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心脏跳动慢会出现哪些问题?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
正常人在清醒平静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当清醒状态下心跳每分钟低于60次时,就说明心跳慢(心动过缓)了。心跳慢发病初期一般不会感到不舒服,当出现严重的心跳减慢或停跳时,心脏将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可出现心慌、记忆力减退、乏力和容易疲乏等,继续加重则会出现头晕、黑矇、胸闷、晕厥等症状;长期的心动过缓可引起全身性不适,如疲乏、体力下降和心力衰竭等,甚至发生猝死(心脏停搏或继发于心脏停搏导致的心室颤动等)。如心率慢于60次/分,医学上通常称之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病因分别为心脏激动形成障碍和激动在心脏中的传导受阻,前者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后者主要是指房室传导阻滞,即心房到心室之间激动下传的通路出现了阻塞。·病态窦房结综合证包括:(1)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多数情况下指心跳慢于60次/分,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后通常也不超过90次/分。(2)窦性停搏,即窦房结在短时间内不发放任何冲动,导致心脏会突然停跳数秒甚至更长。③慢快综合征,指患者平素心跳很慢,但有时候会突然变得很快,后者不是正常的心跳增快(如活动或情绪激动后的心跳加速),而是突然的非生理性的心动过速,主要是指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例如大家熟知的心房颤动。因患者在心跳慢的基础上间歇性、发作性出现心跳快的现象,故称之为慢快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发放心脏跳动指令的窦房结功能多正常,只是在下传到心室的路径上受到阻碍。根据阻滞发生的部位分为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分支的传导阻滞。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完全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即所有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都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到心室)和不完全阻滞,后者又分为II度(部分窦房结冲动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和I度(所有窦房结冲动都能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只是传导得比正常的缓慢而已)房室传导阻滞。很显然,II度及皿I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样会导致患者心率的下降。通常临床上认为房室传导阻滞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出现危险的机会更多,更需要引起重视。
张宏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9月21日1879
0
1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概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主要特点是窦房结的功能衰竭,可合并心房、房室交接处及心脏全传导系统的病理改变。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40~50和60~70岁最多见。常见病因为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亦见于结缔组织病、代谢或浸润性疾患,不少病例病因不明。除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外,心脏传导系统其余部分,也可能受累,引起多处潜在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合并房室交接处起搏或传导功能不全的,又称双结病变;同时累及左、右束支的称为全传导系统病变。病窦综合征的病程发展大多缓慢,从出现症状到症状严重可长达5~10年或更长。少数急性发作,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二、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呈间歇发作。多以心率缓慢所致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尤其是脑血供不足症状为主。2.轻者乏力、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或易激动等,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老年人还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或衰老综合征。3.严重者可引起短暂黑矇、近乎晕厥、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部分患者合并短阵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又称慢-快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可突然加速达100/min以上,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心动过速突然中止后可有心脏暂停伴或不伴晕厥发作。4.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除引起心悸外,还可加重原有心脏病症状,引起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心排出量过低严重影响肾脏等脏器灌注还可致尿少、消化不良。慢快综合征还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症状。三、医技检查下列检查有助于评估窦房结功能。动态心电图有可能在24小时内记录到病窦综合征的多种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结果阴性时可于短期内重复检查。为排除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的影响,可做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静脉推注或滴注1~2μg),若注后心率不能增快达90次/min者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但阴性结果(注后心率增快到90次/min或以上)不能排除本征。也可用心房调搏方法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I)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病窦综合征患者的SNRT和SACT常显著超过正常高限。对以上述电生理指标评估窦房结功能的评价不一,一般认为测定结果在正常范围不能否定诊断,结果显著超过正常高限(如SNRT超过2000ms)者有参考价值。不少人认为其诊断价值不如动态心电图。四、诊断依据(一)可有器质性心脏病史,部分有家族史。也有原因不明者。(二)发病隐匿,病程缓慢。病情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脑、心、肾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甚至因窦性停搏发生阿-斯综合征及猝死。(三)窦房结的功能衰竭应除外药物、神经或代谢紊乱等诱发因素,表现有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1.窦房传导阻滞。2.窦性停搏。3.持续或间歇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min,且不因运动、发热而相应增加。常伴有房室交界处性逸搏、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4.单独窦性心动过缓者需具有下列试验一项阳性⑴激发试验:①做运动或运动试验;②静脉注射阿托品;③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在运动或药物注射后30min内窦性心率小于90/min和(或)出现窦房阻滞、房室交界处性逸搏心律,或原有房室交界处性心律持续存在为阳性。⑵检测窦房结功能的电生理试验:①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测定:采用人工心房内、或食管内心房快速起搏法。SNRT正常值为小于l400ms,60岁以上可达1500ms,大于l500ms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②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即对窦房结恢复时间做心率方面的校正,等于SNRT减去基础窦性周期长度。正常值应小于450ms,超过此值说明窦房结功能异常。③窦房传导时间(SACT)测定:采用人工心房内或食管内心房程序起搏。一般认为SACT最高限度为120ms,大于150ms提示有窦房传导障碍。④窦房结固有心率测定:窦房结固有心率低于80/min者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阻滞自主神经后重复测定SNRT及SACT,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四)病窦综合征尚可表现为下述三种类型1.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扑动、阵发性房性或房室交界处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故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2.双结病变:窦房结与房室交界处功能均不正常,表现有房室交界处性逸搏、逸搏心律和(或)Ⅱ度、Ⅲ度AVB。3.全传导系统障碍:窦房结及其以下的传导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有窦房、房内、房室交界处及室内传导阻滞。五、容易误诊的疾病1.主要基于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心电图表现,应排除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药物影响。2.早期或不典型病例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可能呈间歇性发作,或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要或唯一表现,常难以确诊为本症,六、治疗原则1.治疗应针对病因,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病情。2.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双结病变、慢快综合征以及有明显脑血供不足症状如近乎昏厥或昏厥的患者宜安置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房室顺序按需起搏器较VVI更符合生理要求。3.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安装起搏器后再加用药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发作。近来尚有用程控自动扫描复律器治疗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时按VVI起搏,心动过速发作时则由VVI转为VVT,发放扫描刺激或短阵快速刺激中止心动过速发作。4.病窦综合征患者禁用可能减慢心率的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5.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发作时,不宜进行电复律。
黄志亮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4月23日2345
0
0
-
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病窦”是怎么回事?
心跳慢的需要安装起搏器,最为常见的病叫“病窦”,那什么是“病窦”呢?今天潘医生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病窦”到底是怎么回事?“病窦”即“病窦综合征”,全称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的医生会写它的英文缩写“SSS”,其实是英文Sick Sinus Syndrom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我们先来看看医学上对于“病窦综合征”的定义: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哪些疾病容易导致“病窦”?研究资料显示,病窦”比较常见的病因是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冠心病、心肌炎(其实是炎症累及了心脏电路系统)。但有非常多的病例病因往往不能明确,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般认为这些不能明确的患者是心脏电路老化(退行性变)所导致。因此,大多数“病窦”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一般60~70岁年龄段最为多见。“病窦”在普通心电图或24小时心电图一般表现为:① 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小于50次/分;② 窦性停搏和(或)窦房阻滞(表现也是停搏),当停跳超过3秒时,则需要安装起搏器;③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既有心跳慢或停跳的,又有心跳很快的如快速房颤、房扑、房速等。这“病窦综合征”是心脏电路老化,心跳慢(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比较好理解,那怎么又回出现心动过速呢?怎会老是发作房速、室上速、快速房颤或房扑呢?潘医生常常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病窦综合征”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或忽慢忽快的现象:我们的心脏能够维持一定的频率24小时不停歇的跳动,而不需要我们大脑专门去掌管,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脏有一套电路系统;而在这套电路系统中,“窦房结”就是它的司令部,掌管心脏的节奏;当“窦房结”这个部位出现病变或老化时,不能很好的司职“心脏节奏老大”的职能,结果就天下打乱,群雄并起,结果就导致了房速、室上速、快速房颤或房扑等各种快速而紊乱的心律失常。这都是老大不能控制局面的后果啊!因此,如果是“病窦”导致的心房颤动、房扑等快速心律失常,一旦去用药物控制复律,反而会有危险,出现病窦综合征本真面目——心动过缓甚至停搏!希望以上的文字对您理解“病窦”这个比较晦涩的疾病带来帮助。本文系潘俊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潘俊杰医生的科普号2018年07月20日2867
0
1
-
哪些患者需要起搏器治疗 ?
决定哪些患者需要起搏器治疗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心脏传导阻滞的程度,心脏传导阻滞的位置以及伴随的症状。如果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导致的一过性心脏传导阻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可逆性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不需要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引起心跳过慢症状表现为乏力、易于疲劳、气促、头晕、胸口发闷、心悸、头晕或黑矇等,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这些患者应考虑起搏器治疗,但同时要注意是否有心动过缓的客观证据。临床上心动过缓主要分为两大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其中症状性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症状性的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和无症状性的二度II型及三度传导阻滞均应行起搏器治疗。如未及时行起搏器治疗,这些患者会出现心脏骤停或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脏性猝死。病情不及上述疾病严重的患者,如果评估病情后发现起搏器治疗可以延缓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也应积极治疗。本文系樊晓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樊晓寒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7月28日10846
12
11
-
各异的帮派老大——谈谈病窦综合征分型
前言电视上常常听闻的著名帮派包括山口组、竹联帮、洪兴会……那你又知不知道病窦综合征有多少种?窦房结是心脏节律起源的老大,病窦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窦房结生病了,可这个病也分派别。根据心电图与临床特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分型,以便于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一、缓慢型(经典型病窦综合征)这是一个完全衰退的帮派,从老大到手下全部都人心涣散,个个都想着退休了,整个一“树倒猢狲散”的气象。1.病变部位病变局限于窦房结本身,表现为窦房结起搏或(及)传导功能障碍所致窦性节律紊乱。2.心电图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窦缓) : 24 h多数时间心率<50次/ min,动态心电图总心搏数<8万次/24 h。(2)原发性窦性停搏(窦停) :停搏时间常>2 s。(3)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阻滞) :二度窦房阻滞多见。3.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差异较大。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含糊;重者可出现心脑肾供血不足的表现。脑缺血不足常表现为一过性头昏、黑矇,甚至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或猝死。4.治疗(1)药物:可口服茶碱、山莨菪碱或阿托品等。急性病例应静注阿托品(1~2mg iv)或泵入异丙肾上腺素(0.5mg加入500ml 5%GS,滴定调节,可用泵调节 1~2μg/min开始)。(2)心脏起搏器:有症状的慢性患者,原则上均应置入AAI起搏器,但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风险,因此植入DDD起搏器更合适。如果置入DDD起搏器,应将AV间期延长或程控为AAI或DDI模式。对伴变时功能不全者,应置入AAIR或DDDR起搏器。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等患者,应临时VVI起搏。二、慢-快型(慢-快综合征)老大有心无力,手下篡权夺位,是个随时造反的帮派。1.病变部位病变不仅在窦房结本身,还波及窦房结周区、心房肌或心房内传导系统。2.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在窦缓、窦停或窦房阻滞的基础上伴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快速心律失常终止时常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较长时间的窦停或严重的窦缓。因心律失常种类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症状。3.治疗(1)置入心脏起搏器基础上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置入心脏起搏器基础上行导管消融术:对于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负作用者,应行导管消融。三、快-慢型(快-慢综合征)这个老大外强中干,帮派平时看似一片祥和,暴乱起来老大无力镇压。1.心电图及临床表现(1)平时为正常窦性心律,无原发性窦停和窦房阻滞证据。(2)有阵发性房速、房扑或房颤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均发生在正常心律基础上。(3)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阵发性房颤)终止时出现一过性窦房结抑制的表现,如严重的窦停或窦缓,可出现头昏、胸闷、黑矇,甚至出现晕厥等。2.发生机制(1)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电生理标测证实房性心律失常多与起源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内肌袖的电活动驱动和触发心房相关。(2)窦房结抑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房率引起心房肌局部释放乙酰胆碱,并在局部蓄积,增加窦房结起搏细胞的K+外流,使细胞外K+浓度增加,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动作电位4相坡度降低,窦房结细胞自律性下降。3.治疗(1)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首选导管消融,总成功率大于90%,目前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消融成功后大多数不需置入起搏器,对极少数消融后仍然有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行起搏器置入。(2)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存在导管消融禁忌证或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后不愿接受再次消融者,可在起搏器置入后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参考文献:1.崔俊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分型与治疗[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3年5月第2卷第2期2.Shirley A.Jones. ECG Notes Interpretationand Management Guide[M]. F.A.Davis Company Philadelphia3.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丁春华医生的科普号2015年10月25日3965
3
2
-
慢快综合症与快慢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lj)
慢快综合症与快慢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一、概述:慢快综合征:由Ferrer在1968年提出(JAMA 1968;206:645-646),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个亚型,临床上又称为“缓速综合征(slow-fast syndrome),病变不仅发生于窦房结本身,而且波及窦房结周区、心房肌或心房内传到系统,故也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窦-房型。主要表现为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同时伴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和房颤,其中多数为阵发性房颤。一般定义为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伴继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病窦综合征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表现形式。主要病因有冠心病、传导系统的非特异性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炎症性疾病。病变性质多为组织变性、萎缩、功能低下,造成生物电紊乱。快慢综合征:Kaplan BM等1973年首次提出(Am J Cardiol 1973;31:497-508),国内直到1998年才开始有临床报道,缺乏病窦的基本诊断标准,平时不伴有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但有各种主动性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窦房结功能抑制,可以定义为原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继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有人认为:“假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发病机制:两者的发生机制均未明确。慢快综合征:系病窦综合征亚型,由于窦房结和其周围组织产生基础病理改变,也就是说其发生与窦房结基础病变有关,从而导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缓慢心律失常,属于慢性窦房结功能不全(慢是起困),当病变累及心房肌,房室交界区时,常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扑,房颤或其他室上速。快速心律失常可以看作是一种代偿,当其中止时,正常窦性节律不能及时建立,造成长R-R间期,在快慢心律的转换过程中,易产生晕厥。多发生于有心脏器质病老年人。快慢综合征:常见于平素心律及窦房结功能正常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又无病窦的表现,冠脉常为正常,心动过速时心率大于200bpm,伴明显的ST-T改变,可能因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窦房结一过性缺血、一过性抑制发生急性窦房结功能不全(快是起因),故在无房颤发作时常规心电图常表现为正常,或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但均无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证据,在其发生的快速性心动过速终止时,常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多发生于年轻人。三、临床表现: 慢快综合征及快慢综合征临床表现相似,都类似病窦的临床表现。慢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同时伴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和房颤,其中多数为阵发性房颤。这些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均发生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窦停、窦阻滞)的基础上,当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时又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较长时间的窦停和严重的窦缓),即慢-快-慢综合征。定义为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伴继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即慢频率依赖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慢频率诱导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无直接关系,而是二者并存。快慢综合征:患者平时心电图正常,但常伴有频繁房型期前收缩、短暂房速或房扑及阵发性房颤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终止后出现较长时间的窦性停博或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从而可出现一过性的头晕、胸闷、黑蒙、甚至出现晕厥等症状。四、病窦的“慢快型”与“快慢型”的主要区别:病窦综合征中的慢快综合征与部分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快慢综合征极易混浠,导致误诊。虽然都可引起反复晕厥,但机制完全不同:慢快综合征是因为“慢”而引起“快”,而快慢综合征则是因为“快”而引起“慢”。 主要区别在于:①慢快综合征ECG和Holter有明显的病窦综合征特点;长间歇一般出现在房扑或房颤终止后;窦房结功能检查可异常。(有严重和持续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阻滞等证据,房颤、房扑或房速发作前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快速性心律失常为被动性。)②快慢综合征ECG和Holter常正常;长间歇仅在PSVT终止时出现;窦房结功能检查正常。(在无房颤发作时表现为正常窦性心律,房颤、房扑或房速发生在正常窦性心律基础上,即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动性。)五、治疗:慢快综合征的治疗:应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植入以心房为基础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早先常采用心室按需起搏(VVI)治疗,可是VVI模式是非生理性起搏。术后患者房颤、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起搏综合征发生率高,现已不提倡使用。),应将起搏模式程控为AAI或DDI模式,并将模式转换功能打开(生理性起搏保持房室顺序收缩,保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使心功能接近正常,可减少房颤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同时对植入双腔、双房或有抗房颤功能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后服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但部分患者仍不能满意控制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作,这些房性心律失常也可以通过导管射频的办法消除、或者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窦性心动过缓常常合并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现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多数由于具有明显的减慢窦性心率的作用,往往禁用于慢快综合征。对这类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基础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很多患者因经济条件受限无法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而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感到很棘手。另外,有部分患者还没有达到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指征。例如部分患者有心律失常,如心率40~50~/min,且有心动过速相关症状,如心悸、乏力、气促等,影响生活质量。而单纯的对症治疗往往无效或效果不佳,致使临床医师束手无策。杨维华,张军,谭小艳等对稳心颗粒治疗慢快综合征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稳心颗粒能有效控制病窦综合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且对窦房结功能抑制很小,不加重窦性心动过缓,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为慢快综合征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快慢综合征:患者一般病程长,发展缓慢,由于缺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基本诊断标准,但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在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窦房结功能的明显抑制,表现为较长时间的窦性停博或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属于继发性。治疗应首先导管消融治疗,成功消融房颤,再进一步评价窦房结功能,大多数不需植入起搏器。对于极少数房颤消融后仍然有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颤复发不愿接受再次消融或存在导管消融禁忌症者也可植入起搏器并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六、护理:(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术前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了解病人的想法。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手术所需的时间,给予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以便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前晚服安定入睡,以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2.术前准备: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和(或)食道,腔内电生理检查,术前备皮,清洁皮肤,做过敏试验,抽血化查血常规、血型、输血四项、出凝血时间及生化全套,签手术同意书。病人准备包括训练床上进食、大小便、翻身、咳嗽。禁食4h或日晨可不禁食,要进干食或少量饮水,进食量要少。更换手术衣,浅静脉置管,术前30分钟予安定10m肌肉注射(若是安装起搏器则静滴抗生素)后送人介入导管室。(二) 术后护理l 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心电图、起搏器功能情况、伤口情况,及时发现有无电极脱落和并发症发生,以便及时处理。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一般及严重并发症:① 腰酸:主要由于长时间制动,病人处于同一种体位造成。术前训练床上左侧和右侧位交替翻身,教会病人非手术侧肢体锻炼的方法。有腰椎疾患者术前备好硬板床.术后软枕填塞后腰部和双腿之间,保证病人舒适体位。②腹胀:术前避免过量甜食和产气食物,术中注意腹部保暖。术后保持室温2O~24℃,避免受凉。腹胀时给予热敷和腹部按摩。术后进食萝卜汤也能减轻腹胀。③尿潴留:术前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术后创造病人排便环境,如屏风遮挡,采取促进排尿的方法,给予心理疏导,鼓励自行解尿.必要时给予导尿。④下肢静脉血栓:护士对术后病人应观察其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呼吸状况等,以判断有无血栓形成。术后即开始进行手术侧肢体被动运动.如手指伸屈运动,3天后床上坐起主动运动.鼓励下床活动。预防由于卧床时间长导致下肢静脉血栓。⑤心包填塞: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的情况,若出现进行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神志烦躁不安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抽液。(2)起搏器并发症:(1)电极脱落,除术中要求医生技术精湛以外,术后病人严格平卧1天,2~3天可抬高床头15—2O度。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倾听病人主诉,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② 出血和囊袋血肿,术后平卧,局部砂袋压迫6~8小时。病人咳嗽及用力大便时,嘱其压紧切口,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皮肤有无瘀斑、血肿、瘀血。③ 感染。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紊,观察体温变化,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2基础护理:(1)术后进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鼓励多饮水。本组有1例病人由于术前进食少,术后惧怕床上小便而进水少,加之出汗较多,发生低血容量症状,急予输液补充血容量后好转。(2)每日口腔护理2次,连续3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沽。协助床上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3)预防便秘,食物中增加粗纤维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帮助腹部环行按摩,尊重病人排便习惯,叮嘱千万不可坐起或下床排便。必要时予缓泻剂或开塞露解除便秘。(三)健康教育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应随身携带及妥善保存起搏器植入卡,以便治疗,也便于登机时通过金属检测仪的检查。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术侧肢体应避免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避免出入高电压、强磁场的场所,远离某些家用电器、医院的理疗设备.如微波炉、核磁共振等。射频消融术:术后如有心悸,应及时在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并保留检查结果。如果发现穿刺部位有血肿或下肢肿胀,立即来医院就诊。如有复发,请不要过度紧张,带发作时的心电图来医院就诊,必要时可重新手术。术后常规需遵医嘱服用抗凝剂。按医生要求定期随访。服可达龙的病人定期查心电图、肝功、甲功、胸片等,以观疗效。
黄桂宝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7月14日14113
1
0
-
什么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又简称为“病窦综合征”或“病窦”。窦房结位于心脏右心房的上部。通俗地讲,人的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像水泵一样,以一定的频率不断地进行收缩和舒张,从而将血液泵向全身的重要血管和器官。心脏的这个工作频率就是心率(即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安静的情况下,心率一般在60~100次/min之间。窦房结就像是掌控心率的“司令部”,它发出“指令”以后,还要一级一级地下传,经过心房、房室结,再到达心室。换言之,窦房结掌管着心脏的节律,即正常的“窦性心律”。如果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出现了病变导致功能减退,那么它就不能正常地产生“指令”,或者发出的“指令”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障碍,结果就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相应的症状。病窦的病因颇为复杂,既可以是窦房结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以是窦房结以外因素的影响所致。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如下。(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窦房结的供血不足;(2)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房结可以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功能减退,因此病窦的患者以老年人多见;(3)炎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炎等,有的炎症治愈后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但有部分病例的功能障碍会持续存在;(4)其他原因:例如严重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抑制窦房结功能。病窦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轻者可有头昏、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黑矇、晕厥,甚至猝死。如果伴有早搏或心动过速发作,可以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病窦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窦房结功能评定等。病窦的病程较长,有时候进展比较缓慢,症状轻重不一,心电图的表现也常多种多样,因此在诊断时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除常规心电图以外,往往还需要单次或多次的动态心电图(Holter)跟踪。必要时,还需阿托品试验、经食道心房调搏或电生理检查等来帮助评价窦房结功能。分析患者的资料时,关键是要确定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改变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上,病窦常有下列心律失常的表现。(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常<50次/min,且并非是由药物引起,患者在运动时心率也难以相应地加快(变时性功能不全),常常<90次/min;(2)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3)窦房传导阻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4)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后者主要是指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病窦的治疗原则包括:(1)病因治疗;(2)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轻者可应用一些提高心率的药物来改善临床症状,或短期应用药物做为起搏器治疗前的过渡,例如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等)以及拟肾上腺素能药物;(3)起搏器治疗: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临时起搏,有指征的患者则择期植入永久起搏器。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病窦患者是否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关键要看是否有心动过缓的症状,而且该症状是否与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变时性功能不全)有关。如果确实存在上述情况,就应该考虑起搏器治疗。至于植入何种类型的起搏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向专业的临床医师咨询。部分病窦患者合并反复发生的房扑、房颤、房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这给临床上究竟是否应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带来了极大困扰(因为此类药物可以影响窦房结)。这种情形下,植入永久起搏器以后,才能较为安全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上,有几种情况应引起关注。一是,有少数本应该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因为存有“主观感觉还可以”或“年事已高,装起搏器不值得”或“年龄偏轻,装起搏器心有不甘”等心理的影响,而拖延起搏器的植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二是,有少数患者(年龄往往<70岁)是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速、阵发性房扑或房颤等)发作终止时,出现短暂的窦房结功能明显受抑,导致一过性的窦性停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对于此类患者,有条件的可以先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成功率可能在80%左右),消融术后再根据随访的情况,决定是否植入永久起搏器。但具体的处理方案,还是要根据病情与专业医师咨询。三是,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在常规体检时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大多在55~59次/min,患者无症状。此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动态心电图等。这些患者绝大多数不属于病窦的范畴,通常也不需特殊的处理。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程宽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12月27日12890
0
0
-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可以治好吗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孩子四岁,于五月前查出窦房结总合症,最快心率170次每分。最慢37次每分。窦性停博2.8秒。心脏左心室轻度增大。 在山东省立医院治疗一个月,注射果糖,丙球,vc。效果不明显。 可以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吗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黄斌:中医药整体干预肯定有效,应当辩证论治患者:你好黄大夫,谢谢你的回复,我在当地找的中医给开的中药你看行莫,西洋参。生黄芪,灸甘草,火麻仁,麦冬,生白树。生地,丹参,就五味子,防风,白芍。好不好。管用吗,想听听你的意见。谢谢。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黄斌: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根本治疗恐怕要安装永久起搏器,但是孩子太小,安装起搏器后,孩子生长发育,以后更换起搏器或电极恐怕都是一件比较麻烦的问题,根据您的HOLTER结果,可先考虑中药治疗,上边汤药孩子可以试试,也可把西洋参改红参,加冬虫夏草等患者:谢谢你黄大夫,你说吃中药能好吗,那怕是好一点,我都要愁死了,我把全不希望都寄托的中药上了。
黄斌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11月04日4456
1
1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是指窦房结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造成激动形成和/或传导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和临床表现。一、病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纤维化退行性变,由于原因不明,这种病理改变的病窦又称特发性病窦。其次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他亦曾报道可由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感染(布氏杆菌病、伤寒)等引起。二、临床表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心律失常所造成的心、脑、肾及胃肠道等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和功能不全而致,如发作性头晕、黑矇、乏力等。此外,本病亦可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代谢性疾病。所以,除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外,尚有原发病的各种临床表现。三、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主要表现:(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且并非由于药物引起;(2)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亦称慢-快综合征),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发作。四、窦房结功能检查1.电生理检查 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效的判断标准。通过无创性食管法或有创性心内法进行调搏以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两者检查结果大致相同。因窦房结功能检查影响因素较多且评价不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1)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SNRT):正常值
赵永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08月25日5199
3
4
-
关注您的心跳过慢
如果您经常出现下列症状比如经常容易疲劳,身体乏力,整天无精打采;感觉心跳不适或者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晕厥,您可能患有心跳过慢方面的疾病,应及时去看心脏专科医生。正常心脏及其功能是如何的呢?正常人的心脏通常如自己的拳头般大小,它在人的胸腔内有节律的跳动,为我们全身输送血液。心脏有节律的搏动是受心脏中负责控制心跳速度的传导系统控制的,正常人的心脏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跳动60—100次。如果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病变或老化,就会引起心跳过慢。心跳过慢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一般通过普通的体表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就能检测得到。心跳过慢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医学上所谓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疾病,简称病窦是由负责心脏节律指令的窦房结出现毛病而引起的。有时窦房结一分钟只发出30次心跳指令,有时几秒钟内不发指令,有时甚至5—6秒钟都没有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血液无法正常送出,由此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或意识模糊不清甚至引起意识丧失。另一种是由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是由于房室结和/或传导束出现故障,导致窦房结指令不能到达心室,心室跳动的速度比心房慢,这种较慢频率的心室跳动无法满足我们全身血液供应的需要,从而引起头晕、乏力、易于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如何治疗心跳过慢呢?心跳过慢通常有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比如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可以提高心率的药物。但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稳定,剂量过大时,心跳容易过快,剂量过小时,心率难以提高,此外,一部份人对药物治疗不敏感,且药物治疗本身可能出现副作用,常可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其他的不良反应,所以不适于长期治疗,一般用于紧急情况或临时挽救生命。心脏起搏器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心跳过慢最有效的方法。心脏起搏器已有近50年的历史,现在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医疗装置,它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份是植入体内的心脏起搏器,内有电池和电路,实际上是一个有电池驱动的小型电脑。另一部份是电极导线,它经静脉到达心脏,连接起搏器和心脏,负责将起搏器脉冲传到心脏以及将心脏心跳活动情况传输到起搏器。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就象在患者身上有了位专门负责心跳的医生,它能监测患者的心脏搏动,如果患者的心跳过慢,心脏起搏器会发出极微弱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它有规律地跳动,当心脏起搏器感觉到患者的心跳正常,它会处于待命状态,不释放电脉冲到心脏,从而使心脏维持正常的节律,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研究提示,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病人的生存率比未植入起搏器病人明显提高,接近正常人群。起搏器植入手术痛不痛苦?风险如何?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手术较痛苦或风险大,其实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简单且安全的手术。第一步通常医生在锁骨下方的皮肤表面切开一个小切口,通过静脉放入电极导线进入心脏。第二步将一个小巧的心脏起搏器(通常只相当于普通手表大小)放入切口下部的皮下,并将导线与之连接。最后一步,关闭切口并缝合。手术只需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通常仅需1~2小时,术后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可出院。当患者植入起搏器后,患者的自我感觉一般比在植入之前要好,不仅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活动,而且能恢复以前因为心跳过慢而放弃的一些生活方式。通常心脏起搏器有多种类型,初期心脏起搏器仅能维持心脏最低频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频率适应性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这种起搏器能根据您不同的活动,发放相应的心跳次数,工作方式几乎接近正常心脏的活动。事实上,有一些植入带有频率适应性功能起搏器的患者还可参加长跑和登山等较剧烈的运动呢。
曾武涛医生的科普号2009年03月12日26822
9
8
相关科普号

曾武涛医生的科普号
曾武涛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98粉丝3.1万阅读

陈江斌医生的科普号
陈江斌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507粉丝6.9万阅读

王广义医生的科普号
王广义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心血管内科
5322粉丝41.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丁立刚 主任医师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房颤 133票
心律失常 112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4票
擅长:房颤消融术, CRT/ICD/起搏器植入, 室上速/室早/室速射频消融治疗。 -
推荐热度4.7陈刚 主任医师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房颤 121票
心律失常 91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2票
擅长:各种疑难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室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预激综合征等射频消融治疗。心脏性晕厥等疑难复杂心律失常。 -
推荐热度4.7张凝 副主任医师上海瑞金医院 心内科
房颤 147票
心律失常 95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5票
擅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频发室性早搏、室速、房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复杂性心律失常;心脏外科术后复杂房扑房颤,既往消融术后房扑房颤。心动过缓,停博需起博器,难治性心衰再同步化治疗装置CRT/CRTD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