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医院

公立三级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耳鸣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耳鸣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耳鸣的精准综合治疗李伟戴春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中心耳神经颅底外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耳鸣(Tinnitus)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主观上感受到耳朵内或头部的响声,通常没有外部声音源。耳鸣的声音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嗡嗡声、铃声、嘶嘶声或铃铛声等。它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并且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鸣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由耳部疾病、神经系统问题、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引起。尽管耳鸣本身不一定危及生命,但它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因此,耳鸣的治疗是耳科及神经科的重要课题。耳鸣的病因根据耳鸣声音的性质耳鸣可以分为神经性耳鸣和血管学搏动性耳鸣,其中神经性耳鸣最为常见,耳鸣声音为蝉鸣样,而血管搏动性耳鸣,耳鸣声音为搏动性耳鸣,像心跳一样轰轰样的声音,搏动性耳鸣的节奏大多跟心跳的节律一致。对于搏动性耳鸣,大部分术血管高位引起的(颈静脉球体高位,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异常,可以不用特别处理),建议做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和中内耳CT检查,如果查下来没有特别的问题,搏动性耳鸣可以不用特别处理,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当然,对于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搏动性耳鸣,仅有一少部分病人需要通过手术解决血管高位(颈静脉球高位)的问题,临床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根据耳鸣的病因,耳鸣可以分为外周性耳鸣(由耳部病变引起)和中枢性耳鸣(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两大类。A.外周性耳鸣: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内耳的毛细胞损伤或死亡,通常与年龄相关的感音性耳聋、噪声暴露、耳部感染或外伤等有关。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堵塞(如耳垢堵塞)、美尼尔病等都可能引起耳鸣。耳毒性药物: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某些化疗药物等,具有耳毒性,可能导致耳鸣。B.?中枢性耳鸣:神经系统异常:脑部或脑干的神经结构、功能异常(如听神经瘤、脑部损伤、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耳鸣。血液循环障碍: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耳蜗和神经系统的血供,从而引发耳鸣。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常常与耳鸣相关,尤其是慢性耳鸣患者,心理因素可能加重耳鸣的感知和症状。耳鸣的临床表现耳鸣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根据声音的类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进行评估。常见的表现包括:耳鸣的类型:耳鸣可以是持续的或间歇性的,声音的性质可以是嗡嗡声、铃声、鸣笛声、嗒嗒声、嘶嘶声等。伴随症状:有些患者耳鸣伴随听力丧失,尤其是感音性耳聋患者。也有患者伴随头晕、眩晕等症状,尤其是美尼尔病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耳鸣的感知强度因人而异,从轻微的不适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不等。严重耳鸣可能影响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耳鸣的诊断耳鸣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常见的诊断步骤包括:1.病史询问:包括耳鸣的起始时间、频率、声音类型、是否伴有听力下降、是否存在耳部疾病史或暴露于噪声环境等。2.耳科检查:通过耳镜检查,排除外耳道堵塞或中耳感染等耳部疾病。进行听力检查,如纯音听力测试,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了解耳鸣是否与听力下降有关。3.影像学检查:对于有神经系统病变怀疑的患者,可以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听神经瘤或其他脑部疾病。4.血液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血液检查来排除一些系统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5.心理评估:慢性耳鸣患者可能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心理评估可以帮助评估这些因素对耳鸣的影响。耳鸣的治疗耳鸣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治疗引起耳鸣的潜在原因。治疗方法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耳鸣的病因而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1.1神经性耳鸣的药物:银杏叶提取物片或者滴剂(金纳多),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生血宝合剂,其中,合并头晕的病人尤其推荐加用敏使朗,合并头晕偏头痛晕车的病人尤其推荐加用西比灵和敏使朗,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病人尤其推荐加用生血宝合剂。1.2.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对于因焦虑、抑郁或心理因素加重的耳鸣,药物治疗如苯二氮?类药物(抗焦虑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可改善症状,路优泰(圣约翰草提取物片)作为植物药,副作用较小,推荐使用。1.3.镇静安眠类药物:对于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的病人,因为耳鸣和睡不好觉是个恶性循环,越是耳鸣越是睡不好觉,越是睡不好觉耳鸣越是严重,反过来也一样,睡眠好了,耳鸣也会逐渐减轻,耳鸣减轻了,睡眠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因此,对于对于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的病人,可以到医院神经科内科或者精神心理科医生处方安眠药物,比如思诺思(即:酒石酸唑吡坦片),现在新一代的安眠药全身副作用都很小,一般不会成瘾,也很少有戒断反应。2.声音治疗:耳鸣掩蔽器:耳鸣掩蔽器是一种戴在耳朵上的设备,能够发出与耳鸣频率相似的声音,帮助掩盖耳鸣的声音,使患者不再过于注意耳鸣。白噪音疗法:使用白噪音或其他背景音频(如风扇、流水声)来掩盖耳鸣的声音,减轻耳鸣的感知。3.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负面认知,减少耳鸣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从而改善耳鸣的感知和对症状的反应。4.耳鸣再训练疗法(TRT):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了声音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患者对耳鸣的认知反应,逐渐“适应”耳鸣的存在,从而减少耳鸣的干扰和不适感。5.药物和非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慢性和严重的耳鸣,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获得最佳效果。6.?外科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的耳鸣病例,如听神经瘤或耳硬化症引起的耳鸣,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肿瘤切除手术或耳硬化症手术。最后,必须明确一点,临床上治疗耳鸣的目的,不是让耳鸣完全清理消失,而是让耳鸣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睡眠,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耳鸣治疗就是有效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很多网上说耳鸣就了会耳聋,这个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大部分耳鸣久了一般不会导致耳聋,经过专业抑制诊治,不会导致耳聋,这个方面可以放心,不要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结论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具有多种病因,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由于耳鸣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因此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声音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耳鸣再训练疗法等,绝大多数耳鸣患者可以获得缓解或改善。持续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帮助患者适应耳鸣并有效管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