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儿科主任
儿科郝佩芝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薛天阳
主任医师
3.3
儿科高翔羽
主任医师
3.3
儿科刘娅
主任医师
3.3
儿科徐晓军
主任医师
3.3
儿科孙迎军
主任医师
3.3
儿科郑刚
主任医师
3.3
儿科蒋红侠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李立达
副主任医师
3.2
宋晓彤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刘枭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陈洋
主治医师
3.2
儿科雷红林
主治医师
3.2
儿科吴杰斌
主治医师
3.2
儿科扬春艳
主治医师
3.2
儿科石超
主治医师
3.2
儿科张明明
主治医师
3.2
儿科杨波
医师
3.2
儿科崔湘君
医师
3.2
金宝
医师
3.2
儿科李敏
医师
3.2
儿科王云
医师
3.2
儿科吴成宇
医师
3.2
儿科张博然
医师
3.2
儿科杜勇
医师
3.2
秋冬换季时,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咳嗽总不好:白天轻、晚上重,运动后更明显,吃了消炎药也没效果——这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过敏性咳嗽。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什么是儿童过敏性咳嗽? 简单说,它是孩子的呼吸道对某些“过敏原”过度敏感,引发的一种慢性咳嗽。和感冒咳嗽不同,它本质是气道过敏反应,而非细菌或病毒感染。 典型表现: - 咳嗽时间长:超过4周,甚至反复数月- 咳嗽特点:干咳为主,少痰,晚上、清晨或运动后加重- 其他:可能伴揉鼻子、打喷嚏、皮肤痒,很少发烧 哪些因素会诱发? 1. 过敏原:尘螨、花粉、宠物毛、霉菌是常见“凶手”2. 刺激物:二手烟、油烟、冷空气、香水味3. 其他: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雾霾天 家长该怎么做? 1. 先找医生确诊:别自行当“感冒”治!医生可能会通过过敏原检测、肺功能检查判断。2. 避开过敏原:- 定期用除螨仪清洁床品,少用毛绒玩具- 花粉季关窗,外出戴口罩- 家里别养宠物,保持干燥防霉菌3. 配合治疗:- 医生可能会用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雾化吸入药物(如布地奈德)缓解症状- 别擅自停药,需按疗程治疗4.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湿度50%-60%,勤通风- 雾霾天减少外出,外出戴防颗粒物口罩- 让孩子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别在空气污染时运动) 要和这些情况区分开 - 感冒咳嗽:常伴发烧、流涕、有痰,1-2周会好转- 支气管炎/肺炎:可能有痰、呼吸急促,听诊有异常- 百日咳:咳嗽越来越重,会出现“鸡鸣样”吼声儿童过敏性咳嗽和支气管肺炎最容易混淆 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呼吸道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5个核心方面区分,避免混淆耽误治疗: 1. 本质不同 - 过敏性咳嗽:属于气道过敏反应,是呼吸道对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或刺激物(如冷空气)过度敏感,导致气道黏膜充血、痉挛,没有细菌/病毒感染。- 支气管肺炎:属于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支气管和肺部引起,会造成气道和肺组织炎症、渗出。 2. 症状特点差异大 特点 过敏性咳嗽 支气管肺炎 咳嗽性质 干咳为主,少痰或无痰,像“清嗓子”样 多有痰,初期可能干咳,后期痰变多(黄痰/白痰) 咳嗽规律 晚上、清晨、运动后加重,白天较轻 咳嗽频繁,白天晚上都明显,可能伴喘息、气促 全身症状 几乎不发烧,精神、食欲基本正常 常发烧(中高热为主),精神差、食欲下降,可能伴呕吐、腹泻 其他伴随症状 可能揉鼻子、打喷嚏、皮肤痒(过敏表现) 呼吸加快(<1岁>50次/分,1-5岁>40次/分)、鼻翼扇动、口唇发绀 3. 病程和恢复速度 - 过敏性咳嗽:病程超过4周,甚至反复数月,不处理会持续存在,消炎药(抗生素)无效。- 支气管肺炎:若及时治疗,病程通常1-2周(重症可能更长),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后会明显好转。 4. 检查结果不一样 - 过敏性咳嗽:血常规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过敏指标),胸片基本正常,过敏原检测可能查到明确过敏物质。- 支气管肺炎:血常规可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或淋巴细胞升高(病毒感染),胸片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炎症浸润),听诊能听到肺部湿啰音(水泡音)。 5. 治疗原则完全不同 - 过敏性咳嗽:核心是避开过敏原+抗过敏治疗,比如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布地奈德雾化缓解气道敏感,不用抗生素。- 支气管肺炎:核心是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如头孢),病毒感染可能用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同时对症止咳、化痰、吸氧(重症)。 一句话总结 过敏性咳嗽是“过敏作祟”,不发烧、干咳久、抗生素无效;支气管肺炎是“感染引起”,常发烧、有痰、需抗感染治疗。 如果孩子咳嗽超过1周不见好,尤其是伴有发烧、呼吸急促,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听诊、胸片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耽误治疗 🌸
夏天蚊子嗡嗡叫,除了红包痒得难受,它们还可能携带“特殊礼物”——比如让关节痛到怀疑人生的基孔肯雅热。这病听起来像绕口令,却是热带地区的“常客”,近年来在我国也有零星现身。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蚊子传的关节病”。2025年我国基孔肯雅热出现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后发地区也存在一定输入风险:-广东疫情情况:广东是当前国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主要发生地。截至7月31日,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6000例,广州、阳江、湛江等超10个市有确诊病例报告。-其他地区情况:北京疾控提醒北京存在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偶有境外输入病例,本地传播风险极低;福建福州疾控发布提醒,从佛山返回人员需自我监测,高风险区返回人员要立即报备并进行14天健康观察;此外有说法称北京、四川等地也开始出现病例打卡,但除广东外,其他地区暂未见到大规模疫情报道。啥是基孔肯雅热?简单说,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靠白纹伊蚊(就是常见的花蚊子)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血液里“兴风作浪”,引发发热、关节痛和皮疹三大典型症状。它在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我国南方因为蚊子多,偶尔会出现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小范围传播。中招后身体会发出哪些“警报”?-发热:突然就烧起来了,大多是中低烧,少数人会高烧,一般持续1-7天,可能还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像被人打了一顿。-关节痛:这是最折磨人的症状,堪称“关节暴击”。发病后1-2天内,手、脚、腕、踝等小关节会疼得厉害,一动就加重,严重时连拿杯子都费劲。多数人几周内能缓解,但少数人可能疼半年甚至更久。-皮疹: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可能冒出红疹子,有的像小斑点,有的像小疙瘩,偶尔会痒,几天后自己消退,可能有点脱皮。小朋友感染后往往烧得更高,疹子也更多;新生儿感染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和肢端红肿。万幸的是,重症病例很少见,但老人、孕妇、有慢性病的人群要格外小心。怎么区分它和普通感冒?它和登革热、流感有点像,但有个明显特点:关节痛得更突出,甚至可能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如果近期去过热带地区,或者身边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又正好被蚊子叮过,就要警惕了。医生会通过抽血查病毒核酸或抗体来确诊。得了这病该咋办?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靠“对症处理”:-关节痛得厉害就卧床休息,别瞎折腾,避免爬山、跑步等剧烈运动。-发烧了优先物理降温,高烧不退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但别用阿司匹林等消炎止痛药,可能有风险。-皮疹痒就抹点炉甘石洗剂,别乱抓挠。中医也有办法,急性期喝些清热化湿的汤药,关节痛可以用中药熏洗,效果不错。如何不让蚊子“送病上门”?目前还没有疫苗,防蚊就是最好的办法:-及时清理家里的积水(花盆、瓶罐等),让蚊子无处产卵。-出门穿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驱蚊液,睡觉时挂蚊帐。-去热带地区旅行,提前查好当地疫情,回来后如果发烧关节痛,及时告诉医生旅行史。要是不幸中招,也别慌,大多数人几周内就能好转。记住:发现症状及时就医,24小时内就能确诊,好好休息+对症治疗,就能和这难缠的“关节痛”说拜拜啦!
又到了流感高发的季节,每个医院、每个门诊急诊都人满为患,家属的焦急叹息声、孩子的啼哭声、一些家属的责骂声,构成了这个季节独有的风景,但不美好。希望下面的建议,可以帮正在就诊的减轻焦虑,还没生病的做好预防,希望宝宝们都能健健康康,好好过年。 1. 今年的流感和往年相比,除了高热以外,多数伴有咳嗽,几乎是和发热同时出现(少数剧烈咳嗽),所以要和平时就反复咳嗽的小孩区别,这可能也是今年流感比往年更多的一个原因吧,流感本身即是飞沫传播,咳嗽使这种传播更迅速,因此避免人多聚集,带口罩,家里常通风,家里有人得了流感,尽量隔离。 2. 一些高热的小朋友,家属不用太着急,首先发热是咱们自身应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是好事,不会像很多家属认为的那样,不会把脑子烧坏的,只是高热且比较小的孩子有可能抽搐(热性惊厥),所以高热时候,家属可以自行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对症处理,这两种都是退烧的,很多家属半夜来医院,就只是为了给孩子打一个退烧针,即影响孩子的休息、还受罪,还不提倡,在病毒感染的时候,用赖氨匹林或者氨基比林这类非甾体类药物,还有发生很严重副作用的可能,还是要慎重。 3. 在发热的前期(小于24小时),可以自行口服一些抗病毒药物治疗或者预防,这个时候就算是去医院,医生能做的,也只是看看嗓子、看看孩子状态,至于查血化验,都太早,得出的结果可能还不准确,另外,医院人满为患,密闭的空间,更容易交叉感染,百害无一利。 4. 抗流感药物的用法用量,附给各位宝爸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