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肝癌介入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定义为采用介入插管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引入导丝插入导管,肝动脉造影后超选至靶动脉,通过肝动脉留置导管将化疗药物长时间、稳定地泵入肝脏及肿瘤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区别于TACE的精准超选择栓塞,HAIC通过留置导管长时间灌注化疗药物为主。近年来,HAIC治疗在肝癌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临床推广应用不断被探索。HAIC最早由日本提出,已在日本、韩国等多个亚洲国家开展30余年,常用以顺铂为基础的方案。而在中国,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目前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方案。HAIC的作用机制:?HAIC经动脉直接给药,化疗药物在病灶周围的浓度是静脉化疗的10-30倍,显著提高了对肿瘤的杀伤力;?HAIC治疗模式下,动脉内直接灌注药物,提高了肝脏首过效应,使肝内的局部血药浓度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局部动脉给药,进入体循环的化疗药物少,不良反应较全身化疗轻微,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损害轻;HAIC治疗HCC的选择人群:HAIC治疗非HCC的选择人群:总而言之,HAIC在晚期HCC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HAIC治疗可作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推荐,也可作为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或失败的补救治疗手段。HAIC在转移性及其他非HCC肝脏恶性肿瘤方面,HAIC目前尚未被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手段,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可作为标准治疗失败后的一种补充治疗选择。
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治疗前基本信息:男性,64岁,PS1分主诉:发现肝脏占位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当地医院超声体检发现肝脏占位,2024.7.20外院增强CT和MRI示:肝脏多发恶性占位,门静脉主干及左支癌栓。考虑肝癌伴肝内转移。肝硬化,脾大,脾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迂曲。2024.7.25外院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示:恶性肿瘤伴片状坏死,结合免疫组化,首先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外院查AFP>7万,患者偶感腹胀不适,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肝恶性肿瘤”收住院。既往史:乙肝小三阳病史,未正规抗病毒治疗。查体:腹平软,肝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临床诊断和分期肝恶性肿瘤(肝左叶+肝V段)BCLCC期CNLCIIIA期门静脉瘤栓门脉癌栓VP4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Child-PughB级7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COGPS1分脾静脉曲张脾大肝囊肿治疗中2024-08-01第一次桡入路HAIC(mFOLFOX)+TACE,介入栓塞药物:伊达比星5mg+碘油5ml(肝右动脉分支+肝左动脉),介入灌注药物:奥沙利铂120mg+亚叶酸钙600mg+5-FU500mg+5-FU3000mg(胃左动脉);2024-08-15仑伐替尼8mg+第1周期信迪利单抗200mg靶向免疫治疗;治疗后治疗后1月2024.9.04复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V段病灶碘油沉积,肝左叶病灶较前缩小。治疗后40天2024.9.09第二次TACE+PSE治疗,患者肝硬化脾亢引起血小板显著下降,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介入栓塞药物:肝左+胃左动脉伊达比星10mg+碘油10ml,明胶海绵颗粒(350-560um),脾脏栓塞面积约30%治疗后80天2024.10.18上腹部增强CT示:肝左叶和肝V段病灶伴碘油沉积,范围较前缩小,脾脏栓塞后改变。治疗后84天2024.10.24第三次TACE治疗,介入栓塞药物:肝左+胃左动脉伊达比星5mg+碘油8ml,明胶海绵胶浆栓塞至肿瘤血管血流停滞治疗后100天2024.12.11复查上腹部增强MRI示:肝左叶和肝V段病灶较前缩小,病灶强化不明显,呈现大片坏死改变。上腹部CT示:肝左叶和肝V段病灶较前缩小,部分病灶碘油沉积致密。治疗后6月该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从9万多降至阴性水平,异常凝血酶原从967ng/ml降至阴性,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改善为A级5分,HBVDNA转阴,ECOG体力评分降低至0分,不良反应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