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山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心血管外科韩劲松
副主任医师
3.9
心血管外科尹宗涛
主任医师 教授
3.8
心血管外科祝岩
主任医师 教授
3.8
心血管外科阎德民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外科张建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外科徐殊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外科张仁腾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心血管外科李保银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外科王镇龙
副主任医师
3.4
王洋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外科赵科研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外科金岩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心血管外科张春振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外科张铭鑫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刘涛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外科王强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宋恒昌
副主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韩宏光
副主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葛玉光
副主任医师
3.2
周恩涛
副主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历志
副主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张永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侯杰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张誉籍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外科李晓密
3.2
胸外科赖小刚
主治医师
3.0
心脏瓣膜就像“阀门”一样,让血液在心脏中始终处于单向流动。主动脉瓣是心脏出口,心脏收缩将所有血液通过主动脉瓣射入主动脉,进而流向全身各处。正常主动脉瓣具有三个瓣叶,所受应力最小、损耗最低、使用时间更长久。但人群中有变异或是畸形,有一叶、二叶或是四叶,这时候便被称为主动脉瓣瓣叶畸形。主动脉瓣瓣叶畸形会导致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出现紊乱,而紊乱的血流会导致瓣叶出现纤维化、活动度下降和瓣叶钙化,从而引起瓣口狭窄,心脏射血阻力升高,心功能进一步受损。早期多无症状,但随着瓣膜钙化和病变的进展,可能会出现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临床症状,当这个阀门病变越来越严重时,就需要手术干预。因此,对于存在瓣膜畸形的患者应当早发现并及时治疗。
得了瓣膜病,病人会比较恐惧,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归根到底,病人及家属肯定是要一个好的手术结果,把疾病治愈了,也是安全的完成这件事情。因此,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平衡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从美学角度讲,自然是微创切口小,美观。但不能一概而论!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常规开刀(胸骨正中切口)至今仍然是瓣膜手术的金标准。因为疗效是肯定的,安全性也是尽力几十年的考验,死亡率低。缺点是:老百姓一听到胸骨要锯开,就比较恐惧,因为刀口相对比较大。至于微创呢,有很多方式,胸腔镜,小切口等等吧。优点自然是美观,缺点在于与常规开刀比较,以下方面不能与常规开刀相提并论,如心肌保护的确实,低温能否真正落实,外周体外循环插管的限制和可能的致命并发症,胸腔并发症,心内排气是否确实,临时起搏器导线很难缝合等等。当然,微创是未来的方向,应该医生同行积极改进微创的缺点,努力向金标准靠近!而且,国内目前有单位已经做的很好!简言之,微创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同步于常规开刀的安全性。当病人面临选择时,应该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追求微创。需要根据病人,具体进行决策!
术后房颤的发病率约为30-50%。约在术后2—7天发生。一半以上的患者出院时可以恢复窦性心律。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出院后仍为房颤。这些患者除了做好抗凝外,一定要控制好心率。美托洛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心率过快,可以到当地医院急诊科用一些静脉的降心率的药物。
总访问量 5,963,639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896位
科普文章 37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