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痛风风险随年龄增加稳步增长,女性痛风患病率在绝经期前低于男性,之后迅速上升。我国痛风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痛风的发病年龄约为45岁,通常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更易患痛风。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很多年轻人营养过剩,缺少运动,痛风正在向低龄化发展。什么是痛风?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和痛风石等临床特征,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导致急性和慢性肾衰竭。什么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吗?血尿酸超过420umol/L,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它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直接病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3.3%,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痛风患病风险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约20%-3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没有临床症状,在某些诱因下,如果突然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或尿里出现蛋白、潜血,或出现肾结石等,就是痛风了。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和诱因是什么?痛风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超重、高嘌呤饮食、含糖饮料和果糖的摄入、放化疗、药物、老年、肾功能不全、家族遗传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常用药物,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吲达帕胺、呋塞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吡嗪酰胺片等比较容易诱发痛风发作。另外,饮酒、运动过量、紧张劳累、感染外伤、受凉等等也是痛风发作常见诱因。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成痛风,可无明显诱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对身体有什么危害?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的高危因素,逐渐被公认为继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痛风首先出现关节受累,表现为关节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肿胀、发热,被称为“王者之痛”。长期反复关节肿痛,可导致多关节破坏、畸形、痛风石形成,影响生活质量。其次,在痛风发病过程中,尿酸盐也可以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可以出现血尿、蛋白尿、肾结石、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第三、痛风患者往往伴有代谢异常,易并发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痛风对心脑血管会造成不良影响,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痛风急性发作,我该怎么办?患过痛风的人往往对痛风急性发作记忆犹新,表现为关节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常累及脚趾、踝关节。此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包括严格控制饮食、休息、少活动、抬高患肢、冷敷,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多饮水的目的是为了多排尿,使尿酸从尿液中排出。药物治疗方面,可以外用消炎止痛药膏,或口服消炎止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双氯酚酸钠等。还有秋水仙碱,值得一提的是,不要按照目前的说明书使用,否则会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要小剂量服用(每天不超过3片)。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口服、肌肉注射、局部注射都可以。什么时候服用降尿酸药物?在痛风发作急性期,以抗炎止痛为主,包括上述所讲药物,急性期一般不主张加用降尿酸药。在缓解期,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启动降尿酸治疗。常用降尿酸药物包括苯溴马隆、非布司他、别嘌呤醇等。血尿酸应该降到多少?目标值360umol/L以下!对于慢性痛风、痛风石形成患者,要降到300umol/l以下!千万不要把降尿酸药当成止痛药,痛风发作时吃几天,好了以后就停。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使用降尿酸药物,门诊定期随诊。否则发展成慢性痛风,就后果严重了。痛风是慢性病,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律随诊。如果血尿酸长期达标,且无痛风发作,可以认为痛风治愈。所以痛风也是可以治愈的疾病。痛风患者怎么吃?少进食高嘌呤饮食,比如海鲜、火锅、动物内脏等。而海鲜中海参、海蜇除外,因为它们嘌呤含量比较低,可以吃。肉类可适量吃,尽量吃白肉(鸡鸭肉),因为白肉嘌呤含量低于红肉(牛羊肉)。干果、豆类、香菇虽然是植物,但嘌呤含量相对高,需适量吃。减少饮酒,因为酒精本身嘌呤含量不低,且可抑制嘌呤从肾脏排出,所以容易诱发痛风。多喝白开水、苏打水,牛奶、酸奶、咖啡、淡茶水可以喝。含有果糖多的饮料,比如橙汁、可乐等要少喝。痛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改变生活方式、减重、低嘌呤饮食、戒烟戒酒,所谓“管住嘴,迈开腿”。要保持规律生活作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你远离痛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门诊定期随诊,保持血尿酸长期达标!
风湿免疫病患者注意事项风湿免疫病患者注意事项 1、出现新症状或病情加重时怎么办? 风湿免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新症状或病情加重时,首先要及时到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与医生交流新症状或病情加重的原因或诱因,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后,在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如果发病时病情危重,可以先到急诊就诊,并请风湿免疫医师会诊。 2、不典型(亚临床)风湿免疫病是什么? 不典型(亚临床)风湿免疫病是指临床表现和(或)化验检查提示有风湿免疫病的可能,但目前不能由已知的风湿免疫病的早期表现。除进一步完善检查外,还要定期随诊,观察病情变化。 3、化验室指标异常意味着什么? 风湿免疫病患者出现化验室指标异常时,应及时咨询风湿免疫科医师。因为,有些化验室指标异常提示病情的改变或加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风湿免疫病可否完全缓解? 目前大多数风湿免疫病是可以完全缓解的,但前提是较早的诊断和及时规范的治疗。有些风湿免疫病较顽固,治疗应用缓解病情药起效慢,需要病人有耐心和信心。 5、风湿免疫病患者定期在门诊随访的重要性? 风湿免疫病患者定期在门诊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改变,调整(增加或减少)用药,并及时发现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病情加重。同时,如果有新的治疗和药物推出,病人可以及时受惠。 6、激素和非甾类药物的用法? 根据不同病情,激素和非甾类药物的用量和用法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激素在早晨八点以前服用最好。激素和非甾类药物一般在饭后10分钟内或饭中服用。 本文系赵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你对风湿病了解多少?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我国的风湿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也不过二十余年,与其他内科相比还非常年轻。但是经过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努力,用于治疗风湿病的手段越来越多,对于风湿病的研究也已深人到分子生物学领域。虽然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揭示,我们相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风湿病的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国际上把风湿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在我国内科学中,风湿病学是最年轻的一门临床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会,在此前后国内几十家大医院先后成立了风湿免疫科。经过几代风湿病大夫的努力,我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已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风湿病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尚未得到广泛普及,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不恰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使相当比例的风湿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风湿病的诊治一定要到建有风湿科或风湿免疫科的大医院才有可能保证。 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性、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风湿病的根治方法,如干细胞移植等,正在临床试验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总访问量 461,290次
在线服务患者 670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