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颈部肿物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瘿病瘿是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西医的甲状腺疾病。古代分为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其中筋瘿、血瘿多属颈部血管瘤以及气瘿与石瘿的合并症。现代一般分为气瘿、肉瘿、石瘿、瘿痈4种。一、病因病机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形成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常见的病因病机如下:气滞因饮食过偏(长期饮用沙水),或因情志抑郁,造成气滞、气郁,日久积聚成形,导致肿块的发生。血瘀多由气滞不畅,或气虚无以推动血之运行,而致血液阻滞凝结,凝滞日久则瘀阻成块。痰凝多因外邪所侵,或因情志内伤,或因体质虚弱,而使气机砠滞,津液积聚为痰,痰的生成与肺、脾、肾、肝关系密切,而以上四脉均循行于喉颈部,痰循经结于颈部则成瘿。痰火郁结多因肝郁胃热,风热、风火客于肺,痰火相互凝聚,搏结于颈,而成瘿痈。二、治疗原则治疗方面,以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化痰软坚、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以含碘的海生植物最为常用。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对其中属肿瘤范畴者,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三、分类1、气瘿是以颈前漫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可随喜怒而消长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肿大性疾病。俗称“大脖子”病。多流行于缺碘的高原山区,如云贵高原及陕西、山西、宁夏等地;但平原地带亦有散发。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与居住地区水质过偏和情志内伤关系最为密切,可归纳为三点:肝郁气滞、水土因素、肾气亏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消肿为主,一般用四海舒郁丸加减。2、肉瘿是以颈前结喉正中附近出现半球形柔软肿块,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见。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由于情志抑郁,肝失调达,遂使肝郁气滞,肝旺侮脾,脾失健运,饮食人胃,不能化生精微,形成痰浊内蕴,湿痰留注于任、督,汇集于结喉,聚而成形,遂成本病。治疗以理气解郁,化痰软坚为主,一般用海藻玉壶汤加减。3、瘿痈是以急性发病、结喉两侧结块、肿胀、色红灼热、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由于风温、风火客于肺胃,或内有肝郁胃热,积热上壅,灼津为痰,蕴阻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痰热凝滞于肺胃之外系,结于喉部而成。治疗以清热化痰为主,方剂有牛蒡解肌汤、柴胡清肝汤等。4、石瘿是以颈前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凹凸不平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郁痰浊结聚不散,气滞则血瘀,积久瘀凝成毒,气郁、痰浊、瘀毒三者痼结,上逆于颈部而成。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方剂有海藻玉壶汤、通气散坚丸、清肝芦荟丸、通窍活血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