍然适用,因此高质量的电切手术对于保膀胱成功率非常重要。另外,随着新型药物在膀胱癌治疗应用开展,包括以维迪西妥单抗和维恩妥尤单抗为代表的ADC药物,以帕博利珠单抗、替雷丽珠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药物,以及NK细胞疗法等新型膀胱灌注药物的开发,在NMIBC保膀胱治疗应用前景巨大,联合治疗可以起到1+1>2的效果,各种联合治疗模式在初治高危NMIBC患者中的保膀胱研究探索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未来探索各种治疗方式的最佳排列组合和先后使用顺序有助于提高NMIBC保膀胱治疗成功率,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
四川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科普号2025年02月16日226
0
5
膀胱癌相关科普号

张临友医生的科普号
张临友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胸外科
4329粉丝885.5万阅读

曾宇医生的科普号
曾宇 主任医师
辽宁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358粉丝11.2万阅读

张雪培医生的科普号
张雪培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9574粉丝2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金迪 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 325票
泌尿系肿瘤 7票
肾肿瘤 4票
擅长:擅长泌尿系统肿瘤,尤其是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擅长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膀胱癌根治术以及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术以及回肠膀胱术,高危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保膀胱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保膀胱化疗,免疫治疗等等)。同时擅长膀胱软镜检查,膀胱癌的腔内灌注治疗和BCG免疫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全身化疗和PD1免疫治疗。 -
推荐热度4.8顾成元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 320票
前列腺癌 47票
肾肿瘤 37票
擅长: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手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特别是早期膀胱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的诊断和微创手术(腹腔镜和机器人)治疗,晚期膀胱癌的全身综合治疗。 -
推荐热度4.7胡海龙 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 157票
泌尿系疾病 9票
泌尿系肿瘤 8票
擅长:擅长最新型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包括:膀胱切除术,新膀胱手术,回肠导管手术,全腹腔镜下输尿管肿瘤切除术,全腹腔镜下肾盂肿瘤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积水成型手术,输尿管成型手术,输尿管损伤修补手术。 擅长应用等离子电切环,针状电极,钬激光,铥激光,2微米激光等能量平台进行膀胱肿瘤整块切除 擅长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及联合治疗 承担全球及全国尿路上皮癌(膀胱癌,肾盂癌,输尿管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免费让合适的患者用上最新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