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晕厥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晕厥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孩子突然晕倒怎么办?别慌!这份儿童晕厥指南请收好想象一下:孩子正在操场奔跑,突然脚步踉跄、脸色煞白,毫无征兆地倒了下去;或是打针抽血时,前一秒还强装镇定,下一秒就软软地滑向地面.....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任何一位家长心脏骤停、手足无措。?晕厥,俗称“晕倒”或“昏过去”,是儿童时期相当常见的紧急状况。据统计,大约15%的儿童在成年之前至少会经历一次晕厥。当孩子突然倒下,家长脑中难免闪过最可怕的念头:“是心脏问题?还是脑子出了事?”但请先稳住呼吸——大多数儿童晕厥(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属于“良性晕厥”,虽然场面吓人,但通常没有生命危险.晕厥的核心是:大脑短暂“死机”了。通常由于大脑供血瞬间大幅减少,导致孩子突发意识丧失、肌肉无力而跌倒。它有几个关键特征:?来得快,去得也快:意识丧失通常只持续几秒到几分钟,清醒后孩子能很快恢复正常(可能有点头晕或乏力)。能自己醒来:不需要像昏迷那样需要复杂救治。与癫痫的区别:癫痫发作时孩子通常四肢抽搐、牙关紧咬、口吐白沫,且清醒过程较慢;晕厥则很少抽搐(可能有短暂抖动),清醒较快。孩子晕倒,十有八九是它惹的祸!“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堪称儿童晕厥界的“头号通缉犯”。???触发开关无处不在:???????长时间站立:如军训、升旗仪式、排队等。???????情绪刺激:看到血、打针、极度疼痛、害怕、紧张。???????环境因素:闷热拥挤的空间、脱水、饥饿。???????剧烈咳嗽/排尿后。身体发生了什么?????当触发开关启动,身体里的“迷走神经”突然过度兴奋:????1.?心跳变慢(像踩了刹车)。????2.?血管扩张(血压骤降)。????结果就是:涌向大脑的血液瞬间减少,大脑“断粮断电”,孩子就晕倒了。预警信号很重要!????孩子在完全晕倒前,身体常会发出“求救信号”:??????头晕、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或有黑点??????恶心、想吐??????脸色苍白、出冷汗??????感觉异常闷热或发冷??????耳鸣、听力下降???教会孩子识别这些信号非常重要!一旦出现,立刻坐下或躺下,往往能避免摔倒受伤。看到孩子晕倒,保持冷静(虽然很难)是第一步!?1.?放平:立即让孩子平躺。如果无法平躺,尽量让头低于身体(如坐位时把头放在膝盖间)。2.?擦汗通风:松开过紧的衣领、腰带。用冷毛巾擦拭额头、颈部帮助降温(尤其在闷热环境)。3.?侧头防呛: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4.?抬高双腿:轻轻抬起孩子的双腿(高于心脏),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回流大脑。5.?耐心等待:通常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孩子会自然清醒。6.?清醒后:不要急着扶起!让孩子继续平躺或坐一会儿,慢慢喝点水(如果清醒且没有恶心)。7.?及时就医:即使孩子很快清醒且看起来没事,也务必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需要排除其他更严重的原因,并确定是哪种晕厥。虽然多数晕厥是良性的,但以下情况是“红色警报”,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紧急送医:?摔倒时严重受伤(尤其头部)。晕厥时间过长(超过5分钟未醒)。清醒后依然:意识模糊、说话不清、手脚无力、胸痛、呼吸困难、心跳极快或极慢。晕厥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如跑步、游泳)、平躺时、或毫无预兆突然发生(没有明显诱因)。晕厥前有心悸(心跳乱跳、漏跳感)、胸痛。孩子本身有已知的心脏病、癫痫、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短时间内反复晕倒。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晕倒时的具体情况(诱因、前兆、持续时间、恢复情况),并做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脏和神经系统检查)。根据情况,可能建议:?心电图:最基本检查,筛查心脏电活动异常。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有无问题。直立倾斜试验:这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金标准”,模拟晕厥场景观察身体反应。动态心电图/事件记录仪:捕捉发作时的心律情况。血液检查:排除贫血、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识别并避开诱因:告诉孩子哪些情况容易晕倒(如长时间站立、看血、闷热环境),教他们及时识别预警信号(头晕、恶心、发冷等)。学会“自救”:一旦出现预警信号,立刻坐下或躺下!不要硬撑。可以交叉双腿、绷紧腿部肌肉,帮助提升血压。保证充足水分和盐分:尤其在热天或运动前。避免长时间空腹。起身要慢:从躺着或坐着站起来时,动作放缓。物理对抗动作:对于反复晕厥的孩子,医生可能教一些特殊动作(如双腿交叉紧绷、双手紧握并用力拉),在感觉要晕倒时做,能迅速提升血压。遵医嘱治疗:对于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如氟氢可的松、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治疗手段(如起搏器,仅在极少数特定病例考虑)。?孩子晕厥如同一场突袭的暴风雨,瞬间的惊慌在所难免。但知识是最坚固的庇护所——理解原因、掌握急救、识别危险信号,您便能在风暴中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天地。?每一次晕厥都是身体的警示灯,即使多数情况有惊无险,也请务必让医生按下“确认键”。
关于晕厥,你知道多少?晕厥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蹲在地上的时间比较长,突然站起来时,感觉眼前金星直冒,严重的会马上倒在地上,很快便会站起来。我曾经见过一位病人,早上起来上厕所,很长时间,家人都没有见她出来,敲厕所门也没有人回应,马上破门而入,发现人已经倒在血泊中,送到医院检查,发现脑内大量出血,来迟一步,病人就有性命之虞。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因为早上膀胱很充盈,小便后,膀胱排空,此时,一旦突然站起来,大量的血液会涌向腹腔血管丛,导致脑部短暂的缺血,进而引起晕厥而倒在地上,倒地的瞬间,头部撞在坚硬的地板上,导致脑内大量出血。那么,什么是晕厥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讲一讲相关的问题。一、什么是晕厥晕厥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自行恢复,且恢复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晕厥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能保持正常姿势,大概率会摔倒在地。二、引起晕厥的原因和疾病1、血管迷走性晕厥??触发因素:情绪紧张、恐惧、疼痛、长时间站立、看到血液、处于闷热环境等。发病机制:这些因素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引起脑部供血不足。2、心源性晕厥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机制: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脑部血流短暂灌注不足,晕厥就此发生。3、脑源性晕厥??脑血管问题: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痉挛、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原因:脑部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影响脑部供血。4、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常见情况: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长时间卧床后突然起身时。原理:血压调节机制出现问题,体位改变时血压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脑部供血瞬间减少。5、低血糖性晕厥?相关因素: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过量、未按时进食、进行剧烈运动后等。影响:血糖过低,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引发晕厥。6、贫血性晕厥?主要原因: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缺氧。7、过度换气综合征?诱因:情绪紧张、焦虑、压力等。过程:呼吸过快过深,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进而引起脑部血管收缩,脑供血不足,诱发晕厥。三、容易出现晕厥的人群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血管系统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心源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2、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患有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等的人,心脏功能异常,增加了晕厥的风险。3、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可能出现低血糖性晕厥,同时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也可能影响血压调节。4、体质虚弱者:包括长期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对各种生理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5、长期站立工作者:如教师、外科医生、售货员、警察等,长时间站立容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6、情绪易波动者:如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容易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四、规避晕厥引起的风险1、现场急救立即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增加脑部供血;松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脉搏和意识状况。若发现患者意识未恢复或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人员。2、预防摔倒受伤在可能发生晕厥的场所,如浴室、楼梯等,安装扶手和防滑设备。避免患者单独处于危险环境中。五、防止晕厥的发生1、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挑食。适量进行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2、避免诱因?了解自己的晕厥触发因素,尽量避免接触。比如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到站立位,或者从久蹲的位置站起时,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起身。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或拥挤的环境中。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稳定血糖水平、治疗贫血等。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血糖、血常规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特别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应增加体检的频率。5、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特别是降压药、降糖药等可能影响血压和血糖的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血糖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求助你的主诊医生。总之,晕厥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之一。了解晕厥的原因、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减少晕厥的发生及其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任何类型的晕厥,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