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要止鼻涕吗?”别急着和“鼻涕”说拜拜2017年9月14日20:30温州电视台公共民生《养生有道》电视台采访节目录制稿:鼻塞流涕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可能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吃好几种感冒药,希望尽快让感冒好转,鼻涕能止住,在感冒初期就把他扼杀在摇篮里面。笔者做客温州电视台公共民生《养生有道》来讲述小儿感冒方面的相关知识。其实大多数的儿童每年均可发生3-8次普通感冒。10%-15%的儿童往往可多达12次。由于儿童年幼,其鼻腔窄小,鼻粘膜薄弱,而婴幼儿的鼻毛没有完全发育,抵抗外邪的能力不足,对于还不能说话的宝宝,一旦生病就更难护理了。一、感冒初起,就要吃药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么?这样做法正确可取吗?经常会有家长抱孩子来门诊,孩子流清鼻涕2、3天,给孩子吃了三四种感冒药,这样的做法可取么?现在大家都知道适当的发烧并不是什么坏事,不到高热不用退热药了。大家也都知道吃坏东西拉肚子,马上吃止泻药,会使脏东西留在肚子出不来,反而会肚子痛不舒服。其实感冒流鼻涕初起,吃药马上把鼻涕止住,在中医来讲犯了“闭门留寇”的大忌。好比两军对战,把敌军困在己方城内,关门杀敌,结果即使敌人死掉了,城里也一片狼藉,损耗巨大。感冒后用药马上把鼻涕止住了,外邪不去,由表入里,肺气不宣,导致咳嗽不止,咳久伤及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迁延不愈。感冒中最常见的是风热感冒跟风寒感冒,但无论哪一种感冒,中医的治法都是辛散解表为第一要义。常见的有治疗鼻塞流黄鼻涕,喉咙红的风热感冒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连翘,治疗鼻塞流清鼻涕、喉咙不红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药有桂枝,防风、荆芥、紫苏、羌活、白芷,中药处方或中成药中含有这类药物的都有疏风解表的作用,都是要”城”里开个小门,把“敌寇”赶出去,不要让它们留在体内搞破坏,损失人体正气。二、感冒初期可以喝板蓝根止鼻涕吗?中国人最爱的抗病毒神药“板蓝根”其实并不适合感冒初期的鼻塞流涕。板蓝根是一味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药物,它并没有解表作用。菜市上草药摊上的鱼腥草、蒲公英、夏枯草都是清热解毒的草药,感冒初期使用,并不能散风解表,反而损伤脾胃,耗伤正气。三、那感冒流鼻涕伴轻微咳嗽可以吃炖雪梨百合可以么?答案是否定的。感冒初期外邪尚在,百合雪梨本属于滋阴润燥之品,容易导致邪气滞留不去。咳嗽无痰,或咳久伤津,痰少粘稠不容易咯出,鼻燥咽干,大便干结,才适合这些滋阴之品。平日大便溏薄,或痰湿壅盛并不适合。四、感冒流鼻涕久了会得变应性鼻炎么?不会。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而变应性鼻炎是由于过敏源刺激引发的鼻部疾病。普通感冒一般持续7-10天,变应性鼻炎一般要2周以上。变应性鼻炎的孩子更容易罹患感冒,鼻部症状更显著。而让人误以为感冒久了会得过敏性鼻炎。长时间的感冒流鼻涕无论是屡感外邪还是变应性的鼻炎患儿,多属于肺脾气虚之证,除驱邪外,还应及早扶正。五、感冒流鼻涕应该怎么护理呢?可以用海盐水冲洗鼻腔,婴幼儿可以再吸鼻器吸出鼻涕。可以按摩缓解鼻塞流涕症状,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鼻通迎香各30-50次、拿风池5-10次。六、感冒后可以选用中医外治熏洗疗法缓解症状鼻塞不通,流清涕,可用葱白、紫苏、生姜、香菜熏蒸鼻子。鼻流黄涕可加用桑叶、菊花、薄荷一起煎煮熏蒸。注意辛散解表的药物不要久煮,熏蒸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烫伤。附:1、开天门:患儿仰卧,医者扶住患儿头部,两拇指自眉心轮换直上推至前发际处。2、推坎宫:医者以两拇指指腹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3、揉太阳: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揉之,向前为补,向后为泻。向前即左侧太阳穴为逆时针揉,右侧太阳穴为顺时针揉;向后则反之。4、拿风池:医者以拇指与食指相对,捏住风池穴并作持续的揉法。(风池穴: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5、揉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6、揉鼻通、迎香:迎香位于鼻翼外侧中点鼻唇沟中,医者以一手食、中指同时揉之。鼻通: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本文系黄建群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7年9月5日FM103.9温州交通广播中午11:00-12:00《1039生活馆.健康导医》原温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温州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儿科分会副主委。专业特长: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四十多年,对小儿呼吸系统:过敏性鼻渊、支气管哮喘、肺炎喘嗽、易感儿;小儿脾胃系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厌食病,肥胖症;新生儿疾病黄疸、盘肠气;多动症、抽动症、过敏紫癜;小儿遗尿、性早熟矮小症等有较深入研究。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雪山路延生堂,一三五晚上北京同仁堂,二四上午中西医名医馆1黄主任,您好,抽动症和多动症只有一字之差,很多家长会混为一谈,节目一开始您能否给大家普及下抽动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它和多动症有关联么?答:又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70年代至90年代此病症门诊少见,2000年过后逐年慢慢增加,可自2010年至今抽动症几乎算门诊中增加最快的,就以我昨日门诊量统计竟有1/5就诊患儿为抽动症或者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儿童抽动症则是以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2大多家长是在发现了孩子出现一些眨眼睛、挤眉、耸肩等动作时,才将孩子带到医院检查的,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外在表现外,抽动症的患儿还有什么典型表现?答:1.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喉部肌肉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2.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噘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3.秽语性抽动:控制不了的骂人吐口水,或学动物叫等。3抽动症的诱因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答:从西医角度:1.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影响大脑发育、神经递质分泌,并且造成锥体外系运动子神经发生失调。2.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导致大脑多巴胺浓度增高。3.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导致大脑多巴胺分泌过多。 4.环境因素:经常受同学欺负、多处于吵杂、烦闷的环境,导致大脑多巴胺分泌过多。5.心理因素:典型强迫症、闭锁心理、过于活跃、过激、性格过重,影响大脑多巴胺的正常分泌。 6.其他:如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的轻微损伤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影响大脑发育、神经递质分泌,病情造成锥体外系运动子神经发生失调。从中医角度:先天因素:孕妇妊娠期间的健康及精神状况,曾用药物及难产,早产,破腹产所致的小颅脑外伤或缺血,缺氧致患儿身体虚弱,阴阳失调。后天因素:A、饮食不当,营养不良,可造成小儿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血脉不畅;B、情感不畅,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动风,情绪过于激动,阳亢无制,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逆乱,而心神失养。外邪侵袭郁热化燥,筋脉失养则挛急而自动。C、坏习惯:经常与电子产品为伍,比如成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玩手机,玩苹果平板等(此为临床门诊抽动症问诊以来最多的原因)。总之,先天与后天的共同原因,造成阴阳失调,阳胜则热;气血不和,肝风内扰是其主要病因。4 有些孩子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这些行为,但过段时间就消失了,但有些孩子却持续很长世间,甚至终身存在,一般来说,抽动症在什么年龄最为常见?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延续到成人阶段?答: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发病率在0.05%--3%,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若未治疗,至青春期后,大约有1/3的患儿抽动症状可自然缓解,另有1/3的患儿症状明显减轻,剩下1/3的患儿抽动症状可迁延至成年。5目前抽动症的治疗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入手?一般需要多长时间,症状可以缓解、改善或治愈?答:1.心理治疗:从心理上消除患儿对疾病的困惑,告诉孩子此病多数预后良好,在青春期会逐渐消失,即使不能完全治愈,遗留部分症状也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2.行为治疗:介绍一种简便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行为反向训练当患儿出现抽动欲望(或先兆)或开始抽动时,用相应的对抗动作来阻止抽动发生。注意以下3点:(1)选择的对抗动作必须与抽动行为相反;(2)必须持续1分钟或者直到抽动欲望消失为止;(3)应该不引人注目。3.西药:①.硫必利:抗抽动效果比氟哌啶醇稍逊,但副作用相对较少,一般治疗1~2周后开始起效。常见副作用为:嗜睡。②.可乐定:症状较轻者的首选药物,有效率约30%~40%,疗效不及硫必利,但较硫必利更安全。通常需用药4~6周才可观察到有无疗效,不要过早地认为无效而停药或换药。可乐定贴片至少需要用药3个月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4.中医药治疗分内服、外治及平肝药枕:内服:(包括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羚羊角颗粒)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轻,在治疗抽动症上有一定优势。我临床常用方剂:熄风散,常用药物:珍珠母,煅牡蛎,石决明--滋阴息风;天麻,钩藤、蝉蜕--息风止痉;以发声为主者,酌加桔梗、桑白皮等,肢体抽动者--葛根、白芍等。外治:用磁珠埋耳穴,常取耳穴心、肝、脾、脑、神门、眼等(每周贴5天休息2天,每天早晚按耳穴刺激)。另专门针对抽动症开发了一个“平肝药枕”,枕头内置平肝熄风中药,使其患儿在睡觉时,闻着中药芳香的气味也能达到养心安神、平肝熄风之功效。经适上述治疗(需要持续用药1~2年),大多数症状可改善或完全缓解。6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抽动症后,总是不断提醒小孩说:叫你不要眨眼睛,你怎么还是眨个不停,如此一再负强化,让小孩心理负担很重,那么家长是否需要在心理行为方面配合医师做些什么?答:从心理上消除患儿对疾病的困惑,告诉孩子此病多数预后良好,在青春期会逐渐消失,即使不能完全治愈,遗留部分症状也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孩子的抽动动作是疾病所致,并非坏习惯或故意捣乱。不能因此责骂、训斥孩子。责骂或棍棒教育会加重精神负担,可能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家长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抽动动作,当抽动发生时,不要提醒患儿。不要勉强孩子做他们反感的事,如强迫练琴、超额的课外作业等。教育以鼓励说理为主,不打骂、不体罚。也不能因为孩子的病而过份宠溺。7若不是万不得已,有些家长是不太乐意用药物的,那么什么情况下,医师还是会建议用药?答:如果抽动症状轻微,没有妨碍到患儿的生活、学习,也未防碍到周围人的生活,本人可以接受,家长可以包容,同学及老师可以理解,只需要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就可以了,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抽动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病情属中至重度,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好的,可考虑加用药物治疗。8药物治疗抽动症常用的是什么?民间有些说法认为抽动症是和上火有关系,所以部分家长可能会给小孩吃些清火的,这种说法和做法有道理么?答:药物治疗主要有硫必利、可乐定等西药,中药治疗主要是些平肝,清肝,息风的药物,和平常说的上火不是一个概念,清火的食物可以适当吃点,不可长期吃,否则会伤了脾胃,中药讲究配伍,不是简单清火药物叠加。9 哪些饮食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答:有些食物如咖啡因、精制糖(如白糖、红糖等)、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西式快餐、膨化食品、奶油食品、辛辣食品的摄入,芒果、荔枝、桂圆等食物,会加重抽动程度。避开这些食物,其他食物一般不会加重症状。10 关于抽动症家长有哪些误区?答:目前医学界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了,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家长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所以往往存在以下三大认识误区,需要纠正:误区一:情况好转便可停药此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复发的倾向。不遵医嘱自行停药可导致复发,而且复发后抽动的内容会发生改变,如以前是眨眼睛,停药后变成了甩脖子等。误区二:完全依靠吃药可以控制实际上此病是神经、精神、心理三结合的疾病,需要3方面的综合治疗,尽管服药的效果明显,也不能完全依赖药物,要注意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误区三:这种病非常严重治不好尽管此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但它对生命和智力都没有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但积极治疗的话,预后良好。
田七小公鸡真能超越一米七?《温州都市报》2012-09-10http://dsb.66wz.com/html/2012-09/10/content_1306390.htm哪些运动才能长高?悬垂摆和引体后悬垂:可利用单杠或门框进行。单杠与门框的高度以身体悬垂在杠上而脚尖刚好离地为宜。悬垂摆时,两手握杠,两手之间的距离稍大于肩宽,双脚并拢,令身体前后摆动。但幅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久。悬垂摆最好安排在每天早晨进行。而引体向上时,正、反握杠交替进行,上引体时吸气,下落时呼气,身体尽量松弛下垂,停留15秒。男孩每回做引体向上12~15次,女孩每回做2~5次,每天做4~5回。跳起摸高:可以往上跳且伸双手触摸预先设置的物体(如树枝或墙上的某处),也可以在门框下吊一个球,然后跳起来用头顶球。运动时,先双脚连续跳跃10次,休息片刻后再用左脚、右脚分别单足跳跃10次,每天做2~3回。球类练习:经常做跳跃性的球类运动和游戏,如:打篮球时积极抢篮板球,跳起投篮,跳起“盖帽”;打排球时多练扣球、拦网、鱼跃救球;踢足球时多做跳起顶球的动作。游泳:在水中尽力伸展双臂和双腿,游蛙泳和自由泳时上臂使劲前伸,游蛙泳时用力向后蹬腿。每周游泳3次。开学了,两个月没见,很多同学都长高了不少。而孩子的身高也成了久未见面的家长之间除学习外最热门的话题。“哇,你的孩子大了不少呀。”“我的儿子好像一点都没有长高呀,快传授下秘诀吧。”有人得意洋洋,有人唉声叹气。那些长高秘诀到底对不对呢?用偏方能增高?揭秘:可以试试田七酒儿子冲冲的身高一直是王女士两口子最担心的问题。前些天,王女士从朋友那儿得了个长高的偏方:将10克田七打碎,取一只没开叫的小公鸡,与田七粉一起隔水炖给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吃,用来帮孩子增高。据说,这个朋友的儿子试了之后,一年长了10厘米,现在都蹿到1.8米了。听说了这个偏方后,金女士最近也在犹豫要不要给女儿试试这个方子,让孩子的个头再往上蹿一蹿。但朋友却说,田七炖公鸡的秘方只对男孩有效。真的吗?解析:温州市中医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黄建群说,这个“增高偏方”一直在民间流传,不少家长都向他打听过。但田七是一种止血散淤的中药,并非专长于助长身高。目前没有看到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证实田七炖公鸡有助孩子增高。不过有一个“秘方”还是可以的:夏天的时候,将30克田七切片,在500克的30度白酒中浸泡半个月左右,然后让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大约12~13岁左右),隔两三天喝上10~15毫升左右的田七酒,再去打篮球。田七可以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喝酒、运动后,孩子的毛孔会打开,能让一些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且篮球这个运动本身对长高有利,家中有男孩的不妨一试。但除此之外,孩子最好还是不要喝酒。至于女孩子,妈妈平时应多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如果女孩子的初潮能在10周岁后,身高已有1.55米左右,那么其最终身高不会低于1.60米。对有性早熟趋势的女孩,可以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来软坚散结、滋阴补肾,对孩子今后的身高、发育都是有利的。测骨龄能预测身高? 揭秘:适合的运动可“拔高”晨晨今年4岁,显得比同龄人矮了很多,是幼儿园最矮的那一个。妈妈非常焦虑,虽说自己的身高也不高,可她总希望儿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起码以后能达到1.7米以上。但照现在的身高趋势,这样的愿望似乎很难达到。“可以去测个骨龄,预测下身高,如果太矮的话看看能不能早点应对。”朋友建议道。这么小就去测骨龄?准不准呀,听说测骨龄是要拍X光,辐射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晨晨妈妈忧心忡忡,但最终对孩子身高的担忧还是战胜了所有,于是她就领着晨晨去测骨龄了。骨龄报告说晨晨的身高可以达到1.68米,晨晨妈妈看着这个结果,心里很不爽,虽然后面还标明了可能存在的身高范围,也就是说晨晨最高可以长到1.73米,但如果弄不好最低那就只有1.63米了。万一晨晨身高只达到最低标准怎么办呢?报告中还显示其发育迟缓一年,那是不是说现在身高偏矮是正常的,以后就能长得高?解析:儿科医生杨立础说,骨龄测身高的准确度对每个孩子来说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生长发育正常,这骨龄预测的身高就准确。而有的孩子在成长时出现问题,比如性早熟等,预测的身高就不容易达到。一般来说,孩子4周岁以上就可以测骨龄了,拍摄骨龄片只需一张左手的X光片,仅几分钟时间,其辐射程度非常有限。不过骨龄预测身高的准确度,都是十四五岁时测最准。提前测骨龄可以提早干预孩子的身高,比如可以通过运动来增长身高,据悉那些长期运动的孩子,最终身高都比预测的身高要高七八公分。市体育科学研究院主任韩一三说,国内外有研究,骨龄预测身高,普通青少年的误差大约在±2厘米,运动员的误差会大一些,在±5厘米左右,因为运动员长期进行运动,自然就会比原来预测的身高高了。这说明,运动是长高的关键,但并不是所有运动都能促进长高。运动长高的关键有三个因素:从小开始、坚持不懈、适宜的锻炼方式(具体运动方式见小贴士)。另外,发育迟缓并不是好事。如果发育迟缓但身高也比同龄人矮,可能患有矮小症,一样长不高。只有骨龄片显示发育迟缓,但身高正常,孩子以后才会长得高。捏一捏就能助高? 揭秘:捏脊、搓揉只是增强体质每学期结束,小峰的成绩报告单里除了成绩,还注明视力、身高、体重。张女士拿着成绩报告单与去年的一对比,发现11岁的儿子这一年身高只长了3.5厘米,体重却增了4公斤。张女士赶紧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虽然骨龄比实际年龄提早半年,但是正常的。由于小峰喜欢吃肉不吃蔬菜,所以医生让张女士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以免性早熟,影响身高。饮食调整是个缓慢的过程,张女士为此到处打听其他长高秘诀。在一次同学聚餐时,一位好友说自己的女儿在小学三年级时测过骨龄,预测身高为1.60米。不甘心的她,每天晨起给女儿捏背部的脊椎,还搓揉手和腿,即从手腕揉到胳膊肘、从脚踝揉到膝盖。一直坚持三年,到女儿六年级时,身高已达1.64米了。张女士听了,如获至宝,每到儿子临睡前就给他吃钙片,还帮着捏脊、揉手和脚。可两个月过去了,儿子一厘米都没长。她开始犹豫,捏脊该不该放弃?解析: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宇说,3岁~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每年增长5~7厘米,若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找原因,对症处理。捏脊和按摩对长高的作用,没有医学上的统计对比数据,难以确认。而钙片对于较快速长高的孩子有作用,反之作用不大。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章文宇医生也指出,小儿捏脊对于健脾胃、疏通经络、增体质有一定的作用。而自手腕推揉向手肘的方法,属于“推天河水”,一般是起退烧的作用。从脚踝搓揉到膝盖,主要作用于“足三里”穴位,目的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这些推拿方法,能对孩子起保健作用,但是究竟是否助孩子长高,目前没有科学论证。
总访问量 1,204,367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70位
科普文章 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