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小儿巨输尿管的综合诊疗一、定义与分类巨输尿管(Megaureter)是指输尿管病理性扩张,直径超过正常范围(通常≥7mm),多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继发性梗阻/反流导致。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和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指南,巨输尿管可分为以下类型:1.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输尿管远端功能性或解剖性狭窄,最常见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UVJ)。2.反流性巨输尿管: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VUR)。3.非梗阻非反流性巨输尿管:无明确梗阻或反流,可能为暂时性扩张。4.继发性巨输尿管:由后尿道瓣膜(PUV)、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二、发生率与流行病学?发病率约为1/5000活产儿,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1),左侧多于右侧(60%单侧,20%双侧)。?亚洲人群数据显示,先天性巨输尿管占儿童泌尿系统畸形的11%-23%(JournalofPediatricUrology,2021)。三、病因与发病机制1.原发性病因:??输尿管远端肌肉发育异常:环形肌增厚、纵行肌减少,导致蠕动障碍(Baskinetal.,PediatrDevPathol,1994)。??胶原纤维沉积:细胞外基质异常影响输尿管顺应性(Cainetal.,JUrol,2001)。??遗传因素:部分病例与RET、UPK3A基因突变相关(NatGenet,2017)。2.继发性病因:??后尿道瓣膜(PUV)、神经源性膀胱、输尿管囊肿等。四、临床表现?胎儿期:产前超声检出肾盂输尿管扩张(检出率0.5%-1%)。?新生儿期:腹部包块、反复尿路感染(UTI)、血尿。?儿童期:腹痛、排尿困难、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可进展为肾功能不全。五、诊断流程1.影像学检查:?超声:1.产前筛查?时机:孕18-24周常规产前超声筛查。?适应症:检出胎儿肾盂或输尿管扩张(APD≥4mm或输尿管直径≥7mm)。?注意事项:需在产后48小时后复查(避免新生儿生理性脱水导致假性肾积水)。2.产后初次评估?时机:??产前已发现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出生后2-3天首次超声。??无产前异常但出现症状(如腹部包块、UTI):立即检查。?评估内容:测量肾盂前后径(APD)、输尿管直径、肾实质厚度及膀胱充盈情况。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1.初次诊断?时机:??超声提示输尿管扩张(直径≥7mm)或肾盂积水(APD≥10mm)。?首次发热性尿路感染(UTI)后(尤其是男婴或复杂UTI)。?适应症: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或后尿道瓣膜(PUV)。2.术前评估?时机:计划行输尿管再植术或抗反流手术前。?目的:明确反流分级及膀胱出口有无梗阻。3.禁忌与替代?禁忌:急性UTI期间避免VCUG(需先控制感染)。4.特殊注意部分研究认为,生后1个月内因膀胱顺应性低,VCUG可能出现假阳性反流(如暂时性低级别反流)。因此,对无症状新生儿,可推迟至生后1-2个月再行VCUG(JPediatrUrol,2018)。核素肾显像(肾动态):?时机:??输尿管扩张合并可疑梗阻(如肾盂进行性扩大或分肾功能下降)。??保守治疗期间病情进展(输尿管直径增加或肾积水加重)。??术前评估排泄功能及梗阻程度(T1/2排泄时间>20分钟提示梗阻)。?推荐:EAU指南建议,对非反流性巨输尿管,若保守治疗6个月无改善,需行肾动态评估梗阻(证据等级B)。?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时机:复杂病例(如合并重复肾、异位输尿管)或超声/肾动态无法明确解剖结构时。2.尿动力学检查:疑诊神经源性膀胱时需行膀胱压力-流量测定。通过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时机,可精准评估病情、减少过度诊疗,并为治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六、鉴别诊断需与以下疾病区分:?膀胱输尿管反流(VUR):VCUG可确诊。?后尿道瓣膜(PUV):男婴多见,VCUG显示后尿道扩张。?输尿管囊肿:超声可见膀胱内囊性结构。?Prune-Belly综合征:三联征(腹壁松弛、隐睾、泌尿系统畸形)。七、自然病程与自愈可能性?非梗阻性病例:约50%-70%可自愈,尤其输尿管直径<10mm且分肾功能正常者(UpToDate,2023)。?自愈时间窗:80%的自愈发生于3岁前,需每3-6个月随访超声。?高危因素:输尿管直径>15mm、反复UTI、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提示需干预。八、保守治疗管理1.预防感染:??低剂量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预防UTI(EAU指南推荐)。??保持排尿通畅,避免便秘。??2.监测方案:??每3-6个月超声评估输尿管直径及肾积水程度。??每年复查肾动态评估分肾功能。?九、手术指征与时机1.绝对指征:??反复UTI(≥2次发热性感染/年)。??分肾功能下降>5%或GFR<40%。??输尿管进行性扩张伴症状(腹痛、结石形成)。2.手术时机:??理想年龄为1岁以上,但严重梗阻(如肾功能恶化)需尽早手术。??新生儿期可先行姑息治疗,择期行根治手术。十、姑息性手术选择对低龄(<6月)或高危患儿,可采取过渡性措施:1.经皮肾造瘘:适用于重度肾积水伴感染。2.内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短期缓解梗阻(成功率60%-80%)。?十一、根治性手术方式1.开放手术:??输尿管裁剪+抗反流再植术(Cohen术式):黄金标准,成功率>90%(Petersetal.,JUrol,2010)。??腰大肌悬吊术:用于长段输尿管狭窄。2.微创手术:??腹腔镜输尿管再植术:创伤小,但技术要求高。??机器人辅助手术:3D视野和精细操作优势,适合复杂病例(Espositoetal.,EurUrol,2022)。3.气膀胱技术(Pneumovesicum):??通过CO?充盈膀胱,在腹腔镜下完成输尿管再植,减少肠道干扰,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至1-2天(JPediatrSurg,2020)。十二、术后随访1.早期随访(术后1年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超声评估输尿管通畅性。??6个月复查肾动态,除非尿路感染不常规复查VCUG。2.长期随访:??每年超声监测肾积水变化。??青春期前复查尿动力学(神经源性膀胱风险者)。?十三、机器人手术与气膀胱技术的优势对比?机器人手术?精准缝合、出血少、恢复快;适合复杂解剖(如二次手术)???????气膀胱???避免开腹,减少肠道损伤;术后疼痛轻????????????????????十四、总结与展望小儿巨输尿管的管理需个体化,保守治疗适用于多数轻症病例,而手术干预应基于肾功能、感染频率及解剖异常程度。随着机器人手术和生物材料(如可降解支架)的进步,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创伤并提高远期预后。作者简介范登信,男,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泌尿外科,中国小儿泌尿超微通道单孔腹腔镜技术开拓者,中国泌尿外科单孔腹腔镜协作组成员,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妇幼微创协会儿童泌尿学组委员,中国中西结合男科学会青年委员。擅长:单孔腹腔镜技术,首次提出了超微通道单孔腹腔镜技术(Micro-LESS)的概念,目前常规开展各种单孔机器人、腹腔镜肾积水、重复肾、膀胱输尿管返流等手术。?
胎儿膀胱流出道梗阻(1)后尿道瓣膜一、概述后尿道瓣膜属于膀胱流出道梗阻,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可继发于各种不同的病理过程。膀胱流出道梗阻绝大多数病例为男性,女性也可出现尿道梗阻。女性尿道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尾部发育畸形或尿道闭锁;男孩后尿道瓣膜是最常见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某些非梗阻性病变也可导致膀胱流出道梗阻而表现为膀胱增大,如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过缓综合征及梅干腹综合征。后尿道瓣膜仅发生于男性,是先天性下尿路梗阻的最常见原因,约占胎儿尿路梗阻的9%。其发病率为1/5000~1/8000。很不幸的是,这一相对容易矫正的畸形,却都在行外科手术之前,已对胎儿多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二、畸形特征后尿道瓣膜是后尿道内一软组织瓣膜导致尿道梗阻,瓣膜可呈双叶状、隔状或仅为黏膜皱襞。本病病因不清,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其发生可能是尿生殖膈分化不全所致。有人将此病分三型。I型:最多见,呈双叶状瓣膜,位于尿道后壁,即起于精阜,远端至前外侧膜部尿道的近侧缘,于中线汇合,中央有一孔隙。Ⅱ型:极少见,是黏膜皱襞从精阜走向后外侧膀胱颈,多不造成梗阻。Ⅲ型:为隔状,即瓣膜呈环形,中间有孔隙。后尿道瓣膜在胚胎早期就已形成,它不仅可引起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及功能障碍,且会影响胎儿多个系统。由于后尿道瓣膜的阻挡,胎儿尿液不能排入羊膜腔而导致羊水过少,导致胎儿的一系列严重改变,包括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期死亡的常见原因)、Potter面容、四肢挛缩等。由于后尿道瓣膜的梗阻,导致膀胱极度扩张及膀胱壁增厚、纤维化、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扩张、壁增厚及纤维化,最终导致肾积水。由于肾内压力的增高,集合系统受损,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肾尿液生成增加,又加剧了输尿管及膀胱的扩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瘢痕肾及肾衰竭。本病43%的胎儿合并有其他畸形,包括心畸形、肠旋转不良、肛门闭锁和膀胱直肠瘘,8%以上的胎儿可有染色体畸形。三、超声诊断1.膀胱明显扩张及膀胱壁明显增厚: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恒定的超声征象。无此特征的轻型病例,产前及儿童期均难以检出。2.后尿道明显扩张:典型表现为后尿道似“钥匙孔”样与膀胱相通,此种征象常因显示平面不满意而不能显示。3.双侧输尿管扩张及双肾积水:出现此特征者,对诊断有帮助,但未检出此特征者不能除外本病。肾积水偶可表现为非对称,一侧明显积水而另一侧积水较轻。这可能与尿液通过反流严重的一侧输尿管流入重度积水的肾有关,有严重输尿管反流的一侧肾功能受损严重,压力降低,通过输尿管反流,对侧肾突然减压而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4.50%以上病例羊水过少。5.本病只发生在男性:怀疑本病者,检出男性生殖器有助于诊断。6.肾发育不良的典型表现为肾皮质囊肿及肾实质回声增强:在有梗阻性尿路病变存在时,如果超声检出肾内囊性病变,即意味着肾发育不良(阳性预告值为100%),这一特征可早在20周就可为超声所检出,而当检出双侧肾囊肿时,其结果将是致命的。如果超声未检出肾内囊性病变,并不能说明没有肾发育不良。有人研究认为,仅有44%的发育不良肾可检出肾囊肿,在未检出肾囊肿的胎儿中仅有44%的胎儿没有肾发育不良。这表明胎儿肾发育不良者,产前超声可不显示肾囊肿,或囊肿极小,超声不能分辨。肾纤维化可引起肾实质回声增强,常表现为中、重度回声增强。有梗阻性尿路病变者出现肾实质回声增强,亦可提示肾发育不良,但不如检出肾囊肿时准确(诊断的特异性为80%,阳性预告值为89%)。不是所有肾实质回声增强均为肾发育不良,仪器各参数的调节很重要。7.当梗阻严重,膀胱内压力较高时:可导致膀胱破裂而引起尿性腹水及腹腔内钙化性强回声灶,与胃肠道穿孔形成的腹水和腹内钙化灶不同的是,当本病出现这些表现时,超声还可显示膀胱壁增厚或扩张、输尿管及肾盂扩张。当出现膀胱破裂时,由于肾内压力减低,对肾的发育似乎是一种好的征兆。8.肾积水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肾盏破裂而形成肾周尿性囊肿:尿性囊肿的形成,预示着肾严重发育不良。四、临床处理及预后本病总的病死率可高达63%,在幸存者中,30%在4岁内即可出现终末期肾衰竭。与预后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诊断时孕周大小。超声在24周以前即能明确诊断者,预后差,围生期死亡的危险性可达53%。24周以后才为超声诊断者,预后较好,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仅7%。如果孕中期即出现严重羊水过少、肾积水及肾实质回声增强,预后极差,围生期死亡率几乎为100%。相反,如果在整个妊娠期羊水正常,肾积水稳定,则预后良好。当胎儿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和(或)羊水进行性减少时,其预后可不相同。国外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为了提高生存率及防止肾发育不良的发生,胎儿介入治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动物实验已证明在适当的时候解除胎儿泌尿道梗阻,可以防止胎儿肾发育不良,这一实验研究给人类胎儿泌尿系统减压提供了实验依据。取胎儿膀胱内尿液进行电解质分析,对胎儿预后评价最佳。应同时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以除外染色体畸形。如果胎儿尿液分析提示预后不良者,进行胎儿介入治疗将不会有显著效果;如果提示预后良好者,32周以下可进行胎儿膀胱-羊膜腔支架置入手术,以减轻泌尿系统压力,32周以上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产后立即减压。大多数后尿道瓣膜发病呈散发性,无再发风险,但合并染色体异常者再发风险视具体的染色体异常而定。???根据《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