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杰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中医肝病科胡义扬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中医肝病科刘成海
主任医师 教授
肝硬化科主任
肝病科孙学华
主任医师
3.4
中医肝病科孙明瑜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肝病科高月求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肝病科慕永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肝病科成扬
主任医师 研究员
3.6
肝病科王灵台
主任医师 教授
3.3
中医肝病科张斌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张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中医肝病科徐列明
主任医师 教授
3.5
中医肝病科卓蕴慧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中医肝病科余卓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中医肝病科蒋式骊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中医肝病科刘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3
中医肝病科薛惠明
主任医师 教授
3.3
中医肝病科赵长青
主任医师
3.3
中医肝病科陶艳艳
主任医师
3.2
中医肝病科冯琴
副主任医师
3.2
赵瑜
主治医师
3.2
肝病科周振华
副主任医师 研究员
3.0
中医肝病科杨婉凤
主任医师
3.1
中医肝病科乐敏
主任医师
3.1
中医肝病科商斌仪
主任医师
3.1
中医肝病科袁继丽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肝病科赵志敏
副主任医师
3.1
中医肝病科陈高峰
副主任医师
3.1
肝病科张晓一
副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陈静
副主任医师
2.9
李运东
副主任医师
2.9
中医肝病科顾宏图
副主任医师
3.1
肝病科吕佳
副主任医师
2.9
中医肝病科吕靖
主治医师
3.1
肝病科陈天阳
医师
2.8
一对夫妻,都是癌症晚期患者,大爷是肾癌六年后在2013年肺转移,透明细胞癌,大妈是晚期肺癌4期,失去手术机会,夫妻二人一直坚持吃中药。吃药后状态日渐好转!近来复查所有血液指标都正常,胸部CT肿瘤也有缩小。患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他们夫妻一直坚持吃中药,风雨无阻,节假日也不停药!两个人精神状态很好,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像刚开始面色晦暗疲惫不堪,完全恶病质!跟他们同期的患者,比他们病情轻的不少都走了,主要是不肯坚持吃中药!很可惜的!命运其实是控制在自己手上啊!
粪菌移植,听起来是否很“重口味”?对,就是这光看名字就觉得恶心的疗法,近几年火了。2013年,粪菌移植首次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加拿大科学家将粪菌装入胶囊,用来治疗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被《时代》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医学突破之一。粪菌移植以其奇特的方法和疗效而成为二十一世纪消化病学的一道风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粪菌移植是咋回事?顾名思义,粪菌移植就是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菌液,灌到患者肠道内以治疗疾病。在现代医学里,粪菌移植的故事可追溯到1958年。那时,一种名叫伪膜性肠炎的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高达75%。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Ben Eiseman,对4名患有严重伪膜性肠炎(又叫“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的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氢化可的松、益生菌等治疗手段,但病人仍腹泻严重,甚至出现休克。无奈之下,医生最终和患者及家属商议,用患者家属的大便制成粪水对患者进行灌肠。结果,其中3名患者在几天之内奇迹般地康复出院,另一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则死于与肠道感染无关的其他疾病。实际上,将粪菌移植的理念用于人疾病治疗的依据至少可向前推1700年的中国。东晋时期(公元300~400年)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还记载了用动物粪菌治疗疾病,如“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16世纪,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粪菌移植目前在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数千例治愈患者。2013年4月,美国Surawicz教授的合作组将粪菌移植首次写入临床指南,随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粪菌移植纳入观察性新药监管,粪菌移植从“民间偏方”演变成“正规疗法”;2013年5月,美国FDA将粪菌移植纳入观察性新药监管;2013年8月,美国梅奥诊所专家发表论文呼吁将粪菌移植推向主流!为啥能治病?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约1000多种100万亿个细菌,经过漫长的进化,它们与人类达到美妙的共生共存,和平共处状态,它们叫“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就像移民一样,与人体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它们甚至被当成人体的一个“器官”,并不仅仅是人体养着的一群寄生者而已。近10年来,由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给科学家提供了得力“武器”,人类“攻入”了肠道菌群这一新的科学领地。大家忽然发现,原来总重量高达1.5千克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肥胖、肠道疾病乃至精神疾病都有着隐秘而密切的联系。在认识到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的重要关系后,人们开始思考调控肠道菌群的方法。通过配方营养、益生菌和药物调节菌群预防减轻疾病的报道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粪菌移植更是其中一枚“重磅炸弹”。显然,粪菌移植是一种快速改变肠道菌群最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径。简单讲是这样: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细菌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如果这个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比如肠道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自身的菌群可能会永久失去恢复平衡的能力。此时如果采集健康者的便样,稀释后注入患者的结肠,让注入的大便中的有益细菌掌控局势,在患者肠道安营扎寨,那么被破坏的平衡或许会恢复,患者也将痊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樊代明说,“更加准确的说法粪菌移植应该是肠道微生态的重新‘整合’”。目前主要治疗什么病?在欧美国家,粪菌移植目前主要运用于前面所提到的“伪膜性肠炎”。美国每年有1.4万人因感染伪膜性肠炎死亡。这是一种在危重症、手术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尤其在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突然发生的腹泻,起初被认为是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到20世纪70年代才搞清楚是肠道菌群失调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疯狂繁殖直接导致伪膜性肠炎,该病因此被称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不仅“难辨”,更难治,有时连王牌抗生素万古霉素都没效。既然如此,以菌治菌,重建肠道菌群微生态就是自然的灵感。移植健康人粪菌中的肠道菌群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已有的大便移植案例,治愈率达到惊人的90%以上。在艰难梭菌感染越来越难治的局面下,这对患者来讲是极大的福音。其他疾病也能治?随着粪菌移植的临床研究日趋增多,粪菌移植还可应用于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便秘,以及其他非胃肠道疾病,如肝性脑病、代谢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对这些疾病的疗效以及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2009年9月的欧盟糖尿病研讨会上,荷兰研究人员的临床治疗试验验证了粪菌移植是否对代谢病有帮助,微生物群失调是否容易导致糖尿病。他们发现18例有代谢病的病人,在给他们灌输来自瘦的、健康捐赠人的粪菌后,使用胰岛素治疗非常有效,而且降低了血脂。有关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平衡方面有一个新观点:2型糖尿病和肥胖与高脂饮食所激发的机体轻度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然而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细菌性因素,肠道菌群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脂多糖是高脂饮食诱发机体出现肥胖症、糖尿病和炎症反应的前提条件。因此,粪菌移植或许可用于临床上辅助治疗肥胖症、糖尿病和减轻肠道炎性反应。临床工作者偶尔也用来治疗其它的疾病,例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痤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经验证明一些移植病例的继发症状有所好转。新南威尔士州消化道研究中心实施了一项临床实验,使用抗生素治疗18例帕金森患者的难辨梭菌,观察到患者出现便秘,之后采用了粪菌移植替代疗法,结果除未发生便秘外,神经病学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找谁来捐献?要移植粪菌,那就需要原料来源——粪便。这粪便也并不是随便一个人的粪便就可以,也并不是可以简单提供——需要没有任何疾病,饮食生活都很健康的一个人。为了分离一份优质的不含病菌的粪菌群,对捐粪者的要求很高。完成国内首例粪菌移植手术的南医大二附院张发明医生说可以优选小孩或者年轻人或者伴侣,至少近3-6个月内没有发生腹泻、没有使用过抗生素,而且必须没有传染病和胃肠道疾病。另外,还有其它多项限制条件要医生来判断。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吗?目前为止,在使用粪菌移植的文献报道中,还没有提到任何副作用。中国现状如何?标准化粪菌移植也已经落户中国,开始造福于中国患者。在中国内地,近两年有10多家医院开展了粪菌移植,保守估计,正在计划开展的有近30家。国内主要用来治疗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便秘等胃肠道病症。未来会怎样?“利用人的粪菌来治病,将是未来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院士樊代明在上月举行的2014肠病与粪菌移植学术会议上这样判断。不过虽然很火,但这项技术目前并未推广,即使走在研究前列的医生,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粪菌移植的普及还是面临着很多挑战。细菌的概念才出来一百多年,一千多种细菌之间和他们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人类还知之甚少。现在还不知道到底哪些病人合适,哪些不合适,一切还在探索中。目前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可控研究,无法防止粪菌移植可能传播难以发现的疾病,像病毒、致病菌、寄生虫等;另外,粪菌不是市场销售的生物制品,操作程序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定,应用剂量也没有文献具体报告;此外,由于筛选健康捐献者的程序复杂,要像检查器官移植捐赠者一样进行检查,成本较高。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在于,这项技术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都太令人反胃了。粪菌移植逐渐被主流医学界接受,不过该领域的先驱者表示,还需要对它进行更加科学的研究。
初次服药以前:晨醒卧床不动,数心跳或脉搏1分钟,此为基础心率。初次口服心得安剂量:一天二次,每次一粒(10mg)。药效判断方法:次日晨醒卧床不动,数心跳或脉搏1分钟,此为药后心率。理想药效目标:药后心率降低25%,即达到基础心率的75%。例如:基础心率100次/分,服药后药后心率宜达到75次/分;基础心率80次/分,服药后药后心率宜达到60次;如基础心率不到80次/分,也可服心得安,但是药后心率最低不得低于55次/分。剂量调节方法:如果服药后达到理想药效目标,按此剂量继续服用;如未达到理想药效目标,可增加1粒/天,继续计数药后心率,2-3天后还未达标,可再加药1粒/天。依此法增加剂量,直到达到理想药效目标。如服药后药后心率下降超过25%,或药后心率低于55次/分钟,须酌情减少服药量。注意事项:服药后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慢,以免因脑供血不足而晕倒!
总访问量 12,754,309次
在线服务患者 8,494位
科普文章 1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