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儿子这么年轻,还没结婚呢,你一定要帮帮他,千万别让他瘫痪了。” 2020年11月的一天,一位中年母亲搀扶着自己的儿子,步入我院第六骨科医生办公室,这位母亲此次是特意从外地带着儿子小东(化名)来我院求医。原来儿子小东一年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同时伴有左下肢无力,近来症状加重,已经开始出现行走费力及踮脚困难。当地医院的医生检查后认为小伙儿可能是罕见的胸椎管狭窄导致的下肢无力症状,建议尽快手术治疗,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完全性瘫痪。但此种手术风险极高,患者妈妈多方打听,了解到我院脊柱微创外科创伤骨科柳达主任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对此类病症的诊治经验丰富,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盛京医院脊柱微创外科创伤骨科的柳达主任和孟凡贺医生接待了这对母子,在详细询问和查体后发现患者胸12椎体和腰1椎体之间的间盘确实向右后方出现了巨大的突出,并且压迫了神经,但患者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左下肢,这让年轻的接诊医生产生了疑惑,症状与影像学不符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住院医生随即向柳达主任汇报了病人的情况,柳达主任详细的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同时亲自查体,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基于自己丰富的经验,判断患者的症状确实是因为突出的间盘所导致。原来,患者向右侧突出的巨大间盘使得脊髓向左后方位移,而椎管内有限的空间压迫了左侧脊髓,导致患者出现左下肢无力的症状。患者目前虽然仍能勉强行走,但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出现双下肢截瘫等严重问题,亟需手术治疗。 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2020年11月11日,柳达主任带领脊柱微创外科创伤骨科的年轻医生为患者施行了高难度脊柱内镜下的微创手术。由于胸椎手术风险极高,此次手术柳达主任选择了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的优势在于术中患者可以及时的向术者反馈,可以及时预知风险,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神经损伤。术中观察到患者突出的巨大间盘已经部分钙化,并且黄韧带明显增厚。在柳达教授娴熟的椎间盘镜手术操作下,患者的突出间盘及增生的部分黄韧带被彻底清除。整个手术期间,术者及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最终,一台极高风险的胸椎间盘切除手术顺利完成。 11日晚间,柳达主任床头查看患者。在柳达主任的指导下,患者于术后6小时恢复下地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自觉左下肢无力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本人及其母亲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患者目前术后恢复顺利,截止完稿时,患者已基本康复,并顺利出院。 胸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往往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的情况,且目前尚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成为了此类患者的唯一选择。但由于胸椎管具有容积小,空间有限的解剖特点,同时胸段脊髓耐受性差,导致传统开放式减压术风险极高,且因椎旁肌肉和韧带被广泛切开,术后脊柱稳定性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必要时甚至需行椎体融合术。而微创手术较传统开放式手术极大的减小了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最大程度保留了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术后患者脊柱稳定性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对于高龄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局麻下椎间孔镜可以说是此类患者的福音。相信微创手术的技术进步一定会给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本文作者:孟凡贺,柳达
老年脊柱患者,腰椎颈椎疾病老年患者应当早期进行手术。术后三天拔除引流后,应进行早期的下肢功能锻炼,在病情允许下,支具保护下,可以进行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以及泌尿系感染。术后7天,无特殊情况,后应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避免长期在医院,由于环境的异常,生活不习惯,而导致的意识障碍等一些症状的发生。早期手术,早日恢复。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给我的父亲做完脊柱内镜手术不到10天。他老人家77岁,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椎间孔型),右下肢坐骨神经痛,走几步路就疼痛难忍。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剥离双侧腰椎后方肌肉,将骨性结构全部切除,至少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植入1-2枚椎间融合器。全麻,手术时间长,出血多,需要输血。对于一个高龄老人来说,这样的大手术尽管可以解决下肢的疼痛问题,但代价高昂,康复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同时面临着诸多并发症。这样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呢?答案无疑是脊柱内镜技术。经科室讨论及付勤主任的鼓励,我毅然选择了微创的脊柱内镜手术进行椎间孔扩大。这是给自己的父亲做手术啊!这是最不容易做的L5S1节段啊!这是一位骨质增生严重,脊柱侧弯,高髂嵴阻挡,横突肥大干扰的高龄老人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所有的困难。经过周密的术前计划和准备,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采用运动感觉分离麻醉辅助局麻,镜下操作1个多小时,出血不到10ml,术后疼痛即刻缓解。术后3天,父亲出院了。过小年前一天,我们家庭聚会,庆祝父亲痊愈及新年的到来,那时父亲术后不到2周,老人家在酒席上谈笑风生。这就是微创的魅力,此时我感觉付出的汗水都化为甘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由于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产生难以忍受的下肢或腰部疼痛。我们的病人群体中绝大部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80岁,有初次发病的,有被疼痛折磨几十年的,有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再发的,有开放手术复发的。因为我们严格的遵循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症,所以所有的患者疗效都非常满意。我还能清楚的记得一名年仅22岁的我校大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路一瘸一拐的来到我科。这名患者出现右下肢严重的疼痛麻木,甚至弯腰、咳嗽、打喷嚏、上厕所、刷牙都会诱发疼痛,患者寝食难安。更为重要的是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1个月后就要报到上班,但是病痛的折磨使他无法想象如何去应对那份宝贵的工作。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他无法接受。家人走访了沈城很多知名医院,最后来到我院寻求微创手术治疗。针对该患者椎间盘突出和解剖结构的特殊类型,我决定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皮肤切口仅7mm,镜下结构清晰,放大40倍,切口无须缝合,粘和即可。术后右下肢疼痛麻木即刻完全缓解,术后第一天即可自由行走,第二天出院,患者本人及家属非常满意。经常有人问我,脊柱内镜技术改变了什么?从技术层面看,无疑这是质的飞越,如同数码相机一定会取代柯达胶卷一样,脊柱内镜技术必将成为行业的金标准。从思维层面看,微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需要小的损伤,快的恢复,少的费用,好的效果。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美好留给患者。看到我的患者那一张张满意的笑脸,那健步如飞的身影,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总访问量 2,292,109次
在线服务患者 5,284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91篇
年度好大夫 0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