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什么?
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来说,了解自身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细胞是指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它们就像是肿瘤派出的“侦察兵”,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在适宜的环境中重新“安营扎寨”,形成新的肿瘤转移灶。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中可能存在极少量的肿瘤细胞,但当肿瘤发生进展时,CTC的数量往往会有所增加。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早期发现肿瘤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往往只能在肿瘤已经发展到一定大小时才能发现病变。而CTC检测则可以在肿瘤还处于早期、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的情况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来发现肿瘤的存在。这就好比在敌人还没有形成大规模进攻之前,我们的“哨兵”就已经察觉到了异动,能让我们更早地启动防御机制,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辅助影像学诊断有时候,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些模糊或不明确的地方,难以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CTC检测可以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补充,当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可疑病变但难以确定是否为肿瘤时,如果CTC检测结果呈阳性,那么肿瘤存在的可能性就更大,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CTC检测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例如,在化疗或靶向治疗过程中,如果CTC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治疗方案有效,肿瘤细胞正在被控制或消灭;反之,如果CTC数量持续增加或维持不变,则可能提示目前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个性化治疗不同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突变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CTC检测可以通过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基因分析,了解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或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从而为医生制定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比如,如果检测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医生可以考虑选择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CTC检测对胃肠道肿瘤复发的监测价值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复发的风险。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靠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在肿瘤复发形成较大病灶时才能发现。而CTC检测可以更灵敏地监测机体中的肿瘤细胞,即使是在肿瘤还处于微小转移灶阶段,CTC数量可能就会出现变化,从而让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虽然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它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张晓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9日145
0
0
-
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是肿瘤患者治愈的最关键手段。早期的肿瘤,手术成功,代表着患者治愈。对于进展期有局部扩散的患者,手术成功意味着距离临床治愈已经不远。后续的辅助化疗,作为巩固治疗,是促进肿瘤治愈的另一重要手段。1.术后为何要进行辅助化疗?我们把治疗肿瘤比喻成打仗,手术成功=围剿敌人的大部队,巩固化疗=追杀逃掉的敌人和可能潜伏下来的敌人(攻击癌细胞)。同步定期注射,胸腺五肽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防御力(防御癌细胞)。因此手术和辅助化疗,是为了更好的消灭体内肿瘤,达到临床治愈。2.术后辅助化疗毒性大吗?术后辅助化疗一般是2周一次,或者3周一次,毒性不大。不会掉头发,有可能会有胃肠道的不适,通过辅助药物和合理饮食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化疗。3.化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饮食:在患者平常饮食的基础上,要注意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有些患者会表现厌食,恶心,甚至呕吐。可以吃奥美拉唑+曲美布汀,改善症状。如果呕吐为主,可以口服昂丹司琼片,或者阿瑞匹坦等。【2】运动:适当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动力,可以减少腹胀,恶心症状。避免剧烈运动。【3】防冷:化疗期间,需要注意防冷,不吃冰冷食物(冰箱里的食物),不要触碰冰冷物品(冷水等),不要吹冷风(夏天空调等)。受冷会导致麻木和疼痛。冬天需要带手套防护。【4】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和足粗糙,甚至干裂,可以用尿素膏,护手霜,甘油等来涂抹患者。更严重的不适,需要及时与自己的医生联系,按照医嘱处理。
上海中山医院科普号2024年05月19日2490
9
26
-
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出院建议
这是一名我的患者朋友总结的外科出院建议。写得非常好,我觉得应该拿出来分享给大家,便于帮助更多的人!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出院建议一、出院建议1.出院后一周内回我科门诊就诊,追查术后病理结果,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病理结果回报后,根据具体情况到肿瘤内科、放疗科门诊就诊决定后续综合治疗计划;3.腹部手术切口术后7天内每隔2天换药一次,7天后可视切口愈合情况拆线;术后腹盆腔引流管引流量每日≤20mL并且引流液颜色清亮,夹闭24小时以上,无发热或其他症状,可考虑拔管。(换药、拆线、拔管可在我院挂换药门诊号,联系主管医师门诊处理,可就近正规医院处理)4.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基础疾病,需继续到综合医院相关科室指导相关疾病的进一步治疗;5.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具体饮食建议见下文);6.出院后如有任何不适,如腹胀腹痛、便血、发热、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则立即停止进食进水,立刻到附近医院急诊就诊,并及时联系我院主管医生。7.外科门诊定期复查,术后1半年内每1月复查一次(有造瘘者请务必重视),术后第1-2年每三个月一次,3-5年每半年一次,5年以后每一年一次。8.复查流程:第一步:联系我院主管医生,挂结直肠外科普通门诊号,根据具体情况完善胸腹盆增强CT、直肠核磁、肠镜、肿瘤标记物、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第二步:待所有检查结果回报后,挂结直肠外科特需门诊号,指导下一步随诊治疗。二、出院饮食建议A进食原则1、出院后3-5天内仍以营养粉或营养液为主{按60kg体重计算:安素营养粉(400g/桶):1桶/日,瑞代营养液(500ml/袋):4袋/日},辅以牛奶、酸奶、果汁、肉汤、米粥、蛋羹等食物,进食种类按照流食、半流食、软食的顺序逐渐恢复,每类食物食用3-5天,无明显不适后,可增加下一类饮食。2、少食多餐、多嚼、进食量逐渐增加,以好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为主,以进食后不呕吐、排便通畅、无腹胀腹痛为标准。需保证每日的进食总量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3、多饮用水分及果汁,水必须煮开,水果去皮洗净,保证食物卫生、干净。4、近期忌食煎、炒、烹、炸、生、冷、硬、辣,过热食物。近期忌食粗粮,如小米、豆饭、玉米粥、坚果等。B食物种类:1、水分:温开水2、清流:大米汤、豆浆、果汁等。3、流食:营养粉、营养液、牛奶、酸奶、蔬菜汤、肉汤、鱼汤、鸡汤、排骨汤、蜂蜜等。4、半流:烂面条、蛋羹、大米粥、肉松、蔬菜泥、肉泥(鱼肉、鸡肉、猪肉)果泥、麦片粥、豆腐脑等。5、软食:蔬菜(蒸、炖、熬)、肉类(蒸、炖、熬、煮)、豆腐、煮鸡蛋等。6、普通正常饮食。感谢:Hong辛苦创作!姜争医生整理于2023年6月15日北京龙潭湖畔
姜争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15日949
0
6
-
结肠肿瘤手术技术得到认可
元海成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31日142
0
1
-
消化大出血
治疗前患者35岁男性,间断便血7天,量约800毫升。胃镜、肠镜未见异常治疗中小肠镜经肛门进镜,20分钟到达回肠中段,可见一黏膜隆起,表面溃疡病并出血。给予活检后钛夹标记,拟行手术切除。治疗后治疗后0天小肠镜病理证实,病变为类癌。因为CT未见转移,拟行手术切除。
寇冠军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2月20日481
0
0
-
警惕!有四类患者的阑尾炎容易合并阑尾肿瘤
随着阑尾炎的微创手术越做越多,手术后病理发现合并阑尾肿瘤的情形也越来越多见。我们团队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1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其中男性398例,女性314例,平均年龄(42.5±16.2)岁(范围:14~94岁),发现有36例患者合并阑尾肿瘤。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阑尾炎患者年龄越大(尤其是超过40岁),女性患者,有慢性右下腹痛史者,和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者,容易合并阑尾肿瘤。针对此四类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前和术中应做好肿瘤治疗的预案。
马华崇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1日997
1
3
-
巨大“鸭蛋”堵住十二指肠并全身转移 医生团战拆“蛋”成功(转载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官方公众号)
原创 市一医院 杭州市一医院 2022-02-1117:18 发表于浙江 “我肿瘤扩散,基本上没什么希望了。”说这句话的人是胡女士(化名)。今年38岁的她,不久前被查出:十二指肠肿瘤。从检查到确诊,不过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胡女士语气里全是绝望。“我的孩子还小,我实在是舍不得。”去年秋天,胡女士发现自己大便颜色不对劲,发黑。去了医院后,医生建议她做一下胃镜检查。胃镜到了十二指肠部位,竟遇到了阻碍,不易通过——医生发现原来是一个巨大的肿物堵住了整个肠腔,肿物足足有8.15.95.7那么大,像一个巨大的“鸭蛋”。之后,病例诊断为低分化癌。带着沉重的心情,胡女士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就诊。接诊的郑松主任经过详细检查后,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此时,胡女士的十二指肠肿瘤已经侵犯全身多处,包括胃窦、胰头、左侧锁骨区、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转移,腹盆腔恶性积液、腹腔网膜及系膜种植转移,胸椎亦受累及,已经是肿瘤晚期。这个噩耗对这个年轻的妈妈和整个家庭都是晴天霹雳。作为一名年轻的妈妈,她最放心不下自己未成年的子女。被确诊癌症之后,她已经在心里默默酝酿一场“告别”,甚至都在计划着写遗嘱。胡女士再三和郑主任表达强烈的治疗意愿,“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孩子,想陪她到长大。”提起女儿,就触到了胡女士心里最深处的柔软。郑主任的一句话打开了胡女士的心结:“现在治疗肿瘤有很多方法,我们都可以试一试,只要你不放弃,我们一定不会放弃。”决定积极治疗后,郑主任团队一方面选取患者转移淋巴结再次活检行基因检测(二代测序NGS、微小残留灶MRD等),另一方面,他和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沟通,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多种治疗方式轮番上场——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各学科专家诊疗意见,对患者进行了全身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初战颇见成效,随后,团队对胸椎的转移灶放射治疗,之后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予以精准靶向治疗。治疗2个多月后复查CT,令人惊喜的是,胡女士病灶缩小的极为显著,肿瘤标志物CA199从2800多下降到了正常范围。治疗团队决定继续使用MRD方法动态监测肿瘤复发和耐药,以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更为神奇的是,今年年初,胡女士再次复查胃镜,她又碰上了当时首诊时的那位消化内镜医生,这位医生对胡女士印象深刻,多次联系郑主任,核对是否为当初那个病人,实在是难以置信,胡女士十二指肠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新生物,十二指肠的肿物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这对胡女士及其老公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当天晚上发了多段微信消息给郑主任,直言“看到这样的治疗效果,找了个角落好好哭了一场!感谢郑主任团队的救命之恩,一生难忘!”,并表示“这代表我感恩一辈子+我老婆感恩一辈子=感恩两辈子!”治疗前治疗后什么是MRD检测 微小残留病灶(Minimumresidualdisease,MRD)是指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后体内残留的微量肿瘤细胞的状态,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准确的MRD检测是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医疗的基础,可预测临床结果并对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指导治疗决策,早期预测肿瘤复发,确定实体瘤方案更改的最佳时间。2021年11月,《Nature》子刊发表了一项ctDNA-MRD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ctDNA-MRD分析不仅具有预测复发的功能(较影像学发现复发中位提前了88天),还可预测辅助化疗的获益情况(阳性患者可获益于辅助治疗,阴性患者没有获益),表明ctDNA-MRD的检测可更好地预测疾病复发风险,并帮助指导辅助化疗决策。MDR对于评价治疗疗效、预测疾病复发、实施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科也将此技术适时选择进行优化,更好地服务病人,为各位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及技术。消化肿瘤内科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一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是集肿瘤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热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杭州市医学高峰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肿瘤融合研究与精准诊治实验室,也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临床技术能力突出,在肝胆胰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以及其他实体恶性肿瘤的综合诊治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各种晚期癌症的营养治疗、癌性疼痛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方面,恶性肿瘤的骨、脑转移的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专家简介郑松 主任医师杭州市一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曾留学英国从事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最美杭州人”、“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和“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入选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首批医坛新秀,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杭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首批杭州市科普专家。获第十届杭州市青年科技奖。系浙江省新世纪“151”优秀中青年人才第二层次和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资助人选。杭州市I类重点学科肿瘤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主攻学科擅长肝胆胰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胃肠道间质瘤以及肺癌、乳腺癌等其他实体恶性肿瘤的综合诊治,尤其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热疗等,并对恶性肿瘤的骨、脑转移的综合治疗,晚期肿瘤的营养、姑息和止痛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医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重大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有多项创新性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作为负责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杭州市科技进步奖、杭州市自然科学学术奖、杭州市科技创新奖一、二、三等奖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最高影响因子7.561)及中华系列等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报中3项。编写专著2本。学术兼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技术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委会中西医结合肿瘤营养学组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及细胞治疗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委会常委,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浙江省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指导中心委员等10余项。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松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9日206
1
1
-
晚期肠道肿瘤三药转化治疗所见所思
楚瑞阁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9日617
0
0
-
方医生,我的息肉病理报告出来了,上面说是腺瘤,这个要紧吗?会不会癌变了?
一、首先,腺瘤是良性肿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如果长大了就很容易癌变,特别是超过2cm以上,所以腺瘤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切除。二、在所有的肠息肉病理标本中,有75%的病理报告提示腺瘤,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肠息肉病理类型都属于腺瘤。三、腺瘤也分为很多种病理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较大;根据腺瘤的数目又分为单发和多发。四、男性肠腺瘤发生率要高于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方拱北2022年04月22日987
0
1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
张建伟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19日448
0
2
肠肿瘤相关科普号

方拱北
方拱北 主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肛肠科
36粉丝3.6万阅读

郑松医生的科普号
郑松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1816粉丝3.8万阅读

于涛医生的科普号
于涛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消化内科
258粉丝1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贵齐 主任医师医科院肿瘤医院 内镜科
食道癌 146票
胃癌 71票
食管疾病 57票
擅长: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早期下咽癌的肿瘤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刘亮 主任医师上海中山医院 普外科
胰腺癌 343票
壶腹周围癌 36票
胰腺囊肿 20票
擅长:胰腺良恶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胆道下段肿瘤和十二指肠肿瘤、脾脏肿瘤、后腹膜及腹腔原发部位不明肿瘤的外科综合诊治。尤其擅长转化治疗后的“变不可切为可切”等大型手术和“肝胰联合同切”等超大型手术。 2022年主刀完成全国第1例“原位肝移植后序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2023年主刀完成全球第1例“同期原位肝移植联合全胰腺切除手术”。 2024年主刀完成中山医院第1例“五次腹部手术后的原位肝移植序贯次全胰腺切除手术”。 -
推荐热度4.7刘枫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胆管结石 38票
肠息肉 24票
胃肿瘤 23票
擅长: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及各种原因的梗阻性黄疸的内镜微创诊疗(ERCP下胆胰疾病的诊治),各种不典型增生、大肠息肉、胃食管间质瘤、早期胃癌、食管癌ESD术;贲门失弛缓POEM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