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简称: 四川省人民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肺部结节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肺部结节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如何判断肺结节处于哪个阶段:原位癌、微浸润还是浸润性腺癌?发现肺部结节后,“它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癌,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这几乎是每位患者心中盘旋的疑问。尤其对于最常见的肺腺癌路径:从原位腺癌(AIS)到微浸润腺癌(MIA)再到浸润性腺癌(IAC),了解结节所处阶段对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虽然最终确诊依赖术后病理“金标准”,但术前影像学特征(特别是薄层CT)已能提供重要线索。一、肺结节所处阶段定义与核心差异理解这三个阶段的核心在于癌细胞是否突破基底膜及其侵袭程度:原位腺癌(AIS):?“癌”的种子刚发芽,但被牢牢限制在肺泡腔内(原位)。癌细胞完全贴着肺泡壁生长,未突破基底膜,不具有侵袭性。理论上是100%可治愈的。微浸润腺癌(MIA):?癌细胞开始尝试“越狱”。在≤5mm的浸润灶内,突破了基底膜,侵入周围肺间质。但侵袭范围很小,整体预后极佳(接近100%)。浸润性腺癌(IAC):?癌细胞成功“扩散”。浸润灶>5mm,广泛侵入肺实质。具有转移潜能,预后相对前两者下降,但仍远优于晚期肺癌。二、CT影像上的“蛛丝马迹”薄层CT是评估肺结节阶段最常用、最重要的无创工具。不同阶段有其相对典型的影像特征:影像解读要点纯磨玻璃结节(pGGN)且长期稳定:?高度提示AIS可能。磨玻璃背景上出现小的实性成分(CT值增高):?这是从AIS进展到MIA的重要信号!需密切关注该实性成分的大小和变化。实性成分增大且占比增高,伴随恶性征象(毛刺、分叶等):?强烈提示已进展至IAC。“荷包蛋”征:?常用于形容mGGN(中心实性“蛋黄”+周围磨玻璃“蛋清”),常见于MIA和早期IAC。实性“蛋黄”的大小是关键。三、为什么不能只看CT就100%断定阶段?影像学再精准,也只是“隔岸观火”:分辨率极限:?CT无法看清显微镜下的细胞突破基底膜情况(这是区分AIS/MIA的核心)。异质性:?结节内部成分可能混合,CT取的是整体层面的“平均值”。重叠表现:?某些良性病变(如炎症、局灶纤维化)或更早期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也可能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AIS难以区分。因此,最终的“阶段判决书”必须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切除的标本后出具。?影像学的作用是提供强有力的倾向性判断,指导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四、了解阶段的意义:关乎治疗与预后AIS:?手术切除即治愈。通常只需局部切除(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无需化疗放疗。10年生存率接近100%。MIA:?手术切除同样近乎治愈。局部切除是主流选择,复发风险极低,生存率也接近100%。IAC:?治疗需更积极。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病理亚型(贴壁、腺泡、乳头、微乳头、实性等)和是否有高危因素,可能需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部分患者术后需辅助治疗。预后差异较大,早期(I期)IAC的5年生存率也多在70%-90%以上,但若含高危亚型(如微乳头、实性)或分期较晚则下降。?关键信息:?发现肺结节,尤其是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不必过度恐慌。AIS和MIA阶段通过及时手术干预,治愈率极高。即使进展到IAC,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预后也远优于晚期肺癌。
最新肺结节专家共识要点一、概述随着低剂量胸部CT(LD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肺结节的管理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识别高危结节,并给予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2015年首版专家共识发布后,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肺结节诊治策略。本共识由呼吸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肺结节规范化诊治的参考依据,提升早期肺癌的诊疗水平。二、肺结节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边界清晰或呈磨玻璃影,不伴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直径>3cm的病灶称为“肿块”,不在本共识讨论范围内。2.分类按密度分类:部分实性结节(mGGN):含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最高。纯磨玻璃结节(pGGN):无实性成分,恶性概率次之。实性结节(SolidNodule):密度高,可掩盖内部血管和支气管影。亚实性结节(SubsolidNodule):含磨玻璃成分,进一步分为:按大小分类:微小结节(<5mm):恶性概率<1%。小结节(5~10mm):恶性概率6%~28%。大结节(>10mm):恶性概率33%~60%。高危结节的定义:实性结节直径>8mm,或存在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恶性征象。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接触致癌物(如石棉、氡等)的患者需特别警惕。三、肺结节的病因1.良性病因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炎性结节。非感染性炎症:类风湿结节、结节病、肺血管异常等。其他:囊肿、黏液嵌塞等。2.恶性病因原发肺癌:最常见为腺癌。转移性肿瘤:乳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转移至肺部。3.多发性结节的特殊原因职业暴露(煤尘、二氧化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特殊感染(如结核)。四、筛查对象结合中国国情,推荐以下人群进行常规筛查:年龄:45~80岁。高危因素(满足其一):吸烟≥20包年(每日吸烟包数×吸烟年数),或被动吸烟≥20年。长期接触致癌物(氡、砷、石棉等)。一级亲属患肺癌且本人吸烟≥15包年。高发地区(如云南宣威、个旧)人群。五、检测与评估手段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价格低但分辨率不足,不推荐用于筛查。低剂量CT(LDCT):优势:辐射低,可检出直径>2mm的结节,评估结节形态、密度及倍增时间。关键指标:分叶、毛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提升诊断准确性。MRI与PET-CT:MRI:对亚实性结节的血供评估有一定价值。PET-CT:适用于直径≥10mm的结节,代谢活性(SUV值)高提示恶性可能。2.临床信息评估年龄:年龄每增加10岁,肺癌风险上升。吸烟史:吸烟是肺癌首要危险因素,二手烟同样危险。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铀等致癌物。3.恶性预测模型梅奥模型:结合年龄、吸烟史、结节位置等6项指标。北京大学模型(PKUPH模型):更适合中国人群,AUC值达0.888。Brock模型:基于加拿大人群数据,临床应用较广。六、随访管理1.基线筛查结节低危结节(实性<5mm,非实性<8mm):1年后复查。中危结节(实性5~14mm,非实性8~14mm):半年后复查,若稳定则年度复查。高危结节(≥15mm或恶性征象):多学科团队(MDT)会诊或抗炎治疗后复查。2.年度筛查新增结节新增非钙化结节:半年复查,若增大则MDT评估。原有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直接进入MDT诊疗。七、治疗策略1.手术治疗适应症:持续性纯磨玻璃结节≥15mm,实性结节≥8mm,或混杂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5mm。影像学显示恶性征象(分叶、毛刺等)。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外周病灶)。肺段或肺叶切除(位置较深),需术中冰冻病理确认切缘。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适用人群: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如高龄、心肺功能差)。疗效:局部控制率与手术相当,5年生存率约34.8%。3.热消融治疗技术类型: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消融(Cryo-A)。适应症: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3cm),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寡转移灶(原发灶控制良好)。并发症:气胸(18.7%~45.7%)、肺内出血(6%~9.3%)。八、随访与预后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基线CT,3个月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至2年,之后年度复查。消融后随访:1个月复查评估消融区,3个月活检确认病理。九、总结与展望肺结节的规范化诊治需结合影像特征、临床信息及预测模型,强调多学科协作(MDT)。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显著提升了早期肺癌检出率,但需避免过度诊疗。未来需进一步优化风险预测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在结节分类和随访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