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哪些人更容易得癌症?这四类人尤其要当心!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每年每年新发病例已达392.9万人,致死人数已达233.8万人。?癌症之所以难对付,主要原因还是发现晚。我国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难以通过手术获得临床治愈。?但是,癌症难以早期发现并不等于无法早期发现,其实很多癌症侵袭时,人体都有早期报警信号,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就会早期识破肿瘤。▲图源:fineartamerica?癌症来临前,有这5种信号1、血(出血)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人体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的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不明原因鼻出血,排除外伤、外力、天气干燥或高血压所造成的一过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肿瘤;咳血、痰中带血,排除天气干燥、牙龈出血或过劳引起的暂时性出血,可能是肺癌的表现。尿血,特别是出现无痛性血尿,伴有腰部不适,可能是膀胱癌、肾癌;大便带血,如果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女性乳头出现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导管肿瘤;女性绝经后,又发现阴道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表现。2、肿(异常肿块)?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相貌丑陋,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不规则的肿块。?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特别是伴有瘙痒、溃烂、渗出等一定要警惕!?如,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双侧不对称,尤其是出现“橘皮样”改变,极有可能是乳腺癌;甲状腺发现肿块,突然发不出声音或者声音突然变得嘶哑,除了看内分泌科外,还要到肿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状腺癌、喉癌等肿瘤漏诊。3、疼(疼痛)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可能是肿瘤早期信号。头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喷射状呕吐更为危重),视物不清,这可能是脑瘤的表现,也可能是肺癌等肿瘤流窜到脑部(脑转移)造成的。出现上述症状,一些患者往往只是去神经内科就医,但是,一定要看过神经内科之后再到肿瘤科咨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脑部肿瘤,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颈部疼痛,伴有压迫感,紧缩感,发硬,出现颜面部水肿,这可能是肿瘤侵犯压迫人体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胸骨后疼痛,灼烧感,下咽不顺,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的表现。?▲图源:ctfassets4、烧(发烧)?发热时间超过一周尤其是超过十天,一定要考虑感冒之外的疾病,除了合并的肺部感染等,肿瘤的嫌疑也不能排除。如果持续发烧,尤其是长期低热,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盗汗(晚上熟睡后出汗)等,儿童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成年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肿瘤来袭的可能。5、减(体重减轻)成年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甲亢、糖尿病、结核等疾病后,有可能是消化道肿瘤、肾癌、淋巴瘤等肿瘤在作怪。因为肿瘤这个贪吃的家伙在与人体争夺营养,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被肿瘤偷走了。?如果体重减轻的同时,伴有肤色发黄和疼痛,更要积极检查,排除“癌中之王”胰腺癌等肿瘤的可能。?哪些人更容易得癌症??1、中老年人???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成人癌症发病率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肿瘤发病的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80岁达到峰值。?致病因素很显然的,老年人的免疫力及身体机能明显降低,合并诸多慢性疾病易受致癌物的影响,及致癌因素的累积,使得更容易恶性肿瘤。?▲70岁的老人患癌风险是20岁年轻人的100倍以上,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图源:国家癌症中心2、有不良“嗜好”的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心态等,都是增加癌症风险的重要因素。?比如老生常谈的问题:吸烟(包括二手烟甚至三手烟)是多种癌症的明确的高危因素,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肺癌。?另一个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饮酒。饮酒同样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2021年7月13日,《TheLancetOncology(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针对2020年世界各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的大型统计分析研究指出,2020年,全球约有74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可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因酒精导致癌症发病的比例高达76.7%。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女性)是饮酒造成的发病例数最高的三类癌症。▲图源:参考来源[2]?吸烟喝酒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因素,其实这方面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经常熬夜和轮夜班的人、无肉不欢的人(嗜食红肉和加工肉类)、嗜好高糖饮食甜食的人、缺乏运动的人、乱性滥性的人、有某些不良饮食习惯的人(饮食无节制无规律,胡吃海喝暴饮暴食,喜吃各种煎炸烤腌类食物,喜吃咸食,烫食,不注意饮食卫生等等)、肥胖超重的人、心态压抑长期得不到释放的人……?3、生活或工作在癌症高发区的人?每天生活或工作的环境也可能是致癌因素,比如某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会增加当地居民罹患癌症的风险;某些职业需要经常或长期接触或暴露在某些致癌风险因素中,其患癌风险也相对较高。?生活或工作环境致癌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无法改变的,除非搬离这个地方或换一个工作。当然,只要是环境因素,就并非不可改变,治理环境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这可不是一日之功,但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也就能为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人人事不关己,最终人人受害。而工作环境,要重视做好职业防护。同时,高风险人群也要主动做好癌症筛查。4、有癌症家族史的人?虽然癌症并不是遗传病,不会直接遗传,但某些基因突变会遗传给下一代。比如,美国影星、女导演安吉丽娜?朱莉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会使她比普通人更易患乳腺癌、卵巢癌,或者她患癌的时间可能较一般人更早。?▲安吉丽娜?朱莉,图源:MICHAELLOCCISANO/GETTYIMAGES?2020年,JAMAOnc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超过八分之一(397人,13.3%)的癌症患者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可遗传基因突变。?▲图源:jamanetwork?那,是不是家族中任何一人罹患癌症,都会增加你的癌症风险呢?并不是。癌症家族史是指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特别是直系血亲罹患癌症,比如夫妻之间,夫妻婆媳之间,姑嫂之间......本来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得癌症,特别是得癌症时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是因为共同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而并非遗传了同样的基因突变。虽然年龄、癌症家族史等因素无法更改,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戒烟限酒,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均衡合理的饮食习惯,调配多样化及健康的饮食,多食用蔬菜及各类粗粮;?每天坚持进行适度运动锻炼,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免疫力;?保持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结交三五知己,发展健康兴趣爱好;?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加强防癌体检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郭旭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9日686
0
1
-
骨穿发现原始细胞增高,外周血却持续好转是怎么回事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7日361
0
3
-
肿瘤患者临床急需进口药“绿色通道”来了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血液移植科充分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和医院学科优势,开展少量急需进口药品应用工作(绿药工作),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应用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的创新药品,为我国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国际接轨的先进治疗方法。目前科室第一个获批的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Polivy单抗已于2022年3月26日顺利完成第一例患者六个周期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目前可以继续筛选患者。第二个靶向药物吉妥珠单抗于2022年5月5日启动患者筛选,其他三种正在申请的新药:ABL001(新一代TKI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AFA单抗(CD19单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SA单抗(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即将完成申报程序,以下为目前科室已获批产品的详细信息,欢迎有需求的病友及家属联系我们详细咨询,同时转发给有需要的病友们!
王亚非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3日304
0
3
-
白血病和白细胞有什么关系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3日417
0
4
-
白血病患者身体无法支撑高强度化疗怎么办?
有3种办法,一是小剂量化疗配合口服药物维持,二是口服药物支持维持治疗,三是中医为主的治疗。但中医为主的治疗对于急性白血病来说并不提倡,虽然起效会控制住病情,但控制力度较比西医会低很多,所以临床上比较多的思路是建议中西结合进行。化疗的有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吃过对症中医的有效率也是众所周知的。现代中医与现代西医相辅才能相成(也可以就近三甲就医,听取中医治疗建议~)。另外对于移植,有的病人家属可能会觉得其他治疗难以耐受,直接移植行不行?现在有些医院对于移植的年龄限度放宽到五十多岁,有的甚至是更高。医生的建议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白血病患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风险,风险大于收益,不建议去做。有的家属会问,那不做异体移植,自体移植行吗?也不能肯定的回答说不行还是行,具体看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进行评估。自体移植虽然排异反应忽略,但复发率较高,但如果自体移植效果不错(最好是达到可观程度上的缓解后再进行)是能够提高自然病程的。总之,要强调无法耐受高强度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中心治疗思路就是,能化疗就化疗,不能化疗就中医或口服药物维持,最好的治疗是中西结合治疗,也是比较安全的。一切的治疗目的都是为了能在保障病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去最大化延长生存时间。
刘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24日367
0
1
-
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吗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23日413
0
2
-
白血病诊治常见误区。
甄子俊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13日157
0
0
-
白血病可以治愈吗?
甄子俊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13日375
0
2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转化为白血病吗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06日655
0
5
-
白血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29日476
0
1
白血病相关科普号

吴珺医生的科普号
吴珺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儿科
1841粉丝107万阅读

司马蕾医生的科普号
司马蕾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607粉丝23.2万阅读

吴彤医生的科普号
吴彤 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移植技术
707粉丝50.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张敏 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 血液科
白血病 37票
淋巴瘤 19票
骨髓增生性疾病 18票
擅长: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等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推荐热度5.0范志平 主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血液科
白血病 31票
骨髓移植 16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票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淋巴瘤、血友病、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的诊治。 -
推荐热度5.0缪扣荣 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白血病 31票
贫血 7票
淋巴瘤 7票
擅长:各种白血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擅长运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各种淋巴瘤,骨髓瘤,及各类骨髓衰竭性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