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肌病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由于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缺陷导致能量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线粒体病,当骨骼肌受累时,无论伴或不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都称为线粒体肌病。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肢体肌无力,超过半数为骨骼肌不能耐受疲劳为主要特征,多为遗传性疾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线粒体病患者手术注意事项

林洁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发病原因

线粒体病的病因一般与 mtDNA(线粒体 DNA) 或细胞核基因突变有关,属于遗传性疾病。

  • 线粒体是细胞内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人类 mtDNA 是长 16569bp 的环状双链分子,分轻链和重链,含 37 个基因,主要编码呼吸链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
  • mtDNA 缺失或细胞核基因突变使编码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碍,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和产生足够的 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复杂的临床症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生酮饮食治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PDHA1基因突变)

王曼 营养师 上海德济医院 生酮治疗中心

症状表现

线粒体肌病多在 20 岁时起病,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轻度活动即感疲乏,常伴肌肉酸痛及压痛,肌萎缩少见。

典型症状

  • 近端肢体无力:线粒体肌病主要表现为近端肢体无力,有不能耐受疲劳的特征,患者可能觉得上肢上抬与平举费力,下肢蹲起费力,但手的握力等相对保留,上肢比较明显,且无力的症状多在刚开始用力时不明显,一段时间后逐渐加重,往往轻度活动后即感极度疲乏,休息后好转。

  • 肌肉酸痛:常伴肌肉酸痛和压痛,偶有剧烈运动后的肌红蛋白尿。

  • 其他系统的损害:仅存在骨骼肌损害的为单纯性线粒体肌病,患者还可能合并其他系统的损害,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如痫性发作、认知障碍、共济失调、偏头痛、急性偏盲、偏瘫、失语等卒中样表现、以及运动异常如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

    眼外肌麻痹:如眼球活动受限或眼睑下垂。

    色素性视网膜病

    视神经病

    白内障

    听力丧失

    感觉神经病

    其他系统性损害,如糖尿病、心肌病、胃肠道症状、肝脏衰竭、碎红细胞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生酮饮食治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PDHA1基因突变)

王曼 营养师 上海德济医院 生酮治疗中心

如何预防

线粒体病的预防只能是在患儿出生之前采取措施。具体方法有:

  • 不近亲结婚。
  • 致病基因携带者应进行遗传咨询、接受基因检测以及产前诊断。
  • 确诊线粒体病者应选择性人工流产,避免患儿出生。

检查

本病的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液学检测: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肌酶谱等,部分线粒体肌病患者肌酶会增高。
  • 血清乳酸/丙酮酸测定:包括测定安静状态血乳酸/丙酮酸比值,血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线粒体肌病者常会出现血清乳酸浓度升高,乳酸/丙酮酸比值升高,运动后乳酸、丙酮酸值明显升高,且运动后休息 5 ~ 10 分钟后值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 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肌无力属于肌源性损害或神经源性损害。
  • 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心脏传导阻滞,判断有无心血管系统损害。
  • 肌肉病理活检:发现肌肉特异性病理表现与电镜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 基因检测:发现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指导后代的遗传筛查。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您知道什么是肌电图检查吗?

郭伟宾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

线粒体肌病目前尚无确切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一些研究证明有氧训练可提高线粒体肌病患者功能,可适当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活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对于原发性辅酶 Q10 缺乏导致的线粒体肌病,应补充辅酶 Q10。

药物治疗

由于线粒体肌病是基因突变所致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因此诊断氧化磷酸化过程进行补充治疗可能可改善症状。

目前临床治疗中经常联合运动、多种抗氧化剂和代谢相关辅助因子的鸡尾酒疗法治疗,包括辅酶 Q10、艾地苯醌、维生素 C、维生素 E、硫辛酸等。

基因治疗

目前尚在研究阶段。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生酮饮食治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PDHA1基因突变)

王曼 营养师 上海德济医院 生酮治疗中心

注意事项

  • 鼓励患者多活动,但不能太过劳累。
  • 耐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组织线粒体酶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患有感冒或其他影响进食的疾病时应及时静脉营养。
  • 以下物质对于线粒体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包括丙戊酸,他汀类,二甲双胍,高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利奈唑胺、四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预后

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线粒体肌病相关科普号

刘丽华医生的科普号

刘丽华 主任医师

5粉丝2.9万阅读

都爱莲医生的科普号

都爱莲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神经内科

248粉丝11.7万阅读

邓艳春医生的科普号

邓艳春 主任医师

西京医院

神经内科

1万粉丝57.1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