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华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肾病内科万梓鸣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8
肾病内科杜晓刚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肾病内科夏运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肾病内科李曼丽
副主任医师
3.4
肾病内科沈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肾病内科欧阳南
副主任医师
3.4
肾病内科钟清
副主任医师
3.3
肾病内科陈利群
副主任医师
3.3
肾病内科肖刚
主治医师 讲师
3.3
李正荣
副主任医师
3.2
肾病内科赖寒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王辉
主治医师 讲师
3.2
肾病内科陈凌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龚颖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赖其权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张玺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巫江
医师
3.2
肾病内科熊瑜
医师
3.2
肾病内科皮欣灵
医师
3.2
文杨
医师
3.2
肾病内科文雯
医师
3.2
肾病内科杨恩浩
医师
3.2
肾病内科高雪静
医师
3.2
肾病内科周燕琳
3.2
透析病人护理刘岩
护师
4.7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人群与使用要点全介绍 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一条安全、稳定的血管通路就是“生命线”。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又称“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作为重要的通路选择之一,帮助许多患者延续了生命。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解答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哪些人适合用这种导管?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一、长期导管长什么样?和临时导管有什么区别? 长期导管是一根柔软的硅胶管,通过手术埋在颈部或大腿根部的静脉中,分为两部分: -体外部分:透析时连接机器,平时用无菌帽封闭。 -体内部分:导管埋入皮下形成“隧道”,末端到达心脏附近的大静脉。 与临时导管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自带“保护盾”: -涤纶套:像“安全锁”一样卡在皮下隧道中,防止细菌侵入。 -长期使用:妥善护理可用1-3年,而临时导管仅能维持1-2周。 二、哪些患者建议选择长期导管? ✅优先考虑人群 1.“血管条件差”的无奈之选 -手臂血管细、硬化或多次手术失败,无法建立动静脉瘘的患者。 -高龄、糖尿病或长期输液导致外周静脉损伤者。 2.紧急透析的“救命通道” -突发肾衰竭需立即透析,但动静脉瘘需要2-3个月才能成熟。 -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患者,无法耐受动静脉瘘的高血流量。 3.特殊需求的桥梁 -等待肾移植的过渡期患者。 -需同时进行化疗、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 ❌不推荐使用的情况 -颈部或大腿根部有严重感染、烧伤或皮肤病。 -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或形成血栓)。 -血管畸形或手术史导致静脉狭窄。 三、日常护理的“5个必须” 1.必须保持清洁干燥 -洗澡防护:用防水敷料(如无菌贴膜)覆盖导管,禁止盆浴、游泳。 -出汗处理:夏季或运动后及时擦干,避免汗液渗入敷料。 2.必须按时消毒换药 -居家护理:由医护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家属操作,禁止自行拆开敷料。 -消毒步骤:以导管出口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螺旋消毒3遍。 3.必须警惕感染信号 4.必须防止导管移位或堵塞 -避免拉扯:穿开襟衣服,睡觉时固定导管(可用弹性网套)。 -定期冲管:非透析期间,每4周到医院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 5.必须学会应急处理 -导管脱出:立即按压止血,用无菌纱布覆盖,拨打急救电话。 -导管断裂:就近夹闭导管近心端,保持制动,等待救援。 四、常见问题解答 Q1:导管埋着会不会不舒服? -术后1-2周可能有轻微牵拉感,适应后通常无不适。避免颈部剧烈转动即可。 Q2:能用导管抽血或输液吗? -禁止!非透析用途会大幅增加感染和血栓风险。 Q3:导管能用多久? -平均1-2年,最长可达5年。寿命取决于护理水平和是否出现并发症。 五、医护人员的特别提醒 1.透析时: -提前告知护士导管血流不畅(如抽吸困难、静脉压升高)。 -避免在导管附近测量血压或输液。 2.维护时: -要求使用“无接触技术”(医护人员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 -拒绝非专业人员操作(如在家附近小诊所处理)。 结语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是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维护的“生命工程”。只有严格遵守护理规范,才能让它安全、持久地发挥作用。如果您或家人正在使用这种导管,请收藏本文并转发给照护者——多一分细心,就多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