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俗称。这些孩子上课易分心 ;做事粗心、拖拉; 心不在焉,易半途而废 ;经常丢三落四,上课小动作多;话多,插嘴,过度喧闹……给家庭带来烦恼,给学校带来麻烦,甚至还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绝望,的确,多动症孩子给家庭造成了无数的问题和麻烦,是典型的“麻烦制造者”。如果家长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学会一些合理的应对策略,那么等待家长的就是被孩子们逼疯。那么,你了解多动症有多少呢?1. 多动症的孩子是在故意捣蛋吗? 大量研究发现多动症患者的脑部某些区域如大脑额叶,胼胝体,小脑等结构异常,脑皮质变薄,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大脑皮质发育延迟。脑结构的异常导致了多动症儿童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和情绪失调。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这些症状是疾病所造成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自家宝宝是个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坏孩子而整日采取批评和打骂的教育方式。及而久之,儿童会出现逆反心理而越来越不听话。2. 多动就一定是多动症吗?不多动就一定不是多动症吗?3-5岁的儿童活动率高,注意力短暂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逐渐控制。正常儿童也会有多动的现象,但是,一般正常儿童只在适宜的场合表现活泼好动,其多动行为具有目的性,社会功能如学习,伙伴关系等不受影响。另外,紧张、焦虑、抑郁、贫血、血铅水平增高、夜间睡眠出现呼吸暂停的儿童也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去除这些原因后症状就会消失。还有一类儿童除了多动症状外,还会伴有开始走路晚,说话晚,和小朋友交往障碍,动作重复,刻板,这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智力低下,孤独症,阿斯博格等疾病。因此,家有多动儿童的家长不要随便给宝宝扣上多动症的帽子,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清楚。多动症分为三种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以及混合型。年龄较小的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多动,坐不住,小动作多;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容易转移。因此没有多动症状不一定不是多动症。3. ADHD长大了就能好吗?多动症的预后并不乐观,部分随年龄增长症状消失,转归良好,但高达50%的多动症儿童症状将持续到成年期。而且,随着年龄增长,ADHD患者常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障碍如自卑,破坏行为,学习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犯罪行为,品行障碍,挑衅行为,无积极性,对抗行为,多种学习困难等,并对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影响。4. 多动症如何确诊?当您感觉孩子在需要安静、做作业的时候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等表现时,应多和老师沟通,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当你肯定孩子有多动症的表现,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心理科,或神经科进一步诊治。医生通过对儿童进行观察,与熟悉儿童的家长进行访谈,由家长填写诊断量表以及对儿童进行智力和注意力测试来完成诊断,必要时需要检查脑电图,脑CT或磁共振,血铅等。5. 多动症为什么要早治疗?因为多动症儿童总是处于家长、老师、同学的“批评和指责---自卑和逆反----更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久之便会出现对立违抗,抑郁,焦虑,品行障碍等共患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如果多动症儿童早期得到及时治疗,会进入一个“表扬----积极心态---更多表扬”的良性循环中。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多动症儿童的更快恢复。6. 多动症一定要药物治疗吗?多动症是一种疾病,有其病理生理的改变,因此根据病情是需要酌情用药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学龄儿童上课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进行心理辅导及行为治疗效果不佳,这时候就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但对婴儿、幼儿及学龄前期的多动症儿童,虽然他们也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但这些表现只要没有影响到小儿的正常生活,应由家长做适当的引导、纠正,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7. 非药物治疗有哪些?心理治疗:主要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情绪、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展开,这些方面对于ADHD儿童适应社会、建立自信是非常有益的,可作为多动症的一个常规的辅助治疗。 行为治疗:对改善儿童的行为有明显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学校及家庭行为控制等方面。行为治疗是ADHD的必要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的药物治疗很可能随着停药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为学治疗就会在停药后仍然保持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他: 生物反馈治疗,CES治疗等8. 为什么要采取“家长---老师---医生”三轴一体的治疗模式老师不仅能发现多动症儿童的早期征兆,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观察治疗效果,因此,治疗中一定要有老师的参与,老师正确的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积极和家长及医生沟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医生不仅需要治疗儿童,而且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要让家长认识多动症,了解多动症,掌握行为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家的孩子,为孩子创造和谐、温暖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和生活习惯。
直播时间:2023年01月18日12:29主讲人:蔡直锋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童保健科问题及答案:问题:医生好!多动症孩子补充鱼油和PS精神益生菌,适合用哪种呢?有没有推荐的?谢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首次吃米粉怎么能看是否过敏?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家孩子感冒发烧白细胞高到17了嗓子疼咳嗽,吃啥药好?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4月龄无乳糖奶粉转正常奶粉失败了2次,又继续腹泻,还要再转正常奶粉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没有发烧,也没有感冒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老师刚才你说缺钙可以吃800维生素D,那吃多了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呀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孩子早上醒来没精神,一直躺着不想起床,不睁眼睛,刚刚吐了一次,现在睡了,孩子是积食呢,还是什么情况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您好!请问头上痒怎么办呢,现在无法判断是长湿疹或是湿疹或是其他什么,性状是一颗一颗可以摸到的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您好!孩子多动症状严重,注意力也不好,耸鼻子眨眼睛偶尔有,服择思达好还是专注达好?副作用大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十一个月频繁夜醒,一晚上要醒七八次,晚上会突然就哭,吃奶也频繁。找不到原因,辛苦看一下,谢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孩子新生儿时右枕叶出血,当时说影响语言和视力,现在3周岁了没有发现异常,那么以后还会有影响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什么叫保健?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孩子偶尔咳嗽,一天七八次,持续两天了。不确定是喂奶呛到了还是肺气管问题,需要去医院检查吗?如何鉴别?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宝宝胃食道反流,吞咽酸水,影响睡眠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您好医生,我家孩子频繁夜醒,醒了就闭着眼哭闹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两个多月宝宝胃食道反流,吞咽酸水,影响睡眠咋办,急死老母亲了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是不是缺钙不是测微量元素?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大夫您好,今天是讲抽动症语言障碍问题吗?孩子说话眨眼睛口吃,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六个月还会乳糖不耐受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那吃什么钙,怎么吃呢医生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蔡大夫好。请问补钙影响囟门闭合吗?孩子囟门正常范围内偏小,现在睡眠摇头头发有钙圈,可以补钙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老师,我家宝宝快4个月了,这两天晚上睡觉老是摇头蹬腿,夜醒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蔡医生,16个月宝宝过敏性鼻炎。现在晚上睡觉会流鼻血,是自己揉的吗,晚上也看不到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两个月的宝宝长了一颗牙,把舌头底都磨破了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孩子有些贫血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夜惊症又名睡惊症,是指突然从深睡中发生的觉醒,并伴因强烈恐惧产生的尖叫、异常行为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症状。睡惊症实质上都是发生于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的一种觉醒障碍,主要是受到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于入睡后30分钟~2小时出现;孩子常在睡眠中突然哭喊、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有时从床上坐起,表情恐惧同时伴有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皮肤潮红,肌张力增加;有时孩子可能诉说一些片段性梦境或幻觉,但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夜惊通常发生在3至12岁的儿童中,在3岁半的儿童中发病率最高。估计有1-6%的孩子会遇到夜惊。男女和所有种族背景的儿童都受到同等的影响。儿童神经以及大脑,特别是大脑皮质未发育健全,对睡眠觉醒的控制不足,容易发现夜惊症状,如果小儿夜惊症状极轻,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父母可不必在意。因为随着孩子身体各系统发育成熟,小儿夜惊症状也会逐渐消失。一旦小儿频繁出现夜惊症状,可能是受到心理因素及病理因素的影响等等。就需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夜惊的持续时间大多是短暂的,但如果父母试图唤醒孩子,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唤醒孩子可能会使他们的激动更加强烈。重要的是保持警惕,以免他们倒在地上。安抚孩子,让孩子再次入睡,避免刺激孩子。有证据表明,夜惊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或睡眠习惯不良造成的。在这些情况下,改善孩子睡眠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会有所帮助。一些孩子入睡前爱趴着,或者有的孩子将双手放在胸前,导致心脏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影响睡眠。家长要引导孩子改变上述姿势。儿童生活中过度的压力或冲突也可能对他们的睡眠产生影响。家长还要善于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入睡时心情愉快。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夜惊开始之前唤醒,当夜惊经常出现时,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它们出现。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不够,才建议使用药物。简介:蔡直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擅长儿童睡眠问题,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尿症,言语障碍,孤独症,营养及喂养问题,便秘,情绪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纠正指导,儿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咨询等。
总访问量 2,697,29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0,107位
直播义诊 3次
科普文章 47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