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高泌乳素血症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垂体微腺瘤患者的泌乳素升高为什么会引起闭经?泌乳素型垂体瘤(包括好发于年轻女性的垂体微腺瘤)患者的泌乳素(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往往异常升高(高泌乳素血症),这是导致闭经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机制主要与抑制性腺轴功能有关。以下是泌乳素引起闭经的详细原因及机制: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高泌乳素血症会直接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导致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甚至闭经。卵巢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能力下降,使得卵泡刺激素无法正常作用于颗粒细胞,导致雌激素合成受阻。随着病情加重,雌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无法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最终导致闭经。抑制排卵: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体内升高的泌乳素会直接作用于卵巢,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成熟。排卵受到抑制,月经周期变得不规则,甚至出现闭经。子宫内膜变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体内升高的泌乳素还会作用于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随着病情加重,子宫内膜逐渐失去周期性变化,最终导致闭经。影响性腺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体内升高的泌乳素会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机制,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异常,进而影响性腺功能,导致闭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泌乳素水平的升高而引起的闭经现象。======以下更详细========泌乳素(催乳素,Prolactin)水平异常升高(高泌乳素血症)是导致闭经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机制主要与抑制性腺轴功能有关。以下是泌乳素引起闭经的详细原因及机制:一、泌乳素升高如何导致闭经?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高泌乳素水平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减少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FSH和LH不足会导致卵泡发育障碍、排卵抑制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最终引发闭经(多为继发性闭经)。直接抑制卵巢功能泌乳素可直接作用于卵巢,抑制雌激素合成,进一步加重月经紊乱。二、引起泌乳素升高的常见原因1.生理性原因妊娠与哺乳期:泌乳素生理性升高以促进乳汁分泌,哺乳期闭经是正常现象。应激状态:剧烈运动、精神压力、睡眠不足等可能短暂升高泌乳素。乳头刺激:频繁的乳房按摩或衣物摩擦可能刺激泌乳素分泌。2.病理性原因垂体泌乳素瘤:最常见的病理性原因,占高泌乳素血症的40%-60%。肿瘤分泌过量泌乳素,同时可能压迫垂体,影响其他激素(如FSH/LH)。其他垂体或下丘脑疾病:颅咽管瘤、垂体无功能瘤、炎症(如垂体炎)或外伤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T3/T4)减少会反馈性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升高,而TRH可促进泌乳素分泌。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对泌乳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血中泌乳素蓄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部分PCOS患者可能合并轻度泌乳素升高,但并非主要病因。3.药物性原因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抑制泌乳素释放的负反馈)。抗抑郁药:如SSRIs(氟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胃药: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胃复安(多潘立酮)。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如避孕药)、阿片类药物。4.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约30%的患者无明确病因,可能与垂体微腺瘤或功能异常有关。三、伴随症状与诊断典型症状闭经(月经稀发或停经>6个月)。溢乳:非哺乳期乳头分泌乳汁(约30%-80%患者出现)。不孕:因排卵障碍。性欲减退、阴道干涩:雌激素水平低所致。头痛、视力障碍(垂体大腺瘤压迫视神经)。诊断步骤血清泌乳素检测:空腹、静息状态下测定(避免应激干扰)。垂体MRI:排查垂体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其他检查:甲状腺功能(TSH、FT4)、肾功能、妊娠试验等。四、治疗原则病因治疗药物性:调整或停用相关药物(需医生评估)。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素。垂体泌乳素瘤: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可缩小肿瘤并降低泌乳素。恢复月经与生育泌乳素水平正常后,HPO轴功能逐渐恢复,月经和排卵可能自然恢复。若未恢复,可联合促排卵治疗(如氯米芬)。五、总结泌乳素升高引起闭经的核心机制是抑制性腺轴功能,常见原因包括垂体瘤、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关键提示:发现闭经伴溢乳、头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泌乳素水平!药物或疾病导致的高泌乳素血症多数可逆,但需规范治疗。
王教授大揭“泌”——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的常见问题回答泌乳素升高不一定是泌乳素瘤,导致泌乳素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熬夜、药物、空腹,抽血时紧张等,当然其他类型的垂体大腺瘤或鞍区其他肿瘤病变压迫垂体柄,也会导致泌乳素升高。有经验的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甄别导致泌乳素升高因素,结合仔细阅读影像学片,最后确定是否泌乳素瘤。体检、备孕或因月经紊乱就诊都可能会检查发现泌乳素升高,如果泌乳素检查结果小于200ng/ml(或泌乳素正常范围高限10倍以下),建议复测泌乳素,而不是立即做磁共振检查。复测时要求抽血前一天不能熬夜、抽血前不要空腹,静坐5-10分钟再抽血。如果两次或以上泌乳素都是明显升高的,而且有闭经溢乳、性欲减退、体毛稀疏等症状的,需要做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如果初次泌乳素检查结果大于200ng/ml,且排除药物因素的话,建议做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当血里的泌乳素超过60%由巨泌乳素构成时,这种疾病又被称为巨泌乳素血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巨泌乳素血是泌乳素的一种非活性异构体,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会干扰用于泌乳素检测。当巨泌乳素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错误诊断,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检查和/或药物治疗。据统计,在全球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巨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8.9%。因此,早期筛查巨泌乳素血有助于避免错误诊断和不必要的治疗。所以,当症状和影像诊断都与高泌乳素结果不符时,建议做巨泌乳素检查。由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组成的多学科临床诊疗团队申报的巨泌乳素检测项目获“UNIVANTS卓越医疗奖”,成为2024年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团队。排除肿瘤因素的泌乳素升高异常,以下情况不一定需要服药:泌乳素轻微升高,但没有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症状,比如闭经、溢乳、性欲减退、体毛减少、精子质量下降等情况。建议每3-6个月复查泌乳素,一年后复查垂体增强磁共振。垂体泌乳素瘤患者比较幸运的是,与其他功能性垂体瘤相比,可以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因此,既往治疗大都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年轻患者长期服药、药物的敏感性和迟发性耐药、大腺瘤患者妊娠期间肿瘤突发卒中增大等的问题,随着内镜经鼻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发展,药物负影响的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许多泌乳素瘤患者更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国内外有经验的医生普遍认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或边界清楚、没有侵袭海绵窦的大腺瘤,可以选择手术。华山医院金垂体团队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微腺瘤手术全切率高达90%~95%,术前未服药的非侵袭大腺瘤手术全切除率也接近90%。因此,对于手术全切除率比较高、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泌乳素瘤患者,手术可以作为治疗首选。垂体瘤卒中(急剧视力下降、伴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垂体大腺瘤伴出血囊变(药物无法缩小出血囊变部分),肿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服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需要尽快做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如果侵袭性巨大泌乳素瘤药物和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肿瘤继续增大,也要考虑手术治疗。总体来说,有经验的垂体瘤外科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推荐手术时,已经谨慎评估过手术安全性。虽然从科学理论和目前外科手术发展状况来看,术后垂体功能减退、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出血、视力下降、嗅觉减退或失嗅、鼻窦炎等仍然不可避免(有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事实上已经非常低),但垂体瘤外科医生给予手术治疗建议时,应该是手术的利要大于弊。国内目前仅能从医院获得溴隐亭药物,该药初始都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不建议空腹服药),逐渐增加到与泌乳素和肿瘤大小相匹配的剂量,以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和鼻塞等)但也有很少部分病人副反应很大,或很难忍受这些不适。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也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国外的卡麦角林疗效和副反应明显好于溴隐亭,但药物获取困难、对于完全耐药的泌乳素瘤的疗效有限、及该药的心瓣膜风险(发生率很低),都是临床医生会提及的问题。另外药物导致肿瘤纤维化(增加手术难度)和长期服药问题也会困扰一些没有作好长期服药心理准备的患者。男性泌乳素瘤大多与女性患者不同,泌乳素非常高,肿瘤巨大而且极具侵袭性,对临床医生带来极大挑战,因此男性泌乳素瘤被归类为五大难治性垂体瘤之一。大多数情况下,男性侵袭性泌乳素瘤首选服药,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效果很好,肿瘤明显缩小。但少部分男性泌乳素瘤患者服药剂量很大,虽然肿瘤缩小,但泌乳素仍然很高,对年轻男性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无疑会影响性生活质量,精子质量下降增加生育难度。因此华山金垂体团队提出,对于手术风险可控、肿瘤切除可达90%以上的侵袭性泌乳素瘤,可以施行减瘤手术,术后继续药物治疗(有利于药物可以满意控制泌乳素,或者可以小剂量药物控制残瘤和泌乳素),这样也可以避免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手术治疗时,陷于药物导致肿瘤纤维化增加手术风险的尴尬境地。以上建议来自本人近三十年垂体瘤治疗经验的积累,更结合了大量的文献和专家共识,希望对高泌乳素血症或垂体泌乳素瘤患者有所帮助。但每个专科医生都有经验和理解局限,如果医生答疑仍然无法满意解释你的病情,提供合适治疗,请多咨询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或者可以微信登陆华山医院门诊服务公众号,点击多学科联合门诊,预约垂体病MDT门诊,相信多学科专家的会诊讨论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高泌乳素血症及其治疗方案一、高泌乳素血症的定义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升高,通常育龄期女性血清PRL水平一般低于30ng/mL,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血清PRL水平超过25ng/mL。根据血清泌乳素水平,高泌乳素血症可分为轻度(25-50ng/mL)、中度(50-100ng/mL)和重度(>100ng/mL)。二、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理性因素:妊娠、哺乳、应激状态(如情绪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等)、进餐等均可导致泌乳素短暂性升高。药理性因素: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利培酮、口服避孕药等会通过拮抗下丘脑多巴胺或增强泌乳素释放因子(PRF)刺激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病理性因素:下丘脑病变: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结节病等压迫垂体柄。垂体疾病: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垂体促生长激素腺瘤等。系统性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等。神经源性因素:胸壁病变、带状疱疹神经炎、乳腺手术等。其他:多囊卵巢综合征。特发性:部分患者血清泌乳素轻度升高,但垂体、中枢神经和系统检查阴性,可能与泌乳素分子存在异型结构相关。三、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主要与泌乳素水平升高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泌乳:约2/3的患者会在非妊娠、非哺乳期出现泌乳,男性患者也可出现乳房发育和泌乳。月经失调与闭经:85%以上的患者会发生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稀发、无排卵性月经等,闭经的发病率随着血泌乳素数值增加而增高。不孕:高泌乳素血症可通过抑制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和降低胚胎着床率等机制导致不孕。其他症状:女性可能出现生殖器萎缩、性欲减退、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多毛等;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精子数量减少甚至无精症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眼花、视力障碍等症状。四、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诊断高泌乳素血症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排除生理性、药物性因素,明确高泌乳素水平的来源和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泌乳情况、分娩和哺乳史、手术史、既往病史以及有无服用相关药物史等。体格检查:检查乳房泌乳情况,注意有无视力、视野改变,以及是否存在多毛、肥胖、高血压、胸壁病变等。激素水平测定: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结合其他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帮助明确病因。影像学检查:如垂体MRI等,有助于发现垂体微腺瘤等病变。五、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方案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目标是抑制泌乳素分泌,恢复正常月经及排卵或受孕,减少乳汁分泌以及改善视觉障碍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药物,如溴隐亭、卡麦角林等。溴隐亭是临床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最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卡麦角林胃肠道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停药后泌乳素可相对长时间稳定在正常范围。其他药物:对于对溴隐亭耐药或麦角碱类药物过敏者,可使用喹高利特。此外,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还可辅助使用促排卵药物;对于存在低雌激素状态的患者,可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垂体大腺瘤引起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垂体瘤。经蝶显微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易致脑脊液鼻腔瘘,并可能继发垂体功能减退。其他治疗:质子刀、X刀等放射治疗手段已成为泌乳素腺瘤的有效治疗选择。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六、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注意事项定期监测:患者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泌乳素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诱因:注意避免可能导致泌乳素升高的生理性诱因,如过度应激、长时间饥饿等。遵医嘱用药:药物治疗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心理支持: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过明确病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