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院长
心血管内科殷屹岗
主任医师
心内科主任
心血管内科褚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阮中宝
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陈松林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王继曾
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乔文祥
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樊建备
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任寅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王如珠
副主任医师
3.5
宋桂仙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翟为洪
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林杰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陈各才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张国栋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李建民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袁伟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陈铭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曹玉梅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金凯
副主任医师
3.4
王斌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高琳琳
主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朱俊国
主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王叶宝
主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吴玉呈
主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王梅香
主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谢智勇
主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段屹岗
3.4
心血管内科王国余
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王渭
医师
3.4
陆伟
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储新
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许凯
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陈源
医师
3.4
稳定型心绞痛 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冠状病变累及心肌供血的范围和心功能。大多数患者能生存很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其他如有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合并有糖尿病者预后明显差于无糖尿病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急性期一般在2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风险最高。出院后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 变异型心绞痛 如无明显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一般预后良好,多支血管或左主干痉挛患者预后不良。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因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及血液再灌注,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闭塞,血流中断,心肌会出现严重的缺血性坏死。 心力衰竭 又称心功能不全,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脏功能障碍,无法满足全身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求。 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建议低盐低脂健康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同时,身边需常备硝酸甘油等药物,发生心绞痛时舌下含服。 日常生活管理 戒烟限酒 吸烟会大大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如患者吸烟请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同时,尽量避免饮酒。 健康饮食 患者应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健康体重,切忌暴饮暴食。 生活规律 因为心绞痛通常是劳累引起的,所以要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根据病情制订安全的运动计划,并规律运动。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应注意监测自己病情进展,包括心绞痛发作是否较以往频繁,程度是否较之前加重,持续时间是否较之前延长。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防止延误治疗时机。 特别注意事项 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下休息,及时舌下含服,能迅速起效,减轻症状,如不能缓解立即就医。中成药速效救心丸也有类似作用,亦可随身携带,以备需要时舌下含服。 预防 预防心绞痛,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冠心病,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多方面共同着手,同时提高冠心病筛查意识。 健康教育 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合理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 控制高危因素 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具有家族史的患者,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进行筛查。
总访问量 349,107次
在线服务患者 1,256位
科普文章 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