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急性髓性白血病何时要“强移”?
声明:此文旨在向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仅供参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能替代医生检查和治疗,请大家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有任何情况,请及时联系医生。文章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赵艳丽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2日20
0
1
-
WT1 mRNA定量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
导读:可测量残留病(MRD)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预后评估、危险度分组和治疗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评估MRD阴性/阳性的阈值多定为0.1%,检测手段主要有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和分子学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两大类。在分子学检测方面,ELN2021版指南推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或数字PCR(dPCR)定量监测PML::RARα、RUNX1::RUNXT1、CBFβ::MYH11融合基因或NPM1TypeA突变是AML分子学MRD监测的首选手段。然而,约40%~50%AML患者无上述四种特异性分子Marker,WT1mRNA过表达(overexpression)检测或许是这类AML分子学MRD监测的一种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理解WT1mRNA定量结果?WT1mRNA过表达的阈值是多少?WT1mRNA定量值的增高一定代表复发吗?WT1mRNA和其它分子Marker(如PML::RARα、RUNX1::RUNXT1、CBFβ::MYH11融合或NPM1突变等)定量检测有何区别?WT1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3,编码一种转录因子蛋白,在细胞发育和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首先在Wilms’tumor(肾母细胞瘤)中被发现,故以此命名。造血系统中,WT1基因主要在CD34+造血干/祖细胞(即幼稚细胞)中表达,在正常骨髓或外周血中可检测到微量WT1mRNA。在AML或进展期MDS中,幼稚细胞显著增多,故WT1mRNA定量值异常增高(即WT1过表达)。利用这一特性,可监测WT1mRNA定量值波动来预测AML复发等。WT1mRNA定量检测方法:在AML中,WT1基因突变可发生于编码区全长,易丛集于exon7和exon9,以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为主。WT1突变可导致WT1mRNA和定量引物或探针无法顺利结合,导致WT1定量检测假阴性结果。为便于不同实验室结果比对和降低假阴性率,2009年ELN分析比对9种不同检测方案后,公布WT1mRNA定量检测的最佳方案,qRT-PCR引物和探针设计如下(VanDijk,etal):正向引物5'-CGCTATTCGCAATCAGGGTTA-3',反向引物5'-GGGCGTGTGACCGTAGCT-3',探针5'-FAM-AGCACGGTCACCTTCGACGGGA-TAMRA-3'。WT1mRNA过表达阈值:WT1mRNA在正常骨髓或外周血中较低水平表达,在AML或进展期MDS中过表达(overexpression)。WT1过表达的阈值(threshold)是多少呢?即WT1mRNA定量大于何值预示复发可能?不同实验室或AML治疗不同阶段,这一阈值可能不同。目前,被普遍认可的WT1过表达阈值是ELN2009标准:骨髓标本中,WT1mRNA>250WT1copies/104ABLcopies(2.5%);外周血标本中,WT1mRNA>50WT1copies/104ABLcopies(0.5%)。WT1mRNA监测在AML中预测复发或危险度分组:在初诊AML中,WT1mRNA过表达阳性率约70%~90%。AML使用WT1mRNA作为MRD监测Marker时,应在初诊时进行WT1mRNA定量检测,初诊WT1mRNA未过表达的AML不可采用此方法监测MRD。2009年,CilloniD等将治疗前WT1mRNA>200%的AML根据诱导缓解后WT1mRNA降低程度分为≥2log组(即100倍)和<2log组,结果表明:<2log组AML患者5年累积复发风险显著增高(75%vs40%,P=0.004)。2013年,NomdedéuJF,etal(Leukemia2013)回顾性分析584例原发AML病例数据,评估骨髓中WT1mRNA表达水平和AML危险度分组(riskstratification)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AML初诊时,以WT1mRNA定量50.65%为阈值,可将AML分为预后不同的两组,总生存率(OS)44%vs36%(P=0.023)、无白血病生存率(LFS)47%vs36%(P=0.038)、累积复发率(CIR)37%vs47%(P=0.043)。②在AML诱导治疗后(post-induction),以WT1mRNA定量水平不同,分为预后不同的三组:Group0(<0.175%)OS59%,LFS59%,CIR26%;Group1(0.176%~1.705%)OS48%,LFS41%,CIR45%;Group2(>41.705%)OS23%,LFS19%,CIR68%。③在AML强化治疗后(post-intensification),以WT1mRNA定量水平不同,分为预后不同的三组:GroupA(>1%)OS30%,LFS24%,CIR72%;GroupB(0.1%~1%)OS59%,LFS46%,CIR45%;GroupC(<0.1%)OS72%,LFS65%,CIR25%。WT1mRNA检测在MDS中应用:MDS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疾病,不同亚型MDS中幼稚细胞占比区别较大,WT1表达情况也不同。在MDS中,WT1mRNA过表达阳性率50%,更易见于进展期或高危组MDS。2019年,Rautenbergetal.(BloodCancerJournal.2019)等分析94例MDS初诊外周血WT1mRNA表达数据,研究其在MDS中的应用价值,以外周血WT1mRNA定量0.5%为阈值,结果表明:①57%MDS患者发生WT1mRNA过表达,高危组MDS或进展期MDS(如MDS-IB1/2)更易发生。②WT1mRNA过表达组MDS患者有更差的PFS、OS和LFS。全文小结:1.WT1基因主要在CD34+造血干/祖细胞(即幼稚细胞)中表达,在正常骨髓或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低水平WT1mRNA。在AML和进展期或高危组MDS中,幼稚细胞会异常增多,导致WT1mRNA过表达,利用这一特性,可用于监测MRD、预测复发和危险度分组等。2.WT1过表达阈值尚未统一,目前多采用ELN2009标准:骨髓标本中,WT1mRNA>250WT1copies/104ABLcopies(2.5%);外周血标本中,WT1mRNA>50WT1copies/104ABLcopies(0.5%)。3.AML使用WT1mRNA作为MRD监测Marker时,应在初诊时进行WT1mRNA定量检测,初诊WT1mRNA未过表达(约10%~30%)的AML不可采用此方法,且使用外周血标本动态监测更佳。4.采用WT1mRNA作为MRD监测Marker仅是备选方案,优先级低于PML::RARα、RUNX1::RUNXT1、CBFβ::MYH11融合或NPM1突变。5.WT1mRNA定量监测MRD时,有较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即WT1mRNA过表达阳性不代表一定复发,阴性也不代表一定缓解,应结合其它手段综合分析。6.监测MRD时,PML::RARα、RUNX1::RUNXT1、CBFβ::MYH11融合或NPM1突变等Marker代表的是确定性,即它们和白血病细胞有较高的一致性。然而,WT1mRNA定量代表的是可能性,即它的过表达,预示存在白血病细胞的可能,当然WT1mRNA定量值越高,这种可能性越强。(选自本人微信公众号HematoHub)
沈克锋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8日193
0
0
-
NUP98相关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无病生存率
NUP98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p15,编码两种经剪切后分子质量分别为98000和96000的核孔复合体成分蛋白,在控制细胞内外的分子转运和髓系造血细胞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UP98相关的融合基因(NUP98‑FGs)可见于多种白血病,1996年Nakamura首先在伴有t(7;11)(p15;p15)的AML中克隆了NUP98-HOXA9融合基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目前NUP98伙伴基因已鉴定有30余种。2019陆道培医院王彤教授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显示80例儿童AML,8例NUP98-NSD1阳性,伴FLT3-ITD5例(62.5%),3例化疗NR,5例CR,但1-19月复发。2018年四川大学学报发表国内学者文章,197例成人AML(2014.7-2017.3),16例(8.1%)存在NUP98基因重排,NUP98-HOXA912例,NDS12例,DDX10/TOP1各1例,均未移植。中位OS为13月(3-50),LFS为5月(0-42)。伴FLT3-ITD31.25%(5/16),死亡率80%(4/5)。由此可看,对于NUP98阳性的AML单纯的化疗复发率极高,很难达到长期无病生存。我院颜述教授结了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UP98相关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结果,并被EBMT录用为摘要。患者为2018.7-2020.7移植病例,21例NUP98基因(+)AML,平均年龄21岁,男16例,女5例,儿童10例(<18y),成人11例.12例(57.1%)伴FLT3-ITD突变,6例(28.5%)WT1表达,仅3例不伴有其他基因改变。17例NUP98-NSD1,3例NUP98-HOXA9,1例NUP98-HOXD13。中位随访时间13(3-29)个月,两年的OS75±9%。结合国内外文献统计结果,伴NUP98家族基因的急性白血病,预后差,单纯依靠化疗难以治愈,尤其同时合并FLT3-ITD突变组,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更能改善NUP98融合基因AML患者预后。
刘德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7日311
0
0
-
头痛胰腺炎竟然是白血病
胰腺炎是消化内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打交道的疾病,可这一次的病人,却完全颠覆了我们既往的认知!这是个转科过来的病人。患者青年男性,职员,急性起病,因为头痛半月,加重10小时就诊于神经内科。半月前,患者乘车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同时伴有上腹部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可缓解,停药后疼痛再发。因头痛加重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均为阴性,上腹部有压痛,按头痛待查收住神经内科。入院后完善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正常,血小板增高,血淀粉酶不高,其他实验室检查均不能提供什么线索,于是神经内科医生继续完善了头颅的CT、MRI检查,还是查不出原因,又做了腰穿检查,结果也均为阴性。患者头痛、腹痛的症状无明显改善,会是什么病呢?头痛的线索追不到原因,改个思路,继续追踪腹痛的线索,于是管床医生又再次复查了淀粉酶,结果从入院的32.2U/L升至441.7U/L,这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赶紧给患者加用了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虽然腹痛的症状有所好转,可血红蛋白却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患者有胰腺炎,加上贫血加重,因为担心有消化道出血,于是请了我们的医生会诊,这患者确实有胰腺炎,还有贫血,不能除外消化道出血,于是我们就把患者转了过来。这个患者该怎样诊断呢?按照“套路”查疾病。有关贫血:老爷们贫血必有妖孽,女性排除了生理状况,也有妖孽!贫血,需要这样考虑:1.造血原料不足,包括没钱吃饭,咽不下去或者是消化吸收障碍;2.失血,包括显性失血,呕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可以遵循出血的指向去查找病因,如果没有显性出血,需要考虑隐性失血,中老年人优先考虑恶性肿瘤,需要按照胃肠道、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女性的子宫附件,以及肺部检查,如果没有恶性肿瘤,需要警惕感染性消耗性疾病,农民还需要警惕钩虫病;3.排除了1和2,需要注意是否有造血机能障碍,包括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结和骨髓瘤。经过再次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梳理得到的资料,我们认为患者不存在造血原材料不足的情况,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正常,为了明确有没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我们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了全腹部+盆腔的增强CT检查,发现胰腺周围确实有渗出,这符合胰腺炎的特征,腹部CT未发现恶性肿瘤,接着着手安排内镜检查,患者血红蛋白偏低,胃肠镜检查风险大,我们紧急申请输血并在转科第二天就完善了胃肠镜检查,胃肠道没有发现明确的出血。按照我们的套路,不得不考虑患者是不是血液系统的疾病,这时候最需要的是骨穿检查。骨穿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猜测。这个患者竟然是急性白血病!诊断明确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血液科医生,为患者办理了转科。从转过来,到确诊,我们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回过头来再看这个患者曲折的诊断治疗过程,一个头痛、胰腺炎的病人怎么最后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了?查阅文献,我们知道白血病的典型表现是骨髓血液原始和幼稚细胞增生,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导致的全血细胞的减少,但若白血病细胞发生髓外浸润,则以单独的器官损伤或突出的局部表现为首发症状,导致早期表现的多样性,尤其是初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约40%的患者均可出现髓外浸润,常见的器官有牙龈、肺、肝脾、胃肠道等,但极少出现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当白血病以胰腺炎为最初表现时,常常导致按急性胰腺炎进行抑酸、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的治疗,但是往往效果不佳,或者随着病情加重出现胰腺炎难以解释的血液系统表现时才会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因为延误诊断可能导致白血病病情恶化,影响预后。这个患者太难诊断,他不光是以头痛,胰腺炎为首发症状,而且周围血白细胞正常,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周血正常的白血病,常规检查很难让人想到他是白血病!庆幸的是我们有套路!避免了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对待每一个患者,每一次看诊都必须按“套路出牌”,这次我们合理利用贫血诊疗的套路,第一时间就为这个患者明确了诊断,使他能够及时获得合理的治疗,真心希望这个患者能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楚瑞阁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5日235
0
0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科普: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一、诊断篇:如何确诊AML?1.血常规检查(第一道筛查)通俗理解:抽血查“血细胞数量”。AML患者的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异常增高或降低(正常4000-10000/μL)。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导致贫血、易出血)。家属疑问:血常规异常就是白血病吗?答:不一定!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确认。2.骨髓穿刺(确诊核心步骤)过程:用细针从髂骨抽取少量骨髓液(局麻下操作,疼痛感类似打针)。关键检查:形态学:显微镜下观察,若“原始幼稚细胞≥20%”可确诊AML。流式细胞术:通过标记蛋白区分癌细胞类型(如AMLvs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和染色体检测:查是否有特定突变(如FLT3、NPM1等),指导治疗和预后。3.为何要做基因检测?分型:AML有数十种亚型,基因变异决定“恶性程度”和“治疗方案”。预后:如携带TP53突变提示疗效差,需更积极治疗(如移植)。二、治疗篇:AML怎么治?风险和收益如何?治疗原则:快速消灭白血病细胞,分阶段治疗(诱导缓解→巩固→维持/移植)。1.诱导缓解治疗(第一阶段:全力“清零”癌细胞)方案:高强度化疗(俗称“7+3”方案)。高龄或虚弱患者会调整方案和具体用药。作用:清除骨髓中95%以上的白血病细胞,恢复正常造血。风险与应对:骨髓抑制:化疗后1-2周,血细胞降至最低(易感染、出血)。应对:考虑住层流病房、输血小板、用升白针、预防性抗生素。脏器损伤:心脏、肝脏毒性,需定期监测。必要性:不治疗,AML患者生存期仅数周至数月;化疗后70%-80%可达缓解。2.巩固治疗(第二阶段:防止复发,乘胜追击)方案:化疗巩固:2-4个疗程(如大剂量阿糖胞苷)。靶向治疗(如有特定基因突变):FLT3突变→用“吉瑞替尼”;IDH1/2突变→用“艾伏尼布”。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危或复发患者)。选择依据:年龄、基因风险、身体状态(如>60岁可能降低化疗强度)。3.造血干细胞移植(高风险但可能治愈)适用人群:高危基因型(如TP53突变)、化疗后未缓解或复发者。过程:预处理:超大剂量化疗/放疗,彻底清除残留癌细胞(但会摧毁自身骨髓)。回输干细胞:来自配型成功的供者(异体移植)或自身(自体,AML较少用)。风险:排异反应(GVHD):供体细胞攻击患者器官(如皮肤、肝脏、肠道)。感染:免疫重建需数月,期间易发生严重感染。必要性:对高危患者,移植可将5年生存率从<10%提升至30%-50%。三、常见困惑解答1.治疗副作用这么大,能否不治疗?明确回答:AML进展极快,不治疗生存期极短(中位生存仅2个月)。化疗虽痛苦,但现代支持治疗(输血、抗感染)已显著降低风险。2.靶向药和化疗哪个好?联合使用:靶向药(如维奈克拉)常与低剂量化疗联用,尤其适合老年体弱患者。3.CAR-T细胞治疗有用吗?现状:AML的CAR-T仍在临床试验阶段,疗效不如在淋巴白血病中显著,可关注临床入组机会。4.治疗后为何还会复发?原因:残留的“白血病干细胞”未被清除,或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复发后需换方案或尽快移植。四、总结:风险与希望并存必要性:AML治疗风险高,但放弃治疗几乎等于放弃生存机会。可行性:60岁以下患者通过化疗+移植,5年生存率可达40%-50%;老年患者通过低强度治疗(如阿扎胞苷+维奈克拉),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1-2年。关键建议:确诊后尽快到血液专科医院治疗。治疗期间严格预防感染(戴口罩、避免生食)。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个体化治疗,勿盲目比较他人方案。希望提示:随着靶向药、免疫疗法的突破,AML正在从“绝症”转为“可控制甚至治愈”的疾病。积极治疗,未来可期!注:具体方案需由血液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本文仅供参考。
李登举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07日294
0
2
-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
摘要修订要点:·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原则中不再以年龄作为首要分层因素,而是以能否耐受强化疗作为首要分层因素。·在强化疗方案中新增靶向药物联合强化疗相关方案。·新增复发难治性AML诊疗流程图。一、复发、难治性AML诊断标准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AML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再次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除外巩固化疗后骨髓再生等其他原因)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2.难治性AML诊断标准:经过标准方案治疗两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CR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12个月内复发者;在12个月后复发且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两次或两次以上复发者;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者。二、复发、难治性AML预后评估AML复发后生存率低的相关因素包括持续缓解时间较短(6~12个月)、诊断时检出预后不良核型或不良基因、年龄较大(>45岁)、既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史 [ 1 ]。此外,体能状态差、共病存在等也与预后不良相关。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该再次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的评估(如染色体分析、靶向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或新出现某些特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为再次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帮助。三、复发、难治性AML治疗原则复发难治性AML异质性强,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符合条件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首选参加临床试验,其他治疗选择主要包括靶向治疗或化疗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靶向治疗是近年来AML领域的热点,不断上市的靶向药物为一些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带来再次缓解的机会,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寻找可靶向的突变基因。对于原发耐药或者早期复发且无法缓解的患者,也可直接采取allo-HSCT作为挽救治疗措施。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双靶点抗体治疗)获益/风险评估尚不充分,仍处于试验阶段。在选择试验及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遗传学异常特点、复发时间、个体因素(如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既往治疗方案)等特点以及患方的治疗意愿。复发难治性AML的诊疗流程见 图1 。图1.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流程图1.适合强化疗的患者:患者一般状态好,耐受性佳。(1)早期复发者(缓解后12个月以内复发者):①临床试验;②靶向药物治疗或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③挽救化疗;④直接进行allo-HSCT。(2)晚期复发者(缓解后12个月以上复发者):①重复初始有效的诱导化疗方案或在原有诱导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再次缓解后建议行allo-HSCT;②临床试验;③靶向药物治疗;④挽救化疗。(3)难治性患者按照早期复发者方案处理。2.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患者年龄≥75岁或因体能状态、合并症等因素不适合强诱导化疗患者。(1)早期复发者:①临床试验;②靶向药物治疗或者靶向药物联合低强度治疗;③最佳支持治疗;④挽救化疗,缓解后如体能状态好转可以考虑allo-HSCT。(2)晚期复发者:①临床试验;②重复初始有效的诱导方案或在原有诱导方案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③靶向药物治疗或者靶向药物联合低强度治疗;④最佳支持治疗(用于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意进一步治疗的患者)。(3)难治性患者按照早期复发者方案处理。四、复发、难治性AML的治疗方案在前述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本指南延续上一版治疗指南,突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重要地位,并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者耐受情况,推荐针对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方案涉及药物均为国内已上市药物,对于国内未上市药物的相关方案暂未列入其中。1.靶向药物±去甲基化药物:如患者检测有FLT3突变或者IDH1突变,可使用针对特异性靶点的靶向药物(如吉瑞替尼、索拉非尼、艾伏尼布等)。维奈克拉为BCL-2抑制剂,可广泛用于AML患者。(1)靶向FLT3突变阳性:①FLT3-ITD:吉瑞替尼(Gilteritinib) [ 2 , 3 ]:Ⅰ型口服FLT3抑制剂,治疗剂量为120mg/d;联合阿扎胞苷75mg/m 2,第1~7天;或地西他滨20mg/m 2,第1~5天(证据等级1a)。索拉菲尼(Sorafenib):Ⅱ型口服FLT3抑制剂,治疗效量为400mg,每日2次;联合阿扎胞苷75mg/m 2,第1~7天;或地西他滨20mg/m 2,第1~5天(证据等级2a)。②FLT3-TKD:吉瑞替尼:治疗剂量120mg/d(证据等级1a)。(2)靶向IDH1突变阳性:艾伏尼布(Ivosidenib) [ 4 ]:治疗剂量为500mg/d;可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去甲基化药物剂量及用法同上(证据等级2a)(仅针对IDH1突变的患者)。(3)BCL-2抑制剂:①维奈克拉(Venetoclax)+去甲基化药物:维奈克拉第1天100mg,第2天200mg,第3天开始400mg,直至第28天;合并使用唑类药物时需调整剂量;去甲基化药物剂量及用法同上。②维奈克拉+其他靶向药物±去甲基化药物:目前不同的两药/三药联合的靶向治疗方案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维奈克拉+吉瑞替尼 [ 5 ](对于FLT3突变患者)、维奈克拉+阿扎胞苷+吉瑞替尼 [ 6 ](对于FLT3突变患者)、维奈克拉+艾伏尼布±阿扎胞苷 [ 7 ](对于IDH1突变患者)等。2.强化疗方案:既往强化疗方案主要包含以嘌呤类似物(如氟达拉滨、克拉屈滨)为主的方案,缓解率为30%~45%,中位生存期8~9个月。近两年在化疗基础上联用靶向药物在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显示了较高的缓解率,可达40%~70%,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选择。(1)化疗药物联合靶向药物:①维奈克拉+FLAG-IDA方案 [ 8 ]:维奈克拉400mg/d,14d;氟达拉滨(Fludarabine)30mg/m 2,第2~6天;阿糖胞苷(Ara-C)1.5~2.0g/m 2,第2~6天;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6mg/m 2,第4~5天;G-CSF5μg/kg,第1~7天。②维奈克拉+阿扎胞苷+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 [ 9 ]:维奈克拉100mg第1天,200mg第2天,400mg第3~14天;阿扎胞苷75mg/m 2,第1~7天;HHT1mg/m 2,第1~7天。此外,如维奈克拉+克拉屈滨+低剂量Ara-C(LDAC) [ 10 ]、维奈克拉+阿扎胞苷+西达本胺 [ 11 ]、维奈克拉+阿扎胞苷+LDAC [ 12 ]等多种联合方案也在小队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临床探索中显示良好的疗效,等待后续更大队列的疗效验证。而维奈克拉+DA [ 13 ]、维奈克拉+CLIA [ 14 ]等维奈克拉与标准化疗的联合方案在初治AML患者中显示良好的疗效,在复发难治性AML中的疗效等待后续的验证。(2)传统化疗方案:①HAA(HAD):HHT2mg/m 2,第1~7天(或HHT4mg/m 2,分2次给药,第1~3天);Ara-C100~200mg/m 2,第1~7天;阿柔比星(Aclarubicin,Acla)20mg/d,第1~7天[或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45mg/m 2 第1~3天]。②中大剂量Ara-C±蒽环类药物:Ara-C1~3g/m 2,每12h1次,第1、3、5天;联合DNR45mg/m 2 或IDA10mg/m 2,第2、4、6天。或Ara-C(既往没有用过大剂量Ara-C的患者可以选择)3g/m 2,每12h1次,第1~3天。③CLAG±IDA/米托蒽醌(Mitox)方案:克拉屈滨5mg/m 2,第1~5天;Ara-C1~2g/m 2,克拉屈滨用后4h使用,第1~5天,静脉滴注3h;G-CSF300μg/m 2,第0~5天(WBC>20×10 9/L暂停);IDA10~12mg/m 2,第1~3天,或Mitox10~12mg/m 2,第1~3天。④FLAG±IDA:氟达拉滨30mg/m 2,第1~5天;Ara-C1~2g/m 2,氟达拉滨用后4h使用,第1~5天,静脉滴注3h;G-CSF300μg/m 2,第0~5天;IDA10~12mg/m 2,第1~3天。⑤EA±Mitox:依托泊苷100mg/m 2,第1~5天;Ara-C100~150mg/m 2,第1~7天;Mitox10mg/m 2,第1~5天。⑥CAG:G-CSF300μg/m 2,每12h1次,第0~14天;Acla20mg/d,第1~4天;Ara-C10mg/m 2,皮下注射,每12h1次,第1~14天。3.非强化疗方案:①维奈克拉+去甲基化药物:维奈克拉第1天100mg,第2天200mg,第3天开始每天400mg直至第28天;阿扎胞苷75mg/m 2,皮下注射,第1~7天或者地西他滨20mg/m 2,皮下注射,第1~5天,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者患者不可耐受(证据等级2a)。②维奈克拉+LDAC:维奈克拉第1天100mg,第2天200mg,第3天400mg,第4天开始每天600mg直至第28天;Ara-C10mg/m 2,皮下注射,每12h1次,第1~10天,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者患者不可耐受(证据等级2a)。③去甲基化药物(HMA):阿扎胞苷75mg/m 2,第1~7天,28d为1个疗程,直至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或严重不良反应;或地西他滨20mg/m 2,第1~5天,28d为1个疗程,直至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或严重不良反应(证据等级2a)。④LDAC:Ara-C10mg/m 2,皮下注射,每12h1次,第1~14天(证据等级2b)。4.allo-HSCT:复发难治性AML患者获得缓解后如条件许可应尽早进行allo-HSCT。对于某些患者,尤其是原发耐药或早期复发且无法缓解的患者,也可以直接采取allo-HSCT作为挽救治疗措施(证据等级2b)。5.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双靶点抗体治疗。目前AML的CAR-T细胞治疗已有多种作用靶点报道,如CD33、CD123、CLL-1、CD70等,但尚无大规模数据结果报道,且相关产品均在试验中。引自: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09):713-716.展开阅读
贾晋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9日937
0
0
-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摘要修订要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增加BCOR、EZH2、SF3B1、SRSF2、STAG2、U2AF1、ZRSR2基因突变的分子学检测。·AML患者危险度在预后良好组中CEBPA双突变更新为CEBPAbZIP框内突变,预后不良组中增加了BCOR、EZH2、SF3B1、SRSF2、STAG2、U2AF1、ZRSR2基因突变及t(8;16)(p11;p13)/KAT6A::CREBBP和11p15/NUP98基因易位。·增加疗效评价标准。·AML治疗由以年龄为分层主要标准,更新为综合多种因素评估能够耐受化疗为分层主要标准。·在可以耐受化疗AML中,增加了化疗联合靶向药物作为初始诱导治疗方案。·可检测残留病(MRD)指导分层治疗中给出了MRD分层的监测方法、时间点及阈值。·在可以耐受化疗AML巩固治疗中,有FLT3突变的中高危组患者可以在巩固治疗中联合FLT3抑制剂。·在可以耐受化疗AML维持治疗中,强调中高危组患者可用去甲基化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不耐受强化疗AML治疗方案增加IDH1和FLT3突变AML可以应用IDH1或FLT3抑制剂的治疗方案。第一部分 初诊患者入院检查及诊断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年龄·此前有无血液病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等)·有无髓外浸润[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皮肤浸润、髓系肉瘤]·有无白血病或者肿瘤家族史,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病史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必要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学检测PML::RARα、RUNX1::RUNX1T1、CBFβ::MYH11、KMT2A重排、BCR::ABL1、C-KIT、FLT3-ITD、NPM1、CEBPA、TP53、RUNX1、ASXL1、BCOR、EZH2、SF3B1、SRSF2、STAG2、U2AF1、ZRSR2、IDH1、IDH2、DNMT3a基因突变,这些检查是AML分型、危险度分层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基础 [ 1 , 2 , 3 , 4 , 5 ](证据等级1a)。·对于有CEBPA、RUNX1、DDX41、GATA2等基因突变的患者,建议进行同一基因的胚系突变检查以除外胚系易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有意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行HLA配型三、诊断及分类AML的诊断标准参照WHO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是诊断AML的必要条件。但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8;21)(q22;q22)、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以及t(15;17)(q24;q21)时,即使原始细胞<20%,也应诊断为AML [ 2 ]。2022年WHO更新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WHO2022) [ 6 ],同时国际上一个由临床、病理及遗传学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发布了国际共识分类(InternationalConsensusClassification,ICC) [ 7 ]。本指南制定专家组注意到这些国际上新的标准建议,两个最新的国际分类有关AML的诊断标准有部分不同,国内外专家都期待国际上能够统一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我们仍需要进一步评估这些新的标准。因此,在这一版国内AML指南中,我们仍采用WHO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四、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1.AML不良预后因素:·年龄≥60岁·有MDS或MPN病史·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高白细胞(WBC≥100×10 9/L)·合并CNSL·合并髓外浸润(除外肝、脾、淋巴结受累)2.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指标危险度分级:目前国内主要是根据初诊时AML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进行AML遗传学预后分组,具体分组见 表1 [ 3 , 4 , 5 , 8 , 9 ]。表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危险度第二部分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所有AML患者,在能够参加临床研究的情况下,均建议首选参加临床研究。缺乏临床研究者,可以参照下述建议进行治疗。AML的治疗以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联合新近出现的靶向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强化疗仍然是可以耐受化疗AML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AML患者化疗的耐受性要根据年龄、体力状态、共病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不耐受化疗患者的评估,指南推荐参照Ferrara2013标准进行筛选,具体筛选标准见 表2 。初诊不能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经过低强度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如果可以耐受强化疗,应按照可以耐受强化疗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表2.急性髓系白血病不适合进行强化疗标准一、可以耐受强化疗AML(一)诱导治疗1.常规的诱导治疗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 -2·d -1×7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mg·m -2·d -1×3d或柔红霉素(DNR)60~90mg·m -2·d -1×3d [ 10 , 11 , 12 ](证据等级1a)。2.含中剂量Ara-C的诱导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T)2mg·m -2·d -1×7d,DNR40mg·m -2·d -1×3d,Ara-C前4d为100mg·m -2·d -1,第5、6、7天为1g·m -2·12h -1 [ 13 , 14 ](证据等级1a)。3.其他化疗方案:IA、DA、MA及HA+蒽环类药物组成的方案,如HAA(HA+阿克拉霉素)、HAD(HA+DNR)等 [ 15 ]。HHT(或三尖杉酯碱)联合标准剂量Ara-C的方案(HA)。化疗药物推荐使用剂量:标准剂量Ara-C100~200mg·m -2·d -1×7d。IDA10~12mg·m -2·d -1×3d、DNR45~90mg·m -2·d -1×3d、米托蒽醌(Mitox)6~10mg·m -2·d -1×3d、阿克拉霉素(Acla)20mg/d×7d、HHT2~2.5mg·m -2·d -1×7d(或4mg·m -2·d -1×3d)。临床工作中可以参照上述方案,具体药物剂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对于有严重合并症患者,参照老年不耐受强烈化疗患者的治疗方案。4.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研究显示在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可以提高缓解率及MRD转阴比例 [ 16 , 17 , 18 ],因此,可以酌情考虑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中高危组联合维奈克拉(1~2周);高危组接受标准强化诱导治疗缓解率低于低中危组,亦可采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诱导治疗;FLT3突变患者可以联合FLT3抑制剂;IDH突变患者可以联合IDH抑制剂(证据等级2b)。(二)诱导治疗后监测诱导治疗后恢复期(停化疗后第21~28天左右)复查骨髓以评价疗效,根据骨髓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对于接受标准剂量,特别是低强度诱导治疗的患者,可以在诱导治疗过程骨髓抑制期(停化疗后第7~14天)复查骨髓,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残留情况,调整治疗方案。1.标准剂量Ara-C诱导治疗后监测:(1)停化疗后第7~14天复查骨髓:①存在明显的残留白血病细胞(≥10%),可以考虑双诱导治疗,建议方案:·标准剂量Ara-C+蒽环或蒽醌类等药物(IDA或DNR、Mitox等)·含G-CSF的预激方案(如CAG方案:G-CSF+Ara-C+Acla)·等待观察(尤其是处于骨髓增生低下时)②残留白血病细胞<10%,但无增生低下,可给予双诱导治疗,采用标准剂量Ara-C+IDA或DNR、Mitox等;或等待恢复。③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恢复。(2)停化疗后第21~28天(骨髓恢复)复查骨髓、血象:①完全缓解,进入缓解后治疗。②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恢复。③骨髓已恢复,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的,按治疗失败对待。2.含中大剂量Ara-C方案的诱导治疗后监测:停化疗后第21~28天(骨髓恢复)复查骨髓、血象。(1)完全缓解,进入缓解后治疗。(2)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恢复。(3)骨髓已恢复,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的,按治疗失败对待。(三)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粒细胞≥1×10 9/L,PLT≥100×10 9/L。完全缓解伴部分血液学恢复(CRh):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粒细胞≥0.5×10 9/L,PLT≥50×10 9/L。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粒细胞<1×10 9/L,或PLT<100×10 9/L。如果同时使用CRh和CRi,CRi只包括不符合CRh的患者。骨髓无白血病状态(MLFS):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对血象恢复没有要求。部分缓解:中性粒细胞≥1×10 9/L,PLT≥100×10 9/L,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下降≥50%,并且原始细胞比例为5%~25%。(四)完全缓解后治疗的选择按对化疗的耐受性、遗传学预后危险度及可检测残留病(Measurableresidualdisease,MRD)相结合分层治疗,MRD既往称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伴有FLT3突变的中高危组患者可以在巩固治疗中联合FLT3抑制剂。对化疗的耐受性应进行动态评估,缓解后应再次综合年龄、体力状态、共病等多种因素评估其耐受性。对强化疗耐受好、从化疗中获益大的患者可以积极进行大剂量化疗;对强化疗耐受好、从化疗中获益不大的高危组患者可以积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强化疗耐受差、从化疗中获益不大的患者可以选择新的靶向及免疫治疗策略。MRD可以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检测。在进行危险度分层时,除按照治疗前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外,可根据治疗后MRD检测结果进行动态危险度分层调整。对于MRD持续阳性,或MRD由阴性转为阳性,尤其是巩固治疗完成后MRD阳性的患者,虽然遗传学分层属于预后中低危组,仍然建议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核心结合因子(CBF)白血病2个疗程化疗后,融合基因下降<3个log,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初诊融合基因表达数据时,以>0.1%为阈值 [ 8 , 19 ]。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MRD检测时,初诊预后低危组2个疗程化疗后,MRD阳性患者,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等组1个疗程化疗后,MRD阳性患者,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预后良好组:(1)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大剂量Ara-C(3g·m -2·12h -1,6个剂量),3~4个疗程,单药应用 [ 20 , 21 ] (证据等级1a)。(2)其他缓解后治疗方案:①中大剂量Ara-C(1~2g·m -2·12h -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与蒽环/蒽醌类、氟达拉滨等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 [ 13 , 14 , 15 , 22 ](证据等级1b)。②2~3个疗程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巩固,继而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23 , 24 , 25 , 26 ](证据等级1b)。③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鬼臼类等),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或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26 , 27 ](证据等级2b)。2.预后中等组:(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寻找供者期间行1~2个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化疗或标准剂量化疗 [ 28 ](证据等级1a)。(2)多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中大剂量Ara-C(1.5~3g·m -2·12h -1,6个剂量),3~4个疗程,单药应用 [ 20 , 21 ] (证据等级1a)。(3)2~3个疗程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巩固治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23 , 24 , 25 , 29 ](证据等级1b)。(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①中大剂量Ara-C(1~2g·m -2·12h -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与蒽环/蒽醌类等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 [ 13 , 14 , 15 , 22 ](证据等级1b)。②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鬼臼类等),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或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27 , 29 ](证据等级2b)。3.预后不良组:(1)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寻找供者期间行1~2个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化疗或标准剂量化疗 [ 28 ](证据等级1a)。(2)无条件移植者予中大剂量Ara-C(1.5~3g·m -2·12h -1,6个剂量),3~4个疗程,单药应用 [ 20 , 21 ](证据等级1a)。(3)其他巩固治疗方案:①2~3个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化疗,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继而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23 , 24 , 25 ](证据等级1b)。②标准剂量化疗巩固(≥6个疗程) [ 27 ](证据等级1a)。③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如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或者去甲基化药物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 30 , 31 , 32 , 33 , 34 ](证据等级2b)。4.未进行染色体核型及相关基因等检查、无法进行危险度分层者:参考预后中等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异常组患者治疗。若诊断时WBC≥100×10 9/L,则按预后不良组治疗(证据等级5)。(五)维持治疗1.经过诱导和巩固治疗后,中高危组患者可用去甲基化药物(如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进行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 35 , 36 ](证据等级1b)。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视复发风险及造血重建状态,FLT3-ITD阳性患者可以选择FLT3抑制剂维持,其他患者可以选择去甲基化药物维持治疗 [ 37 , 38 ](证据等级1b)。二、不耐受强化疗AML(一)诱导治疗1.低强度治疗方案:(1)维奈克拉(100mg第1天,200mg第2天,400mg第3~28天)联合阿扎胞苷(75mg·m -2·d -1,7d)或地西他滨(20mg·m -2·d -1,5d),每28d1个周期 [ 33 , 34 ](证据等级1a)。(2)阿扎胞苷(75mg·m -2·d -1,7d)或地西他滨(20mg·m -2·d -1,5d) [ 30 , 31 , 32 ]。(3)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小剂量化疗±G-CSF(如小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CAG、CHG、CMG等,C-阿糖胞苷、A-阿克拉霉素、H-高三尖杉酯碱、M-米托蒽醌) [ 39 , 40 ](证据等级2b)。2.IDH1突变AML:除前述治疗方案,可以选择艾伏尼布(500mg,第1~28天)联合阿扎胞苷(75mg·m -2·d -1,7d),每28d1个周期(证据等级1a)或艾伏尼布单药治疗 [ 41 ](证据等级2b)。3.FLT3突变AML:除前述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吉瑞替尼(120mg,第1~28天)联合维奈克拉(100mg第1天,200mg第2天,400mg第3~28天),每28d1个周期,或吉瑞替尼(120mg,第1~28天)联合阿扎胞苷(75mg·m -2·d -1,7d),每28d1个周期 [ 42 , 43 ](证据等级2b)。4.支持治疗。(二)完全缓解后的治疗选择1.继续前期的低强度治疗方案。2.对于预后良好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能够耐受标准剂量化疗,可以按照可耐受强化疗AML部分提供的方案进行治疗,包括减剂量/减毒性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三、AM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预防和治疗AML患者CNSL的发生率远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一般不到3%。参考NCCN的意见,在诊断时对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行腰椎穿刺(腰穿)检查。有头痛、精神症状、感觉异常的患者应先行影像学检查(CT/MRI),排除神经系统出血或占位。这些症状也可能由于白细胞淤滞引起,可通过白细胞分离去除等降低白细胞计数的措施解决。若体征持续存在、无颅内出血的证据,可在纠正出凝血紊乱和血小板支持下行腰穿。脑脊液中发现白血病细胞者,应在全身化疗的同时鞘内注射(鞘注)Ara-C(40~50mg/次)和(或)甲氨蝶呤(MTX,5~15mg/次)+地塞米松(5~10mg/次)。若症状持续存在,脑脊液无异常,应复查放射学检查及脑脊液。(一)诊断时有神经系统症状首先应进行CT/MRI检查,除外颅内出血或占位。1.没有发现颅内/脊髓肿块者,进行腰穿及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正常者:观察。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可以再次腰穿检查。(2)脑脊液发现白血病细胞者:鞘注化疗药物(2次/周)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4~6周。2.发现颅内/脊髓肿块或颅压增高者:建议先行放射治疗;然后鞘注药物(2次/周)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4~6周。(二)无神经系统症状,CR 1后腰穿筛查脑脊液发现白血病细胞者2次/周鞘注化疗药物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4~6周。若患者接受大剂量Ara-C治疗,应于治疗完成后复查脑脊液(证实脑脊液正常);也可以配合腰穿、鞘注,至脑脊液恢复正常。(三)无神经系统症状,CR 1后腰穿筛查脑脊液正常者已达完全缓解的患者,建议行腰穿及预防性鞘注,进行CNSL的筛查。无CNSL患者建议进行4次鞘注治疗。特别是对治疗前WBC≥40×10 9/L或单核细胞白血病(M 4和M 5)、FLT3-ITD、t(8;21)/RUNX1::RUNX1T1、inv(16)及治疗过程中有颅内出血患者。四、特别说明在AML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问题,注意监测心功能(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DNR的最大累积剂量550mg/m 2。对于具有活动性或隐匿性心血管疾病、目前或既往接受过纵隔/心脏周围区域放疗、既往使用其他蒽环类或蒽二酮类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其他抑制心肌收缩功能药物或具有心脏毒性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的患者,累积剂量一般不超过400mg/m 2。IDA的最大累积剂量290mg/m 2,Mitox的最大累积剂量160mg/m 2。计算累积剂量时还应考虑整个治疗周期的持续时间、同类药物(如不同的蒽环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引自: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09):705-712.展开阅读
贾晋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9日235
0
1
-
为什么急性白血病缓解后还要进行巩固治疗?
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经过初始治疗后,巩固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复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急性白血病的初始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初始化疗目的是快速杀死体内的癌细胞,达到缓解病情。然而,单纯的初始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所有的白血病细胞,尤其是潜在的残留病灶(MRD)。2.疗效评估与残余病变虽然初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白血病细胞数量(极大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通常会有少量的肿瘤细胞残留(MRD)。这些残留的细胞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复苏,导致疾病复发。因此,通过巩固治疗加强这种疗效至关重要。残留的病灶或者治疗后的残余白血病细胞越少,越不易复发!3.巩固治疗的目的清除残余病变:巩固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MRD),降低复发的风险。提高生存率:通过巩固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时间生存率。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巩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善于利用巩固治疗的间隙,做好充分的休整,但时间一般不要过长,10-15天左右为宜,以免残留白血病获得喘息的时间,死灰复燃!4.巩固治疗的方式强化疗: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以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以绝对优势火力尽可能彻底消灭残余白血病细胞!干细胞移植: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可以选择进行干细胞移植以实现更好的效果。5.结语总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始治疗后进行巩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这种治疗过程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评估和制定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助于恢复和健康。
武汉同济医院科普号2024年10月03日309
1
2
-
广州八院血液内科成功给1例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下简称“广州八院”)血液内科成功为一位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华南地区首例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常常束手无策。这是一个医学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难题。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差,合并急性白血病后造成双重免疫缺陷,相比普通人群,移植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治疗难度加大。因此,过去有很多艾滋病合并血液肿瘤的患者都被放弃,十分痛心。为了解决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难题,广州八院血液内科陈玲珍主任带领科室医护团队,攻坚克难,下足“绣花”功夫,在诊疗和移植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进行严格的感染预防和抗感染管理以及移植并发症的管理,整个移植过程患者没有出现感染并发症,移植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移植+9天粒细胞植入,移植+12天血小板植入,移植+13天顺利出仓。陈玲珍主任带领科室医护团队用心用情用智, 做免疫缺陷人群合并血液肿瘤患者有力的“医靠”,用责任和担当守护患者健康。广州八院血液内科陈玲珍主任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免疫缺陷人群合并血液肿瘤(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的救治,尤其是淋巴瘤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并开展了相关学术研究和技术分享,力求将相关医疗成果“惠及全国患者”。
陈玲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13日107
0
0
-
急性白血病能治愈吗?
急性白血病,也就是俗称的“血癌”,常常作为一种不治之症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很多人以为儿童和青少年是白血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实际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70%以上超过60岁。急性白血病起病很急,有的甚至起病前一个月体检都没有发现问题。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热、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瘀斑等。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后,经过骨髓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是否是急性白血病,如果是,具体是什么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是否有特殊的异常基因等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急性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更加安全有效的化疗,靶向药,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可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完全治愈。 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也不同。首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即我们常说的M3型,起病时常常非常凶险,有比较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全身多部位出血的表现。通过采用我们中国学者发明的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为主的治疗方案,患者在度过最初一个月左右的危险期后,再经过规范的巩固和维持化疗,大约80%以上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一般不需要做移植,这也是目前急性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类型。除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外,儿童最常见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规范的诊断和化疗,大约80%可以得到治愈,停药以后,可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结婚生子。少数常规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需要做细胞免疫治疗或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获得治愈。成人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通过化疗,部分需要加用靶向药,在白血病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使大约70%的患者获得治愈。因此,总的来说,急性白血病不是不治之症,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可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治愈。
万理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26日518
0
3
急性白血病相关科普号

吴彤医生的科普号
吴彤 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造血干细胞移植科
1365粉丝61.2万阅读

严匡华医生的科普号
严匡华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河南
线上诊疗科
623粉丝652.3万阅读

孔祥图医生的科普号
孔祥图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血液科
17粉丝3863阅读
-
推荐热度5.0刘芳 副主任医师上海新道培血液病医院 血液一科
白血病 63票
骨髓移植 14票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票
擅长: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 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TP,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 -
推荐热度4.5张敏 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 血液科
骨髓增生性疾病 35票
贫血 26票
白血病 22票
擅长:各种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推荐热度4.4吴秋玲 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 血液科
白血病 23票
淋巴瘤 11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票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